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馬幫與黑市
剿匪作戰,首功記在潛伏匪幫的我軍鼴鼠。
嚐到間諜戰甜頭後,謝和華決定派出更多的諜報人員,要在緬北構建一個情報網絡。
外派間諜,最安全高效的辦法,無疑是借馬幫的掩護,落子茶馬古道的各個節點。
廣義的茶馬古道,包含華夏西南地區、藏區高原、藏南與印度東北邦、中南半島北部。
幾百年間,地緣經濟、政治格局大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變了個樣,但茶馬古道依舊頑強的苟活着。
根據地恰好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具有馬幫集散地的作用。
以木姐爲起點,一共兩條茶馬商路。
馬幫從木姐南下南坎,渡過瑞麗江,沿着中-緬-印公路,到達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
距密支那西南不到一百公里,是帕敢爲首的翡翠礦區。翡翠自古以來,就是馬幫的主要交易品。
從這裏,茶馬古道分叉,向西翻越橫斷山脈餘脈,進入印度東北邦;向南,沿着伊洛瓦底江、仰光-密支那鐵路南下,進入緬甸平原。
另一條商路,主要走撣邦,沿着中緬公路南下,到達臘戌,南走曼德勒、密鐵拉等大城市,也可走撣邦高原東線,到達金三角,進入泰北。
這條線路,主要節點是抹谷,那裏是全世界罕見的紅藍寶石礦帶,有寶石之都的稱號。寶石的交易價值、可攜帶性比翡翠高。
根據地最大的財源,就是翡翠和寶石。
落腳孟牙河谷後,張揚大力推動地下走私,吸引馬幫來木姐交易。
目前共有11支馬幫,定期來木姐交易,主要帶來翡翠、玉石,帶走各類工業品、日用品。
軍區對外大規模出售的自產貨物,目前只有農具,但憑藉和內地的特殊關係,成功接入華夏供銷社體系,獲得巨量商品。
事實上,根據地成了緬北唯一的邊境開放口岸,是華夏這個龐大工業體的代理商,而且是緬北的唯一代理商。
根據地內,懂經濟的人不多,大家懵懂的承接國內商品的輸入,直觀感受就是物資豐富,能買的東西變多了。
但張揚不一樣,他已經看到一條流淌黃金的商路,正在形成,木姐就是金河的開關。
後世正是如此,瑞麗口岸佔滇省對緬貿易的60%以上,年交易額節節攀升,高峯時達到幾十億美元。
守住根據地,啥都不用做,坐着收稅就能發財。
張揚並無滿足於成爲經銷商/坐地戶,反而更主動的介入商路,主動將商品輸送出去。
匪幫叛亂,裹挾了許多馬幫,剿匪後,除了少量馬隊歸還原主,大半馬幫歸入軍區旗下。
一個馬隊,分工明確,核心是掌櫃(緬北也叫頭人),他熟知商路、地形、氣候、商貿等技能,是行走的活地圖、氣象雷達、買手。
圍着掌櫃,有耍快槍的射手,探路的哨探,懂多國語言的快嘴(切口、黑話、談判專家),趕馬、醫馬的馬伕等等崗位。
一個馬幫就是一支涉獵廣泛的低配版精銳小隊。
讓這些人幹農夫、工人,太過浪費。
對馬幫進行甄別,清除害馬之羣后,旅部重新組建了6支馬幫。
馬幫的組織度不低,頗像現代化的公司,各族頭人負責投資、提供貨源、武器支持,掌櫃的拿股份,其餘人拿工資。
爲了控制馬幫,保證收益,頭人利用喫人的封建制度,通過控制家屬、提前發放高利貸等手段,嚴密且殘酷地束縛馬幫。
九旅給馬隊家人分田地,廢除人身依附和債務,承諾提高工資水平,年底有分紅。
一系列的措施,讓馬幫大爲歸心。
緬北山區,馬幫是最好的出路之一,沒人捨得放棄這麼好的出路。
給誰走馬,不都是打工?
給軍區打工更有前途,生活更有希望。
整頓馬幫,和掌櫃們商議後,軍區成立馬幫合作社,向外走馬。
貌麥牽着一頭壯年滇馬,望着蜿蜒向南的山路發呆。
“古隊長,掌櫃的找你。”
古力慢半拍纔回答。
今天起,他是古力,是一名自小就走馬的緬族漢子,不再是貌麥。
上個月,貌麥剛成爲特種大隊中隊長,即將帶隊前往佤邦輪訓,和華夏邊防軍切磋。
支書找到了貌麥,徵詢他是否願意脫離現役,從此隱姓埋名,成爲蝴蝶計劃的一員。
太高深的道理,他不去想,能往南走,能離家鄉更近,能更快地解放家鄉,他毫不猶豫地答應。
緊張而簡短的特訓後,古力記住“自己”的記憶,成爲馬幫的槍手隊長。
“明天,我們走出大山,第一站是臘戌。在這裏,我們休整3天。”掌櫃提着馬燈,用樹枝在地上畫地圖。
“出山了,土匪也多了,哨探加一人兩馬。古隊長,你安排輪換人員。”
古力點點頭,走出帳篷。
他知道馬幫裏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