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 57 章
要是锅子不够,他们還得连夜让人去采买或者直接做出来。
如今只盼着锅子是够的,不然也是够呛。
内务府总管叫了不少人,一窝蜂冲去库房开始清点,把锅子都搬出来,一個個点清楚,還得检查锅子有沒坏。
一般用不了那么多锅子,有些是备用的,一直就放在角落。
有些放久了可能有点問題,能修补是最好了,不能也就无法用了。
不然千叟宴吃锅子,锅子是漏的,這不是丢人现眼了嗎?
要乾隆知道,内务府這总管是沒法继续做了,脑袋也得搬家!
清点了两天,内务府总算把库房裡所有的锅子都整理出来了。
沐瑶這会儿跟娴妃在窗边的躺椅上,听着她說了后诧异道:“九十個锅子?那不是還差十個嗎?”
娴妃点点头,她跟着皇后办事,消息自然灵通,低头喝了一口奶茶才道:“确实缺了十個,打算连夜让工匠补上,另外也派人出宫采买,看能不能买到一样的。”
如果工匠做不完,起码宫外還有采买的补上,算是两手抓,沒把鸡蛋放在一個篮子裡面了。
沐瑶听得想笑:“库房裡能找到九十個锅子,那已经不错了,就十個的话,工匠应该能做出来?”
娴妃摇头道:“锅子得打,光是一個就得两三天,還是工匠不眠不休一起打,十個的话只怕要赶不上的。”
“不過内务府的总管去皇上跟前哭诉,加上户部那边接上千個老者過来京城确实也需要時間,皇上就答应千叟宴延上几天。”
原本定的是元宵佳节,如今是不可能的了,直接往后延了大半個月的功夫。
大半個月之后也是三月中旬了,估计是乾隆的极限了,再往后是不行的,天气都开始有点热了,吃锅子吃得浑身大汗,着实不太体面。
其他人能怎么办,只能苦哈哈答应下来,抓紧時間干活。
沐瑶问了问,听說刘银也被借调過去,忙了好几天在打锅子。
之前刘银给乾隆做的新锅子很不错,所以才被内务府特地叫過去帮把手。
大半個月功夫十個锅子,也是够呛,工匠们估计恨不得长出六臂八臂来。
沐瑶看着宫裡忙忙碌碌的,她喝着珍珠奶茶,有些奇怪道:“曼音怎的闲了下来,不用去皇后娘娘那边帮忙了嗎?”
娴妃就笑道:“最近宫裡都紧着千叟宴的事,其他宫务沒那么着急的都往后挪了。”
言下之意,宫裡如今是完全分不出人手来,索性皇后也把宫人都借给内务府那边忙着千叟宴的事。
地点已经选好了,就是在太和殿前面的空地上。
离内宫不近,进宫门来能就坐,也不让老叟们太累,确实個不错的位置。
這片地方确实够空够大,唯一的問題就是天公得作美。
要下雨的话,哪裡都沒有遮挡的地方了。
为此内务府总管還特意請示了乾隆,让钦天监掐指算一算,哪一天的日子最好,尤其得是大晴天,不冷不热最好了。
钦天监也想打内务府了,你說选個好日子就算了,還要晴天也罢,不冷不热怎么回事?
他们能测一下究竟晴天下雨的,气温怎么可能测出来!
偏偏乾隆感觉這确实是個大日子,不能出一点差错,就让钦天监好好算一個好日子了。
钦天监都要头秃了,只能硬着头皮反复算,生怕挑了個不怎么好的日子,他就得被乾隆迁怒了。
足足算了三天,钦天监才算出一個日子来。
内务府总管特地来问了好日子,這才心满意足离开。
娴妃就笑道:“原本内务府還得准备雨棚等物件,回头要真的下雨了,還能遮一遮。如今让钦天监算過了,必然是個大晴天,他们就能省下這個功夫了。”
沐瑶恍然大悟,原来内务府的心思在這裡。
并非真的要选個好日子,而是把天气的事推到钦天监身上去。
這宫裡果然一個個心眼比筛子還多,谁都不想背锅,就把锅顺手递给别人了。
从御膳房递给内务府,然后内务府也递了一半给钦天监。
沐瑶眨眨眼,好笑道:“要真的下雨了,钦天监岂不是要倒霉了?”
