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0章 不會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如果知道的話,又得時不時的鬧心一會兒。
原本等待枯水期到來的日子,還是很平靜的。
古牢關沒有什麼壞消息傳來,肇原府也沒有大事發生,秋收馬上要到來,秋收大賽也開始策劃與籌備。直到他收到了自己師兄兼好友的來信。
信上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消息,寫的都是問候的話語以及近況,按理來說,他應該挺開心的纔對。但是隨信而來的書冊,卻讓王茂平怎麼都高興不起來。
這些話本是什麼鬼,這《戰茅詩集二》又是什麼鬼,咋的,鄉試結束了,開始爲會試預熱了唄,寫首關於戰茅的詩就不會被分在臭號了?他也不掌管貢院茅房,爲什麼會有人寫詩去驗證他自己的運氣呢。
王茂平在品鑑完詩集與話本,並給出了自己“溫和”的評語與意見後,將東西收了起來,這些話本和詩集不會再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本人不在京城,卻在京城社死的慘痛經歷,想來很少有人體會過吧。
但話說回來,鄉試已經結束,不知道家裏那三位的戰績如何。雖然王茂平覺得應該放手,以後的人生由他們自己走,無論結果如何,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他都尊重,但是對於鄉試,仍舊對他們抱有一絲期待。
“嘶!”散值回內院時,被風一吹,王茂平感覺到了明顯的涼意。他總覺得今年的時間過的太慢了一些,可是一轉眼,周圍便又開始變得蕭條。怎麼又有點莫名其妙的感傷呢。
“爹爹,你總算回來了!”閨女的聲音響起,隨即人跑到了他的身邊,拉起他的手:“爹爹快點去換衣服,今天晚上可是要喫大鵝呢!”這頓大鵝,王晞年可是已經盼了好久。
“弟弟呢!”
“弟弟太懶了,在房間裏。”小傢伙皺了皺眉。
行了,他懶你饞,你們兩個都有軟肋,誰也別嫌棄誰。
平心而論,天冷了下來,熱氣騰騰的燉大鵝還挺對王茂平的胃口,因此晚飯多吃了一些,原本還想帶兩個小傢伙散散步,結果被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婉拒。
這小棉襖小棉褲怎麼天氣越冷越漏風呢!
“家裏的信到了?”看着兩個孩子已經不見了蹤影,王茂平便看到妻子將信遞了過來。接過打開,沒過多久,王茂平臉上便浮現出了笑容。
“夫君,可是有什麼喜事?”夫君這樣欣喜的笑容,她已很久沒有看到過了。
“茂景中了舉人!”之前自己還唸叨來着,沒想到竟然真的有好消息傳來。
“真的?”聽到這個消息的安初筠自然也十分的高興。
“嗯,雖然是最後一名,但如今也是實打實的舉人了。”他弟弟的運氣還真是不錯,王茂平揚起的笑容又加深了不少,繼續說道:“而且這次茂康和姐夫也進了副榜。”
能夠進入副榜,就說明真的只差臨門一腳了。
安初筠看着臉上洋溢着笑容的丈夫,替家人感到高興,也替自己的丈夫感到高興。
丈夫一直在努力成爲能夠爲王家遮風擋雨的存在,也希望家人能謀個好的前程,如今平日的用心良苦總算是沒有白費。
“姐夫和茂康還要比兩人誰能先立起舉人牌坊呢!”三個人中有一個成功跨過鄉試的門檻,看來也激發了另外兩個繼續奮鬥的動力。
既然這次是他們自己決定在科舉的路上,繼續走下去,那就不要輕易放棄啊!王茂平看着信,在心中默默的說道。
“大人!”門外賀成的聲音響起,王茂平只能將信放下,走出了房間。
去到書房後,等來了是池焱,對方帶來的消息自然與興賀山有關。
興賀山通路中的水位已經開始往下降,這就意味着,枯水期很快就會到來。
池焱以及手下的那些官兵已經在興賀山守了太久,終於快要等到收網的那一天,因此在彙報的時候,王茂平能夠很明顯聽出對方語氣中的激動。
“初筠,明天去一趟塵安居。”
“好!”
林江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枯水期很快會到來,當然也不會知道,枯水期意味着什麼,會爲古牢關帶來什麼。
不過這時倒是有一個好消息傳到了林江官員和邊軍的耳中。那就是,陛下往古牢關調兵的消息。官員們都在單純的爲古牢關的兵力增加而感到高興。
而王茂平在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卻實實在在的鬆了一口氣。果然陛下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時間拿捏的剛剛好。
邊軍收到消息的時間要早於王茂平,相比於將士們的欣喜,作爲主將的永安侯心中卻有着疑惑。陛下爲什麼會選擇在此時往古牢關調兵呢。
他一直覺得無論是陛下還是六殿下都在隱隱等待着什麼,那麼這時候調兵過來,果然是隱藏着深意吧。
“殿下在想什麼?”
永安侯又一次在城樓上看到了六皇子的身影。六殿下會時常在城樓上眺望,有時面朝西,看着邊牆外的荒蕪,有時面朝東,望着被邊牆與士卒們守護着的土地。
“在想本王等的消息什麼時候纔會到來。”趙恆昭的目光依舊望着遠方。
永安侯知道那是肇原府的方向,既然殿下似乎有意要透露隻言片語,他便試探着問了下去:“殿下等的消息與肇原府有關?”
“嗯。”
“是很重要的消息?”
趙恆昭將目光從遠處收回,落在了永安侯的身上。
“殿下?”
“是無比重要的消息。”趙恆昭看着他的眼睛,聲音並不大,語氣也很平靜。
傳到永安侯的耳中,卻讓他心生波瀾,他想不出什麼消息才能稱得上無比重要。而且剛纔的眼神,讓他一瞬間看到了當今聖上的影子。
只可惜,六皇子再次將視線投向了肇原府的方向,剛纔那一道目光似乎只是他的錯覺。
“古牢關的戰事也到了該結束的時候。”趙恆昭輕聲的低語在涼風中飄散,卻在飄散的前一刻,落在了永安侯的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