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備考受賞
孔宅中府,族長孔昭燁終於從繁忙的春耕準備之中抽出時間,喚孔昭易前去書房抽檢備考成果。
進了孔昭燁的書房,孔昭易便見神情疲憊的孔昭燁坐在主座上揉着太陽穴,他趕忙長揖到地,言真意切地說道:“小弟拜見大哥,大哥安好……”
不談其他,單說孔昭燁能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關心他的縣試,孔昭易在心中對孔昭燁這個族長和大哥是非常尊重與感激的。
“嗯~!”
孔昭燁點了點頭,朝孔昭易招了招手,“十一弟無需多禮,起來吧……十一弟,你如今回家苦讀已有十日,現距縣試最多也只有一月之期,不知你準備得如何了?”
孔昭易直起腰,定了定神,從容不迫地說道:“小弟這十日來苦讀經典,日夜不輟……且經上海一事,小弟破開禁錮,大開眼界,科試製藝水平也略有提高,雖不敢言通過縣試十拿九穩,但我心中也有五成把握……”
“五成把握……”
聞言,孔昭燁盯着孔昭易愣了會,感覺孔昭易的話多少有些大誇其詞,不過他沒有立即開口訓斥孔昭易,而是決定跳過經典文書默寫這些小兒科的考覈直接上大題,掂量一下孔昭易的真實水平。
想到這,孔昭燁捋了捋鬍鬚,面無表情地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出一題給你來做,如何?”
言罷,孔昭燁當即就站起身來,提筆在紙上寫下了題目。
“十一弟,現在就看看你備考學習成果了……”
言罷,孔昭燁便撂下筆,慢條斯理地走到孔昭易身旁拍了拍孔昭易的肩膀,轉身走向了裏間的飲茶室中。
孔昭易朝孔昭燁點了點頭,走到書桌旁,定睛一看,紙上赫然寫着“國人皆以夫子”六個大字。
孔昭易在椅子上坐下,閉目一想,立刻便回憶起了這六個字的出處爲《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三節,也是成語馮婦搏虎的由來,原句爲“齊飢。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爲發棠,殆不可復’”
知其來源後,孔昭易便凝神細思題意,沒一會他心中就有了思路。孔昭易從一旁拿過一張白紙,提筆破題:有皆以爲然者,齊人之望大賢切矣。
僅僅兩刻鐘後,孔昭易的文章便落成了,他又花了點時間將其按照科試要求重新謄抄了一遍,吹了吹紙上的墨跡,他拿起答卷走向飲茶室喊道:“大哥,我寫好了。”
飲茶室的躺椅上,打瞌睡的孔昭燁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
“什麼?這麼快就做好了?!”
看着門口孔昭易手中的那張紙,孔昭燁難以置信地瞪大了雙眼,他又看了看一旁的座鐘,確實是只過了不到三刻鐘啊!!他瞪着眼睛又看了兩遍,確定座鐘的時間和門口的孔昭易都不是幻覺,他連忙掀開身上披着的皮裘,快步從孔昭易的手中拿過答紙。
“好!好!好!”
一口氣看完孔昭易的文章,孔昭燁激動地揮舞着答卷連連讚歎,眼前的這篇文章的立意與行文比幾個月前孔昭易那篇考試之作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孔昭燁都不敢保證自己寫的文章能比孔昭易更加出彩。
而且孔昭燁心裏很清楚,孔昭易上海一事上賭對了——他從弟弟孔昭煒口中得知孔昭易對知縣劉郇膏有救命之恩,而劉郇膏也對孔昭易非常看重。而以孔昭易目前的水平,他想要從青浦縣縣試中脫穎而出是完全沒問題的。
這樣,於情於理,孔昭易縣案首的身份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了。
只是,孔昭燁也並沒有被喜悅衝昏頭腦,他明白打鐵還須自身強,就算孔昭易的童試沒問題了,今後也要面臨科試和鄉試考驗。
而且,孔昭燁也更害怕孔昭易因此驕傲過度、目中無人,不好好準備縣試,荒廢了學業,將來在縣試所做之文大打折扣,那麼就算劉郇膏將孔昭易擡上了縣案首,那孔昭易也會因此落下話柄並將劉郇膏身上的人情揮霍乾淨。
“刷刷刷。”
爲了敲打孔昭易,讓他保持謙遜之心,孔昭燁苦思冥想了好一會,截了論語中的一段話,出了一道偏難怪的截搭題——皆雅言也葉公。
這道題目:上半句“皆雅言也”,出自上《論語》《述而》第十五章。原章書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下半句“葉公”二字,出自同篇第十六章。原章書雲:“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此題只出前一章最後四字及第二章開頭兩字,連在一起,“皆雅言也、葉公”,從表面邏輯上講,簡直不知所云,就算是孔昭燁自己見了也得犯愁,不知如何下筆爲好。
孔昭燁篤定若是孔昭易這次這麼怪異的難題都依然完成的很好,那麼,他想他們家族這一輩最起碼也得出一位舉人。
只是孔昭燁做夢都沒有料到,孔昭易作爲應試教育刷題怪胎,早就見慣了各種偏難怪的題目,不僅應試答題能力強悍,而且如今記憶力超羣能將腦子裏裝着的各種稀奇古怪知識紛紛信手拈來。
於是乎,依然是三刻鐘左右,孔昭易再次順利的交了卷。
而這一次,孔昭燁沒有偷懶睡懶覺,而是親自坐鎮監考,就這麼眼睜睜地看着孔昭易只用了三刻鐘便將一篇八股文搗鼓出來了。
雖然孔昭燁看後發現此篇文章雖然不及之前那篇出彩,還有一些瑕疵,但也是一篇不可得多的佳作,其立意清晰,行文有理有據。
“才思如此敏捷,目光如此犀利,膽氣如此雄厚……假以時日,哪還了得?!而我孔家又該何去何從……”
孔昭燁拿着答卷沒有說話,只是緊盯着孔昭易,微蹙着眉頭在心中默默想道。
“老爺!老爺!李師爺來了!!”
