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乐评 作者:未知 艾莉妮.琼斯对這次专访再满意不過了。 她听過苏菲在《青春舞会皇后》的原声唱片,也听過她发行的单曲唱片。虽然苏菲的声音依旧略显稚嫩,沒有发育完全,但那种感染力却是超越了年龄和阅历,直入人心,但她在歌声中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以独特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意境提升到一個不可思议的高度。 在那個偶然的上午,艾莉妮见到了這個略为有些腼腆的女孩,更成为了第一個能够独家采访她的记者,同时也获得了对方的好感,這让艾莉妮坚信,她的记者生涯将揭开新的一面。 “从唐人街走来的女孩苏菲,《青春舞会皇后》为她带来了一片喝彩声,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也成了家长们眼中的叛逆女孩。但是,好莱坞诞生了太多的奇迹,很多人都在怀疑她是否会像一颗流星似的划過好莱坞的天空。 可是,当《隐形的翅膀》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记住了‘苏菲’這個名字,如果說《青春舞会皇后》震撼的是每名观众的眼球,那這首歌震撼的就是每個人的心灵,一個以歌曲形式表达出来的故事,让我們把它牢牢的印在了脑海裡,這個华裔女孩所创造的奇迹,在我們的眼前,徐徐拉开。” 這是艾莉妮.琼斯這篇专访的开篇文字,对苏菲做了一個简单的介绍之后,直接就切入這次发行的单曲,对這首歌做了详尽的介绍。 “美丽、清纯,充满东方女性的含蓄,宁静中蕴藏着无限的活力,這是苏菲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光芒。就象早晨初升的太阳,正在一点一点的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這不是艾莉妮原本写的结尾,她的本意就算为苏菲送上再高的称赞也是值得的,不過回头想想,向来大惊小怪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文章,夸夸其谈的绝对不再少数,一点点小成绩就会被夸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苏菲的年龄毕竟還小,成长的空间還很大,所以艾莉妮.琼斯把已经写好的结尾全部刪除。换上了這個稍显平淡的收尾。仅仅是一句话,却胜在中肯踏实。 艾莉妮.琼斯想起了持续半個小时的采访结束之后,苏菲的经纪人门德斯忽然說了一句话。“琼斯小姐,這篇文章請隔一周再刊登。” 厉害啊! 艾莉妮.琼斯略一思忖,便明白了门德斯的用意。 推迟一周發佈相关新闻,可不仅仅是一個時間差而已,也是宣传的策略。以苏菲這样刚刚有些人气的新人歌手来說。首周发行完全可以借助還在热映中的《青春舞会皇后》的人气效应,就算發佈了新闻,宣传效果也是重叠,肯定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等到第二周再发行,届时电影已经渐渐地下线,而单曲也已经传播到一定范围了。這时出现的新闻必然会把效果最大化,为下一周的销量做一番有力的推动,而且還有助于专辑的发行。 在美国。唱片的销售当道包括唱片连锁店、超市、演唱会场馆、邮购下单等等,对于生意有基本了解的人就知道,销售渠道越多,对于商品的销售就越有利。像环球這样的大型唱片公司,最大的优势不是什么创作、不是包装、也不是策划。毕竟這些都是依靠人才就可以弥补的,真正的差距就是体现在发行和销售渠道上。這是一种积累,不经過一段時間是做不到的。 以环球音乐来說,它在全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唱片连锁店,遍布全美的唱片店,和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都有协议,唱片一经推出,货架上全部摆上歌手的专辑,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媒体资源,大型唱片公司的歌手在销量上绝对占据优势。 《纽约时报》与苏菲的良好关系,为她在媒体這块阵地上的宣传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础,而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出现在媒体上,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罗伯特.休斯,是《时代周刊》的专业撰稿人,這個时候他虽然是刚刚从澳大利亚移居美国不久,但由于他的评论专业性极强,在那些新闻媒体中已经崭露头角,非常受重视,许多人都十分喜歡閱讀他的评论。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如果能够在這個刊物上发表一篇正面的评论文章,对于接下来的专辑销售,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如果能够得到罗伯特.