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譚知府已經下命府衙和各縣衙都藉着新皇登基大典辦上一場燈會,一則百姓歡愉,二則慶賀新皇登基大典,爲正在邊關抵禦外敵的將士們祈福。
葉家、範家、江家等幾戶人家在陳達帶着孫子孫女去京城後,覺得南陽府也完全安全了,正好又農忙時節快到了,大家便都回了平安村。
可今兒是個好日子,縣城一定很熱鬧,文月是必定要去湊這個熱鬧的。就連在縣城鋪子裏的葉大康、何丹華和四郎他們都提前打了招呼,今晚不等他們回來喫飯,要看了花燈再回來。
財奶奶今兒知道幾個丫頭小子要去看花燈,提前便將晚飯做好。一家子正喫着飯,文菊便上門兒了。
“月兒,喫完飯咱們走啦!現在肯定已經好多人啦!”
文月笑眯眯的說:“就你一人?不帶上臭蛋?”
文菊走進了堂屋,“我爺爺說了,今兒當放我一天假跟你們一起玩兒,他帶着臭蛋!”
她娘和爹也說了他們下工後看了燈會再回來。
臭蛋三歲的年紀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她要是看花燈也一路帶着他,那實在太喫力了。
五郎急匆匆的將碗裏的飯塞進嘴裏放下碗筷:“我喫飽了!”
葉老太看了眼孫子:“你菊姐姐又沒說不等你們,你那麼慌做什麼?也不怕把自己給噎着!”
五郎抿着嘴脣笑了笑,“虎頭和茉莉也想去,我這不是想去把他們也叫上?”
範氏有些擔心,“今兒縣城人肯定很多,把人家的孩子帶上,萬一遇上拍花子的怎麼辦?”
葉老爺子倒是很放心,“現在恐怕沒有比咱們南陽府更安穩的地方了,沒關係,讓二錘和四錘他們跟着一起去就行!”
五郎聽了爺爺的話,高興的跑去找虎頭和茉莉了。
“爺,奶,你們真不去?”文月其實很想他們一起。
葉老太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咱們兩個老傢伙年紀大了,就不去湊這熱鬧了,到時候人一多,這老胳膊老腿兒可不行了!”
文菊將鄭秀兒手裏的樑子接過來幫把手,一副不去太可惜的樣子,“大奶奶,我聽好多村裏人都說要去呢。”
縣城離這兒也不算遠,大部分沒有牛車、馬車的村民都提前一些走了。
文月喫好了站起身對葉老太和葉老爺子說:“爺奶,這登基大典可是難得一遇,譚知府既然吩咐了要辦燈會慶賀,那肯定是會督促着大家都辦好的,錯過這樣的盛況可惜了!你們到到時候要覺得不想走,就上茶樓去坐會兒!”
老太太聽得有些心動,老爺子拍板兒道:“走,咱們也去!正好家裏又多買了輛騾車,咱們能坐下!”
就這樣,出發的時候,葉老爺子和葉老太,範氏以及鄭秀兒母子坐了二錘趕着的騾車。文月、文菊、五郎、虎頭和茉莉便一起坐了四錘趕着的馬車。
兩輛車浩浩蕩蕩往縣城裏去,路上看到附近幾個村的村民還真有不少拖家帶口的,一路上說說笑笑,文月沒想到這燈會還真吸引了這多人,看來是大家日子好過了纔有這閒情。
文月他們到縣城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怕人多不好趕車,和其他人一樣,將車停在了城門外,有專門的人收錢看守着。
一家子下了車往城內走,這時已經有不少人陸陸續續進了城門。
到了主街道,一眼望去,兩邊全是各種各樣的花燈,看得人眼花繚亂,還多了好多賣喫食的小商販。以前都有宵禁,晚上沒啥夜市。看今晚這陣仗,倒讓一羣孩子直呼後悔。說早知道街上有這麼多好喫的,他們就別吃了飯來了。
“我的個乖乖,老婆子我已經很久沒看過晚上熱鬧成這樣了!”葉老太挽着老伴兒的手發出感嘆。
很少出門兒的範氏見到漂亮的花燈也忍不住說:“我記得上次去看花燈,還是來南陽府的第二年元宵節,大安帶着我們去府城看的呢,也沒這麼多人!”
