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闻风而来 作者:细雨淼淼 第32章 闻风而来 “就是,還是喜春姐說话好听,娘,你就不能夸夸我嗎?”涛子笑嘻嘻地說着,不過他内心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夸奖的。 “行行行,夸夸你,你可别得意,跟着你喜春姐好好学,把那结账的事也学会了,要不然等人多了,還要你喜春姐教你怎么算嗎?” “放心吧,我很快就学会的。”涛子還是很刻苦的,接下来几天,他认真听喜春计算数量,所以沒多久就能独立收钱了。 忙忙碌碌了好几天,她们的生意总算是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也有不少想要花钱,但是又舍不得去酒楼吃饭的人都選擇来這,花小钱,還能聚一聚那也是很划算的。 這附近有一個书院,有些学子晚上也会跑来和同窗吃吃饭,這些学子家裡也不是個個都很宽裕,自然是要省着吃,不過有时候家境好的同学請了客,他们又沒那么多钱請回来,這下总算是能找到一個地方了。 “老板,你们這有沒有酒啊,這光吃饭,沒有酒好像少了些什么。”有食客向喜春提出了這個問題。 “不好意思啊各位客官,我們小摊子,沒有那個卖酒的权力,所以目前還沒有。”這個时代的酒可是受管制的,用粮食酿出来的酒固然好喝,可是這时候的粮食产量沒有那么高,要是人人都能卖酒,那還不知有多少黑心商人铤而走险,宁愿不卖粮食都要拿粮食酿酒来卖。 所以酒类也要在衙门备案,才能从酒商手裡去买,一般情况下是要有固定的场所或者关系才能得到。 否则酒楼的生意也不会這么好了,就是因为有這個酒字。 而且喜春想着,她也不愿意卖酒,她们不是彪形大汉,這些人喝了酒要是发了酒疯,打起来是沒有個数的,要是不小心打死了哪個,那对她们来說都是一件麻烦事。 “哎,這么好的地方,就是缺了点酒,可惜。”有人叹息,但是也知道情况摆在這。 “這陈姑娘還真是能干,听說之前在镇上,就一直是做生意的,小小年纪就出来,還做得一手好菜,要是以后谁娶了,才是真的占了便宜。” 有人看到喜春是個小姑娘就开始调侃起来,不過喜春都当沒听到一般,她不会刻意和這些食客开玩笑,否则那些人必定会在背后說她坏话的。 “我劝這位大叔還是少說话为妙,人家還是未出阁的小娘子,這样的调侃实在不合时宜。”一個书生模样的人开口对着那人說道,這下也引得喜春看了過去。 這一看,她好像记得這人,之前曾经在她的摊子上吃過麻辣烫,還买走了不少茶叶蛋,沒想到他会帮自己說话,喜春多看了一眼。 “呵呵,我就是胡說的,陈姑娘,抱歉了。”那人一看,這都是些书生,而且自己刚刚那话确实不合适,冒犯了人家小姑娘的名声,這才硬邦邦地說了句。 “大叔,這话确实不合适,不過我看您想必也是看我做菜好吃,我在家时,村裡人也经常夸我能干,所以這都是一场误会,這位小哥也是個端方公子,秉承了圣人门下的思想,两位都是为了小女子着想,既然大家都是因为我做的菜好吃而来,那为了感谢大家,我给每桌都添上一盘黄金饺,祝各位吃了此饺,财源滚滚,金榜题名,福运迎来。” 喜春不希望在她的摊子上吵起来,也就做主,消了两方的火气。 “陈姑娘果然大气,竟是我們自己得了便宜,多谢陈姑娘,這黄金饺名字寓意好,味道還更好。”其他人也看了一场热闹,這时免費得了一盘价值二十文的黄金饺,自然高兴,好话不断。 “多谢陈姑娘。”傅长风看他轻松化解自己和那位大叔的冲突,也笑了笑,对着喜春做了個道谢的手势。 這下周围人对喜春的看法都不一样了,這個丫头确实厉害,都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要是一個沒控制好,說不定掀了摊子都是有可能的。 喜春的這番大气举动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大家都很好奇喜春家的串串火锅究竟是個什么味道,于是乎一時間人们都闻风而来,开始排起了队。 她们三個人都差点忙不過来,還是张伯父看家裡的活差不多了,又来帮了好几天,才缓過来。 不過喜春這裡的摊子算是打出去了,喜春专门去找人制作了一個招牌,這裡的招牌都是旗子一样的,一根杆子上挂了一块布,上面上书陈氏火锅串串,只要是有点余钱的人,都怀揣着好奇去吃過。 安家這边,安无忌和妹妹每天去摆摊卖饼子,可是无奈,他们的饼子和别家的比起来,实在是沒有太大的竞争力,加上每個月要交的摊位费不少,也让他更加着急,這個月赚到的银子,扣除摊位费后,竟然赚了不到一百文。 可是家裡的吃穿用度,都是需要他们兄妹俩撑起来,他娘平日裡都是从别人家那裡接点洗衣裳的活来干,不過也赚不了太多。 他们原本還挺好奇隔壁的陈家生意究竟如何,在听到火锅串串的时候,還沒联想到她家,而且他還很羡慕竟然有這样的手艺。 直到那天看到喜春和涛子扛着旗子出门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家就是最近城裡风靡一时的那家摊子。 “你们摆的就是這几天城裡最火热的那家火锅串串摊子?” “对啊,安大哥,你们最近生意怎么样?”喜春都在忙着赚钱,也许久沒注意邻居家的情况了。 “我那摊子就那样吧,也沒多少人买,将将够赚回本。”安无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沒事,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都是邻居,平日裡也沒有太多的交集,喜春也不好直接說什么,要是别人以为他们在炫耀那就不好了。 生意一直持续到了寒食节前一天,喜春跟食客们說好,寒食节、清明节這几天要回乡祭祖,等三天后再继续摆摊,那些人也沒什么意见,毕竟孝道是古人最看重的。 喜春和张伯母、张伯父他们去买好了香烛纸蜡,又等着强子那边休息后,才一起结伴回了村裡。 小說相关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