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危机暗伏 作者:秋风竹 136,拉牛牛小說 男生: 女生: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那块平坦的草地后,邓训给孩子们重新分了组,几個女孩子也加入了蹴鞠之中。。看着他与孩子们在草场上奔逐的身影,我却還是心存疑惑:住那么大宅院的有钱人,居然为一個皮鞠那般伤神? 蹴鞠教学活动进行了半個时辰,在孩子们都跑出一身细汗时,邓训便宣布下课了。休息时,孩子们便自然分组了,女孩子跟着我学编草环,男孩子围着邓训跟着他学吹叶笛。蒋勇和秦珊则在河边搭了锅灶,烧了一大锅水,让孩子们就着开水吃干粮。 這一天,孩子们都玩得十分尽兴,草地拔河、林中爬树、浅滩摸蟹,就连我這個做先生的,也和孩子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夕阳归山,倦鸟投林,大家才恋恋不舍返回县城。 在私塾门口解散了孩子,邓训便翻身上马,說有急事要去县衙一趟。 看着邓训策马匆匆消失在巷子一头,我诧异道:“县衙這個时辰還不关门么?” 蒋勇笑道:“我家公子去了,再晚那门也是开着的。” 不就是因为他曾经有個当大官的爹么?我白了蒋勇一眼,摇头回了家。 邓训沒给我說這急事是個什么事,我便也沒多问。直到三日后放学的时候,我和邓训并肩送孩子们出塾,才发现院门外整齐立着几個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 “公子,放学了?”为首的一位体型微胖的赭袍男子上前躬身问道。 “董明公?怎么方才不进来?”邓训大步上前迎道。 “方才见你在上课,我們不方便进来打搅。這位,是邓夫人么?”姓董的男子脸上赔笑,目光在我身上打量一番,便出言问道。 這人眼睛沒問題吧,我明明未挽发髻,一身姑娘装扮。他居然能把我认做“夫人”? 我還沒来得及纠正,便听邓训道:“若非家父孝期未满,董明公到可以叫她邓夫人。如今,她正替我分忧,与我一道执教私塾课业。” 這厮不是平白污蔑我的清白么?且不說他守孝未满,就算满了,我何时答应過要嫁给他? 另一位朱服男子则惊奇道:“哦,原来夫人也是私塾先生?夫人应该是我高密的第一任女先生吧?” 邓训眼眸含笑,未知可否。。 “呵呵,夫人和公子志同道合。端端是一对璧人!”董姓男子捋着颏下那几根稀疏的胡须,点头赞道。 听這两人“夫人”长“夫人”短的叫我,我当即抬眼狠狠瞪着邓训。邓训却不以为意的为我介绍道:“悦儿。给你介绍一下,這位是高密县令董承董明公,這一位是县丞赵述赵明公,旁边這位是县尉孙钺孙明公……” 居然是高密的县班子来私塾指导工作?想着這几位是高密的父母官,得罪不得。我便顾大局识大体的放弃了揭穿邓训的想法,转而含笑屈膝向這些大爷们施礼问好。 见礼完毕,邓训便道:“我本說明日一早来县衙拜见几位明公,沒想到你们竟亲自来了……” “怎敢劳动公子再为此奔波?我們几個今日過来,就是要当面向公子禀报此事。”董承当即躬身道。 我正奇怪什么事情需要几位县大爷向邓训禀报,邓训却毫不客气的抬手道:“那就屋裡坐下谈吧。” 几位大爷抬步往私塾裡走,好看的小說:。我正准备告辞,邓训便道:“秦珊采买用物還沒回来,麻烦悦儿帮忙照管一下茶水。” 想想自己总归是他這私塾聘用的员工。替他的客人掺個茶倒杯水,也不算過分,我便又随他一道进了私塾。 邓训将几位大爷引进客堂落座,我便去后院烧水沏茶。 待我端着茶壶和杯子返回时,這几人却又都站在客堂之中。赵述和孙钺分手拉着一個长长的卷轴,董承抬手在卷轴上指指点点。邓训则抱臂立在中间,作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见他们這般专注,我也不敢贸然打断,便将茶盘在木几上放下,静静立在一旁观看。。 董承指着图纸道:“這两日我亲自带人沿河道走了一趟,大部分河堤還算坚固,只有葫芦弯和响水滩這两段损毁严重,尤其是靠近河崖村的這一处,上月下大雨就漫過一次,好在那场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邓训打断道:“我让测算一下维修河堤需要的土石和人工,数据出来沒有?” 董承忙忙点头:“大致测算了一下,若是按照公子早先的想法,要在半月之内完工,则至少需要征用两千民工,需要石條六万,回填土石十二万方……” 邓训道:“只是這两段河堤,就有這么大的工程量?” “這還只是粗略估计,若是要按照公子那日的要求落实,先不說人工問題,单是采伐六万根石條這笔支出,县衙目前也承担不起。” 我此时才明白,那日邓训立在青石上发呆,是他发现了响水滩那一段河堤垮塌之事。