娴妃也跟着笑了,点头附和道:“是啊,所以這内务府聪明得很,要真下雨他们沒有准备,那就是钦天监的错了。”
既省了事,又不用背锅,内务府何乐而不为?
沐瑶从窗边看着外头的天色,感觉钦天监過得還挺不容易的。
不過哪怕延迟大半個月,三月份在室外還是有点冷的,吃着锅子虽然暖和一点,却都是老人家,火盆就得准备起来。
哪怕在室外用火盆沒有室内那么暖和,也不能真的一点不用。
外边又沒有挡风的地方,让老人家吃风冻着,那不是开玩笑的。
這时候医疗條件不太好,风寒都可能要人命,更何况是這些年迈的老人家。
他们能活到如今的岁数不容易,别是因为参加千叟宴给冻病了,一命呜呼,那就太不值得的。
沐瑶想了想,跟娴妃低声问道:“要說這千叟宴如果能在屋子裡头就好了,起码要暖和得多。在屋子外头的话,火盆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娴妃看出她的担心来,迟疑道:“内务府应该会准备這個吧?让人问一问就好了。”
她扭头让石榴去问一下,平日跟内务府打交道不算少,都是石榴传话的,去问一问倒也无妨。
内务府总管倒是被问住了,他们想着老叟围着炉子吃锅子就该暖和了,怎么還需要另外准备火盆?
石榴就答道:“炉子前头是暖和,后头却见风。都是年迈的老者,吹着冷风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要是他们参加過千叟宴之后有什么事,对皇上的名声有碍,這就要归咎在你们头上去了。”
毕竟准备火盆這样的事是内务府的职责所在,他们沒准备让老叟们冻坏了,那就是内务府的問題。
乾隆一個不高兴,内务府就得倒霉了。
内务府总管连连拱手道:“多得石榴姑娘提醒,我這就去准备准备。”
他苦着脸,锅子還在加紧做着呢,好在火盆倒是够了。
上千老叟需要百個锅子,也得至少百個火盆才行。
好在锅子得一样,火盆倒不必,四处勉强凑一凑,好歹還是能凑上的。
皇后听說這事是娴妃问的,后来叫她過来处理宫务的时候不由问起。
這才得知是沐瑶担心老叟们冻着了,娴妃才帮着问了问内务府。
显然内务府沒想過這回事,就沒准备了,這会儿准备還来得及。
皇后就笑着点头道:“纯嫔妹妹心善,倒是很为老叟们着想。”
内务府就是为了办差,只要乾隆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哪裡会如此体贴入微呢?
乾隆更不可能在意這個,可以說压根就沒注意到,他想要的就是一個热闹的场面罢了。
回头皇后就跟乾隆提起此事,笑着道:“纯嫔妹妹心善,還为皇上分忧。想想那些老叟在千叟宴后回去家乡,必然会口口相传皇上的恩德。他们回去后比之前更是精神奕奕,乡人哪怕沒能有幸目睹圣颜,也与有荣焉。”
言下之意,要是老叟们给冻病了,回去病恹恹的,再大的人荣耀就缺了個口口相传的源头了。
乾隆挑眉笑道:“纯嫔确实用心,连這些细枝末节都想到了,内务府办差的還不如她来得细心。”
好在他暂时沒有责罚内务府的意思,不過也让李玉去敲打一番。
沐瑶都帮忙想得那么仔细了,要是千叟宴還沒能办好,老叟们出什么問題,就是内务府的错了。
内务府冷不丁身上多了一個锅,总管吓得冷汗都要下来了。
他嘴裡发苦,一时明白要不是沐瑶提醒,這些老叟冻着就不好了。
一时又觉得她要沒提醒,就谁都不会想到這個。
那些老叟们回到家乡去,谁還会在意他是病了還是死了呢?
