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勝利水庫發電
一九七七年最後的一天,勝利水庫投入使用,發電機運轉,向外輸送電力。
勝利水庫雖小,但卻是根據地的第一項大工程,建設過程,傾注了全旅的目光和期待。
今天,幾乎所有的水庫建設者,和旅部首長們,齊聚水壩,慶祝水庫投入使用。
站在大壩上,望着波瀾不驚的水面,張揚感嘆:“小歸小,但我們有電了!”
2臺單機容量2500kW的臥式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大約年發電300萬千瓦時。
這點發電量,放在後世,也就鎮級水電站水平,是要被淘汰的小水電。
卻是根據地的電力起點,是電力工業的開端。
李國成笑不攏嘴,“不小了,有電用就行!”
之前,根據地只有幾臺小柴油發電機,旅部捨不得用電,晚上開會就點煤油燈。
現在不一樣了,電網連接旅部、木姐和南坎,架起一個小小的電網,點亮整個根據地,一舉進入電力時代。
年產300萬度電,雖然不多,除了照明,還能供應軍械所,給切削機牀提供動力。
工人無需再用笨重的機械,手動搓炮彈彈殼,直接交給機器,炮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張揚收起感慨,和政委一起視察水庫。
水庫除了發電,還在出水口下,建了個水力碾米廠,用於加工稻穀,還配備了粉碎機等設備。
完備的碾米廠綜合開發米糠、玉米等初級農產品,除了出產糧食,還能加工飼料,就近供應給養殖場。
張揚走進碾米廠時,機器正轟隆隆的作響,空氣中飄蕩着谷屑,連說話都聽不清。
爲了不打擾生產,大家只停留一會,就又爬上水壩。
水庫裏有熱鬧可看,工人正在投放魚苗。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喫到香噴噴的清水魚。
壩體的東邊,是一道分水渠,將水引入下游的養豬場。
有了水渠,養殖場計劃把山谷荒地,改造出一百多畝農田,用於種植蔬菜和飼料農作物。
一個小水庫,集合了發電、養殖業、種植業、農產品加工等多項功能。
李國成越看越滿意,“旅長,我看小水電可以多搞點。”
張揚笑了笑,“大小一起搞。小的再建兩座。”
小水電,建設週期短,功能多樣,都是優點,但缺點就在“小”,發電量太小了。
勝利水庫剛發電,電力就分配殆盡,根本無法滿足工業園的電力需求。
南坎的鹽盆,修建的小水電,用於供應鹽廠。
除此之外,張揚還計劃在棒賽附近再修一座水庫,這樣基本能滿足民生用電。
要搞工業,就得有中大型水利發電站。
滇省水利局派來的專家團隊,正在木絲河中上游考察,初步計劃修建一個庫容量爲350萬m3的水庫。預計年發電量達到5000萬千瓦時。
若新水庫建成,足以支撐工業園的全面建設和生產。
離開水電站,張揚和李國成祕密來到孟牙河谷最深處。
在王竟成司令的指示下,春城軍區很快送來一套小型硝酸銨合成設備,以及工業炸藥的生產工藝。
雖然硝酸銨是極其鈍感的炸藥,也是最難起爆的硝酸炸藥,但出於安全考慮,火藥廠放在萊別山深處。
火藥廠房早就建好,設備帶來後,迅速組裝起來。
張揚來到山谷深處時,工人正在接受培訓,在春城軍工人的指導下,進行試生產。
硝酸銨合成設備,可不是緬北土包子能運轉的,必須在國內技工的指導下,一點點地學。
根據地正在修路開礦,工業炸藥消耗非常大。
爲了滿足急需,國內來的軍工人,除了培訓工人外,還得親自上手,給根據地生產硝酸銨。
望着忙碌的技工,張揚有點饞,要是把他們都留下就好了。
這是妄想,能接受組織調派的軍工人,都是堅定的黨員和愛國者,怎麼可能挖得動牆角。
張揚連他們來自哪個三線工廠都不知道。
李國成更眼熱,“我們搞套大型硝酸銨合成設備?”
張揚立馬笑了,“政委,你比我還能想!”
國內正在進行的四三方案,目前已經花了四十多億美元,其中就包含成套的尿素生產設備。
可就是四十億還不夠,四三計劃一直在加碼,連續投資上百億美元,到九十年代纔算成功。
整套大型合成氨設備,金額動輒幾個億。
錢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問題是大化工需要一個工業體系支撐,需要海量的人力去運作。
這些要素,根據地全都沒有,所以想都不要想。
笑了一會,張揚才說:“搞套小的應該可以。”
小型硝酸銨生產設備,在西方正處於淘汰狀態,而且技術不敏感,香江能買到二手的設備。
從香江採購關鍵的核心裝備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