第二十章 從貿易的性質及特徵來看法與貿易的關係

作者:[法]孟德斯鳩
乞求繆斯賜予靈感

  整個世界的卷軸在某種意義上是由羅盤打開的。在過去,人們關於亞洲和非洲只知道幾段海岸,今天發現了全部;今天還多少了解了過去一點兒也不瞭解的美洲。

  請把靈感賜給我吧!

  皮埃里亞山[859]的諸位童貞女,你們可聽見了我的祈求[860]?

  漫漫人生長路,我在窮困、疲憊和沮喪中奔波。

  我感到過去那屬於我的魅力和溫情,已經漸行漸遠,請重新把它們灌進我心吧!

  你們最崇高的神聖,在你們使人們愉悅,並將人們帶向智慧和真理時散發光芒。

  最好不要讓人們看到我的作品,因爲它很難讀懂,除非你們願意把它變得平實易懂。

  請讓人們不必經我指教就從中獲益吧;請讓我思考,讓我領悟一些東西;請讓人們相信,我本來是什麼也不知道的,我所展現出來的每件新事物都是你們的賜予。

  在你們愛惜的山石間,流出了你們心靈的泉水。它只是飛向天空,卻不只是爲了再次跌落谷底。它還滲入草地,把喜悅帶給牧人和你們。

  美麗動人的繆斯啊,哪怕只匆匆眷顧我一下也可以啊!那足以使所有人來讀我的書。讀書或許不如娛樂,但要收穫快樂,讀我的書未嘗不可。

  神聖的繆斯啊!我感到坦佩山上與蘆笛和鳴的歌聲以及吟誦在德洛斯島[861]上與豎琴合奏的詩篇,都不足以表達你們賜給我的靈感;你們希望我展現出來的,是我們最完善、最高尚和美妙的意識,那就是理性。

  第一節商貿

  下面要說的內容超出了本書性質所允許的範圍,因爲它們需要在更大的層面上來論述。我感覺到自己渴望在靜水中漫遊,卻捲入了洶涌的浪潮。

  具有破壞性的偏見,可通過貿易活動得到克服。這也正是如下一條普遍規律的原因:一切有寬和習俗之地,必皆有貿易,反之亦然。

  我們完全不必奇怪我們已經丟掉了過去擁有的兇惡習俗。各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廣泛瞭解其他國家的習俗,並拿自己與之對比從中獲益巨大,都是貿易在起作用。

  我們可以說,貿易法對習俗的淨化和惡化作用,基本原因都是這種互相瞭解和從中獲益。柏拉圖就曾抱怨貿易,說它使民族的習俗[862]變得腐化惡劣,而我們如今卻總能看到,蠻族習俗之所以越來越純淨、溫和,正是由於貿易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貿易精神

  有了貿易,自然會有和平。兩個有商業往來的國家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說,不管一方是買入還是賣出,雙方都會獲利。雙方先有彼此需要這一基礎,纔會產生各種聯合。

  貿易精神所聯合起來的,只能是兩個國家,而不是兩個人。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國家只有貿易精神來主導[863],它的任何人道行爲及倫理道德都可以被買賣,裏面的人們必須要用金錢去交換哪怕人道看來最渺小的東西。

  人被貿易精神催生出來的那種公道觀念,要求精確。一方面,這種公道觀念反對強取豪奪;另一方面也違反了下面這樣一些倫理道德:人們適時放棄自身利益以滿足他人利益,而不是錙銖必較。反之,貿易完全消失,強取豪奪就會產生。這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是得到想要之物的一種方式。熱情好客的風氣在貿易國家是很少見的,卻普遍出現在以搶劫爲生的國家中,這說明,劫掠精神不會跟某些倫理道德形成任何衝突。

  無論來者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日耳曼人一概拒之門外,而這種行爲被塔西佗指責爲對神明的褻瀆。對一個陌生的客人來說,受到殷勤接待[864]意味着還有一個地方就像家鄉一樣,那裏對他的款待,充滿了人道精神。然而,這對建立王國後的日耳曼人來說是一項負擔。在這方面,《勃艮第法典》有兩項法律做出了規定[865]:一條是如果一位蠻族人告訴了陌生客人一個羅馬人的家庭地址,就要受到懲罰;一條是居民共同負責任何一個人接待外來賓客的花銷。

