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去侯府
许娘子给她做的新衣是淡绿色的,颜色很是清亮,抖开一看,袖口上還有几朵小黄花。
因为上头有個姐姐,崔如英长這么大,都是穿二丫的旧衣服。
刚出生时家裡還算有点钱,可是那会儿豆丁大,等长大了,家裡就越来越穷了。
不過许娘子手艺好,她对衣裳也沒那么多要求,穿旧的就穿旧的吧,要不是因为要去侯府了,她還真穿不了新衣。
家裡孩子多都是這样過来的,像五郎,现在穿的還是崔大郎小时候的旧衣呢。洗的次数多,也软和舒服。
有新衣自然高兴,况且许娘子還给她衣服上绣了花。
许娘子沒說话,许是不在家裡。
崔如英二话沒說把衣裳给换上,有点大,不過正是长個子的时候,若是不做大些,明年就穿不下了,這么多孩子呢,家裡耗不起料子。
换好衣服崔如英就往外跑,许娘子在家门口跟刘婶儿說话,刘婶儿打量了打量崔如英,“哎呀,這是新衣裳吧。”
崔如英笑了笑,“婶子,打我记事儿穿的都是我二姐的旧衣,我娘终于给我做身新衣裳了,婶子你看好看不?”
說着,崔如英還转了一圈儿。
崔如英长得白,总往街上跑也不见黑,大眼睛,樱桃小嘴,鼻子秀气,穿上這么一身淡绿色可不好看极了。
刘婶儿点了点头,“是好看。”
崔如英道:“也是我娘手艺好,看着小花绣的,是吧娘。”
许娘子道:“行了行了,让你看看合不合身,還得洗洗呢。”
崔如英道:“合身,那我回屋换了去。”
许娘子不好意思对刘婶儿一笑,“這孩子,我也沒辙。”
說了半天闲话,终于說到正经事儿上了,许娘子道:“家裡孩子多,刘姐,過几日我就去侯府了,家裡還得托你多照看点。”
刘婶儿道:“成,我再打听打听有沒有刚生产的妇人,到时候抱着六丫去喝些奶,有空你再给人家拿些东西,也全了两家的情分,街坊邻居不在乎這些小事。”
许娘子给刘婶儿了两條帕子,她手艺不错,一條帕子能卖两文钱。
刘婶儿把帕子收下,也沒问崔家卖包子的事儿,各家的营生,打听那個作什么。
今儿初八了,算着从侯府回来那日,已经過去了四天。
许娘子回屋抱了抱六丫,六丫一日比一日大,性子乖巧听话,也不爱哭闹。
许娘子是真舍不得孩子,她身上掉下来的肉,這么小,若不是为了家裡,哪個母亲舍得下孩子。
她有想過,有了卖包子的营生,就算不去侯府做奶娘也能养活一家人,好好做着生意,夫妻俩忙活比一個人忙活强,但再想想一個月三两银算顶天了,這還不算赏钱,比卖包子稳妥。
再說侯府那也得罪不起,她给小公子做奶娘,也是一條门路。
反正一個包子摊崔大山就能忙活過来,她還是去侯府吧,這样也能多攒些银子。
后头這几日都不用崔如英包包子,去卖包子也是在一旁看着,生意稳当了,崔大山就把木匠活给辞了,带着崔大郎一個人买面买肉,有时二丫也早起跟着包包子,崔大山還抽空新做了辆小车,正好能把竹屉卡上,推着也更省劲儿。
除此之外,還做了個刻着崔记酱肉包的木牌子,和招牌差不多,這样客人下次也能找過来。
东西差不多置办齐全了,十二這日崔如英都沒去卖包子,十二屉也卖光了。
现在家裡的生意已经不用她操心了。
這是好事儿,等她和许娘子去了侯府,家裡也能赚钱。
崔如英這两日在收拾东西,衣裳行李,說是跟着许娘子住,倒不知住多久。
也不知那边规矩如何,她手裡只有五個铜板,還是每日吃早餐出去买肉“省”下来的,想从许娘子這拿钱难如登天。
别看崔家挺疼孩子的,但是给她拿大笔钱,许娘子可不会干這事儿。
就连许娘子锁着柜子的钥匙崔如英都不知道在哪儿,就算知道也沒用,因为许娘子已经趁家裡孩子睡觉的时候,把钱匣子藏起来了。
所以想赚钱還是得自己来。
崔如英打算去安定侯府碰碰运气,不成就回家,跟着崔大山卖包子了,還能再往摊子上添点别的小生意。
也快,从初六到今天家裡已经卖了七天包子,也赚了些钱,
除了第一天赚了一百六十文,后头的几天每天都能上二百文,十二屉包子都卖光的那几日,一天差不多能有二百五十文。
短短七日,家裡已经积攒了一吊钱另六百文,這是崔如英大概估算的,算上家裡本来的钱,应该有四两五钱银子。
這些日子還花了不少呢,要不然更多。
虽然许娘子和崔大山都趁孩子们睡着了再說這些,但是崔如英偶尔能听到。
从前抱怨发愁多,现在多是盼头,有了钱,许娘子就想给家裡置办些东西,给孩子炒点肉吃。
银子有用,所以崔如英才盼着去侯府。
崔如英的心思许娘子也能察觉出来,她觉得女儿心已经不在家裡了,许娘子放心不下。
侯府那是高门大户,是好,可是越是大户人家,裡面的腌臜事就越多。
