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只是管理不善?
歐遠站在朝堂中央,他的臉上看不出絲毫異樣,但握着官笏的手卻在微微顫抖。
他深吸一口氣,朗聲道:“皇上,臣管理不善,金部虧空之事,臣難辭其咎。”
話音剛落,四公主蕭寒冰冷笑一聲,她玉手輕撫腰間玉佩,眼神中閃過一絲譏諷:
“金部尚書大人,你確定只是管理不善?”
“四公主這是何意?”歐遠眉頭緊皺,語氣中帶着幾分不悅,
“莫非是在暗指本官貪污?”
站在一旁的蕭寒華看了眼歐遠陰沉的面色,向前邁出一步,拱手道:
“啓稟陛下,還有更嚴重的事。”
龍椅上的女帝微微頷首:“說。”
“去年雲陽賑災一事,經查實發現大量賬目問題。”
蕭寒華聲音清晰地在大殿內迴盪,
“楊馬以賑災爲名販賣官職,私吞糧食,致使十二萬百姓餓死。”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譁然。
文武百官紛紛變色,有人憤怒地拍案而起,有人低聲議論,更有人面露驚恐之色。
“豈有此理!”
“十二萬條人命啊!”
“簡直喪盡天良!”
女帝猛地一掌拍在龍椅扶手上,金玉俱碎。
碎片四散飛濺,一些膽小的官員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半步。
蕭暮快步上前,雙手呈上一疊文書:“楊馬已經招供,這是同謀名單。”
雖楊馬已死,但是如顧煜所說,死無對證,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女帝目光如刀,直視歐遠:“金部尚書,現在可有話說?”
歐遠心中一緊,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他強自鎮定,聲音略顯沙啞:“臣...臣請求徹查此事。”
“七百萬兩銀子的虧空,朕給你三日時間查清來龍去脈。”
女帝冷冷道,“若查不清,你這個金部尚書也不用當了。”
歐遠暗自鬆了口氣,這是給他機會找替罪羊了。
他連忙叩首:“臣必不負陛下所託。”
散朝後,歐遠立即趕回府邸。
府中下人見他臉色陰沉,紛紛低頭避讓。
他大步流星地走進書房,“砰”的一聲關上房門。
“趙忠!”他沉聲喝道。
片刻後,一個身着灰色長衫的中年男子匆匆走入,正是他的心腹管事趙忠。
“大人。”趙忠恭敬地行禮。
歐遠踱步到窗前,背對着趙忠,聲音低沉:
“這七百萬兩到底怎麼回事?本官只拿了二百萬,其他的呢?”
趙忠額頭滲出冷汗,聲音顫抖:“大人...打點上下...也需要銀子...”
“放屁!”歐遠猛地轉身,一巴掌重重抽在趙忠臉上。
趙忠踉蹌着後退幾步,臉頰瞬間紅腫起來。
“你自己拿了多少?”歐遠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明日去監察院自首,否則你全家都得給你陪葬!”
趙忠“撲通”一聲跪地,連連磕頭:“大人饒命!小人知錯了!”
“去吧。”歐遠冷笑着說,“我保證會好好照顧你兒子。”
趙忠如同霜打的茄子,蹣跚着走出書房。
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選擇了。
回到家中,趙忠看着熟睡中的妻兒,心如刀割。
他輕輕撫摸着兒子的臉龐,淚水無聲滑落。
天矇矇亮時,他悄悄離開家,直奔監察院。
歐遠站在窗前,望着趙忠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陰笑:
“你兒子,本就是我的種。”
與此同時,長春宮內劍拔弩張。
鐵槍與青鶴在空中交錯,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兩道身影快速移動,身法詭異,招招致命。
“當!”一聲巨響,兩人各退三步。
“不愧是御前侍衛,身手了得。”持槍者抹去嘴角血跡,眼中戰意更盛。
“彼此彼此。”青鶴冷笑一聲,手中長劍橫掃,寒光閃爍。
十餘個回合過後,殺氣瀰漫整個長春宮。
兩人你來我往,招式凌厲,每一招都蘊含着致命的殺機。
不多時,監察院內。
“大人,金部主事趙忠求見。”一名衙役快步走入內堂報告。
監察院左都御史放下手中公文:“讓他進來。”
趙忠跪在地上,聲音顫抖:“下官...有罪。”
“說吧,什麼罪?”
“金部虧空七百萬兩...下官...有參與其中。”
趙忠額頭抵地,“請大人明察。”
左都御史眉頭緊皺:“具體如何,從實招來。”
趙忠將事情原委和盤托出,只是對歐遠的部分輕描淡寫。
說完後,他已是淚流滿面。
“來人,將口供記錄在案。”左都御史揮手示意,“把他先關押起來。”
衙役上前,將趙忠帶走。
左都御史望着案桌上的供詞,陷入沉思。這件事,恐怕沒這麼簡單。
夜幕降臨,歐遠府邸燈火通明。
“大人,趙忠已經去監察院自首了。”管家低聲稟報。
歐遠放下手中茶盞,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很好,這第一步總算是走對了。”
“那...趙忠的家人?”
“按計劃行事。”歐遠冷冷道,“一個都不能留。”
管家躬身退下,夜色中傳來幾聲壓抑的哭喊,隨即歸於平靜。
深夜,一道黑影悄然潛入監察院大牢。
“趙忠。”黑影輕聲喚道。
鐵窗內,趙忠擡起頭來:“是誰?”
“我是來幫你的。”黑影遞過一個小瓷瓶,“喝下它,你就能解脫了。”
趙忠苦笑着接過瓷瓶:“我明白了。”他仰頭飲盡,片刻後倒地不起。
黑影無聲無息地離去,只留下一具冰冷的屍體。
次日清晨,監察院內一片忙亂。
“大人,趙忠死了!”
“什麼?”左都御史聞訊趕來,看着趙忠的屍體,眉頭緊鎖。
“驗屍。”他沉聲道。
不多時,仵作稟報:“是服毒自盡。”
左都御史望着趙忠的屍體,若有所思。這一切,來得太巧了。
與此同時,歐遠正在書房翻閱文書。一名家僕快步走入:“大人,趙忠死了。”
歐遠放下手中文書,露出滿意的笑容:“善始善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