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东沂南县游记三
快到无夜的生日了。
因为是大家在一起過的第一個生日,大家都很重视,置办的事情要多得多,更何况商人也往這边送了不少东西,他的說辞是:“日后還要指望你们的地方很多,你们无父无母,我早已把你们当成亲生孩子对待,莫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
无夜很感动,选了一些水果和几條鱼回送過去,沒過几刻钟,商人又各派小厮来讨了一些水果,无夜也不藏私,每次他们来都给一個小篮子。
晚上大家一块陪无夜過生日,诸葛亮从新送的东西裡选出了四匹布,又抓了四只鸡,四條猪肉和用两個篮子装了一些糖果,挑出一些送给无夜作嫁妆。
然后就聚在一起吃饭,场面其乐融融的。
第二天一大早,几人将东西搬到马车上去,商人又从前几天打上来的鱼裡面选了四條大一些的提上,诸葛亮就锁了门,一行四人坐上车往周村去了。
周村并不远,就在黄疃村的前边,半個时辰就到了。四人才到周村的外面就碰见几個往外走的小媳妇带着孩子。年轻的看着他们不认识,但年老一些的一下子就认出了商人和夫人,夫人的辈数又高,這些媳妇都赶過来打招呼:“姑奶奶回来了,”转头看见穿得喜气洋洋的诸葛亮和无夜眼睛一亮,“哎呦,這就是那读书特别厉害的才子老爷吧?”
诸葛亮有些腼腆,中规中矩的行礼道:“大娘,我還不是才子呢……”
农村人哪裡见過這個,更是喜歡:“這有什么?不過是時間問題罢了。姑奶奶,你等着,我去告诉大郎他爹。”也不等夫人說话,她拔腿就走了。
商人一边跟别人打着招呼,一边赶着车往前走去。
李氏听說小姑回来了,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喊了一声大儿子李于成,“赶紧出去接着你姑姑,”又叫了大孙子,“快去叫你爷爷回来。”自言自语道:“這都十几年沒回来了。”
李于成赶紧带着他媳妇往外走,李巳月眼珠子转了转,跑上去道:“爹,娘,我和你们一起去。”
沒走多远,李巳月一眼就看到了穿着红衣服的无夜,一张娃娃脸笑开来,跑上去叫了一声:“姑奶奶,姑爷爷。”就转头对无夜道:“小丫头,你還记得哥哥嗎?”
无夜笑道:“当然记得了,哥哥怎么還是娃娃脸,怎么都长不大呢?”
李巳月的一张脸垮下来,這是他的痛处,无夜就咯咯的笑开了,诸葛亮也笑了起来,但還是道:“哥哥,你别管她,她就是這样,你又不是不知道,等一下你带我們去玩好不好?”
提到玩,李巳月立马又笑了起来,“沒問題,跟着我铁定沒人欺负你们。”
李于成早就接過商人手裡的绳子,憨厚的笑道:“姑姑,姑父,娘在家等你们呢。”
他的媳妇很殷勤的上前扶住夫人的手,她知道這個姑姑在家裡的地位可不低,公公和婆婆不止一次的担心她的身后事,几年前公公還和二叔公想着将她接回来,由两家一起奉养……
夫人看见大嫂站在门前,眼睛有些湿润,马上从车上滑下来,李氏也一早就看见了她,见她比上次她到黄疃村见她时脸色更红润,动作也比先前快很多,关键是现在她已经沒有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息了,反而显得有生机,她眼睛一亮,上前拉住她的手道:“你好狠的心,我還以为你一辈子都不踏进這個家的门呢?”
夫人的泪水滑下来,哽咽道:“大嫂……”
李氏给她擦了泪,笑道:“怎么?我還說不得你了,刚一句就哭成這样?姑爷還在這裡呢,可别让姑爷以为我欺负你。”回头对商人說:“姑爷,你可别怪姑奶奶,她是高兴的。”
商人不好意思的道:“我知道,還請嫂子多多原谅呢,她就是這样。”
李氏见他一如既往的维护小姑,高兴起来,立马請进去,见自家儿子還怵在那裡,连忙喝道:“你怎么還不快把东西搬进去?难道還让你姑父亲自动手不成?”
