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335

作者:未知
……又或許,他們曾經一致,但曹操最終改變了最初的信念。 行百步者,止於九十。荀彧以爲自己找到了理想之道,卻在極盡窮途後發現,一切不過是他的空想。 他的理想再也無法實現。 這纔是荀彧最後憂悒而亡的真相。 劉協少而聰慧,善於辯人。他看見了荀彧的堅守,看出他與曹操看似默契相融,實則格格不入的理念,果決地出手,扯開二人之間的帷幕,逼荀彧做出選擇。 若無意外,最終的發展大概會與歷史記載的一樣,曹操欲稱公爲王,與荀彧決裂,荀彧信念盡失而亡。 可崔頌並不想讓荀彧死。 沒有那麼多“惋惜”、“正義”的緣由,僅僅因爲荀彧是他的至交好友。 “文若,你追隨司空多年,應當比其他人瞭解他。” 荀彧其實什麼都知道,比任何人都瞭解問題所在。他的心結不在於曹操和劉協的任意一方,而在於他自己的志。 旁人無從勸解,更無資格指手畫腳。 可即便如此,作爲朋友,他還是想多幾句嘴。 “殊途同歸,其可謀乎?” 荀彧微怔。 他素來知道崔頌於某些方面格外敏銳,見崔頌已看穿他的煩憂,他莞然而笑,將這份關心藏於心間。 “殊途無歸,爲之奈何?” 如果無論怎麼走,都抵達不到理想之所,應該怎麼辦? 崔頌鄭重道:“頌遊學時遇一義俠之士,姓周名樹人,自號魯迅,誨曰,‘義之道,有也,無也。是故山間本無路,行之者衆,始有路焉’。” 荀彧動容,正襟危坐:“善。” 穿越古代還不忘拉小夥伴一起學魯迅語錄的崔頌默默在心裏給魯迅大大翹了個大拇指,繼續宣揚“魯迅居士”英明神武的思想。 但他的本意只是寬慰摯友,不得已而借之。爲了避免這些語句外泄,侵佔千年後的魯迅大大的權益,他特意囑咐荀彧不要將剛纔的那句話告訴任何人,也不要宣傳“魯迅居士”的事蹟。 荀彧爲人中正,聞言,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崔頌的要求,沒有詢問原因。 自這天起,崔頌與荀彧沒有再談論過這件事。 幾個月的時間眨眼即逝,曹操身在冀州,卻不忘惦念許都的崔頌與荀彧,幾次寄來私信詢問公私之事,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荀惲。 曹操此舉的用意,崔頌與荀彧都心知肚明。 荀彧泰然接受,修書一封遞往曹操,兩人之間的僵滯得以緩解。 沒多久,曹操見許都水利之事已基本建設完畢,急召崔頌前往冀州。 剛抵達冀州,崔頌就接到幾位摯友傳來的消息:侄子崔琰被曹操闢爲別駕從事。 在崔頌尚在閉關苦學的時候,他就已多次給侄子寫過信,給他分析袁紹與曹操各自的優缺點,試圖挖人。 然而侄子敦樸剛直……一根筋地認爲袁紹更好,婉拒了。 崔頌再如何扼腕,也不能強行扭改侄子的個人意願,只好隨他而去。 他隱約察覺到,崔琰應當是對曹操有些不滿的。 倒不一定是對曹操出身的輕視,總歸是曹操身上有某個點,讓犟氣十足的大侄子很不喜歡。 聽到崔琰已被曹操叫過去詢問戶籍,崔頌暗道不好,加快腳步前往府衙。 剛進門,就聽見曹操對崔琰哈哈笑道: “聽聞此地戶籍有三十萬衆,(冀州)實乃大州也。” 崔頌一聽這話,眉峯狂跳。 大老闆大約是平時和他們這些幕僚開玩笑開習慣了,竟然和新召來的別駕從事說這樣揶揄味十足的話。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