李玉冷眼一瞥,多多少少就能猜出内务府這总管的心思,冷哼道:“你還觉得娘娘多事了吧?想想皇爷爷当初的千叟宴办得是妥妥当当的,回去的人口口相传,四处称赞。要是這次還不如上回,你說让皇上怎么看?”
是觉得乾隆不如康熙,還是底下人办事不如以前?
大冬天的,内务府总管后背的冷汗都出来了,连连点头哈腰告罪道:“是小的想岔了,多得李伴伴提醒。”
李玉冷笑道:“紧一紧你的皮,别怪我沒提醒你,這事回头要是办砸了,你這脑袋就别想要了。”
“是是是,”内务府总管连连应下,亲自送李玉出去后,回去拼命敲打了底下人一番,火盆也仔细看過,又让人准备了中等的木炭。
最好的银丝炭是不可能都用在這裡了,毕竟這边用了,后宫那边就少了。
给千叟宴烧上一回,哪怕只有一天就能把宫裡存的银丝炭烧掉一半多。
而且千叟宴就在殿外,不是在殿内,银丝炭最好的就是沒什么烟,不熏人,在外头散烟要好得多,就沒必要用上這么好的炭了,反而是浪费。
当然也不能用最糟糕的木炭,不然烧起来烟熏火燎的,光是想想那個场面,到处浓烟滚滚,老叟们的脸都看不见,他们也要看不清乾隆,這千叟宴有什么意义了?
在上首的乾隆很可能也会被熏到,到时候内务府有多少脑袋够砍的?
内务府总管恨不得三头六臂到处看了一圈,总算是妥当了,感觉整個人都累到虚脱了。
接送老叟上京的人陆续回来了,安置這些老叟也是個問題。
人数那么多,不可能当天来回,自然得找個适合的地方给他们住。
不說特别好,遮风挡雨和暖和一点总是要的,别是還沒进宫就给冻死了。
短時間内要凑够這么多人,户部底下小官跑得腿都快细了。
原本要求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叟才算,但是实在凑不到上千人,最后上禀了乾隆,他才勉为其难往下降低了一些,六十岁以上就可以了,才叫户部凑到了。
京城内沒有那么多的地方能住下上千人,最后只能在京郊外圈了一片地方,给老叟们临时住下。
搭的是帐子,帐子不算大,能住好几個人。
裡头有火盆,也有足够的木炭,让老叟们凑合住上几天還是可以的。
一切准备就绪,已经過了二月,来到三月了。
大名鼎鼎的千叟宴,沐瑶也想去看一看。
乾隆自然沒有不乐意的,不過让人抬了屏风,挡在前面,让皇后带着几個嫔妃過来凑热闹。
高贵妃、娴妃,再加上沐瑶,满打满算只有四個嫔妃過来了。
哪怕乾隆点头,人太多却沒必要,只点了她们几個跟着一起来了。
嘉贵人简直羡慕坏了,看着娴妃离开的时候拽着手裡的帕子,心想要是自己也能晋升上去,這样的热闹就能凑上了。
可惜不管她心裡怎么想,這回是绝对沒份的。
皇后领着她们三人共用一個锅子,正好几人坐一起,吃着也热闹。
沐瑶看着這個锅子有点新,不由笑道:“内务府那边不是說锅子不够,突然添上我們几人,他们是去哪裡凑上的锅子?”
高贵妃也好奇了:“对啊,之前不是說锅子不够?這才提前几天,新锅子又多做了一個嗎?”
皇后就笑着答道:“内务府当然不可能缺了十個锅子就只做十個,要是今儿哪個锅子坏了或者不好使了,他们一时之间也变不出一個锅子来。”
沐瑶听得恍然大悟,内务府也挺聪明的,還知道留几個备用的,临时也能换上。
如今乾隆临时加上她们几個嫔妃,内务府也能立刻多送一個锅子来了。
内务府总管在边上擦着冷汗,要不是刘银提议多做几個,還提出請京城铁匠铺的匠人来帮忙,只怕那十個锅子也就勉强打出来,更别提是备用的了。
要不然皇后带着嫔妃来千叟宴居然沒锅子,這不是要笑掉大牙嗎?
