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備受打擊的丹瑞,還沒倒下
四月二十三日,88師完成新部署,以第三營爲核心,在興威成立前線戰指,輕步9營出古凱鎮,沿公路峽谷推進。
九旅東線前指爭鋒相對,調入一個加強偵察連,在叢林裏和敵前鋒捉對廝殺。
中緬公路峽谷,東側萊別山以大塊陡坡地形爲主,地形相對簡單,能藏兵和可爭奪的地方不多,戰鬥相對和緩。
西側地形複雜,細碎丘陵連着重重大山,地形複雜,活動空間大,成爲雙方偵察兵角鬥場。
以紅溪爲中心,雙方交火不斷。
爲了驅逐九旅偵察兵,以便將“慣例”邊界推回峽谷中段,88師前指不斷加派精兵,投入叢林搏殺。
爲了給西線戰鬥爭取更多時間,王飛不甘示弱,不斷增援前線,將交火線維持在紅溪一帶。
紅溪離古凱近,離木姐遠,兵力、補給、後勤,緬軍都佔優勢,用添油戰術,持續給九旅放血,丹瑞樂於保持對峙的現狀。
至28日,雙方在雨林廝殺了近一週,作戰部隊早已換了一批,但依舊沒有停息跡象。
5天前的23號,一封電文打破帕卡哈村的寧靜。
電文:
張揚旅長轉南下特遣隊,令你部於4月27日抵達臘滾公路45號路標,伺機襲擾敵人...
附:於13號補給點,接受物資補給。
24日一早,清晨白霧剛散,村民簇擁在村口給特遣隊送行。
“木隊長,一定要回來!”斑鳩憂心的囑託。
“一定回來!”給村民行完軍禮,木定國手一揮,特遣隊再次啓程,南下臘滾公路。
東西萊別山遙相呼應,羣山中李寒和將志明率領518人的西線作戰羣,正艱難行軍。
瑞麗江出南坎,往西南流入莽莽羣山,地形之複雜不亞於橫斷山脈,形容爲撣邦之難於上青天,也不爲過。
之前,緬軍精兵小隊乘坐氣墊船逆流而上,以此突破羣山障礙。
九旅沒有下游的水文資料,冒險用船強渡,風險大、耗時長,更得不償失,李將部只能用鐵腳板趕路。
二戰時,盟軍開闢了一條南渡鎮-曼東鎮-孟維村-南坎的叢林山道,緬甸建國後,戰亂不休,也沒再維護此路。
特種中隊南下時,山道十不存一,路面幾乎不見,長滿了灌木雜草。
好在路基土壤硬且貧瘠,生長樹木比周圍稍矮,先頭部隊才能辨別出道路。
可就如此,道路依舊難行,到處是雨水沖刷的陷坑,和山體滑坡亂石,怪不得緬軍放棄此路。
26日,走了兩天路的李寒,臉上浮現一絲笑容,爬了45公里山路,可算到中點了!
望着山下蜿蜒流淌的瑞麗江,將志明抹掉額頭汗水問道:“大隊長,怎麼打?”
山下的江邊坐落着一小村落,名爲孟維村。
瑞麗江從這裏突破羣山,沖積出一個小壩子,然後又一頭莽進羣山,掉頭西進,最後匯入伊洛瓦底江。
“沒啥可籌算的!一路打過去。”
孟維村往東25公里,是曼東鎮,再往東翻越30公里左右的西萊別山餘脈,纔到南渡鎮。
“據偵察兵回報,曼東鎮人口不到500人,孟維村人口更少,只有200多人。腳下的孟維沒有駐軍,曼東也只有不到50人的民兵。”
說着,李寒都笑了出來。
羣山纔是西線作戰的最大障礙,征服了叢林,打下曼東的難度,和拉褲鏈一樣容易。
“走吧!還有50多公里的路要走!”
曼東人口再少,也是鎮級行政單位,村民力所能及的維護道路基本通行,接下來的路好走許多。
留下一個排的部隊,看守孟維,和接收後方補給,大部隊繼續趕路。
到了曼東,西線部隊纔開第一槍,也就一槍,民兵就舉旗投降。
“志明,他們還以爲我們是土匪呢!”趕路時,李寒找話題解悶。
將志明解下頭盔,理一下寸頭,苦笑道:“我們這副尊容,和土匪有啥區別!”
山區霧水多,加之雨季來臨,每天早晚必下雨,行軍必然被淋溼。
在山路上摸爬滾打,戰士們早沒出發時的軍容,軍服沾染泥漿,人人像泥猴。
爲了趕路舒服一點,大家各顯神通,每個人的打扮都不一樣,裝扮比土匪還亂,不怪乎山民認錯。
28日,“土匪軍”再次鑽出叢林,又一次看到江水,這次卻是南渡河。
23日從南坎出發,用時6天,西線部隊翻越“無人大山”,征服了100多公里的原始雨林,完成“不可能”征途。
攤開地圖,李寒笑道:“你選一個!”
山下就是南渡河盆地,作戰目標有2個方向,一個是向東北突擊包德溫礦區,一個是向東南襲擊南渡鎮。
將志明不假思索,“我去東北!”
李寒手掌一拍,“突擊爲期3天,30日必須撤回。”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