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334

作者:未知
許攸一見到他,就拍着他的肩膀,意味深長地道:“孟德,看看這鄴城,沒有我,你進不來啊。” 曹操及其親信:…… 曹操正煩心荀彧的事,聞言皮笑肉不笑道:“正是,子遠之功勞,我怎會忘記?” 他不想暴露昔日之謀,叫人找了許多珠寶、美人,丟去許攸府上,讓他閉嘴。 沒過多久,許攸又跑了過來:“我聽到有人說,官渡之戰,荀公達(荀攸)與崔子琮(崔頌)功不可沒。這可真沒道理,如果沒有我,孟德如何取得最終的勝利?” 曹操正研究着朝中的異動,沒空理會許攸,聞言,心裏對他甚爲厭惡,擺擺手敷衍道:“我自不會忘了子遠之功勞。” 於是給許攸丟了個官職,試圖讓他閉嘴。 過了幾日,曹操設宴宴請功臣。許攸在其列,見曹操給衆人敬酒,卻未第一個提到自己,心中略有不足。 趁着曹操一語落下,還未有人接話,他率先舉起酒,對着曹操道: “這杯酒,孟德當先以敬我。沒有我,你如何能打敗袁紹、佔領鄴城?” 知情的衆人表情變得十分奇怪。 許攸一無所覺,因爲“大功勞”而有些飄飄然,麻痹了心智的他,只覺得曹操並沒有對他的“功勞”放在心中,只好一次次地反覆提醒。 ——曹阿瞞,你沒有我許攸,如何有得今天?不早成了喪家之犬了嗎? 曹操見他行事如此,臉色一沉。 作者有話要說:[1]共10字出自《三國演義》。 第152章侄兒 許攸以謀逆罪被誅。消息傳來的時候,荀彧正與崔頌商討民利公事。 待問明白前因後果,荀彧久久未言。 那一日,得知荀彧忽然被聖上召入宮中,崔頌隱約地察覺到其中的暗流。他立即拎了一壺酒,在荀彧家中等候。 荀彧歸來後,雖面色與平日無殊,但以崔頌對荀彧的瞭解,他能察覺到荀彧藏在平靜表象下的重重心事。 不管曹操是“初心已改”,隨着霸業的漸成而動搖了匡扶漢室的志;還是“野心初顯”,從一開始就有了不臣之心,直到此刻才逐漸流露——他與荀彧之間,已然多了一條清晰可見的裂痕。 若二人維持現狀,不去觸碰那道裂痕,或許還能保持表面的平和與寧靜,延續主臣之誼。 反之,一旦有人拿錘子在上方輕輕敲打,細小紋路便會不斷擴散,直至將二人四分五裂。 而這拿着錘子、順着裂紋敲打的人,正是漢帝劉協。 對於劉協這位末朝皇帝,崔頌有過好奇,有過同情,卻從未起過效死之心。 自小接受現代教育的他,知民權而不知皇權,哪怕穿越到封建朝代,“入鄉隨俗”,意識深處也對皇帝這一稱呼起不了任何敬畏之心。 荀彧則不同。 多年的相處,既讓崔頌深刻地瞭解了荀彧這位知交,亦解開昔日閱覽史書時的疑惑—— 荀彧善德忠志,行君子之風,中正無私地爲曹操引薦各種人才,即便是在陳宮背叛、四面楚歌的惡劣條件亦未想過叛離,反而獨自一人激退強敵,力挽狂瀾。 能在所有人都迎合曹操稱公的關頭,獨自一人說出“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1]”這句話的荀彧,踐君子之言而未改志,至死未絕。 然而崔頌知道,荀彧並非迂腐之人。 能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張,足以證明他的內心比任何人都要清醒。 朝代更迭,五德終始,盛極而衰。這是歷史亙古未易的大勢,熟讀《尚》書的荀彧不可能不知。 他所忠於的,並非日薄西山、早已腐朽、無力迴天的舊王朝,而是他自己的理想,堅守的義德,不爲外物動搖的本心。 他曾以爲曹操是他的同道者,不求回報地追隨,不計一切地死守。 可他最終發現,曹操與他堅持的道義並不一致。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