乾隆今儿穿了一身明黄常服,腰上挂着龙纹玉牌,意气风发地坐在上首。
底下百张桌子坐满了老叟,沐瑶偷偷从屏风角落看了一眼,只觉得十分震撼。
难怪帝王们都喜歡坐在最上面,在高处一眼能望到头的感觉真的很爽。
尤其上千人起身一起行礼,那场面就更加震撼了。
這上千人還都大多是白发白眉的老者,那就更难得了。
沐瑶心想乾隆的心情肯定不错,虚荣心也是大大被满足了。
当年康熙帝第一次办過千叟宴,也就雍正還沒来得及办,乾隆是赶上好时候了。
這才登基多久,他就迫不及待办這個,肯定還会办下一回!
果然乾隆满脸笑容,抬手示意老叟们起身落座:“众位不必拘束,今儿朕是与民同食。”
老叟们又是一拜,這才慢悠悠落座。
火锅的锅底早就满上了,火也点好了,如今咕噜咕噜冒烟,可以放肉放菜了。
有些老叟沒吃過這個,旁边還有两個小太监伺候,口齿伶俐教导他们怎么吃。
内务府好歹這次留了心眼,想着這些老叟可能大字不识,更别提见過锅子,挑了百来個年纪不大却机灵的小太监在旁边守着了。
這一点确实做得好,老叟们听着很快就学会了,一個個吃了起来。
不同的肉有不同的火候讲究,猪肉稍微放久一点,牛肉就要快,這才足够鲜嫩,羊肉也得煮一煮才好吃。
這些老叟有些牙口不好,吃着豆腐却也不错,肉煮烂一点也能入口。
大伙儿吃得都好,很多人更是一边吃一边落泪,還起身给乾隆行大礼,嘴裡喃喃說着什么。
离得远,沐瑶是听不见,却有机灵的小太监记下,赶紧上前来转告乾隆。
不外乎是天佑我朝,得新皇登基,万民归心之类的。
沐瑶眨眨眼,這些老叟很多說不识字,倒是很会說话,沒见乾隆开怀大笑的模样有多高兴嗎?
因着這老叟会說话,那一桌乾隆就让人多送了几盘肉。
其他人一见,每個锅子面前都推出一個会說话的老叟给乾隆灌迷魂汤。
他们說的不像书生那样文绉绉的,直白得很,但這种直白却是朴素又热烈,让乾隆听着一晚上都笑得合不拢嘴。
沐瑶看老叟们是真的高兴,他们的衣裳明显是新的,估计有些家境不好,穿得太破烂,让乾隆看着不好,也太失礼了一点,于是户部還特地给他们准备了衣裳。
這些衣裳的料子不算特别好,却耐穿保暖,带回去也能穿。
锅子裡的肉是实实在在的,猪肉、羊肉居多,牛肉很少,只能算是尝尝鲜。
但是对老人家来說,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沒一顿吃過這么多的肉,就是過年過节都沒有,所以一個個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锅子這边暖和,旁边還贴心有火盆在,前后都暖和,吃得還饱饱的,身上的衣服又新又好,老叟们感觉今天是他们這辈子最幸福的一天了。
沐瑶吃得有点心不在焉的,就努力偷看外边了。
等她看完低头来,发现碗裡已经放满了,高贵妃和娴妃正用公筷给自己夹着呢。
高贵妃提醒道:“快吃,冷了就不好了。”
沐瑶笑着跟两人道谢,就吃了起来。
吃锅子就该亲手来才舒服,想吃什么就放什么夹什么,才有乐趣。
所以宫女只在旁边伺候,把空盘子迅速拿走,其余都是她们自個动手了。
吃锅子自然要配酒水,担心老叟们吃醉了会发酒疯,那就太不雅了。
为了杜绝此事,御膳房准备的是桃花酿。
花香浓郁,度数却不高,喝多了也不容易醉人。
沐瑶喝了两杯,两颊有些绯红,人却還沒醉,琢磨着要是這时候有啤酒喝一大杯才痛快。
可惜了,啤酒這個不好办,用的是小麦。
用粮食来酿酒,回头把粮食都用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她沒打算做啤酒,只能想想了。
一顿锅子吃了很久,足足一個多时辰才算是结束。
老叟们吃得十分满意,起身行礼的时候更加虔诚,還有人泪流满面,只觉得今生完满,不但能见到皇帝,還能吃一顿丰富的肉食。
乾隆也很满意,率先带着皇后和嫔妃们走了。
這些老叟自然有人领着离开,不需要他来操心。
乾隆回去后還意犹未尽,对皇后道:“不如每年都来一场,就在三月份,如何?”
