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政治經濟

作者:南懷瑾
這是寫作《論語》當時,引用上古的文獻。“謹權量”有兩個觀念,我們看到《尚書》中《舜典》有一句話,“同律度量衡”。我們的文字越到上古越麻煩,這也是中國文字與外國文字基本上的不同,中國文字依六書的法則而來,每一個字,單獨代表一個觀念,有時一個字包括了四五個概念;外國文字要幾個字母拼起來,才表示一個概念。這是中國與西文化不同的重點之一,我們必須瞭解的。我們後世年輕人讀古文會覺得麻煩,就因爲他們所受的教育,沒有從研究中國字入手,尤其現在更是如此。

  像這裏,就是說從堯舜的時代才統一了全國的“律”。這個“律”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天文的、物理的規律,就是現在所說科學性的各種“律”,包括了曆法、天文的法度等等,這是中國最早、最古老、也是最光榮的。在全世界各國,天文學的發展,我們是最早最早的,比別人早了好幾千年。另一方面就是政治制度的各種官制規律,雖然歷代都有變更,但原則上仍是一貫相承的。

  “度”可以分開來說,一種是地理方面的行度,等於現在西方文化的地球經緯度。另一種就是長度,經濟方面應用的丈、尺、寸、分等等名數單位。這是古代爲了經濟上使用,求得公平合理而統一的。

  “量”,即是合、升、鬥等容量的總稱。

  “衡”就是稱,就是稱東西的斤、兩、錢等等名數的總稱。

  這就是在堯舜時代,已經發現,各個宗法社會,各自爲政,律、度、量、衡都沒有統一,所以他要把它統一起來。我們要研究經濟,研究社會發展,看二十五史就知道了。我們直到現在,這些東西都還沒有完全徹底統一,上菜場就知道,有臺尺、臺斤,又和我們當年在大陸所用的不同,現在又有公尺、公斤等等,是根據西方文化來的。現在以全世界來說,很少有已經統一了的地方,只有小部分統一了,如裝船的噸位算是統一了的,可是在各國社會自己國內所用的,還是沒有統一。由此我們也瞭解,人類努力了幾千年,自己號稱文明進步,事實這些地方,我們還是停留在幾千年前的階段,統一的工作,還沒有做到,這是以哲學的觀點,看歷史的所謂進化,是一個諷刺。

  《論語》上這裏也說,要“謹權量,審法度。”這個法度,就是現在所謂的制度,各種辦事的制度,要嚴格注意,這是第一層的意義。其第二層的意義,如果我們不根據《尚書》記載的傳統而講,“謹權量”的權量,就是權變的意思,我們中國文化中,尤其儒家喜歡講究兩個字,所謂“經權”之道,經就是常經,大原則不變,永遠不變的,如人之穿衣飲食是經,但喫白米或吃麪包,穿西裝或穿中山裝,可以隨意,則是權變。“權”具有了這樣的意義。在爲政的大原則就是“謹權量”,對政治權能的分辨,要非常謹慎,以個人而言,如領導一個單位,對某同仁在權力上應該使用到什麼程度,要量才而用。要非常謹慎,這也是對人事而言。“審法度”是對制度而言。固然說爲政在人,但是制度的發揮,非常重要。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