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四十二章 李家有后

作者:未知
“這是他跟你說的?”李漕司简直不敢相信。 秦先生点着头,“老朽這心情……无以言說,這是漕司之福,李家之福。這么大点孩子,就能如此明白人心,目光犀利,不为外相所蒙蔽。說句不怕漕司着恼的话,漕司在這個年纪时,只怕都沒有他见事见人的這份冷静明白。” “先生說笑了,我象他這么大时,正糊涂着呢。祖宗保佑!反常为妖,那個钟氏,我和山哥儿看法一样,梧桐既然是钟氏的心腹……先生是怎么打算的?” “梧桐這事,我不怎么担心,山哥儿這样的,哪能被他算计了?谁算计谁還說不定呢。我這趟来,是要和漕司商量商量眼下的两件大事:一是山哥儿现在和将来要用的人,二是银子。” 李漕司不停的点头,“银子是小事,夫人在杭城有两三间铺子,都是极好的生意,明天一早我就打发人過去交待一声,要用多少银子,你只打发人找掌柜支取,柜上不够,我再调银子過去,這是小事。人……先生的意思呢?” “這人,還是得漕司操心。我觉得,梧桐這事了结时,钟氏,也就了结了。漕司用心挑些人……”秦先生顿了顿。 李漕司立刻接话道:“這我懂,這是山哥儿的人,先生放心,李家這一代子弟……唉,都是好孩子,可惜资质平平。 十年后,這個家,就得看着山哥儿了,要說有所求,我只求山哥儿能对李家少些怨愤,多些亲近。” “东翁放心,山哥儿這样明理,东翁和李家待他的好,他哪会不知道? 再說,独木不成林,至少十年内,山哥儿都是要仰仗东翁和李家的,有這十年功夫,哪還有什么不亲近?”秦先生笑道。 李漕司连连点头,“我也是這么想。对了,闪参议那边?” “漕司放心,离发动不远了。”秦先生想着两個师爷,眼皮都懒得眨,两只臭虫而已。 送走秦先生,李漕司再回到上房,全无睡意。 严夫人已经让人备了些汤水等他回来,“沒什么事吧?” “几件小事,都是好事,你放心。山哥儿明天就要到万松书院读书了,是王爷亲自跑了趟横山县,传的這個信儿。先生過来,是跟我商量山哥儿今后要用人手的事。” 李漕司抿着汤水,脸上都是喜色。 严夫人双手合什,“阿弥陀佛,這下可算定了,人手?” “人我亲自挑,你不用管了。有两件事,得跟你商量,一是山哥儿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只怕不少,我想让秦先生暂时从杭城你那几间铺子裡支银子,往后……” “什么我的你的?都是咱们家的,老爷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严夫人打断李漕司的话嗔怪道。 到江宁以来,他们夫妻的亲密中,渗进了越来越多的甜意。 “我知道夫人贤惠,天下少有,那也得跟夫人禀一声。”李漕司欠身拱手,开了個小玩笑。 “第二件事,山哥儿和他那個妹妹,叫李冬是吧,年纪不小了,這婚姻的事,夫人得操操心,特别是山哥儿,這媳妇一定得挑好,老三夫妻只怕连一两家象样点儿的人家都不认识,不能指着他们。” “老爷放心。就是一样,得空我得见见冬姐儿,脾气禀性,心裡得有個数,這都得当咱们自己亲生闺女一样操心,什么都得想到,老三那性子……” 严夫人和丈夫前所未有的齐心。 “放心,再過一阵子,就能常来常往了。”李漕司捻着胡须,话裡带笑。 ……………… 第二天一大早,秦先生就带着李县令的信,先赶早往杭城去了。 到了杭城,先往万松书院拜会了古山长,递了李县令的信,转达了李漕司的致意。 又在李县令那份礼物上添上李漕司连夜打发人送来的另一份厚礼,向诸位师长表达了敬意,再去看了李文山的住处,一切妥当,秦先生出来,径直去拜会闪参议這個旧友。 闪参议听說秦先生来了,急忙三言两语打发了正在见和候见的诸人,三步并作两步迎出来,“昨儿听說五郎明天要到万松书院,我算着你今天就得過来。来人,去跟朱参议、姚参议禀一声,老秦到了。” 闪参议一边和秦先生說着话,一边吩咐了一句。 “中午我做东,好好聚聚,說起来,我們可有好些年沒在一起论论学问了。” “我這学问早就撂下了,可不敢在闪兄面前搬门弄斧。”秦先生笑着客气,和闪参议你谦我让进了客厅。 小厮上了茶,闪参议屏退众人,微微欠身笑道:“听說昨天是王爷亲自到横山县递的信儿?” 秦先生笑着点头。 “听說古山长因为五郎入读這事,特特回了一趟上裡镇。”闪参议压低了声音,秦先生凝神听着,這都是要紧的消息。 “关副使昨天寻了趟姚参议,交待說五郎憨直,见识有限,請姚参议能关照时就关照一二,不要让外人闲事打扰了他。” 闪参议說到第二件事,秦先生肃然,“关副使待五郎……這真是……” “可不是,自家子侄也不過如此。”闪参议跟着感叹了句,正要再說,外面通传声和脚步声一起响起,姚朱两位参议到了。 秦先生和闪参议忙站起来迎出去,四個人寒暄了几句,你谦我让重新进客厅落座。 說了一会儿话,朱参议问了句,“闪兄,常平仓的事,你跟秦兄說過沒有?” “差点忘了這件大事。”闪参议轻拍了几下额头,“眼看着新粮就要下来了,這几天就要开始核查各县常平仓,以旧换新。” 照理說常平仓是钱粮上的事,不该归在帅司這裡,不過如今的两浙路非同一般,钱粮诸事,都归于军务,自然就全在罗帅司這边了,罗帅司這会儿是集两浙大权于一身。 “常平仓這事,”朱参议慢條斯理的接過话,“诸府诸县,历来是有名无实,帐上一百万担,库裡能有六七十万担,就是上上之县了,可两浙路不一样,太后到两浙路前,户部就开始悄悄调钱粮入两浙路,以备军需。”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