  第三節窮困潦倒的民族

  一個民族窮困潦倒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政體的嚴苛,一類是由於人民從未體驗過或者鄙視舒適的生活。在前一類民族裏,美德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爲他們受到奴役,而奴役的生活就包括他們的窮困。後一類窮困民族的窮困則是自由所致,因而他們會有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節各種政體下的貿易

  貿易與政體性質相關。如果一種政體下的政治掌管在一人手裏,它所建立起來的貿易基礎,雖然也有實際需要,但一般比較奢華;滿足政治的奢靡和荒淫,正是這種貿易的主要目的。如果是多人掌管政治,它一般會在儉樸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貿易。提爾、迦太基、雅典、馬賽、佛羅倫薩和荷蘭等共和國,是這樣的一類經商國家:商人的經商活動覆蓋世界各國,取一國之物產,配送到另一國。

  多人執政的政體,必然會產生這種貿易;一人執政的政體,只是偶爾會產生這種貿易。一個慣於奢華生活的民族,不可能從事這種貿易,因爲它從不限制自己的花銷,只看到巨大的利益,而這種貿易活動賺到的錢特別少,甚至少於其他國家,在這種基礎上的一個補償是交易量的積少成多。

  西塞羅曾說:“一個既是統治者又是經紀人的民族,我並不喜歡[866]。”看來他的想法跟上面所說的一樣。的確,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的民族自身有很大的矛盾,因爲可以設想,那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既思考着宏偉計劃又思考着微小的目標,甚至整個國家都是這樣的。

  這麼說並沒有否定一個基於節儉建立貿易的國家完成宏偉事件的可能性,它依然能顯示出自己非同一般的膽量,就像一個君主國所做的那樣。因爲貿易的規模是相關的和逐級連帶的,就是說,有了小型貿易,中型貿易及大型貿易都必定會發展出來。現在,我們不能再小看原來只圖微利的人,他們也開始圖謀賺大錢了。此外,大型商業活動始終與公共事業交叉在一起,這是必然的。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商人們很相信一個共和國的公共事業,卻不怎麼相信君主國的公共事業。因此,君主國並不適合進行大型貿易活動,多人執政的國家才適合。

  總之,商人們敢於在共和國進行大型經營活動,併爲了獲利更多而增加投入,就是因爲他們相信這種國家一定會繁榮昌盛,確定自己的投入沒有危險。發財致富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唯一可能給一個獲取財富的商人帶來危險的,是他所採用的致富手段。

  我沒有說基於儉樸的貿易在任何君主國壓根兒不存在。我只是想說,這種性質的貿易不適應於一個君主國的性質。我也沒有特別強調基於奢華的貿易在我們熟知的那些共和國裏壓根兒不存在,只是想說此類政體幾乎無緣此類貿易。

  我想我沒有必要再去說那些專制國家。一個國家的人們,如果是受奴役的,則更會爲了保有什麼而不是獲取什麼去努力;如果是自由的,則是相反的情況。這是普遍的規律。

  第五節如果一個民族的貿易是以節儉爲基礎的

  在巨浪滾滾的大海上航行的人往往會來到馬賽,因爲那裏的風、海灘和海岸位置都表明,它適合作爲避風港。馬賽人所從事的貿易就是樸素性的,這是受那裏貧瘠[867]土地所迫的無奈之舉。既然大自然不眷顧他們,他們只好用勤奮來彌補;蠻族給他們帶來繁榮,爲了與之和平共處,他們必須做到公正;爲維持政體的穩定狀態,他們必須寬容而忍讓。總之,一種獲利較小但能夠持久的貿易對他們來說是生存的必需,於是,質樸的習俗對他們來說是必須要養成的。

  人們被迫逃到沼澤、荒島、低海拔海岸甚至礁石上的遭遇,表明處處都有嚴酷的政治和迫害,而這是樸素性貿易產生的一個原因。這樣建立起來的城市有提爾、威尼斯及荷蘭等。逃難到那些地方的人暫時是安全的,但是,爲了尋找謀生手段,他們必須去往世界各地。

  第六節遠程航海的後果

  由於從事樸素性貿易,荷蘭甘願以某些國家獲利極少——甚至根本一分錢也賺不到——的代價得到該國的某種商品,並以此爲本錢去跟另一國的商品交換,原因只是後一國家需要前一國家的那種商品;這樣一來,在其他國家獲取鉅額利潤就是這個民族所希望的。在某種程度上說,當歐洲南北線上的貿易幾乎掌握在荷蘭手裏時,它運送到北歐的法國葡萄酒只是一種本錢,用來經營北歐貿易。

