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9 作者:未知 整個两浙路来赴考的秀才,這会儿都在這附近呢,科考舞弊是這会儿最敏感的事儿,落榜的秀才,沒有舞弊的事儿,自己都能琢磨出来這事那事儿,這会儿,那中了第八十九名的,竟然不知道今年的考题,這件事传的比风快多了,那一片激愤,当然也跟着這件事,比野火燎原。 放榜這会儿,秀才们情绪不稳,一向容易出事儿,兼着杭州府尹的张帅司十分重视,七八成的人手,都派在這附近,茶楼门口,激愤刚起,就有衙役舞着长长的水火棍,上前驱散。 郭胜一只手按着半边脸,看着楼下凶神恶煞一般的衙役,和帅司府亲卫差役。 那個高中八十九名,不知收敛的蠢货,是這位张帅司府上一位生了两儿一女的小妾的娘家侄子。 “先生!”李章恒看着楼下不管不顾一通乱打乱踢,只求赶紧驱散平息的衙役和亲卫,和被打的有的惨叫连连,有的怒骂连连的秀才们,急起来。 “看着吧,出不了大事。”郭胜用力搓了把脸,“死不了人,唉。” 至少這会儿死不了人。 茶楼对面一间小饭铺裡,陈江和朱喜也急的简直跳脚。 “快快快,跟上去瞧瞧。怎么這么毛躁!”看着混乱起来,陈江窜起来,一头扎出去。 朱喜连声唉唉叫着,脚下倒是一步不慢,紧跟着陈江追出去。 金贵和几個长随急忙跟上,一边跑一边乱喊,“快跑吧,唉哟不得了了,打出血了,快跑快跑,唉你们怎么乱打?唉哟不得了這是见人就打,快跑。” 陈江两只眼睛紧盯着那個吴安,冲着他直奔過去,朱喜跟陈江搭伴了這些年,彼此都太熟悉了,叹着气,紧跟着他,陈江看吴安,他东张西望看周围。 不過這是條能并排走四辆马车的宽街,這会儿街上人挤人人挨人,一片混乱中,几乎挤不动。 混乱刚起,吴安就被几個闲人冲撞在茶楼墙上,从墙上摔到地上,被那几個唉哟乱叫的闲人压着,两只手舞了半天才爬起来,等他爬起来时,衙役和帅司府的护卫们已经挥着棍子开始乱打知冲了。 “抓了人抓人了,唉哟這要是抓进去,那可就在人家掌心裡了。”旁边有人乱叫,吴安呆了下,四下看了看,伸手拉了几個混头涨脑不辨东西的秀才,推着他们,贴着墙根,混入人群中,四下散开。 陈江看着吴安瞄着四周,混入人群,很快不见了,长长松了口气,回身推了把朱喜,“回去,找個……那边吧,去那儿看着。” 朱喜在前,陈江跟着,金贵带着几個长随护在四周,进了旁边一间酒楼,二楼雅间原本都被秀才们订了,這会儿事情一出,早就走光,两人挑了间视野开阔的,要了几样小菜,要了酒却沒动,两人对面,抿着茶,看着楼下的混乱。 混乱爆起的快,平息的也快,沒多大会儿,就连那张桂榜前,也一片败落冷清,仿佛最后一阵秋风狂扫過。 “唉。”陈江這一声叹气,說不上来是宽心,還是忧虑。 “那個秀才……”朱喜回头看向金贵,金贵立刻答道:“叫吴安,說是十二三岁就中了秀才,两浙路有名的大才子。” “這個吴安,還会不会再闹出什么事儿?”朱喜看着陈江,满腹忧虑。 “不是会不会,是肯定会。唉,這是個有胆有心的,也有急智,他這是第几回考秋闱?”陈江回头看向金贵问了句。 “头一回。”金贵答的极其干脆,“他考中秀才隔年是秋闱年,他沒考,再一回秋闱,他母亲病着,還有是說他觉得他策论上不行,這一回也沒考,這是头一回下场。” “這是打着下场必中的主意的,唉,這心气儿,也太高了些。”朱喜连叹了几口气,摇了摇头。 “就怕這样才气高的,科考這事,就算七分才,還有三分运呢。”陈江连声叹气。 “让人看着那個吴安?”朱喜看着陈江,犹犹豫豫建议道。 陈江看着他,“怎么看?” 朱喜哑然。 “我知道你的意思。”陈江低头看着杯子裡的清茶,“這两浙路科考,他闹不闹事,都是必定要一清到底的,他這闹事,实在……唉!” 陈江一声长叹,“可這会儿,咱们证据都沒拿全呢,拿全证据,递上折子,要得了批复,才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娘娘委了咱们查案,可沒让咱们先斩后奏。” 顿了顿,陈江接着道:“再說,就算能先斩后奏,這件事儿,也不到先斩后奏的份儿,吴安這样心高气傲,凡考必要中,凡事必要果,不合心意就由着心意肆无忌惮……” 陈江的话顿住,好一会儿,才苦笑道:“看他的运数吧。” “嗯。”朱喜低低应了一声。 “走吧。”再看了眼已经泠清无比的街道,陈江站了起来。 朱喜和陈江下了楼梯,两個人都是垂着头背着手,并肩走在街边,一声不响走出半條街,陈江先一声长叹,“老朱,你发沒发觉,跟十年前相比,我胆小谨慎了许多?” “好象有那么点儿。”朱喜仔细想了想,点头。 “其实這十来年,我這日子過的,最舒心最肆意,简直就是心意所向,全无阻碍。”陈江语调轻缓。 朱喜一個嗯字,应的很快,确实如此。 “为什么能這样?是因为有娘娘。”陈江接着道:“得娘娘青眼,有了這份福缘,除了尽心尽力,别的,至少不能辜负了娘娘。這会儿,不管哪裡,递句话容易,也许递上一句话,這一场科考大案,就消弥于无形也說不定,可是,我要是這样,那就是辜负了娘娘。就這样吧。赶紧回去吧,得赶紧写個折子,把這些事禀报给娘娘。” 陈江最后一句话,說的极其干脆。 朱喜侧头看着他,好一会儿,才嗯了一声。 陈江和郭胜,以及李章恒的折子,分了两路,各自快马加鞭,千裡急递进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