文月笑眯眯的說:“上個月還在打仗呢,這次可不就彌補了今年元宵的冷清!”
大家走了段路,天黑透了,花燈看上去更美了。
文菊像個孩子頭似的,領着幾個孩子這裏瞧瞧,那裏看看。
“哎呀,菊丫頭,你們幾個走慢些,別走散了!”葉老太見他們走得太前面了便喊道,四錘爲人機靈,忙跟了過去。
葉老爺子見人越來越多便說:“咱們乾脆去茶樓吧,腿腳不利索,耽誤孩子們也走不快!”
“那娘,我陪着你們一起去!”範氏附和着。
文月覺得也行,“去了茶樓,叫二毛給你們安排二樓靠窗的雅間,照樣能看熱鬧!”
範氏將孫子穿着的小披風攏了攏對兒媳道:“要不,你把樑子給我,你也難得出門兒一趟,跟月兒他們一起逛逛!”
鄭秀兒搖了搖頭:“娘,我還是跟你們一起吧。”
於是二錘跟着幾人往茶樓去,四錘便跟着幾位小主人走。
文月擡步追向文菊他們,文菊指着金河的方向說:“我們去看放河燈的吧!”
茉莉聽說有河燈,高興的就要往金河那邊兒跑。
五郎一把拉住她:“不是跟你說了嗎?要緊跟在我身邊,萬一把你走丟了怎麼辦?”
茉莉嘻嘻一笑:“五郎哥哥太小看我了,我現在是大孩子了,我能找到回家的路!”
虎頭牽起妹妹另外一隻手,故意恐嚇道:“萬一遇上柺子,人家把你賣得遠遠的,以後再也見不到我們,見不到爹孃,你還能找到?”
茉莉聽了果然乖乖的不敢再犟嘴,虎頭得意的對着五郎一笑:看吧,這下老實了!
五郎瞪了虎頭一眼,輕聲說道:“你就知道嚇唬她!”
幾人走在路上,三個女孩兒各買了一隻漂亮的花燈。看見各種好喫稀奇的小玩意兒,多的喫不下,喫點兒不佔肚子的總還行,於是杏幹、糖葫蘆,冬瓜糖紛紛打包。文月和文蘭兩人負責給錢,四錘跟在後面拿東西,幾個小的也不客氣。
五郎就像個老媽子一樣,見茉莉嘴上弄了糖渣,還得拿着帕子給擦擦嘴,一大一小不覺得不妥,就連虎頭好像都習以爲常,反正三人也一起玩兒到大。
倒是文菊拉着文月走到一邊兒問:“月兒,茉莉今年也有七歲了吧?”
文月往走在她們後面的幾人看了看:“對啊,咋啦?”
“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七歲不同席?”文菊嘀咕道,“五郎也是讀書人,可不像那個郭吉像個書呆子似的!”
去年,自己不小心把他給砸了,她和娘也去賠禮道歉了。後來路上遇到他,她不過是好心想看看他的傷好沒有湊近了些,他就滿嘴的男女授受不親。
文月笑了笑:“也許問題不在於讀書人,在於人家覺得跟你不熟呢!”
正說着,她便看見前面一個身影:“這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吧?”
五郎走過來,看到她姐姐望去的方向:“咦?那不是郭吉哥哥嗎?他在猜燈謎?”
“走,我們也去湊湊熱鬧!”虎頭饒有興致的牽着妹妹往那家站了好些讀書人的攤子上走。
文菊也沒想到前腳說了郭吉,後腳就遇上了,兩人剛想上去給贏了一隻小花燈的郭吉打招呼,幾個穿着錦衣華服的小少年便圍了上來。
“郭吉,剛纔我們幾個叫你出來賞燈,你不是不來嗎?原來是看不起我們啊?”一個身着墨綠色長袍的少年說道,語氣帶着幾分不悅。
另外一個藍色衣服的也冷哼一聲,“我們不過是想着你學問不錯纔想交個朋友,你倒好,約你幹啥都能推三阻四,太不把人放在眼裏了吧?”