  我們知道,荷蘭的某些商品雖然是從很遠地方運來的,但在荷蘭的價格往往沒有超過在產地的價格。有人將這種現象解釋爲船長們的心甘情願:他們需要買進一些大理石作爲配重壓倉,也需要一些木材來平衡載重,因此能平衡本錢就行了。荷蘭有自己的採石場和採伐業,原因也於此。

  一樁貿易就算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的,也有可能是好事。我聽說荷蘭幾乎從來都是賠本從事捕鯨一行的,然而最關心捕鯨業的人是捕鯨船製造工,以及供應捕鯨桅杆、船具機械和海上生活用品的商人。於是,供應上的獲利彌補了捕鯨上的虧損。這是一種類似買彩票的生意,中一等獎的希望會誘惑每一個人。賭博爲所有人喜歡,即便一個人是最清醒的,面臨賭博的機會也會甘願加入。然而,賭博對人們的誘導和敗壞,對那些看不到其真實面目的人來說是相當深的;暴力行爲、傾盡一切、浪費時間甚至付出生命這些事,都有可能發生。

  第七節英國的貿易精神

  英國很少跟其他國家簽訂關稅協議,國會一換屆,稅率跟着發生改變。對個別商品而言,稅收有時是增加,有時是減少。在這方面保持獨立,對英國來說已經成爲一種必須。對於在自己國內經商的外國人,英國厭惡至極;它簽訂的相關條約,只以自身的法律爲依據,很少對自己有約束力。

  在其他國家,爲了政治利益而犧牲貿易利益這種事經常發生,而英國的表現卻一向相反。

  在這個世界上,英國這個民族最擅長藉助宗教、貿易和自由來彰顯自己。

  第八節樸素性貿易爲何偶爾會受到阻撓

  有些君主國爲了制止國家從事樸素性貿易而制定了有效的法律。這些法律規定:這些國家只能接受自己的產品,禁止從其他國家進行產品輸入;在貨物運送方面,也只能使用本國製造的船隻。

  一個國家如果要把這種法律強加在人民頭上,前提是自己在商業活動中游刃有餘,否則,它所犯的錯誤,至少跟君主國家所犯錯誤是一樣的。它應該與具有如下優點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而不應與不具備這些優點還一貫跟自己作對的國家打交道:這些國家對鉅額利潤沒有太大需求,其貿易需要也不使它依賴外國;它們能夠看得很遠,或者有宏大的事業,因而懂得如何處置多餘商品;它們有能力接受大量商品並快速付款,因爲它們是十分富足的;它們因國家需求而講求誠信,因國家原則而謀求和平。

  第九節自閉式貿易

  有一句最有道理的話說,千萬不要拒絕跟任何一個國家通商,除非有重大的理由。日本人的通商對象,只有中國和荷蘭,而它們的獲利情況是——荷蘭與中國大體相同:在食用糖貿易上,中國人[868]獲得十倍的利潤,甚至在返程過程中有時也會獲利。一個國家若想在商業往來中上當,按照日本人的準則經商即可。零競爭的狀態正是商品有公道價格、商品建立起真正關係的原因。

  由於封死自己的眼界而把自己的商品全部賣給一個國家,原因只是這個國家能夠以某個價格收購,一個國家尤其不能做這種傻事。可波蘭人就這樣做了,但澤市是他們全部小麥的唯一收賬方,而他們則是印度香料的唯一收購方[869]。荷蘭人跟印度的幾位國王簽訂了合同。在貧窮的國家,活下去是唯一的希望,爲此可以不顧發家致富,因而這種國家適用這種協議;還有一類國家,那裏的人們享用不了大自然的恩賜,或者只能用它們進行賠本買賣,這是由於其奴役制的緣故,它們也適用這種協議。

  第十節適用於樸素性貿易的機構

  銀行已經出現在從事樸素性貿易的國家,並且,該銀行已經憑藉自身的信譽發行一種新的價值符號[870]。一個國家如果從事奢華性的貿易,就不能再開設銀行了,不然就是犯錯。一人主政的國家也不適合開設銀行,因爲那樣一來,能夠獲利一切的人將掌握不了任何權力,有權的人卻得不到任何財富,也就是說,金錢與權力將爲兩種極端的人所有;在這種政體下擁有或曾經可能擁有財富的,只有君主,因爲一切不尋常的財寶一經發現勢必先要歸君主所有。

