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回 五個噩耗

作者:秋予岸
假太子一案,鬧得南京滿城風雨。

  凡是有識之士都看得清楚,北邊大兵壓境卻引而不發,是要等弘光朝廷內部先亂起來,再乘虛而入,一舉平定江南。

  朝廷上層卻不管不顧,保持鴕鳥心態,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而是全身心投入內鬥。

  當時人都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險來自北方,而首要面對的危險卻是西面。

  盤踞在武昌一帶的尤世祿。

  他最近很苦惱。

  接連而來的噩耗令他大搖其頭。

  首先是自己派往死磕荊州的馬進忠和王允成,被一肚子怨氣的大順軍暴碎一頓。

  老子打不過遼東軍,還打不過你!

  李自成親率主力尾隨追擊,一直攆着馬進忠和王允成打,追到了沔陽。

  在沔陽,李自成將二人再次殺得大敗,丟棄戰船無數。

  大順軍得到大量戰船,士氣大漲。

  相反,武昌和九江就危險了。

  因爲在沔陽順江而下,第一個要打的重鎮就是武昌。

  這只是第一個噩耗。

  第二個噩耗,與李自成有關。

  爲什麼李自成跑來荊州,是因爲阿濟格已經奪下襄陽。

  也就是說,李自成的後面還有阿濟格的三萬大軍。

  注意,這只是戰兵,還有輔兵沒算!

  輔兵能隨時補充到戰兵,投入戰場作戰,戰後論功行賞,升格爲戰兵。

  第三個噩耗,原本鎮守鄖陽府的王光恩,就是那個李自成累攻不下的硬骨頭,在發現外面「變天」後,果斷選擇投降。

  王光恩把高鬥樞送走,向阿濟格開城投降。

  不僅如此,他還收了阿濟格的錢,把糧食賣給遼東軍。

  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自明。

  第四個噩耗,在得知襄陽被遼東軍攻下,待在襄城阻擋過大順軍劉忠部進攻的劉洪起果斷跑路,直接逃到九江。

  第五個噩耗,與馬士英的安排有關。

  馬士英先把跟着他混的方國安,調到池州。

  方國安是老熟人了,四川副總兵,跟過楊嗣昌,楊嗣昌死後又跟了尤世祿。

  如今他走投無路,又在馬士英的拉攏下離開尤世祿,到池州府鎮守,喫一口殘羹剩飯。

  沒辦法,誰讓尤世祿軍中分三六九等,方國安和沒褲子穿的川兵屬於下等。

  馬士英又把孫應元從儀真調到廬州,名爲協助防守西線。

  尤世祿又不傻,只要看地圖,一眼就發現這哪是「協助」,分明是等他被李自成擊敗後,收攏他的潰兵。

  劉良佐在壽州,孫應元在廬州,方國安在池州,從上到下就是一條直線!

  怎麼搞?李自成就在眼前,身後又是朝廷的三員大將。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送來了助攻。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出主意水淹開封的罪魁之一,黃澍。

  黃澍因功官拜湖廣巡按,跟着尤世祿混。

  比起還有一丟丟良心的尤世祿,黃澍纔是真正的人中之屑。

  「大帥,我軍進退兩難,不如向前再邁出一步。」黃澍把自己寫的奏疏給尤世祿看。

  尤世祿一瞧,原來是與假太子有關,便道:「向前一步與假太子有什麼關係?」

  「大帥,不要問太子真與假,只問大勢是否可行!如今我軍與闖賊交鋒,勝算幾乎沒有。唯有向東,奪取水軍,再以水戰的優勢與闖軍一決高下。」

  「你是說,讓我以扶持太子爲名,出兵向東。那可是造反!」

  「這不是

  造反!弘光在朝倒行逆施,人神共憤,此其一也。其二,馬士英爲非作歹,禍害忠良。其三,弘光得位不正,忌憚太子而將其下獄。

  大帥起兵是爲‘清君側,誅馬士英,扶持太子登基,是大義之舉。如果大帥舉兵向東,則天下有志之士必將追隨。」

  「你這話有些道理。」

  尤世祿起身,走到窗邊,眺望北方。

  他想起自己世代爲將,跟隨袁督師抵禦東虜,平息叛亂,卻發展到今天這副模樣。看書菈

  都到這一步,心裏唯一的底線,只剩下「忠於朝廷」,也保不住了嗎?

  黃澍見狀,上前勸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帥!再猶豫不決就要面對闖賊,到那個時候,身後的劉良佐、孫應元等,可不會像大帥這般仁慈。」

  聽了這話,尤世祿不再猶豫:「黃大人替我寫一份奏疏,就說朝廷擅自拘押真太子,我身爲人臣理應爲國盡忠,率軍驅逐馬士英等大女幹臣。」

  「這好像還不夠。」

  「剩下的,你覺得合適就自己寫上去。」

  「不是,我的意思是僅一份奏疏,似乎不夠。還要把事情鬧大才行,最好讓江南都知道。」

  「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請大帥給我一些金子,我把它發給乞丐和行腳商,讓他們四處宣傳,太子是真的,是洪承疇祕密派人送到史可法那裏,又被史可法送到高夢箕處安置。」

  「這句話有意思。史可法在南京官僚中名聲最好,洪承疇又在大西北,的確像那麼回事。」

  「最重要的,是弘光朝廷已經惹得天怒人怨,出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不稀奇。」

  「沒錯!」

  兩人哈哈大笑。

  謠言像洪水一樣沖垮了心堤,在民間廣爲傳播。

  南京官僚們被馬士英打壓太狠了,也不管謠言真假,都一股腦兒的彈劾馬士英。

  對此,馬士英是崩潰的,他跟這件事真沒有一點關係。

  面對舉朝彈劾的情形,自身合法性受到質疑的弘光皇帝,也沒有辦法全力保他。

  因爲這次是太子案,無論真假都影響到弘光的正當性。再加上他以前不幹人事,更加備受質疑。

  面對來勢洶涌的輿情,閉嘴成了他唯一不那麼正確卻必須做的選擇。

  眼看馬士英頂不住,關鍵時候一本奏疏遞了上來。

  上奏的人,是一個大家都沒想到的人,史可法!

  史可法在奏疏中指出,關於真假太子的謠言突然如此洶涌,說明背後有人指使,不是楊承應就是尤世祿。

  再者,楊承應到處尋找太子,都沒有找到。他要是找到了,就不會遲遲不立新君。

  第三,洪承疇遠在西北,正爲楊承應穩定西北、消滅獻賊,怎麼會選擇把太子送到我手上呢?

  第四,我用人格保證,沒有見過太子一眼。

  這一席話,把馬士英保住了,但阻止不了尤世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