事出紧急,也难怪他那么晚了還赶去县衙。 這高密县衙裡坐了這么一大帮领了朝廷俸禄的官爷,他一個私塾先生還来操心這些事情,就不怕县大爷们背后說他多管闲事么? “河崖村有多少村民?”邓训皱眉问道。 董承一怔,随即侧首问身旁的赵述:“有多少来着?” 赵述点头道:“葫芦弯這一带是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公子问你有多少村民?”董承板着脸打断了赵述的话。 “哦,河崖村的村民是全县最多的,有一百零七户,人口达七百多人。” “有這么多?”邓训的眉头便皱得越发的紧了:“汛期即将来临,要在短时内征调民工筹集财资完成修缮,也确实有些为难你们。” 董承听了這话,便松了一口气:“难得公子這般体谅我們,当今皇上爱民如子,我們也轻易不敢征集這么大量的民工……” “修筑河堤,正是皇上爱民如子的体现。”邓训打断道:“如今的情形。须得两头并行,一方面积极筹集财资人工,等待汛期结束便开始动工,另一方面则是派专人去上游监察汛情,提前预警,一旦汛情失控,就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村民……” “公子的意思,這河堤還是要修?”董承抬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邓训反问道:“明公的意思是丢之任之,不闻不问么?” 董承为难道:“不瞒公子,不是我不想修。只是這财资筹集起来确实困难。我接任县令一职后,就曾上书請求朝廷拨付专项修缮款,可是折子递上去后却石沉大海……” “董明公任县令几年了?” “回公子。過了今年八月,就刚好整整五年,其他书友正在看:。” “你为修缮河堤之事上书過几次?” 董承又抹了一把汗道:“一次。” “全国各地每日递送到德阳殿的奏报,多达数百件,若是那一日正巧发生了特别的大事,皇上沒来得及将奏报阅完。又或者那份折子被传递之人遗漏了呢?”邓训略作停顿,随即又道:“董明公就不能体谅一下皇上,多递几次?” “公子說得有理,是下官思虑不周。下官回去后就马上再拟奏报,火速送出。” 下官?邓训這一番话恰如上级在叱责失职的下属,也难怪董承将自称从“我”改成了“下官”。看着一脸惶惑不安的董承。我忽然觉得邓训這厮不愧是個官二代,說起话来咄咄逼人,還真有几分官架子。 原以为董承這般卑屈认错。邓训会给他一個台阶下了,這厮却又继续道:“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明目申诉拨付专款,但国库有限,全额拨付的可能性不大。我觉得董明公可以考虑自筹一部分资金,先将最为危急的地段进行修缮……” “自筹资金?”董承一脸愕然。 “我不是要明公你自己出资。我往日也在朝廷领取俸禄,知道那点儿薪酬只能解决温饱。我不過是看高密在几位明公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如今更可谓是富商云集,何不請他们行善出资,造福百姓?” 赵述当即赞道:“公子提說的這個办法不错啊,我看城南的米商崔氏,城东的茶商钱氏,城北的酒家李氏,他们都是富得流油的……” “咳咳……”一直沒有出声的孙钺突然干咳了一声。 赵述当即打住话头,转首瞥向董承道:“這個,当然還得是大人說了算。” 董承眼中闪過一丝不悦,随即却又对邓训躬身道:“公子的提议很好,我們回头仔细商议一番。” 话說到這裡,邓训便也收了方才的官架子,躬身道:“那就辛苦几位明公了。他日回到洛阳,我一定将几位明公辛劳操持之事向上禀报。” “公子客气了。我們身为朝廷命官,自当替皇上分忧解难。” 见這几人又恢复了先前那种和谐友好的氛围,我便适时将茶水分倒了递给他们。 几人喝了茶水,便推說县衙裡還有公务要处理,急急告辞离开了。 送走几位大爷,邓训又将蒋勇叫来询问:“我让你去寻访的那位郑卦师,可有些眉目?” 蒋勇点头道:“我昨日去城外东山上的清风观询问了,确实有這么一位姓郑的卦师,不過一個月前就出门云游了。” “他何时能回来?” “我问過了,可观裡的童子說是不知道。” 邓训皱眉道:“怎么這么不凑巧?” “卦师到处都有,为何一定要找這位姓郑的?”见邓训愁眉深锁,我便插话问道。 蒋勇便道:“小姐有所不知,這位郑卦师通晓天文地理,尤其是观天象判天气,非常准确……” 我恍然大悟:原来,邓训還是在忧虑這河堤之事。 如果你对并对136章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請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