  基於同一原因,一人主政的政體也不適合建立以某種貿易爲共同目標的、爲多個批發商所建立的公司。使私人財富具有公共財富的權力,正是這種公司的性質所在。然而,這種權力在這些國家中只能由君主來掌管。我還要指出,即便是從事樸素性貿易的國家,也並非永遠適合建立此類公司。因此,貿易的自由最好不要受到專營權的妨礙,除非業務量大得不在人力的掌控範圍內。

  第十一節對上一問題的補充

  從事樸素性貿易的國家,可以建立自由港。國家的樸素如同是樸素性貿易的靈魂一樣,個人樸素的福禍榮辱,始終與之密切相關。共和國的工業財富,可以作爲自由港之關稅損失的補償。類似的處理放在君主政體的國家就不太合理了,它唯一帶來的結果是,奢侈品所承擔的過重賦稅有所減輕,但這賦稅是國家能夠從奢華中得到的唯一好處,現在也被剝奪了,因而也解除了這種政體能夠爲奢華設置的唯一約束。

  第十二節貿易自由

  商人隨意而爲,算不上是貿易自由,反而是貿易上的奴役;商人受到妨礙,商業不一定受到妨礙。事實上,商人正是在自由國家遭遇了無數的矛盾,相比實行奴役制的國家,自由國家之法律給他們造成的麻煩絕非更少。

  英國的如下規定雖然妨礙了商人,卻對貿易有利:禁止羊毛出口,首都的煤炭輸入要走水路,馬匹出口前必須先閹割掉,英國殖民地商船在歐洲通商後必須停靠在英國[871]。

  第十三節破壞貿易自由的因素

  海關伴隨貿易而出現。貿易的目的是管理商品的出入口,以服務於國家利益;海關的目的同樣是服務於國家利益,主管進出口的權限行使。因此,國家爲了讓人們享有貿易自由,應該在貿易與海關之間進行調和並保持中立。

  不公允的關稅承辦者可能會對貿易造成破壞,其破壞行徑主要是專橫地徵收過高的關稅,除此之外還有故意找麻煩,把手續設定得特別複雜。英國的海關特別適合經商,商人要辦一件比較大的事,只需簽字一步搞定,不會耗用太多時間,不必僱用專員,也沒有關稅承辦者找麻煩。因爲其經營權已經掌握在政府手裏。

  第十四節有關沒收商品的貿易法規

  在英國人關於自由的法律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條款,那就是:英國大憲章規定,扣留和沒收外國商人貨物的行爲,在戰爭年代是受到禁止的,除非是用它來報復敵人。

  1740年,西班牙與英國爆發戰爭,西班牙的一項法律[872]在其各城邦規定處死一切輸入英國商品的人,以及反向輸出的人。至於此類規定的結果,我覺得只能是與日本法律的後果一樣:我們的習俗和貿易精神,我們刑罰裁定方面應有的平衡,都被這種規定破壞了;它還使人們的思想一片混亂,因爲它所規定的叛國罪,其實只是違反了管理條例而已。

  第十五節人身拘禁

  梭倫規定雅典人在處理民事債務糾紛時[873],人身不受侵犯。埃及是這項法規的源頭[874],波可霍利斯是其制定者,謝努塞爾特是其修訂者。

  一般的民事事件,有了這項法律確實能夠得到良好的處理[875],可在貿易活動中,只要我們不想遵守它,就能找到理由。理由就是:鉅款的託付對商人來說往往是不得已而爲之,託付時間極短,還要在極短時間內收回所託他人的款項,爲給受託者施加壓力,可能要使用人身拘禁的手段。在約定時間內履行承諾,是債務人永遠的義務。

  法律認爲一個公民自由的重要性比不上另一個公民的方便,因此,法律規定:在普通民事合同引起的事件中,禁止拘禁他人。然而,在有關商業合同的事件中,相比一個公民的自由,法律更看重和關注的,是公共的幸福。某種限制措施即便基於人情和管理需要,也不會因這種焦點轉移而受到損害。

  第十六節一例良好的法規

  日內瓦的法律禁止債務人的子女擔任官職和參與議會,哪怕債務人已經死亡,除非他們的父親本人死前或死後由他們還清了所欠債務。這項法規促使人們信任商人、官吏乃至整個城邦,因此是一項不錯的法規。此外,這項法規還將公共信譽的力量賦予了個人信譽。

