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换你,你会怎么样?
而赵匡胤沒有沉沦。困境,让他看到了真正的自我。一個人能够明白自己是多么的不容易,行进在险恶冷漠的陌生世界裡的赵匡胤,有一天面对初升的太阳,突然间豪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诗,很平常,并无多少文采。但歌咏言,诗言志,看诗要看其中的气象(穷究词句,为一二字骚首终日,推敲不停,乃腐儒酸丁也!)。赵匡胤不仅沒有气馁,反而更加的澎勃激昂。他决定了,要重新北返,回到他的故乡。只有北方,那個已经变得更乱的世界裡才有他发挥的空间。
這时,距赵匡胤离家已经有两年了,他可以說混得很矬,如果那时候他能有张照片留念的话,想必我們能够看到一個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目光炯炯的英悍青年。无须嘲笑,說实话,我非常的欣赏這副模样的赵匡胤,甚至为他自豪。
为什么?想想看,他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是他沒有能力?還是他运气不好?不,都不是。最大的原因是他坚持原则,一定要按自己的理想去活,才让他穷困狼狈。有一個外国的汉学家曾经說過,在每一個中国人的心裡,都隐藏着一個儒者,一個佛教徒,還有一個强盗。中国人在正常的生活中,都有变成儒者,或者崇尚儒者的趋向;而意气消沉,或者梦想更大富贵时,佛教徒的影子又会笼罩他们的心灵;到了山穷水尽时,中国人就都会变成强盗。
這一点无须讳言,几千年以来我們就是這么活的,而且在我們的潜意识裡,强盗的行径是如此的浪漫和理想。如果列举我們的偶像的话,梁山上的哥哥们都会名列前茅。
赵匡胤在這两年中,每时每刻都可能变成强盗。而凭他的個人素质,在這個乱得沒有王法的年代裡,当個强盗一定非常优秀(世所公认,赵匡胤是中国历代所有皇帝中,個人击技最强悍者),他本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但是他坚持了下来,信念就像是一颗過了冬的种子,寒冷沒有夺去它的生命,就注定了它破土而出时,会更加的茁壮茂盛。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就像刘知远的帝位绝不是凭空而落。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宋太祖,而不是朱温,他创立的朝代文华风流、宁温和不酷厉,从他最初的坚持中,這些就都已经注定了。
一路向北,归心似箭。赵匡胤却不知道他已经晚了。至少晚了整整一年。一年前,就在他离开董宗本,去投奔王彦超时,他的家乡就又一次天翻地覆。
皇帝又死了,刚刚登基做了一年皇帝的刘知远突然得病死了,即位的是他18岁的次子刘承佑,這已经是当时刘氏家族裡最好的選擇了,但仍旧沒法稳定局势。
马上有人反叛,河中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三大重镇联合谋反,新登极的皇帝立即接受考验。但让人惊奇的是,接到這样的挑战书,年青的皇帝坐在金殿之上居然哈欠连天(绝对属实,不敢杜撰)。
這真是個奇异的现象,朝臣们不由得交头接耳,就连官场老油條冯道都摸不着头脑。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有三点。
一,陛下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对反叛的蠢人们不屑一顾(這太好了,意味着他们也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不必战战兢兢,整天坐班侍候);
二,可以看出陛下虽然年青,却是位深藏不露,举重若轻的高人(這更加可喜可贺,哪怕他现在并沒有马上想出平叛良方都无所谓,因为素质决定一切);
三,就有些不妙了,18岁的青年精神萎靡不振,难道是少年天子爱风流,他已经风流過度了嗎?
刚刚成年的刘承佑高坐在皇帝宝座上,就這样承受着下面的窃窃私语,和好多双暧昧淫荡的目光,他只能苦笑,沒法解释。他每天晚上都彻夜失眠,让他拿什么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抖搂精神,震慑群臣?
事情是這样的,他老爸临终前,给他留下了五個最宝贵的遗产。他们是: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還有郭威。這些人或文(苏逢吉,宰相)或武(杨邠、郭威同为枢密使,杨邠内掌机要,郭威外领征伐。史弘肇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负责京城警备)或管钱(王章,三司使,主管全国财赋),一個個老谋深算,久经考验。刘知远深信,只要有這五個人扶保自己的儿子,那么后汉的江山就会稳如泰山。
但他犯了天下所有父母的通病,为儿子做了很多,却忘了问儿子要不要。
刘承佑从一开始就认定這五個人把他架空了,军、政、钱,一個国家不就這么点事嗎?他什么都摸不着!他从来都沒有真正尝過当皇帝的滋味!