就在孔昭燁打算吹毛求疵,抓着行文的小缺漏和孔昭易的字狠批一番之時,門外傳來了王管家焦急的吶喊聲。
“什麼?!李師爺怎麼來了?!!他在哪?幾時來的?!!”
孔昭燁一把將手中的答卷拋到書桌上,焦急地跑出門向王管家問道。
“李師爺……”
孔昭易聞言,低聲默唸着這個有些熟悉的名字想起了熟悉的老者,頓時,他的心中冒出一個想法,他將文稿收好後匆匆緊了上去。
王管家上氣不接下氣地喘着粗氣,看着孔昭燁一籌莫展地回答道:“老爺!我也不知李師爺是爲何而來,只是剛剛門房突然來報,說李師爺帶着衙役來訪,小的也不敢阻攔,如今已令下人將他們引至前院客堂飲茶……”
“這……”
孔昭燁聞言,指着王管家不知道該說什麼爲好。
其實孔昭燁這一個地方豪強對李師爺這一個小小的師爺如此重視一點也不過分。他們雖然沒有正式的官職,但是在平日工作中卻掌握着巨大的權力,是縣衙中繁重工作的實際承擔者。
師爺是明清、主要是清代省一級高級衙門、將帥大營以及州縣衙門聘請的體制外的參謀、顧問、文祕及其他佐助人員;其種類繁多,按類型來分,有應對外部事務的主外型師爺,應對內部事務、主要是文案工作的主內型師爺兩種。
主外型師爺種類比較多了,根據其所在縣大小和位置的不同,也有些許差別,但整體而言“刑名師爺”和“錢穀師爺”都是必不可少的。刑名師爺是協助縣令處理司法工作的師爺,專理刑事、民事案件。錢穀師爺是在縣衙中徵收賦稅、清點土地人口等工作的負責人,專門辦理財政、賦稅事務。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比如徵比師爺(負責催徵錢糧、地丁),知客師爺(負責應酬),漕糧師爺(負責徵收漕糧),河工師爺(負責辦理河道治理事務),戎幕師爺(屬於軍事幕府中軍師角色)。
主內型師爺種類也不少,最核心的就是代書師爺(負責起草各種文字的,根據分工可細分爲,貼身文字祕書書啓師爺、擬寫呈送上司的文書的書稟師爺、專代幕主起草向皇上的奏疏的章奏師爺、向基層衙門分發文件的朱墨師爺),掛號師爺(負責函件的收錄、簽發、登記、存檔),賬房師爺(會計),教讀師爺(負責教幕主子女功課),閱卷師爺(學政請來專司試卷評閱的師爺,比如俞正燮),著書師爺(負責書籍編纂,比如章學誠、洪亮吉、魏源)。
對清代師爺的興盛,紹興師爺居功至偉。在清代全國常年在1500多個州縣及五六十個督撫、學政、佈政、按察使幕下當師爺者,應有2萬人的規模,而紹興師爺即達1萬人之衆,清代俗諺講:“無紹不成衙”,如此情形之下爲了“以毒攻毒”掌握權力,各省縣衙門也都紛紛引進紹興師爺,對其十分倚重。
而李師爺也正是紹興師爺,並且是其中的複合型人才——摺奏師爺,主要負責起草奏疏,其人熟讀經史,博通政制民情,瞭解山川輿地,爲幕主設謀獻策,佐理軍政要務,是劉郇膏身邊的頭號師爺。
“咳……大哥,我大概清楚他們是爲何而來了……”孔昭易輕咳一聲,小聲地說道。
“噢……十一弟,你快說……”
聞言,孔昭燁與王管家紛紛看向了孔昭易,孔昭燁盯着孔昭易焦急地說道。
“大哥……你別急……李師爺來這應該不是壞事……”
孔昭易向孔昭燁緩聲寬慰了兩句,他又轉頭看向了王管家,“王管家……伱看見李師爺除了帶衙役前來,還有沒有帶其他東西……”
王管家聞言,頓了頓,平復了一下呼吸,結結巴巴地回答道:“這……我……我好像看見,他們還帶了一個用紅布蓋着的托盤……也不知道里面裝了什麼……”
“嗯……這樣的話,李師爺應該是過來給我們傳喜訊的……”
孔昭易微笑着點了點頭緩聲說道,他見兩人還有些迷糊便直言說道,“大哥,我在上海不是擊斃了周秀英嘛……現在應該是聖旨到了,李師爺把賞金送過來了……”
“咦~!對啊!!”