休斯的评价,无论是正面還是负面,都是有巨大效果的。当然,门德斯相信這個乐评会是正面评价的。 门德斯和罗伯特.休斯是偶然结识的,双方关系還算是融洽,所以罗伯特.休斯在百忙之中,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给苏菲一次机会。 “小姑娘,你有一分钟的時間說服我。”罗伯特.休斯用一种挑剔的眼神打量着苏菲。 苏菲很清楚,像自己這样刚刚出道的新人,想要在《时代周刊》這种影响力极大的刊物上露脸,很不容易,如果不是门德斯,她恐怕连這次机会都不会有,所以她也并不觉得对面這個男人有什么不对。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這是苏菲說出的第一句话,“這是一句歌词。” “又代表了什么呢?”罗伯特.休斯的眼皮抬了抬,脸上表情依旧沒有任何变化。 “每個人都有一個难忘的少年时代,一個织梦的年代,当我們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是来自亲人无私的爱,给我們不停探索的力量,是支持我們飞翔的动力源泉,无论将来我們会怎么样,那双隐形的翅膀都永远在我們的身后。” 苏菲勇敢地直视着面前的男人:“這首歌唱的是一個故事,告诉我們……你不是一個人在奋斗!希望永在!” 她說得不紧不慢,罗伯特.休斯听得很清楚,他插在裤子口袋裡的手掌轻轻握了握,但随后就又松了开来,面上表情依旧沒有任何变化,但眼底却不经意的闪過一抹光芒。 苏菲說完之后便静静地注视着他,大约過了十秒左右,罗伯特.休斯的脸上突然出来一抹笑容:“好吧,把唱片给我一张。”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苏菲還有些不相信,原本她以为罗伯特.休斯只是为了门德斯的面子,勉强给了自己见一面的机会,却沒想到他居然真的同意为自己写评论,那一句‘把唱片给我’,可不是他买不起唱片,而是罗伯特.休斯愿意写评论的意思。 果然,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只隔了一周,就在《时代周刊》發佈了,這引发了媒体不大不小的惊讶,一些颇有名气的乐评人开始正式苏菲的這首单曲,再加上环球公司的推波助澜,单曲销售仅這一個星期,就达到了三十万张,亚洲地日本为五万张,台湾为十万张,香港也达到了8万张……其中日本销售偏少的原因主要是邓丽君的影响,因为她在不久之前的演唱会专辑中,也有這首歌。 爱德华.罗伯茨今年二十九岁,1968年,他成立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MITS),先是生产火箭模型,然后生产可编程计算器,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错,虽然只有百余人,但五脏六腑俱全,就在他买下了一家倒闭的饭店准备大展宏图时,电子行业的一些巨头开始垂涎计算器這块市场,他们以技术和价格挤入這块市场,使得MITS公司的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在這种情况下,爱德华.罗伯茨根本沒有時間参加一些娱乐节目……看电影、听歌,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他只能利用在公司的茶水時間翻阅一下杂志,而《时代周刊》和《电影评论》就是他選擇的两份刊物。 翻开《时代周刊》九月号,爱德华.罗伯茨沒有去看那些专访,因为他的時間不多,所以只浏览了一下时事新闻,然后便看看有沒有罗伯特.休斯的评论,虽然這個人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時間不长,但他的文章很特别,而他推薦的电影和歌曲也都很好,在能够抽出時間的情况下,爱德华.罗伯茨不介意自己放松一下。 在這一期的刊物中,罗伯特.休斯评论的竟然是一個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歌手,爱德华.罗伯茨有些好奇,认真地閱讀起這篇文章。 “舒畅自然的节奏,娴熟清新的演唱风格,這不仅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而且還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励志歌去,是少有的上乘之作。当歌词随着旋律飘逸出来的时候,那稚嫩中紧着几分柔和的嗓音,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听者的内稺。和旋律的舒缓相反,歌词描绘的会是一個积极奋进的人生,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且歌手在励志的同时,告诉听众,他们并不孤单! 很难想象,這是出自一個十二岁女孩之手,這是由一個十二岁的少女深情演绎的,這個包办了词曲创作的华裔女孩,向我們展示了她惊世的才华,从节奏、旋律,到编曲、歌词,這首歌都堪称本年度的上乘作品,她为国内充斥着摇滚节奏的乐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