  第十七節羅德島的一項法律

  羅德島人有更好的辦法。塞克斯圖斯·恩皮利庫斯告訴我們,一個羅德島公民未償清的債務應由其兒子來償還,哪怕其兒子主動放棄遺產繼承權,也逃不掉這一義務[876]。制定這項法規的目的是服務於一個基於貿易而成立的共和國。考慮到貿易這一基礎,我覺得還應增設一條限制,就是兒子開始經商後,其個人所得不應因爲其父在他經商後欠下債務而受到負面影響。一個商人始終不應忘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在貿易的經營上,還要時刻以自己的財產狀況爲根據。

  第十八節商務法官

  工作效率最高的商務監督官應該得到獎勵,這是色諾芬在其《收入》一書提出的主張,而我認爲,一個高效率的商務法官在今天也是必需的。

  那些繁雜的禮節和儀式,幾乎不會跟商務扯上關係。商業行動以及同性質的其他行動,一天都不能荒廢,因而必須每天做出相應的商務決定。然而,有些行動雖然對未來有極大影響,但由於發生的頻率極低——比如說,婚姻大事大多一生一次;饋贈他人和立遺囑這種事,不會天天發生;一個人只會成年一次——故而可以忽略不提。

  柏拉圖認爲,沒有海上貿易的城市,可以將公民法減半[877]。這種觀點是正確的。貿易會給一個國家引進多個不同的民族,併產生難以計數的契約、財富的種類、獲取財富的手段。

  法官在一個貿易城市裏不常見但法律很多這一現象,由此得到解釋。

  第十九節君主必須拒絕成爲商人

  當看到送給妻子提奧朵拉的商品裝在一條船裏時,羅馬皇帝狄奧菲魯斯下令燒燬這條船[878]。他斥責手下竟然把他這個皇帝當作貨船老闆,並說:“我們都做生意了,窮人的謀生門路不就快斷了嗎?”其實,他應補充說:

  如果我們壟斷生意,恐怕沒有人能夠制止吧?

  敢強行讓我兌現承諾的人,應該沒有吧?

  如果朝臣們也經商,他們的貪婪和不公正將有甚於我。

  相信公正的人民肯定不認爲我特別富有,事實上,他們的貧困不堪,正是稅收和徭役過重所致,而這正是我很貧窮的證據。

  第二十節對上一問題的補充

  東印度在葡萄牙人和卡斯提爾人統治期間,這些君主竟然想幹預貿易,因爲那裏的貿易有許多分枝,太吸引他們了。結果,他們最終導致了東印度殖民事業毀滅。

  果阿總督賦予某些個人特權,讓他們專營果阿的貿易。但大家並不信任這些人,於是只好一次次換人。這就中斷了那裏的貿易,就是說,那裏的貿易被所有人忽視,即便讓繼任者接手賠本的爛攤子,也沒有人在意,並且,幾個人壟斷了利益渠道,利益無法充分分配開來。

  第二十一節君主國的貴族貿易

  君主國的貴族從事貿易,是對貿易精神的違背。羅馬皇帝霍諾尤斯和狄奧多西認爲,貴族從事貿易會危害到城市,並阻礙商人與平民之間的買賣[879]。

  貴族從事貿易,也是對君主政體精神的違背。英國的君主政體之所以不太強勢,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貴族有經商的傳統。

  第二十二節一種奇思妙想

  有些人看到某些國家的做法,從中有所啓發,於是主張法國也制定允許貴族經商的法律。該主張如果得以施行,非但絲毫不會增益貿易,最終還會害死貴族。法國的商人雖不是貴族,卻有成爲貴族的可能;同時,目前貴族所面臨的麻煩,他們也不必操心。這是一個相當棒的做法。法國商人如果想在商業領域金盆洗手,做好生意或做出美名是最可靠的辦法。一般而言,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是那些具有非凡才乾的人。