李于成回過神来,连忙上车搬东西,看到车上的东西也有些吃惊,這礼在农村可不低啊!姑姑的日子一向不怎么好的。动作间就有些踌躇,他媳妇走過来一看也知道丈夫在想什么,拐了他一下,低声道:“你忘了,现在姑姑他们可是住在城裡的,日子自然比以前好些,先把东西拿进去吧,等一下看娘怎么說。”
李于成点点头,和媳妇一起将东西搬进屋。
李氏注意到跟在后面的两個孩子,想到以后老了主要靠的還是他们,就满脸慈笑道:“這就是黄家的那两個孩子吧?真好看!听說诸葛哥哥念书很厉害?”
诸葛亮继续腼腆的笑着,商人就替他解围:“這孩子也就比别人勤奋些,跟城裡的那些人自然是比不上的。”虽是谦虚的话,但脸色间也见骄傲。
李氏又夸了他一通,转眼见无夜粉雕玉琢的站在那裡,小脸被红衣服衬得红莹莹的,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李氏见了更是喜歡,李家向来是儿子多,女儿少,她只有两個儿子,一個女儿也沒有,大儿子更是有了两個儿子,也是一個女儿也沒有,二儿子虽說才一個儿子可也沒有女儿,二叔那边也是如此,所以李家四代裡只有這么一個女儿。
当初公公婆婆给小姑选婿的时候可是挑了又挑,之所以选中姑爷不仅是因为姑爷人品好,家资也還過得去,最要紧的是离周村近,父母亡故了,不用受婆媳之苦,可沒想到小姑沒有儿女命,自从第一個孩子夭折后就沒能再怀孕,不少人劝姑爷重新再娶一個,可好在姑爷坚持,說什么“這是命定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何必为了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孩子折磨還活着的人?”
好在现在他们苦尽甘来,有了香火继承,以后只要暗暗看顾些,要是這两個孩子对他们不好,大不了叫大孙子把人接回来就是了。
李氏又夸了一通无夜,李于成就从外面急匆匆的进门了,夫人看见多年沒见的哥哥又是一通哭。
李巳月在那边也听到了消息,带着自家的媳妇儿子跑過来,见到妹妹,大家又是一通哭,好不容易等大家都定下来了,李于成就抱着东西进来,懦懦的问母亲:“娘,這是姑姑带回来的。”
李氏這才看清他们带来的年节礼,连忙推辞到:“怎么拿這么多的东西来?”
夫人就笑道:“哎呀,這都是给你的啦。”
李巳月点点头,李氏却觉得小姑虽然搬到城裡住了,但是两個孩子能有多少收入?就還想推辞,诸葛亮就牵了无夜的手上前跪下给坐在上面的四個老人行大礼。
几人见诸葛亮兄妹竟然给他们磕头,先是愣怔,继而大喜,李氏也不计较礼物的問題了,眼睛流下泪来,不住的說“好,好,好。”
在无夜的催促下,诸葛亮只好和她一起去买书了,她非常清楚,以后還得靠诸葛亮。
二人晃悠去了书店,诸葛亮领着她看一些基础书籍,她则松开了诸葛亮的手,往裡面走去,外面都是一些《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好的书還是在裡面。诸葛亮就站在门口,见妹妹往裡面去倒也放心,就不再去理会。
書架都很高,无夜只能看到底下两层的书,而放在底下的书看来都不怎么好或比较偏僻,为人所知的少。
无夜一路看過去都沒有找到自己要的书,几個书生模样的人看着一個孩子在找书,都觉得這個场景很有趣,纷纷看着她,姜策也看到了,和几個好友一样笑着看她,很快,他们看见她在一個角落裡停下,好像从最底层那裡拿了一本什么书正在翻看。几個人看着着实有趣,互相推诿了一番,最后還是姜策上前一步,轻声问道:“小妹妹,你在看什么书?”
无夜暗自抽了抽嘴角,别以为她不知道他们在笑话她。扬起天真无邪的笑脸道:“叔叔,我想找一本游记,可是我太矮了看不见,你帮我找几本好不好?”
姜策勉强一笑,“好啊,小妹妹是想买了自己看嗎?”不知有意无意,他将“妹妹”两個字咬得特别重。
“是呀,叔叔~”无夜用上了前世她特有的南方口音,将尾音拉得长长地。
姜策回头一看,几個好友都转過身去,肩膀一耸一耸的,還有一個干脆用书将脸蒙起来,发出奇奇怪怪的笑声,就连几個不认识的书生也是如此,姜策无奈的从几個書架上抽了几本他熟悉的游记给她。
无夜将书摊在膝盖上看起来,這個时代的书可是很贵的,她最多只能說服大哥买一本,所以要选一本价格便宜一点却又有所值的书。
姜策见她真的认认真真的看起来就好奇道:“小妹妹识字?”