皇后微微一笑道:“皇上,皇爷爷当初只办了两回千叟宴。”
言下之意,乾隆還想超過康熙嗎?
康熙一辈子才办了两回,乾隆還想每年来一回?
光是這一回千叟宴,耗费的银两就无数了,每年一回,国库肯定要吃不消的。
乾隆轻轻一叹,只好放弃了這個想法,无奈道:“那好吧,下一回就得好好办一场了。”
他确实不能超過康熙,也就只能办两回。
這次办了之后,下一次就该更加盛大才行。
說完,乾隆又对沐瑶笑道:“這次多亏你的提议,千叟宴才办得极好,朕得赏你。”
沐瑶笑着起身谢恩:“多谢皇上,我也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办差的都是内务府和御膳房了。”
乾隆就喜歡她实事求是,却从不会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揽在身上,就笑道:“也多得你提醒了,不然千叟宴可不会办得如此妥当。”
他显然很高兴,加上喝了酒,大晚上還精神奕奕的。
沐瑶她们却是累了,身上還都是锅子的味道,得回去好好沐浴才能去掉味道睡下的。
乾隆大发慈悲,挥挥手放了她们回去,转头对皇后笑道:“纯嫔也是,只知道道谢,也忘记问朕究竟要赏她什么了。”
皇后笑道:“皇上說赏就肯定赏,金口玉言的,必然不会失言,而且不管是什么纯嫔妹妹肯定都会欢喜的。”
乾隆笑了笑:“也是,她這性子确实心眼少了一点,却也不是什么坏事。”
沐瑶其实也沒想太多,乾隆赏她东西也不是第一次了,琢磨着估计這次会是摆件還是别的什么东西。
上回乾隆送的梳妆柜子就特别实用,放首饰、护肤品和化妆品都行,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柜子光是放着也好看,跟艺术品一样精致。
玉扇也不错,拿着用可以,不用的话放在架子上也能当摆件,看着也是赏心悦目。
最开始送来的西洋屏风更是好看又好用,一直放在寝殿裡就沒挪過。
沐瑶喜歡极了,躺下的时候都要看一眼,欣赏一番。
她沐浴過后闻着自己身上還有淡淡的桃花酒香气,感觉光是闻着就有点醉了,舒舒服服躺下沒多久就睡了個昏天地暗。
管乾隆赏什么,反正他财大气粗,必然不会食言,给的還都是好东西!
倒是让沐瑶奇怪,乾隆竟然好几天沒动静,也不知道是真忘了,還是太忙了,一时沒想起来。
不過她也不着急,等着就好了。
哪裡想到乾隆缓了几天,竟然是在憋大招。
李玉带着圣旨過来景仁宫,沐瑶被小应子提醒,赶紧出来相迎,跪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氏贤良淑德,甚得朕心,今册封为纯妃……”
她低头仔细听着,每個字都听明白了,但是被邓嬷嬷扶着起身接旨的时候還有点晕乎乎的,自己這就晋为妃了?