“原來郭兄不是隻會埋頭苦讀的書呆子,而是把我們這些同窗都瞧不上眼!”另一人也開口不說好話。
郭吉眼裏閃過一絲尷尬,不過很快調整好,拱手行禮道:“方兄,餘兄,李兄,幾位嚴重了。我只是在書院溫書有些累了,所以才臨時決定一個人出來走走!”
虎頭和五郎站在郭吉身邊,有些不太喜歡這幾人的調調。
那身穿墨綠色衣服的少年依然沒有好臉色:“算了,你不給面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不過我提醒一下,你現在還是個泥腿子,還沒考上功名呢,先別這樣目中無人!
文菊是個火爆性子,直腸子,見這人說話太難聽了,走過去就打抱不平:“你也是個讀書人,怎麼狗眼看人低?泥腿子怎麼啦?別忘了,咱們新皇帶着季家軍在前線打仗的時候,就是咱們這些泥腿子種出來的糧食被一車又一車的送去填飽將士們的肚子,大家才能打勝仗,你憑什麼看不起種地的人?”
“你......”那少年看着突然竄出來個十三四歲的姑娘還沒太反應過來。
五郎也一板正經的幫腔:"連譚知府和傅縣令農忙季節,都時常跑到咱們各個村子看村民們豐收,興頭來了還高高興興的下地割幾把麥,難道你比他們還尊貴?
那少年臉色難看,卻又無言以對,將寬大的袖袍往後一甩:“我......你們,我不跟你們這些啥都不懂的女子和小孩兒計較,我們走!”
其他兩人瞪了郭吉一眼便跟着離開了。
文月笑眯眯的走過來,“可以啊,都不用我上陣,你們就個個都能懟得他們啞口無言!”
郭吉剛想道謝,文菊就不滿的數落道:“看他們囂張的樣子,是不是經常欺負你啊?別人罵你你都不還口嗎?”
咳咳,郭吉有些靦腆的輕輕咳嗽兩聲,他這不是還沒來得及說啥就已經被他們熱心的“解救”了嗎?
不過,出於讀書人的禮節,他還是客氣的道謝:“謝謝你們爲我解圍,不過也沒你們想的那麼嚴重,他們也不是啥大惡人,就是家裏太有錢了,成天想花錢請這個請那個,就算以後結交了恐怕也是酒肉朋友!”
文菊恍然明白,“原來是這樣啊,那確實沒什麼可結交的,說不定他們一頓飯錢就能當咱們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呢!”
郭吉看了看自己手上不起眼的花燈,猶豫一下還是遞給了文菊:“我一個男子也不太喜歡這些小玩意兒,送給你,就當謝謝你了!”
文菊倒也不嫌棄,一把接過來:“好啊,我可不會嫌多,拿再多回去也能被我弟弟折騰的沒啦!”
文月笑眯眯的說:“你平日在書院,若不是遇上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肯定很少出來吧?不如和我們一起逛逛!”
“是啊,郭吉哥哥,我們一起逛逛,去河邊放花燈!”五郎和虎頭都紛紛邀請。
盛情難卻,郭吉便作爲孩子王,帶着一衆比他年紀都小的丫頭小子去金河了。
一幫人也買了幾隻小小的荷花燈,學着其他人將它們放入河裏,大家都紛紛許願,爲自己家人祈福,爲邊關將士祈福。那一盞盞河燈密密麻麻的漂浮在河岸邊,倒是形成了一到獨特的風景。
大家玩兒的差不多了,郭吉回了書院,文月他們則去茶樓接爺奶們。
路上還遇到了剛成婚不久的範劍和文蘭,現在的範劍也不再整日不回家了,每天關了鋪子都會回平安村兒,最高興的莫過於範老太。不過,範劍爲了方便,已經決定在縣城買宅子,這樣他和文蘭去鋪子上工都方便。兩位老人若是在縣城裏住膩了也能回村子。
一行人便一起回了平安村,文月他們剛回家不久,葉大康和四郎他們也回來了。
四郎還給樑子買了只做工很精緻,樣式很可愛的兔子花燈,在茶樓裏就已經睡醒了一覺的樑子精神十足,看着四郎在他面前晃來晃去的兔子花燈咯咯直笑。
只是他不知道,他四叔跟一個姑娘同時看中了這盞燈,他四叔爲了把東西給他弄回來可早就把君子風度拋到九霄雲外了,還叫了人家“瘋丫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