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庭分爭,釀成大禍
離家時,吳夢竹知道陳林工資不高,平時給他母親買藥,身上沒有什麼積蓄,她將一個裝有2萬元現金的紙袋,悄悄放在了她們睡覺時牀上的被褥下面。臨上車時,才告訴母親李秀芬,讓她平時多買點好喫的,好好保重好自己身體,李秀芬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面對這麼知書達理,深明大義的好兒媳,她感覺是上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她雖然還惦記着楊柳,還記得她的種種好處,看到眼前的夢竹,她也感到陳林娶了她,也是他的造化。
陳林夫妻走了快半個多月了,李秀芬每當勞作累了,坐下來歇會時,只要想到小兒子夫妻二人來,她心裏面就會樂開花,全身的疲倦很快就會一掃而去。她最喜歡聽住在河對面的秦二孃當着她的面誇讚小兒子陳林如何能幹,如何有本事,夫妻如何孝敬,要是她的兒子兒媳能做到陳林夫妻一半,她也會從夢中笑醒,也不冤這輩子做母子一場。
提到秦二孃,李秀芬悲從心來,她有時感覺農村這二個兒子和他們的媳婦平時雖然對自己不冷不熱,也不太怎麼關心自己生活,但比起秦二孃那二個不孝之子來,她還是幸運的,至少二個兒媳還沒有敢當面打罵過自己。秦二孃有點苦,二兒一女,老伴多年有病,幹不了體力活,三個孩子也沒有多大本事,大兒子性格有點軟弱,當不了家,娶個老婆又非常強勢,大兒子結婚後,沒過幾天就分家單獨過了。家分了,各喫各的飯,但婆媳還得天天見面,倆人也許是上輩子欠下來的恩怨,反正是誰也看不上誰,只要二人見面就會吵鬧不休,不是爲雞毛蒜皮的家務事,就是爲你家的鴨子吃了我家的青苗,或者是那年那月當着誰的面說了我的壞話,那怕一丁點小事,也會引發一場爭吵,反正農村沒有別的娛樂方式,互相吵架也許纔是最好的發泄通道。
秦二孃與兒媳婦多年的矛盾,已經上升到了村民大會專門進行了一次調和,但沒有好久矛盾再次爆發,婆媳倆隔三差五就要在山坡上對罵一場,搞得村裏幹部都心煩了,村民們看見她們二人就想繞道走,生怕引火燒身。其實婆媳也不是天生的一對冤家,大兒媳生的第一胎是女孩,農村人重男輕女封建思想比較嚴重,秦二孃認爲兒媳肚子不爭氣,生了一個小女子,言語行動上流露出了不滿,這讓月子中的兒媳婦心裏面很不爽,加之秦二孃小兒子成家時,老二口傾其家裏面的所有財物爲其操辦婚禮,大兒媳感覺公婆偏心,心中多年的積怨不久就爆發了,從些婆媳形同陌路人。
秋收季節,大家都在忙碌着收割田地的水稻,秦老爹正在自己院壩曬剛從田地裏打下來的稻穀,因爲有幾隻雞在喫稻穀,其中有大兒媳家的小雞也在喫,秦老爹就用竹杆去驅趕雞羣,引起了大兒媳的不滿,她看見後氣不打一處來,站在院壩一邊破口大罵,秦二孃看見大兒媳太蠻橫無理,杈着腰與兒媳對罵起來,公婆倆什麼難聽的話就專揀那最難聽的話辱罵對方,秦老爹又急又氣,越聽越哆嗦,心臟病突發,嘴裏大吐一口鮮血,倒地身亡。
秦老爹的死,給李秀芬觸動很大,家庭糾紛處理不好,有時候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劇。她要重新審視與兒媳婦之間今後的婆媳關係,在她骨子裏天生就有一種堅強不屈的性格,只要自己能動一天,她就不會去麻煩任何一個子女,她多次拒絕了兒女要求與他們一起生活的建議。雖然二個兒媳不能像親生閨女那樣對自己知冷知熱,關心愛護,但比起秦二孃來說她還是比較幸福的,想到這李秀芬從內心發出來一種心慰的笑意。
秦二孃失去了老伴,她的日子更加艱難了。大兒子看見媳婦闖了禍,不久就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居住,小兒子成家後,夫妻到外地打工長年不回家,女兒遠嫁他鄉,也很少回來。秦二孃自己一人孤單生活,兒女們爲了忙碌各自的生計也很少關心過問她的生活,她感覺生活對她來說已經毫無意義。那段時間,秦二孃總咳嗽,胸悶,喫什麼都無味,而且連續好長時間發低燒,全身乏力,她不想去醫院看醫生,將自己關在家裏面,不喫不喝,也不去地裏面幹活,就這麼躺在牀上,越想越悲傷,一氣之下,喝農藥走了。
秦二孃出殯那天,她的兒女子孫們跪在墳墓前,哭得昏天黑地,追悔莫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爹孃不在了,兒女們纔想起來父母生前的種種恩情,人死不能復生,可惜一切都已經晚了。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