邓嬷嬷满脸笑容,素茹和素纹在旁边行礼恭喜沐瑶。
沐瑶自己反而有点沒在状态,被邓嬷嬷提醒才赶紧回過神来接了圣旨,又给李玉塞了個荷包:“有劳李伴伴了。”
這是沾了喜气的荷包,李玉自然沒有拒绝,笑眯眯拱手道:“恭喜纯妃娘娘了。”
她還真沒想到乾隆要赏,居然赏得這么大。
见沐瑶恍恍惚惚的样子,李玉也能理解。
毕竟她在潜邸的时候還是個格格,进宫后封为嫔,這才一年就晋为妃,实在是太快了,足见沐瑶有多得乾隆的宠爱。
李玉不得不小声提醒她道:“纯妃娘娘该是去跟皇上亲自谢恩才是。”
“对,多得李伴伴提醒了。”
沐瑶反应過来,她确实应该去跟乾隆亲自谢恩才行。
于是她谢過李玉,回去换了一身衣裙。
一边换衣服,沐瑶一边也能慢慢冷静下来了,她這么快就升职了?
作为嫔,她的年薪是二百两,晋升为妃后,就有三百两了。
虽然对沐瑶那些私房钱来說,一年多個一百两不算什么,却還是美滋滋的。
毕竟年薪涨了,谁能不高兴呢!
沐瑶梳妆打扮好之后,就直接走去御书房,在路上才能更冷静一点。
等到了御书房,她给乾隆行礼谢恩,脸上的笑容就沒落下過。
乾隆见沐瑶如此高兴,嘴角也噙着笑說道:“這么高兴了?看你這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
沐瑶摸了摸耳根,沒好气看了他一眼:“皇上又逗我了。”
乾隆笑着搂住她的肩膀,让人坐在自己腿上,问道:“朕是看你之前不上心,說了要赏,好几天迟迟沒动静,也不见你来问,更沒有一点着急的样子。”
沐瑶抿唇一笑道:“皇上向来一言九鼎,既然說要赏自然会赏,哪裡就会忘了,我耐心等着就是了。”
乾隆听得一笑,伸手点了点她的鼻尖道:“你這說得果然跟皇后一样,倒是太实诚了一点,也不怕朕回头忘了?”
沐瑶就道:“若是忘了,自然是皇上国事忙碌。国事更要紧,总归皇上忙完之后就会想起我来了。”
实在忘了,她就时不时在乾隆面前转悠两圈,看见自己怎么都能想起来了吧?
不是說乾隆从小過目不忘,這才得了康熙的青眼嗎?
乾隆听得大笑道:“不错,倒是個懂事的。放心,朕忘了谁都不会忘了你的赏。”
沐瑶是看出千叟宴之后他的心情简直不要太好,這才会突然给她晋升的。
其实进宫后的册封礼尚未举行,還得等到今年年底十二月才行。
到时候她其实是从进宫前在潜邸的格格,直接从刚进宫的纯嫔晋为纯妃了。
以往的规矩,是最少一年才能晋升的。
乾隆确实遵守了一年的规矩,但是册封礼沒上,其实就是跳级晋升,钻了中间這個漏洞。
虽說册封礼尚未到,但是该有的待遇已经给上了。
除了年薪之外,住也不一样。
当然沐瑶還住在景仁宫,之前只有她和海贵人在,但作为嫔是不能住在主宫的。
不過沐瑶也住在景仁宫第二大的偏宫裡面,足够宽敞,如今還能搬去更宽敞的主宫。
吃穿也不同,给嫔分的每日肉量提高了,布匹也增加了一倍。
乾隆承诺晚上会来景仁宫,两人在御书房腻歪了一会儿,沐瑶就回到景仁宫去了。
海贵人率先過来贺喜,還带着两匹布料和一套西洋茶具。
西洋茶具不大,却很小巧精致。
想必她知道沐瑶喜歡喝奶茶,用西洋茶具来用是再适合不過了,既漂亮又实用。
沐瑶笑着点头,就收下了。
接着各宫也送了贺礼来,皇后最是大手笔,直接送了一整套珍珠头面。
珍珠一颗颗有拇指大小,最是适合妃子规格裡面尺寸最大的,而且每一颗的大小都一样,圆润又带着漂亮的光泽。
沐瑶看着就爱不释手,对送礼来的香岚笑道:“多谢皇后娘娘,這头面我是极为喜歡的,真是漂亮得很。”
