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报纸
郑克臧继续閱讀《1680年大事记》,六月记载的是:
在清军第二次收复东南沿海的作战中,大清不再依赖荷兰舰队,而是使用福建水师从海上发起进攻,对郑军侧背形成极大威胁,导致郑军陆上防线全线溃退(此时陆上的還有潮州府邱辉的军队)。
有了朱天贵投降带去的舰队,当然不需要荷兰人了。
继续翻阅,郑克臧发现后续沒有什么对明郑比较重要的事情了。
目前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左都督朱天贵投降的問題。
郑克臧說实话,投降也怪不到人家身上。
朱天贵驻守的铜山城,是明郑在内地最后的军事重镇,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條路,投降或者撤军夷州岛。
显然投降的出路更好。
關於朱天贵事件要怎么办,郑克臧经過慎重的思考,决定這么办:
第一,封他個爵位,反正大明都快亡了,爵位不值钱了,先稳住他再說。
第二,下令让他连人带船,赶紧溜回来。
第三,如果他不愿意回来,說明他心裡已经完全打算投降了,必须武力镇压了。
郑克臧真不愿意到這一步,亲者痛仇者快。
他派兵去镇压也有风险的,万一他和清军合作,一起攻击他,那就危机了。
岂不是一片石之战重演,朱天贵变朱三桂。
只能尽力争取,不成功再說。
這事情還得跟岳父陈永华商议,让他给朱天贵传令。
不管了,有事明天再說,先去和陈妃睡觉吧,郑克臧思考完,便推开书房的门,急匆匆跑向卧室。
翌日
朝议之后,郑克臧单独找陈永华商量调回朱天贵和封爵的事情。
“岳父,左都督朱天贵那边情况危急,是撤是战应该早做决定。”郑克臧严肃道。
“王上之前不欲放弃铜山城,可如今仅凭朱天贵哪裡拦得住鞑子。”陈永华叹气道。
“与其在铜山城浪费宝贵的人力,不如将驻防铜山城的部队和水师全部调回来,重新整合力量,再谋北伐。”郑克臧道。
“钦舍,你的想法是对的,如果再不调回来,我担心铜山城有变。”陈永华补充道,他也担心朱天贵顶不住压力,投降了。
“不如给朱天贵也封個爵位,然后让他赶紧回来。”郑克臧建议道。
“是個好主意,朱天贵出身贫寒,封爵位是最能稳住他心思的,這個事情我去协调。”
话毕,陈永华便跟郑克臧告辞,风风火火去完成郑克臧给他的任务。
朱天贵的事情也给了郑克臧一個教训,就是要充分了解并整合明郑集团的力量,否则就白白让朱天贵便宜了大清。
也不知道歷史上明郑为什么会放着朱天贵不管,最终酿成恶果。
送走陈永华后,郑克臧回到了自己的东宁军校校长办公室,他准备研究一下兴办报纸的事情。
其实报纸這东西,古代早就出现了,也就是邸报。
邸报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份报纸,大约创办于公元前二世纪,邸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新闻媒介,它主要是古代政府用来向下發佈命令、书诏、章表、辞见等方面內容的公开印刷品,同时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历时最久的报纸。
但郑克臧想搞点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熟悉,一方面给百姓信心,一方面控制舆论。
未来郑克臧肯定会颁布各种触碰地主乡绅利益的新政,有了报纸,就不怕他们带偏舆论了。
一個乡绅最多一张口,再加上這個时候传播得非常慢,要想形成反对意见需要很长時間。
如果自己办起报纸,不但可以收拢很多文人为自己所用,发现其中的有识之士,而且還可以有效掌握舆论。
“顾诚,孤想办一個不一样的邸报。”郑克臧說道。
顾诚是這次军校文职人员招聘中脱颖而出的落魄秀才,现任职东宁军校办公室主任岗位,手下管着六個小秀才。
“校长,請问您想办什么样的邸报?据我了解,东宁府是有自己的邸报的。”顾诚问道。
“顾诚,你应该清楚邸报的读者基本是官员乡绅,我想要的是给老百姓读的,我称为报纸。”郑克臧解释道。
“校长,可是大部分的百姓都不识字,识字的也不一定读得懂我們写的文章。”顾诚說出了這件事的难点。
“有問題我們就解决,老百姓不识字,我們就派人给他们宣读,听不懂,我們就用大白话写。”
“唯有這样,才能让老百姓了解王府下发的旨意,避免手下官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欺压百姓。”郑克臧继续将报纸的好处。
“除了介绍王府的动向外,還可以介绍东宁最近出现的新事物,像水泥之类的。不過重点要宣传咱们的近卫军。”
“为什么呢,我們要通過宣传近卫军的强大,增强老百姓对我們的信心,還要宣传近卫军是来自百姓的好军队,纪律严明。”郑克臧定下主基调。
“属下大致明白该怎么做了,但是属下担心這白话文难登大雅之堂,若是大家看到王府出的刊物竟然使用乡间俚语,岂不是有损王府的形象。”顾诚担忧道。
郑克臧呵呵笑了笑,看着顾诚道:“雅不雅,俗不俗,主要是看百姓怎么看待?我們都是孔门弟子,孔圣人不是說雅俗共赏嗎?
为了雅俗共赏,为了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只好用百姓所能够看懂的东西写出来,如此才能做到雅俗共赏,如此才能教化百姓。”
顾诚一听,觉得郑克臧讲的真有道理,连连称是。
为了更好地开展編輯工作,郑克臧把现代的标点符号介绍给顾诚。
說到标点符号,可别认为古代沒有标点符号,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五花八门的,這裡郑克臧为了方便,正好统一一下。
“顾诚,我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就是怕写白话文被同行耻笑嘛,那就用笔名,别用真名。”郑克臧哈哈笑道。
“伱和你的手下就按照我說的意思,先出一版给我看看,对了,鼓励他们多写写,被采用有稿费的,一篇稿费就2钱银子吧。”郑克臧决定金钱鼓励一下這些秀才。
“最后,我們的报纸就叫《东宁日报》。”
“是,校长!”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