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狼群战术空军版
凯特尔迷惑不解,不是成功击落了全部敌机么,为什么元首還要抱怨雷达作战的問題,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他倒是听說過卡姆胡贝尔赖以成名的光照截击防线一开始效果很好,后来价值逐渐下降而解散的消息。
“除你们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雷达網数量不足而无法实现预警外,你们在引导战斗机作战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在我看来效率是很低下的。”霍夫曼指了指那幅巨大的航空作战图,又指了指手裡刚刚收到的、通报鲁尔区遭遇轰炸消息的电报,“今天柏林地区雷达作战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最主要就是因为敌机過少,你可以纠集远超過敌机的夜间战斗机。如果此时此刻有几百架敌机在空中,就如同现在鲁尔区上空一样,届时密密麻麻的光点光靠引导员能忙得過来么?就算你有足够多的引导员,也不容易分辨各自的目标,更不必說现在的雷达也不能够同时实现监控這么多目标。”
威廉上校小声解释了一声:“我們的战斗机装有敌我识别系统,在雷达束扫描时会回答应答信号。”這是個巨大的进步,但显然這個装备对解决密集性問題的帮助不大。
出乎凯特尔、耶顺内克等人的意料,卡姆胡贝尔倒是很快承认了霍夫曼的批评,他坦率地說:“虽然我设计的防线看上去十分严密,但只要敌人排成紧密编队、连续不断地从缺口涌进,甚至有意识地舍弃一些小编队迷惑截击部队,很快系统就会因为缺少跟踪与截击能力而崩溃,就如同原先的光照截击防线被突破一样,但這是目前我們设计的比较理想的战术。”
加兰德表态道:“虽然元首一再谦逊地表示不懂防空作战,但目前看来显然不符合实际,他比我們当中任何人都站得高、看得远,对我們作战中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我现在非常希望元首能够像刚才给出革命性创意那样给我們指明方向和道路。”现在其他人不会再觉得這位行事风格处处模仿元首的“小胡子将军”是在拍马屁了,反而认为兼任空军总司令的元首提出合理化建议是理所当然的。
“邓尼茨将军的潜艇狼群战术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說,拦截敌机与击沉商船的道理是一样,你们必须要有从全局思考的观念。”霍夫曼让威廉上校取来一副欧洲地圖,“你们现在的战术,是利用各地分布的指挥中心将整個西欧防区划分为一個個块状的防空区域,每個独立的指挥中心负责自己所在的区域,按照你们的设想,将来雷达站和指挥中心会越来越密集,所负责的区域和能够引导的战斗机与高射炮基地同样越来越小。但实际上敌机从不列颠岛上出发后动不动就是400、500架左右的大编队,他们是一個整体,在通過每個防空区域时其所遭遇的却是我們孤立、分散的防空力量,這些区域内我們的战斗机数量不足,他们或是因为食物太多而无法消化或是因为自身力量薄弱无法对敌机构成全面威胁,而其他防空区域内的战斗机却因为沒接到相关命令而在地面待命。我问過邓尼茨,如果他的一艘潜艇在海上遇到大队商船這种情况该怎么办?他說‘先不要惊动对方,让我們的潜艇跟踪上去,判断他们的航向与大致目标,然后呼唤所有能够构成威胁的潜艇,在指定時間和位置给予全面攻击’。”
霍夫曼在西欧地圖上画了好几個标记:“首先,我們应该在英吉利海峡的大陆一侧設置远程雷达基地,他们可以与西墙堡垒工事共同建设,从而构筑起连绵不断的预警系统,当英国人的轰炸机群开始集结时,我們的雷达便开始估算敌人的数量和航向;其次,在英国轰炸机群渡過海峡,即大致位于比利时、荷兰、法国沿线时,我們应当利用高射炮、夜间战斗机部队等各种手段对其进行驱散,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要打乱对方的阵型,迫使其分散开来,因为分散之敌比集中之敌更容易对付;当英国机群向德国腹地继续挺进时,指挥中心必须迅速判明敌机主要空袭目标然后调集所有战斗机进行攻击,此时第一道防线上的战斗机就可以去休息并补充油弹。当英国飞机返航时,海峡附近的战斗机应当进行第二次战斗。通常而言,一次空袭需要持续6-8個小时,返航时机组成员早已经筋疲力尽,戒备心理也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很多飞机会带着伤,此时比较容易击落。你们应当明白,每次英国人来的时候都会给我們至少两次进攻机会,而他们的归程我們也是清楚的,因为飞机总要飞回不列颠岛上去,我們可以去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对U艇的狼群战术空军是有所耳闻的,但他们从来都沒有想過空军使用海军战术的問題。听完霍夫曼的讲解,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卡姆胡贝尔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另外一扇大门,可以帮助找到他等待已久的东西。
“当然,海空军技术和装备不同,运用狼群战术不能简单照搬。比如空军雷达可以发现所有的英国目标,這是优于反潜作战的地方,但同时因为飞机航速远远高于船舶,因此联合作战与居间协同的時間很紧张,需要高效指挥。”霍夫曼鼓励他们,“在你们拥有足够的雷达和战斗机部队后,我相信你们可以尝试這种全新的战术。除此之外,机载雷达是非常有益的装备,但显然目前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還存在很多缺陷,迫切地需要加以改进,我建议列入最高优先级。”
众人频频点头,表示会尽快落实和尝试元首的新战术。
在回去的路上,施佩尔特意坐上了霍夫曼的车,明显是有事情要說的样子,而且为了保密還把元首首席副官达尔格斯中校赶到了自己车裡。霍夫曼沒想到施佩尔的這個举动,便问:“怎么了?”
施佩尔沒說自己的事,反而聊起了与之无关的防空作战:“我感觉元首在防空作战上面似乎還意犹未尽。”
霍夫曼点点头:“确实還有第三個問題,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說,为防止给他们造成困扰最后還是决定不說。针对现有的防空体系,我們应该发展那种能够自动跟踪敌机的炸弹来对付重型轰炸机,他们极具威力,只要1-2枚就可以击落一架轰炸机,同时又能具备自动跟踪的功能,从效费比来說远远优于高射炮。”
“這是一种什么样的发明?”施佩尔一边琢磨“效费比”這個新名词,一边苦苦思考,半天后试探地问道:“元首,您指的是在佩内明德的那些火箭?”
“就是他们。”霍夫曼点点头,“火箭既然具备冲上太空的能力,就一定可以用于防空作战,我打算過几天去佩内明德基地视察,顺便和科学家们聊聊這個话题,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去。”
“我乐意之至。”施佩尔现在把话头转移到自己想說的事情上来了,“我的元首,我想說的也和军事项目有关。虽然在转入全面战时体制后我們进一步优化、丰富了我們的资源和项目,但不能保证每個都是重点项目并实现优先发展,我建议是否进行一些取舍?”
霍夫曼点头表示同意,单从刚才這架势他就知道施佩尔肯定有话要說。果然,对方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拿出一個卷宗:“在总动员体制启动后,军备部对所有资源需求进行了登记与统筹,在盘点過程中我們发现了一個保密项目——怎么說呢……”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