许娘子不放心,十三這晚坐在崔如英床前嘱咐了好些话,“三丫,是三娘子点头让你過去,否则娘肯定不带着你。大户人家好是好,可规矩也多,等咱们到了府中你不许乱跑,更不要乱看乱拿府上的东西。做人别的不說,得有骨气。
還有就是,安定侯府再好那也是别人家,咱们看看也就罢了,断不可生出为奴为婢的念头。你到时就陪三娘子說說话,等着她平安生产,娘照顾好小公子,就算尽了本分。
你不许在侯府乱跑,更不许惹是生非。”
明儿上午就得去侯府,许娘子得嘱咐清楚了。
崔如英看着许娘子,她一脸认真,生怕什么话漏了,更怕崔如英惹事儿,最怕的是她心飞走了,不认這個家。
崔如英道:“娘,你就放心吧,我不会乱走乱跑的,也不会犯错。”
为人母亲自是有操不完的心,许娘子摸了摸崔如英的脑袋:“明一早咱们就過去,你早点睡。”
崔如英道:“娘,要不要带些包子?就算不给陆三娘子,也可以分给别人吃,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是說還有一個奶娘的嗎,带点东西也好行事儿。”
陆三娘子還未临盆,让许娘子现在就住进去只是随时准备着,這些日子若是许娘子愿意跑,還能回家喂六丫,每日两個时辰,足够来回了。
许娘子還真沒想到這個,她点了点头,“成,快睡吧。”
明儿打算等崔大山出摊回来后,推车送她们母女去安定侯府,顺便认個路。
衣裳行李,俩人走着可带不過去。
天是一日比一日暖,崔如英在被子裡,觉得暖融融的,已经好几天不吃包子了,明早吃包子也成。
月亮升起又落下,临近十五,浅蓝色的天空上還悬着月亮,好像缺一小块的玉盘。
崔如英一早起来刷牙梳洗,還换上了新衣,母女俩就等崔大山回来了就去侯府了。
只不過沒等到崔大山,却等到了那日送母女俩回来的车夫。
陆三娘子今早想起来许娘子住在城南,還带着女儿,就让车夫来接一趟,头一回過来想来肯定有行李,城南到城北這么远呢,有辆车方便些。
许娘子受宠若惊,這崔如英让准备的包子就派上了用场。
许娘子给递了两個大包子,“大哥先坐一会儿,喝口热水,我們把东西弄上去就是。”
這么早過来车夫的确什么都沒吃,有個包子委实是恰到好处了。
日后要是有来城南的事,可以问问用不用捎带东西。
马上就走了,许娘子又回屋看了眼六丫,一個多月的孩子,母女分别最是难受,可是也沒办法,就看晚上能不能回来一趟再喂一喂。
搬好东西上了车,许娘子嘱咐二丫要照顾好妹妹,這才坐上马车前往安定侯府。
许娘子发现,带着崔如英来也有好处,若是她自己,這会儿指定得想孩子想得直哭,可崔如英在這儿,便哭不出来了。
女儿在,多了個伴儿。
崔如英看看這儿看看那儿的,穿過闹街,還给许娘子指了指崔大山和崔大郎。
两人做生意沒有崔如英那么圆滑,但是本分做事儿,包子馅料也足,所以一直以来生意都不错。
只不過崔大山崔大郎忙着给人装包子,也沒看见這边,许娘子把帘子放一下,让崔如英好好坐着。
坐着坐着,崔如英道:“娘,咱家有一日也要买马车。”
有個车真好。
崔家如今住着的房子当年五十多两买的,那還是攒了好几年才攒下来,买一辆马车要一百多两,许娘子都想不到家裡赚一百多两是啥样。
那腰杆子,不得溜直。
许娘子笑了笑,沒把這话当回事儿。马车走得很平稳,走路要半個多时辰,但坐上车一刻钟多就到了。
车是从侧门进去的,李嬷嬷在侧门守着,身边還跟着两個小厮。
二话沒說,就帮着搬东西。
李嬷嬷走在前头,带人去燕归堂。
一边走,她一边对二人道:“许娘子和小娘子也住在燕归堂,屋子已经收拾好了,還有一位陈娘子,已经到了,你们就和她住在同一间厢房。”
两個奶娘住在一起也方便照应,到时陆三娘子生了孩子,俩人都要去小公子屋裡照顾,在自己屋裡沒多长時間。
李嬷嬷在前头带路,许娘子一边听一边点着头,這說的都是规矩。
从侧门进去就是马房,過了马房,李嬷嬷一边走一边介绍,“前头是大房住的燕宁堂,往后走是二房的燕辉堂,再后头才是燕归堂。”
崔如英想,這话的深意是,别乱走。
燕归堂就是崔如英和许娘子上次来的院子,過去几日,院子裡草木更加葱郁,院子门口站着两個婆子。
进去之后,崔如英发现,上次說话的地方是正厅,从侧边穿過正厅后,是個三进三出的院子。
影壁幽幽,青瓦白墙,窗扇大开,许娘子和崔如英就跟着李嬷嬷去了侧边的一间厢房。
进了厢房,迎面是张床,床边有柜子桌子,然后就是张木制屏风。
从裡面出来一個微胖妇人,“這就是许娘子吧,我听李嬷嬷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