无夜点点头,一边快速的翻着书,一边不在意的道,“略认识几個字。”
姜策皱了皱眉,一般初识字的人都不应该看游记之类的书,就建议道:“小妹妹不如买一本《论语》更好些。”
“那些书我哥哥会买的,這游记是我看的。”
“那你把字认全了嗎?”
无夜理所当然的道:“当然沒有了。”
姜策一口气噎在喉咙裡,无夜却已经翻完了书,收起来道:“這样我就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认字了,碰到不会的再问就是了。”
姜策皱起了眉:“可你并不知道字词的含义呀?”
“再问就是了,再說了,在文章和句子中理解字词的含义不是更容易些嗎?”說着将先前看的那本有些旧的书拿出来,走出去,她已经选好了,這两本之中选一本,出去问问大哥的意思。
姜策和另一個书生却喃喃的重复刚才无夜的话,不一会儿恍然大悟,抬起头来见对方的神色就领悟過来,两人微微一笑,姜策是直接走出去,见那小女孩和另一個孩子在一起,就走過去旁听。
诸葛亮翻了翻手裡的书,问道:“妹妹想两本都买嗎?”
老板在一旁微笑的看着,无夜纠结了一下道:“钱還够嗎?”
那老板笑出声来,“你要是两本都买的话,《老子游记》我算你便宜一些,今天你们买的书也挺多的了。”
两人感激的一笑,他们都知道這不過是老板的托词罢了,他们今天大多数买的還是启蒙的书籍,能多到哪裡去?
诸葛亮摸了摸无夜的头道:“好吧,那两本都买吧。”
姜策上前一步道:“這本《大周地域志》我买下送给你吧。”
诸葛亮有些吃惊,姜策就解释道:“刚才小妹妹的一句话对我大有裨益,這本书就当是我的报酬吧。”
无夜疑惑的看着他,她刚才有說什么嗎?
姜策就笑道:“刚才小妹妹說,在文章和句子中理解字词的含义更容易些,這句话令我茅塞顿开,所以這本书就作为我的报酬吧。”
诸葛亮谢绝了他的好意,叫老板结账,结果老板将那句话反复念了几遍,最后拍掌道:“此乃经典也!”二话不說又将原先的书价降了一半,最后還道:“只有善读书、爱读书的人才有此良句,岂能因家贫而不得读书。”
两個孩子晕头转向的离开书店,等无夜清醒過来时,才苦笑一声,這句话是她的语文老师告诉她的,而且是每一個语文老师的经典台词,凡是学過语文的人都知道,难道這句话有這么难得嗎?她怎么不觉得?還是她对待学术的态度有問題?和這些古人比起来,她可真是惭愧啊!
诸葛亮却问道:“這句话妹妹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语文老师告诉我的,可是這能說嗎?当然不能,无夜委屈的看着哥哥道:“难道不是這样嗎?我還以为每個人都知道呢!每次哥哥叫我单学一個字的时候,我就学得好辛苦,可是要是一句话一句话的学的话就学得比较快了。”
诸葛亮回想了一下,還真是這样,每次拿几個字给妹妹学的时候,有时转過头她就忘了,或者就是学得比较慢,可是一句诗一句诗学着的时候却学得特别快,而且還不会错。
无夜又占了一個穿越的福利,别的不說,根据念過的诗词将簡體字化作繁體字她還是会的。
两人又买了一些猪下水和猪大骨,后来,诸葛亮又专门去买了一些糖果。无夜有些疑惑,怎么会在這时候去买糖果呢,他们過年的时候也不過就买了一些罢了,最近又沒有什么节日。
两人很快就和商人会合回家,晚上的时候,无夜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买糖果。
诸葛亮想将无夜送去学堂,今天买的书和笔墨纸砚就是准备在学堂用的,糖果是准备拜师用的。
黄疃村和附近两個村一起办了一個学堂,每年的束脩需要二两银子,诸葛亮和无夜五岁的时候就被梁二郎送去了学堂,梁二郎出事后,两人就不再去学堂了,诸葛亮想着家裡至少要出一個读书人,這也是当初父亲的遗愿。
无夜犹豫了一下道:“哥哥去念书吧,我在家陪妹妹。”
诸葛亮板着脸斥道:“胡說什么呢?我是哥哥,哪有我去读书你在家的道理,再则說了,你也不会伺候田裡的活。”见弟弟难受的低头就道:“更何况你去学了回来還可以教我和妹妹。”
“可是哥哥比我聪明,学的也比我好……”
“所以才让你去学呀,你回来教我,我很快就学会了,可要是我去学的话,回来我却不会教,那你岂不是学不会?”說到這裡,诸葛亮露出了一個志得意满的笑容,“所以你要好好学,回来好教我和妹妹,你想,我們交了二两银子的束脩,却有两個人学会了,是不是赚了四两银子?”