  只有專制國家才適合制定讓人及其後人一輩子守着本行不變的法律[880],因爲一切競爭心在那裏都是被禁止的。

  希望不會有人說,一個人在本職工作上做得很好,是因爲永遠不更換職業。我認爲,如果一個人做得很好,很可能是因爲他已經在一種職業中特別熟練,並有希望涉足另一職業。

  可用金錢換取貴族身份這一規定,自然會極大激發批發商們努力成爲貴族的熱情。至於讓財富擁有貴族品德的做法是否妥當,我不想討論,我只知道某種政體特別適合這麼做。

  法國有一類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人,他們身穿長袍,貴族的威望雖然尚不具備,貴族的特權卻已完全享受到。這個等級中的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但他們作爲一個整體即法律維護者[881]的生活,卻充滿了光榮。讓他們高人一等的東西,只有才華和品行。佩劍貴族是長袍等級這一榮耀身份之上的一個高貴等級,他們認爲積壓如山的財富並不是繼續想辦法積攢錢財的理由。他們在財富方面看到的一種恥辱是,只想着積攢財富,卻不想怎麼花費。作爲國民,他們在效忠國家上從不吝惜自己的財富,一無所有時,他們就讓位於他人,讓後繼者繼續爲國傾盡家財。爲了免遭人們貪生怕死的指責,他們踊躍參戰。如果沒有發財的辦法,他們就指望着能夠得到恩寵,如果這也辦不到,他們還有已得的榮耀,便藉此安慰自己。法蘭西王國的威望,當然會因這一切而大大提高。法國的實力在近兩三百年一直在增強,原因不是法國的運氣好,好運氣總有不光顧的時候,而是因爲法國的良好法律。

  第二十三節從事商業會賠本的國家

  地產和動產構成了財富。不管在哪個國家,一般是居民佔有地產。不過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土地是國家的專有財富,因爲其法律使得外來戶不想得到地產,談論一塊土地之價值的時機,甚至只是其主人在場的時候。但動產是屬於整個世界的,金錢、紙幣、票據、股票、船隻和一切商品,無一例外。據此可以說世界就是一個國家,國家成員就是所有社會。擁有世上最富有的民族,是擁有動產最多的民族。此類動產集中在某些國家,但這些國家是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動產的,比如靠商品、勞動、工業、探索發現,甚至運氣。各個貪婪的國家,會圍繞動產展開爭奪戰。一個不佔有他國財富而本國財富又幾乎全被他國瓜分——就是說,它的地產全都歸外國移民所有——的可憐國家,有可能是存在的。這樣的一個國家既缺少一切,又得不到任何東西。從此類國家中已有的、過去的遭遇來看,它們正是由於貿易而變得一貧如洗,因此,這樣一個國家最好杜絕跟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之間的貿易。

  對一個總是貿易逆差的國家來說,貧困是逃不掉的命運,這是取得平衡的唯一自然之道。如果有一天貿易逆差到了極點,它也就貧窮到了頂點,再想進口任何商品,都沒有購買力了。

  對從事貿易的一般國家來說,其他國家從它這裏取走金錢意味着借貸,因此,就算其金錢突然被掏空了,也有恢復的那一天。但對上面那些國家來說,其他國家是白白取走金錢,不會與之產生任何債務關係,因此錢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

  這方面的一個實例就是波蘭。波蘭所擁有的我們所說的世界性動產,幾乎只有小麥。在某些省份裏,全省掌握在貴族手裏,爲了從國外得到奢侈品,他們強行讓農民上繳更多的小麥以便交換。杜絕跟一切國家的貿易,對波蘭來說反倒意味着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實際操作起來,貴族爲了讓農民能夠活下去,必須把小麥分給他們,還要分給他們土地,因爲領地太多是一種負擔。這個國家將不必在人民的穿衣方面花費很多,因爲全部擁有羊羣的人們能夠自己獲得羊毛和羊皮。貴族若無法實現其執迷的奢華生活,他們就會促使農民加大產量、提高生產速度。我覺得,這個民族還是有可能富強的,除非它已經變成了一個野蠻民族。防止它野蠻化的手段,就是法律。

  我們現在要看看日本的情況。日本的進口量不大,出口量也不大,同樣,其輸入量如果特別大,輸出量也會隨之猛增,兩者是平衡的。這種膨脹的結果——其實是非常可觀的好處——是,消費者會增多,從業人口會增多,也會有更多的辦法使人民富有、國家富強。可以想象,日本這種富有的國家比其他國家更能在某國突發危機時快速提供援助。物資零剩餘的情況,在一個國家還是很難發生的,而將多餘物資變成有用的、必需的資源,正是貿易的本質。這些必需物資,就可以由國家頒發給更多民衆。

  我們可以這樣下結論說,一應俱全的國家在貿易上不會賠本;一個什麼都匱乏的國家,反而會賠本。如果一個國家根絕與其他國家通商卻從中獲利,原因不是它能夠自給自足,而是它什麼都缺乏。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