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来信 作者:细雨淼淼 傅长风总算是休沐了,将两個孩子读书的书院定了下来后,带着全家去街上逛逛。 京城有各地来往的商人,东西两市的东西物种丰富,傅长风将宣宣抱在怀裡,两個儿子跟在左右,见到陌生的玩具就要停留一会儿,总算是让三個小家伙都高兴了。 “這些日子辛苦你了,我刚进户部,事情太多,也沒有精力照顾家裡,都是你在操心。”回到家,孩子们都去休息,傅长风這才有空闲和喜春谈心。 “這有什么的,你在外面也很辛苦,户部的事情繁杂,不比韶明县简单,人员也庞杂,我光是想着理顺這些关系就已经很累了,你還能游刃有余,家裡不用担心,如今就等着赵先生過来了,你们两個商量着也能方便些。” “嗯,俞平只怕還要些时日才能過来,這些年他和我一样,都抽不出時間回家孝顺爹娘,這一次回去总要让他多待一些时日。” “也不知道家裡怎么样了,你之前就劝大哥来京城,也不知大哥他们会不会来。”傅长谨如今考上了举人,可是据他所說,要想考进士,只怕是還有不少差距。 因着来了京城,傅长风這才請赵俞平带了家书回去,想让大哥這次跟着来京城,换個环境,兴许能好许多,這京城也有不少外地的书生前来求学,他已经打听了,不少书院都是有往年的进士坐镇的,多交流一番,兴许還能有机会。 “我不在家,也不知大哥愿不愿意来,他心裡想要照顾爹娘呢。”傅长风猜到他大哥的意思,所以也不确定他的想法。 “要不直接将爹娘都接到京城来,咱们一家子也热闹。” “爹娘不会来的,他们可不想要跑這么远,原来在韶明县待几個月,爹都天天念叨着要回家,娘也待不住,更何况這裡的水土和咱们家乡更是不同,我担心他们更住不习惯。” 两人在這担心也沒用,毕竟大哥已经是成年人了,会做出什么样的選擇那也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孩子们都去读书,喜春待在家裡,倒是有些无聊,因此平日裡就带着宣宣去读书,和华夫子聊聊天度日。 转眼過了一個月,這天喜春正在家裡研究织羊毛衫,下人前来禀报說是有卫南县来的家书。 喜春忙将信拿回来,上面的內容是傅老太爷和傅大哥写的,還有一封是小峰的笔迹,应该是王氏让他写来的。 傅大哥在傅老太爷的劝說下,已经决定要和赵俞平一起来京城读书,两人已经启程了,不過還要半個月才能到。 王氏让小峰写的则是关心她们到了京城能不能适应,嘘寒问暖的话,并且說如今她们刚来京城,就不让小峰凑热闹了,以后就在县学安心读书,若是小峰有幸能考上举人,再来投奔喜春。 傅长风得知大哥要来,心裡也高兴,赵俞平如今也考上了举人,這次前来,還带了一個好友,這人也是個聪明人,他想让傅长风看看可否做幕僚,替代自己的位置。 赵俞平原本就是因着不得志才会在傅长风的建议下做了幕僚,如今考上了举人,倒是给了他向上的希望,所以家裡也寄予了厚望。 “俞平回去的时候就說了,他要给我物色一個得用的幕僚,這次会带過来,若是能用,那也能轻松多了。”傅长风心裡也舒了一口气,虽說沒有幕僚自己照样能做事,可是有人一起商量着,总是有些不同的,不然那些大人物身边为何都养着许多幕僚,這就是防止有些事自己想不到。 京城的官比之县城的更不好当,一個不注意行差踏错那可就是把自己一家都给搭进去了。 “那可就太好了,我让人将前院给收拾收拾,也好给他们腾個住处。”好在前院是有专门的客院的,和后院区分开来,即便是他们三人来了也能住得下。 得知家裡要来人,孩子们也有些期待,两個大的对大伯還有印象,可是宣宣自打出生就沒有见過大伯,一直期待着他的到来。 喜春派到城门口的人也在這天接到了三位,傅长风還在户部,也脱不开身,喜春带着阿昭前往招待。 等傅长风下值回来,三人已经在房间休息了,他们一路舟车劳顿,下人们准备了热水和热的饭菜,几人也沒有客气。 “大哥,多年不见,家裡可還好?”傅长风看向多年沒见的大哥,兄弟俩一见面,并沒有生疏了,很自然地聊了起来。 “都好,都好,爹娘身子康健,還让我来看看你,說是让你别太操心了。” “哪就操心了,你们在家裡才是真的为我們操心了,這些年都是大哥在家裡尽孝,我心中也愧疚啊。” “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愧疚的,這次来了京城可就要你罩着我了。” “大哥說的哪裡话。”兄弟俩寒暄了一会儿,傅长风這才找到赵俞平和罗先生。 罗先生并不是卫南县人士,而是广明府的人,傅长风也是以前考试时和他结识,两人都是郁郁不得志之人,不過罗先生這人原来也曾在广明府府衙做過一段時間文书,虽說学问不精,可是却对政事也有自己的心得。 赵俞平這次回乡,也有考察罗先生的想法,在听說他如今有些落魄,沒得到重用后,這才推薦他到傅长风這裡来做幕僚。 傅长风和罗先生聊到很晚,发现罗先生這人在政事上确实很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和傅长风的想法不谋而合,這让傅长风都想跟他一起促膝长谈,可惜明日還要上值,這個想法就暂且搁置了,不過罗先生已经被傅长风极力邀請留在家中做幕僚。 傅大哥来的這些时日,渐渐和孩子们又熟悉了起来,就在傅长风替两人找好了书院之前,傅大哥对孩子们的宠爱一点不比傅长风少。 最终在两人的考虑下,選擇了京城的鹿山书院,這個书院在京城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也属于中等,来這裡读书的,有本地的秀才,举人,也有外地来的人,只要学业上不差,经過考核后都会收。 而且傅长风打探過,這裡面很少有皇家贵族的子弟,对于他们這些普通的官员家属来說,是一個能安心读书的好去处,至于太学,国子监等地,那是要更好的家世才能进的地方,鱼龙混杂,反倒不能安心读书。 小說相关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