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針尖對麥芒,孔融的嘲諷
曹宣的一篇三字經最近在許都鬧得可是沸沸揚揚。
整個一個月,三字經在許都大街小巷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傳聞這三字經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所著。
這纔是三字經能傳播的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而且不光是許都,如今半個兗州都在流傳三字經了。
打從那一日孔宣聽聞這個三字經之後,心中就一直在琢磨,應該怎麼打臉曹操。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
這不是天方夜譚是什麼。
當天下讀書人都是傻子嗎。
“陛下可曾聽聞三字經?”殿,孔融衝着劉協說道。
坐在龍案後的劉協搖了搖頭:“愛卿說的三字經爲何物?”
“朕還沒有聽說過。”
孔融微微一笑看向曹操說道:“陛下,臣所說的這個三字經乃是一本啓蒙之物,書中內容有趣,而且據說還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所著呢。”
“哦?”劉協一挑眉毛:“愛卿說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
“這朕還是聞所未聞,這三字經是和內容?”
龍案後的劉協表現的十分感興趣。
曹操在一旁眯着眼睛看着孔融和劉協的表演。
要說劉協沒有聽過三字經曹操自然是不信的。
許都如今大街小巷還有人不知道三字經?
別看劉協身居皇宮,但消息卻是靈通的很。
“這三字經的內容着實有趣,臣給陛下年來聽聽.......”
孔融說着,便將三字經的內容開始背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站在殿的孔融一邊背誦,一邊搖頭晃腦。
殿的數百名朝臣早已經對三字經不陌生。
如今說是人手一本都不爲過。
可每次一提起三字經來,就能想起這書乃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所著。
怎麼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洋洋灑灑一千多字,倒出的真理還有故事卻讓人耳目一新。
有不少人已經將其稱之爲啓蒙之物。
甚至已經開始用作於自家孩子的啓蒙讀物了。
孔融站在殿,洋洋灑灑的將千餘字的三字經朗誦一遍。
不得不說,孔融到底是讀書人,這千餘字的三字經背起來一點壓力都沒有。
坐在龍案後的劉協聽得也是搖頭晃腦的。
當孔融背誦完三字經之後,劉協便開始鼓掌。
“好啊,好啊,這三字經寫的如此精妙。”
“雖然言語簡單,但卻讓人振聾發聵,朕聽聞也是感觸良多。”
“愛卿說着三字經乃是一個六七歲的孩童所著,不知道是何人所著啊?”劉協揣着明白裝糊塗。
孔融再一次的看向了曹操,言語當中帶着奚落的意思。
“陛下這就要問曹司空了。”孔融到。
“哦?”劉協又是一挑眉毛看着曹操:“愛卿,朕早就聽聞愛卿府中幼子有一人名爲曹植,才情無雙,莫非是曹植?”
曹操搖了搖頭:“非也。”“植兒如今已經九歲。”曹操道。
劉協裝作一副驚訝的樣子說道:“莫非真如孔愛卿說的,這三字經乃是一個六七歲的幼子所著?”
孔融在一旁見縫插針說道:“六七歲的孩子著書,此乃千古奇聞,陛下臣還是第一次聽說六七歲的孩子能著書的。”
“想必滿朝的公卿大臣也是第一次聽說吧。”
“司空就不要掖着藏着了,不如讓大家看看,究竟是何神童,竟然六七歲就能著書。”
“想必陛下也十分好奇吧。”
“大漢有這等人傑,曹司空府中出了如此神童,此乃喜事啊。”
“司空不打算讓大家看看著書的神童嗎?”孔融陰陽怪氣的說道。
能站在朝堂的沒有一個是傻子的。
孔融要幹什麼誰都看明白了。
這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不相信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能著書。
之所以說要看看著書的神童,怕是打的當中要戳穿曹操的意圖。
然而
曹操怕嗎
這書究竟是不是曹宣所著,沒有人比曹操更清楚了。
一本三字經而已,敵得過曹宣對天下大勢的分析?
敵得過曹宣僅僅憑藉着看書,從許褚那裏聽說就能分析出天下諸侯的性格以及發展?
他曹操看重的曹氏麒麟,能耐可遠遠不止著書而已。
“司空爲何不說話呢?”
看着曹操沒有馬回答,孔融理所當然的認爲曹操是心虛了。
劉協這時候知趣的閉了嘴巴。
曹操冷笑一聲道:“既然是孔文舉想要看,那我怎麼能駁了孔文舉的面子。”
曹操此話一出,頓時大殿便掀起了一陣騷動。
這一個多月一來,只聞曹宣其名,但從沒有見過曹宣其人。
今天總算是能一睹了。
殿所有人都好奇這曹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孔融負手而立,臉表情戲謔。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是說破天了,孔融也是不信。
所以只要那曹宣殿,孔融就有辦法當面戳穿曹操的嘴臉。
曹操答應下來之後,劉協便下令傳旨讓曹宣入宮覲見。
皇宮大殿內的氣氛立馬變得十分詭異。
有等着一睹曹宣何人的,也有等着看曹操笑話的,還有等着曹操被打臉之後暴怒之下能否殺了孔宣的。
總而言之,所有人都在等。
等着曹宣的出現。
大概過了兩炷香的時間。
殿外傳來了太監的呼喊聲。
“曹宣入宮覲見......”
“曹宣入宮覲見.......”
“曹宣入宮覲見........”
坐在龍案後面的劉協頓時精神起了,然後一揮衣袖。
“宣。”
隨着劉協的話音,殿內的所有人一瞬間都將目光看向了大殿的方向。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點擊繼續閱讀本更多精彩內容,接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