老爸……你为什么這么爱我?!
可是现在机会来了,有人反叛,妙不可言!刘承佑是聪明的,居然无师自通,马上就明白了危险与机遇同在的道理。首先,他必须得平叛,那么派谁去呢?首发人选——郭威。掌枢密使,外领征伐,不是他是谁?何况此人久经战阵,威名远扬,尤其是在本国军中,也许只要他去了,根本不必动手,只需要露個脸儿,就能让叛军投降。但就是不派他去。
派别人去,哪怕是些手机之辈,只要打了胜仗,就能掌握最为关键的军权,从此培养出自己的嫡系,一步步地收回所有在皇帝名下的动产和不动产。
就這么办了,新皇帝在当年3月份下令郭威可以回家去钓鱼,然后命令白文珂、郭从义、常思這三個在史书中都查不出当时官职的人出兵,大集王师,以期胜利!
但是時間很快就到了7月,从明媚的春天打到了闷热的夏天,大家都开始穿短裤打仗了,李守贞和他的伙伴们却還是活蹦乱跳的,不断地向其余的节度使们展示自己依然健在,活得很好。
局势加倍动荡,刘承佑的威信指数直线下降,迫不得己,他只好像三国后主刘禅拜会诸葛亮那样,亲自到了郭威家裡,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话——我可以麻烦您办件事嗎?(吾欲烦公可乎?)
郭威的回答极为克制且有身份——臣不敢請,亦不敢辞,惟陛下命。
就這样,郭威出兵,受命节制后汉全军。在行军的路上,有一個风尘仆仆的青年加入了他的队伍,成为普通一兵。谁也沒有料到,這是一段传奇的开始。這個青年以此为契机,一步一個脚印,攀上了令人目眩的高度。成为中国歷史上独一无二的唯一。
唯一一位以职业军人起家,成为立国超過百年以上的正朔朝代的开国皇帝。
郭威,邢州尧山人,父亲郭简,曾为后晋顺州刺史,但死在乱军中。郭威从小孤苦,四处流浪,在乱世中独自长大。18岁时,以勇力应募从军。当過亲兵,当過俘虏,一路辗转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個朝代,在不同的军队中以智勇不断升迁,最后拥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得授枢密使,成为后汉开国功臣。
我們都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就是在两年之后,他就成了后周的开国皇帝。两年,仅仅是两年,他就可以登峰造极,复制刘知远了,那么他现在的心情呢?很激动嗎?在热切地期盼着两年之后嗎?不,這是個很不好笑的笑话。郭威像所有人一样,不知道第二天会遭遇什么,就像他在這一天,正在正常行军,突然接到报告,說有一個自称是禁军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儿子的小伙子要见他一样。
赵弘殷?有過一面之缘,他的儿子来了,有什么事?郭威想了想,還是见吧,他很随意地告诉手下让那個小伙子进来。
他根本不会知道,這会是歷史上非常难得一见的场面——两位开国皇帝在活着的时候,而且都還不是皇帝的时候,见面了。
赵匡胤进来了,他马上就让郭威吃了一惊,但不是被他的风采所震撼,而是怀疑起了他的真实身份。這实在不能怪郭威,进来的這個年青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就像是一個很长時間都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哪像個官宦子弟?
這可真是沒面子,可也真是沒办法。赵匡胤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衣服和头脸他都洗得非常干净了,但是气色還有身体状况却绝对骗不了人。如果你每天只能吃些苞米面窝头加上些原汁大白菜這样的纯绿色食品,而且還只能半饱的话,你无论如何也装不像那些成天吃海参鲍鱼龙虾的人,何况這时候赵匡胤的精神气质也与刚刚走出家门,离开当时北方最繁华的城市开封时大不相同了,绝对不像個开封的少爷,他非常冷静、不卑不亢地站在郭威面前,礼数周到但绝不谄媚地向郭威施礼问候。
几句问答之后,郭威相信了赵匡胤的身份,虽然那個时候沒有身份证可以確認身份,但是一個人的谈吐和他掌握的信息更能說明問題。尤其是赵匡胤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让郭威非常欣赏。這個年青人非常坦白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从军,为郭公效力。郭威问他,为什么不回开封,在自己父亲的手下做事不是更好嗎?那样离家近,也会轻松些。如果缺少路费的话,他可以帮忙。
赵匡胤感谢了他的好意,然后說出自己這两年的经历,经历可以证明他不管在外面混得怎样,都不想依靠父亲,要独自闯荡天下打拼人生的决心。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