无夜的眼睛亮起来,兴高采烈地道:“不错,只要我学的好,将先生教的全部学会,那样我們每年都多赚了四两银子,哥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的,回来教你和妹妹。”
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无夜在一旁听着直打颤,大哥真是越来越腹黑了!
第二天,诸葛亮交代她不许乱跑后,就拿了二两银子,昨天买的糖果和两條鱼领着她往学堂走去,从這裡到学堂倒不远,只要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无夜兴致勃勃的又拿了一些种子进空间,這次還有谷种呢,她决定在空间裡试试看。
孔才子对诸葛亮和无夜的到来有些吃惊,前两天娘子還說可惜了两個孩子呢,怎么今天就来了?他对两個孩子竟然能拿出束脩更加吃惊,不是說,两個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嗎?
诸葛亮自然看得见他的惊讶,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也不想骗先生,最好的办法便是不解释。
孔先生收下了无夜,他们两兄妹的功课以前是最好的,特别是诸葛亮,总是能举一反三,记忆力又好,实在是读书的好料子,只是他也知道现在他们家的情况,能送无夜来读书,只怕是已经倾其所有了吧。
最后诸葛亮一句,“這是乃父的遗愿”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以后对无夜的功课和教学也比别人要严格些。
诸葛亮上学后,家裡的生活也基本有了规律,诸葛亮重新将将水镜先生教的儒家经典,八卦,孙子兵法拾起,每天早上起床后就是在院子裡练一遍,无夜被弄得心慌慌的,也连忙起早床,每天在院子裡或树林子裡撒开脚丫子的跑,他们的那一套话真的不适合女孩子……
诸葛亮每天去上学,晚上回来后就和无夜一起复习,日子也是過得其乐融融,只是进入四月份后雨水越来越少,无夜看着河裡渐渐降低的水位忧心不已,因为离河近,旁边又是自家的池塘,而且他们插秧要比别人早了十几天,家裡的稻子长得要比别处的好些……
在村裡的人都在抢水灌溉的时候,她也带着诸葛亮开了池塘的水给田灌溉,自从干旱越来越严重后,她就不敢再带着诸葛亮去河裡抓鱼了,都是从自家池塘裡抓起的鱼。
无夜除了每天去看一眼稻子之外倒還好,只是诸葛亮看起来比她還要焦虑,终于有一天,诸葛亮捧着《老子游记》指着一处问她:“什么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无夜引经据典,“此出自《春秋左传-恒公十年》,喻财务能致祸。当初,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给他,后来他又想起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后悔了,将宝玉给了虞公,只是虞公贪婪不知满足,又向他索要宝剑,虞叔认为他贪得无厌,就派兵攻打他。后来這句谚语也被用来比喻因为有才能而遭致嫉妒和迫害。”
诸葛亮沉思了一下道:“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保住财务呢?”
无夜解释道:“如果他有能力自然是不怕的,但如果他沒有自保的能力,财务只会给他带来灾祸。”
诸葛亮总结道:“也就是說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时候,要么将宝物隐藏起来不为人所知,要么就主动放弃,而当我們有能力的时候再夺回来,那要是敌人只知道我們有宝物却不知道我們有什么宝物的时候,是不是還可以放弃另一件宝物来保住這件宝物呢?”
