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考校
而他一系列拉拢汉人士大夫的政策将会被暂时推翻。
满人贵族和汉人士大夫之间将出现一段冷战期。
這個时候,那些投降的汉人士大夫定然人心惶惶,南方的這些清廷汉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加上清廷马上要加强海禁政策,沿海地带将会大乱。
這些都是明军的机会。
至于那個朱家的皇帝会不会出来搞一些昏招。
李嗣兴可不是李定国,他的心中对那個被扶起来的朱家皇帝一点都不感冒。
有他在,李定国就带兵打好仗就行,李嗣兴会帮父亲处理好后方的事情。
等他们站稳脚跟,李嗣兴就会想办法拉近明军与清廷之间的差距。
打仗最终靠的還是经济实力。
他一個什么都懂一点的知名答主,加上工科生、diy达人,要想在這個时代赚钱有很多方法。
当然了在此之前,李嗣兴需要有一個出海口。
明军与清廷在体量上的差距,今后就要由无尽的大海来弥补。
汉人還沒有海权的概念,但是李嗣兴知道,几百年后,大海也算是国土的一部分。
這裡也会产生取之不竭的财富。甚至可以說這裡是未来几百年财富的主要来源。
“殿下,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希望殿下能够回答我一個問題。”
施道渊严肃地问道,又似乎是在考校李嗣兴。
“先生請讲。”
李嗣兴对施道渊的称呼已经改变。虽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有什么真本事,但就是感觉很牛的样子。
刘备第一次见到诸葛亮的时候想必也是這种感觉吧。
“殿下,都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是哪天殿下成为那個臣,殿下会怎么做。”
一旁的李本忠心头一紧,忍住要說话的冲动。
他虽然是個粗汉,但是這种戏文中常有的话语,他也是听過的。
他在心中想,要是那個朱家皇帝敢要晋王和世子死,那么老子一定先砍死他。
刘安也瞪大眼睛看着李嗣兴。
他就是奔着晋王来的,在他眼中永历皇帝還不如鞑子皇帝呢。
刘安觉得這位世子殿下不会如同晋王一般愚忠。
“哈哈哈,那老子一定将這個皇帝给先弄死。先生不用试探本世子,我父王匡扶明室,不是因为朱家皇帝有德,只是为了团结更多的抗清志士。”
“抗清這种事情不是他這种朱家的贵胄能够做的,朱家人的才智已经被他们的先祖耗光。抗清需要将士们一刀一枪的拼杀,需要的是百姓不辞辛劳的支持。如此无功之人如何定他人生死。”
“這天下是天下人的,我以天下人的身份抗清,非为明臣。我辈皆有义务去挽這将倾的大厦,任何人都无权无故断人生死。不光是朱家皇帝,就是我的父王也不能這么做。”
刘安激动地說道:“好,殿下說的好,任何人都不能无故断人生死。”
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就是限制皇权,不管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還是不杀士大夫。
都透着读书人对皇权的不信任。李嗣兴是晋王世子,他代表的应该是皇权一方,能够在十三岁的年纪說出這样的话已经实为难得。
刘安一种得遇明主的感觉,施道渊则沒有他這么天真。
“世子,那么你觉得又要以什么来定人生死呢?”
“能够断人生死的只有审判和律法。公正公开的审判,加上大家一同定制,并且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律法。只有這些才能够定人的生死。”
施道渊笑道:“律法?帝王一言就是金科玉律。”
“先生所言不妥,假如帝王的话就是律法的话,那么這個律法一定是恶法,恶法非法。如果律法要约束大臣,那么它一定是大部分大臣都认可的,如果要约束普通百姓,那么也一定要是普通百姓认可的。”
刘华這话信口說来,但是在对法理研究匮乏的明末也算是警世之言。
刚才施道渊已经說了,他不想与朱明沾染因果,可能是在他的测算中,朱明必亡。
所以他要问李嗣兴這些话,无非是要试探一下李嗣兴是否是朱明的忠臣。
晋王一系只要不死忠于朱明,那么取而代之只是很简单的事情。
捧着朱明也只是做一個牌坊而已。
要是现在李定国自己称帝,那么他必然沒有办法再联合夔东十三家和东海郑家。
郑家也不是大明的忠臣,弘光沒了他们用弘光的年号,永历远在西南他们就用永历年号。
那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鲁王,国姓爷始终不待见。
這很能說明問題,郑氏不想自己身边有一個朱明皇帝来拖自己的后腿。
李定国要不是身边有一個永历皇帝,加上一帮善于搬弄是非的奸臣,如马吉翔之流。也不会這么快就丢了滇中。
說白了,大家都只是想要“大明”這個名号。
大明三百年,只剩下這個名号還有点价值了。
李嗣兴从大石头上站了起来,拱手道:“先生不需要担心因为本世子沾染了朱明的因果。”
“家父是家父,我是我,我只想赶走鞑子,让我汉人不为鞑虏奴仆,让我中华重归汉唐荣光。”
李嗣兴向刘安也拱手一礼道:“刘先生、施先生,還請两位先生助在下走出這第一步,且看我們将来能够做出一番何等之大事业。”
“玄初愿誓死追随殿下,驱除鞑虏,重塑汉唐。”
刘安激动地回礼說道。
“玄初,你和世子殿下做自己的大业就好,贫道只要舆图和船队。”
施道渊沒有刘安那样的觉悟,他已经看淡了俗事。
“放心吧道长,只要本世子還活着就一定会让您去寰宇旅行,我不仅仅给你舆图和船队,還给你配齐水兵。”
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李嗣兴也不感到尴尬,這位志乐道人說话已经比刚才客气多了。
“放心吧,贫道已经看過你的面相了,你至少能活到八十岁,只要你不赖账就好了。”
施道渊說道。
“现在来說你的第一個要求。我們因为在這條路线上走了太久位置已经偏北。這裡通向了怒江的上游峡谷。”
“再往深处去就是山黎人的地盘,山黎人沒你们想的那样野蛮,贫道曾经三次去山黎部做客。”
“贫道刚才算過了,世子与這些山黎人有缘,最好這次就去山黎部,对世子今后的事业大有助益。当然了你们今后事业成功与否,与贫道无关,贫道只是希望早点得到海船。”
施道渊此时有些滑稽,像极了那种明明对人家姑娘很好,嘴上又不愿意承认的直男。
“那么道长,要是去山黎人那裡的话,還能在十日之内赶到磨盘山嗎?”
李嗣兴问道。
李嗣兴不相信施道渊神神叨叨的說法,但是现在必须要由他来带路,他必须要在十日左右赶到磨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