香岚笑着道:“這是娘娘家裡搜罗到的东珠,匠人费了小半年功夫才做好的。”
看来這副头面是皇后的心头好,是从娘家带過来的。
皇后素来低调,也就沒用皇后规格的大珍珠做头面,而是用了小珍珠,如今倒是适合沐瑶用了,就直接送了過来。
沐瑶满心欢喜,只觉得皇后這礼物是送到自己的心坎裡面了。
毕竟她私库裡面的银钱足够多,宝石也不少,但是头面实在不多的。
一来原身当初匆匆带着這些进潜邸,根本沒有机会做成头面,苏家也沒多少。
二来进宫后,沐瑶作为嫔,也不能太张扬了,苏家又太远,一时沒能找到适合的能工巧匠做首饰。
不然再好的碧玺和珍珠,落在手艺不好的人手裡,做的首饰就是糟蹋好东西了。
所以沐瑶能戴的首饰就不多,估计過年的时候,皇后就注意到了,于是才送了這么一副头面来,实在贴心极了。
接着是高贵妃派石榴来送礼,送的是一個两巴掌大的妆匣子。
打开之后,沐瑶发现這是一对碧玺簪子。
碧玺在簪子尾部,是几朵梅花,有正盛开的,也有含苞欲放的,一小簇梅花,仿佛還有淡淡的梅花香气。
她仔细一闻,還真是梅花的花香,不由感觉稀奇了。
石榴解释道:“這簪子中间是空的,放了香缎,一個月内都能有梅花香气,一個月后换一换就好。”
簪子只要转一转就能分开,中空的地方足够把香缎塞进去了。
妆匣子底下還有一個小瓶子,裡面是梅花熏香,只要把香缎放进去一夜就能浸满梅花香,塞进簪子中空的地方就能继续香气飘飘了。
這设计真够神奇的,沐瑶就好奇道:“這是谁想出来的?”
石榴答道:“是高家請来的工匠,听闻以前是一品坊的老师傅。”
一品坊是京城最老的首饰铺面了,不少达官贵人都会在那边订造首饰。
想来高斌费了老大劲把這個老师傅供养在家裡,专门给高贵妃做首饰的。
知道沐瑶喜歡梅花,也不知道高贵妃多久之前就开始准备這份礼物,特意在這個时候拿出来送给自己。
沐瑶欢欢喜喜就把簪子戴上,对着镜子左右看看。
邓嬷嬷在旁边夸赞道:“這簪子极好,娘娘戴着也是好看的。”
石榴看沐瑶直接就戴上了,显然很喜歡,就笑着回去复命。
高贵妃听着也欢喜,毕竟沒有谁送礼物,然后对方十分喜歡更高兴的事了。
除了高贵妃,娴妃也送礼物来了。
她送的就不是首饰,而是一锦盒的书了。
沐瑶好奇打开来看,发现锦盒裡头好几本书都是關於油画的。
想来是娴妃之前派人出宫四处搜罗,只攒了這么几本自己学一学,如今是把心头好都送给她了。
這书十分新净,還带着墨香味。
沐瑶心裡怪感动的,送礼物来的胧月就道:“這是娴妃娘娘最爱的几本书,让人特意誊抄了送過来。“
胧月說得有点忐忑,她之前觉得娴妃這份礼物实在不太好。
如果送原来几本书,就已经被娴妃翻得多了,有些卷边了,不太适合送人。
但是誊抄的话,就不是原来的书了,送礼又有些不妥。
然而沐瑶看着就十分高兴的样子,丝毫不介意,胧月這才偷偷松口气。
沐瑶看她的模样就猜出几分来,好笑道:“书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收藏的。既是有用的书,又是曼音特地从宫外搜罗回来,费了不少心思,如果直接割爱送给我,我才要不敢收下的。”
要娴妃辛辛苦苦搜罗来的原书直接送過来,沐瑶确实不好夺人所爱。
還不如這样誊抄一份,沐瑶能看,娴妃也不必割爱,两人都能看能用上,這不是皆大欢喜嗎?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