无夜目瞪口呆,這是他从未想過的,沒有人教過他這些,继而大喜,古代应该沒有重名吧,不愧是诸葛亮,继而又露出思考的神色。
无夜松了一口气,她找了很久才在《老子游记》中找到這句话,继而提醒诸葛亮,至于他能不能想到那方面去就要看他的机智和运气了,毕竟一個八岁的孩子表现得太不一般也不是什么好事,先前的一切都可以用运气和聪明来解释,可這件事却不能,這是实实在在的谋略了。
因为去年第一场大雪的缘故,很多家庭都决定种植水稻,而放弃较为抗旱的粟和小麦,再加上春初的那几场雨也给了他们信心,可谁知秧苗都下了,雨水会突然变少呢,要改也来不及了,之后虽然也下了几场雨,但都解不了大家的燃眉之急,现在全县,包括附近几個县最要紧的就是水,而梁家因为近河,又有一個池塘,水自然是沒問題了,但那满塘的水却是大祸患,现在還好,一旦抢水越来越严重,恐怕不仅满塘的水保不住,池塘裡的鱼還有池塘边的两亩稻子都保不住了。
无夜并沒有让诸葛亮失望,当天他就去找了商人,還遇见了司马徽,晚上回来的时候他就宣布明天全家去抓鱼,宴請老师。
第二天,司马徽就带着两個少年来了,他们都是老师的弟子,庞统有些憨厚,徐庶看上去也是老实的,只是看上去机灵,眼睛滴溜溜的转着,只是并不让人讨厌,笑起来還有一点小酒窝,从进门开始都是他在說话,气氛很活跃。
老师也打算让两個徒弟来帮忙,反正都是自己人。
庞统见诸葛亮老老实实的跟在无夜的后面,就蹲下来逗他:“我听說你要当状元郎,那你当了状元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诸葛亮不屑一顾:“谁說我要当状元郎了?”
庞统诧异,“难道你不想当状元郎?那你想当什么?”
诸葛亮以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他,“当然是探花郎了!”
庞统真的很想问一句为什么,可是看着诸葛亮脸上赤果子的鄙视那句问话怎么也吐不出来,无夜以为自家弟弟又在欺负人就喝道:“你在干嘛呢?怎么還有脾气了,为什么要怼人,你怎么敢的啊?”
诸葛亮抽了抽嘴角,谁欺负谁還不一定呢。
诸葛亮见庞统沒有问下去,心裡有些淡淡的失望,不過一会儿又振作起来,以后总会有人上当的,想当初他提的时候可是沒少被妹妹鄙视啊……
无夜不知道后面的事,因为有人在,无夜不敢让诸葛亮沾手,只好拿了渔網来,由庞统和徐庶網鱼,诸葛亮捡鱼,商人则带着无夜开了池塘的水再次给稻子灌溉……
池塘裡的鱼一直在补充中,而且因为空间水的关系,池塘裡的鱼长得又快又好,而且還很机灵,也正因此,李大郎他们明明看到密密麻麻的鱼,但一網下去并沒有多少……两人都有些着急,最后還是徐庶想出了办法,两個人分站在两個竹筏子上,尽量扩大網的范围,還叫了庞统赶鱼,果然,這個方法就好些,虽然刚开始有些磕磕碰碰,不過沒几下三人就配合默契了。
随着打捞上来的鱼,三人都有些吃惊,沒想到這個池塘裡的鱼這么多,而且长得這么好,三人见到成果,干劲更足。
诸葛亮和徐庶将網上来的鱼一條條的放进水桶裡,等商人和无夜忙完過来的时候已经装了好几桶了,商人赶着无夜去代替徐庶,由他和徐庶将鱼挑回去,无夜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二话不說就去顶替了徐庶……
无夜见岸上的鱼积了挺多,就笑道:“徐庶、庞统,今天就這些吧,太多了怕是也卖不完了。”
两人点点头,收了網,等上了岸,见先前網上的鱼虽然离了水,但還是很精神,就赞道:“這鱼新鲜,就是拿到县城去也能卖個好价钱!”
這件事无夜早就知道了,微微一笑沒有說什么,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见一旦鱼就這么满了,连忙对诸葛亮道:“弟弟回去好不好?帮人家烧火做饭。”他是怕诸葛亮当着别人的面和鱼接触被人看出端倪,這些鱼上岸后就一直朝着妹妹的方向挪动,先前這裡只有弟弟和妹妹,可是现在又多了两個人,无夜的防备心一向很重,诸葛亮也知道她的心思,忙乖乖地应了一声。
无夜拜托了一下庞统和徐庶,又嘱咐了诸葛亮一句,挑着木桶就带着妹妹回去了,徐庶和庞统都知道他们是回去做饭了,都善意的笑了笑。
无夜将昨晚上连夜做好的白面馒头拿出来,重新蒸一遍,叫诸葛亮看火,连忙将上次赶集买的沒吃完的猪下水拿出来,又选了三條鱼,在自家菜园子裡摘了一把青菜……嘿嘿嘿
无夜想了想决定让庞统去买东西,毕竟他会算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