孔昭燁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心中緊繃的弦頓時便放鬆了,他又拍了拍孔昭易溫聲說道,“那我們這便快去見李師爺,別讓他等急了……”
言罷,孔昭燁整理了一下衣着便帶着孔昭易往前院客堂而去……
“哈哈哈……貴客臨門,有失遠迎,真是失禮失禮,李兄海涵……”
孔昭燁抱拳邁入客堂對着客座上的李師爺連連拱手說道。
“孔兄真是客氣……事出緊急,還望孔兄能對我這個不速之客見諒……”
聞言,客堂中一個白髮老者站起身來朝着孔昭燁連連謝罪道。
“怎麼會?!李兄此等貴客只會令我這蓬蓽生輝……”
“孔兄真是太客氣……”
孔昭燁和李師爺站在一起,拉着對方客氣地寒暄道。
過了場面話環節,主客落座,飲茶品茗。
李師爺輕輕抿了一口熱茶後將茶盞放下,看着穩坐釣魚臺的孔昭燁,李師爺也沒想兜圈子,直接切入正題,“孔兄,在下來今日孔宅是奉了大老爺的命令,所爲是三件事,兩公一私……”
“噢……”
聞言,孔昭燁一臉震驚地看着李師爺驚呼一聲,而後他又朝着李師爺拱手說道:“這真是有勞李兄了,不知可勞煩李兄向我等細細說來……”
李師爺站起身來,連連擺手笑着說道:“哈哈哈……有什麼勞煩不勞煩的,這本就是我的職責所在……其一公事……首先就是要恭喜孔兄,真是恭喜啊!”
說着,李師爺便向孔昭易和孔昭燁連連拱手賀喜。
而孔昭易和孔昭燁卻是一臉迷糊地看着李師爺連忙問道:“不知……這,喜從何來?”
看着不知喜從何來的兩人,李師爺又笑着看着兩人解釋道:“今日巳時,皇上的聖旨到上海了,欽差大人在上海軍營中向文武官員宣讀了皇上的旨意封賞有功之臣……其中聖旨中便提到了功臣孔昭易……孔生昭易斃妖女周秀英……賞銀八百兩……我這趟便是來向爾等傳達皇上旨意和賞銀的……”
說着,李師爺便向一旁站着的衙役招了招手。衙役走進客堂,拉開了紅布,露出了托盤上十六枚白花花的銀元寶。
而一旁的孔昭易聞言則是面色潮紅地站起身來,一副難以置信地盯着李師爺,待銀子展現在自己眼前了,孔昭易顫抖着雙手將托盤接過,然後舉着托盤,向着北方重重地跪了下去,連連叩謝,“皇恩浩蕩!皇恩浩蕩!”
“唉……當真是純善忠厚的好兒郎……”
李師爺見狀,滿意地點頭稱讚道,還欣慰地捋了捋發白的鬍鬚,而主座上的孔昭燁眼看這一幕則是嘴角有些微抽。
“咳……”
孔昭燁有些看不慣孔昭易這幅膈應人的表演,微眯着眼輕咳一聲,暗暗朝王管家擺了擺手。王管家見狀則是將跪伏在地上的孔昭易攙扶了起來,讓他回到了座位上。
“真是有勞李兄了,多謝……”
孔昭燁朝李師爺拱手道謝,而後又靠近李師爺,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皇上對其他功臣的封賞如何……”
“哈哈哈……”
李師爺聞言也是低聲笑了笑,先是向北邊拱了拱手說道:“皇上聖明,一應功臣皆有賞賜……巡撫大人加頭品頂戴,賜法施善巴圖魯……刑部主事劉存厚劉大人以首功頒賞荷囊,授江寧知府,記名道員……就算是租界的洋人也受賞了,除了辣厄爾、伊擔綢各四卷,還賞給出力法蘭西水師官兵銀一萬兩白銀……”
“皇上聖明……”
孔昭燁聞言也是重重地點頭,向北方拱手稱頌。
李師爺又抿了口茶,看向了一邊,孔昭易依舊滿面通紅地看着一旁的銀元寶,一幅傻呆呆的模樣。
李師爺貼着孔昭燁緩聲說道:“除了此事外,還有一件公事便是我來通知爾等……老大爺已經決定了,二月初八開始縣試,初八、初十、十二、十四這四天考試,這一消息和考試具體時辰明日便會在縣衙公告出來……若是有人想要報名參加此次縣試,可得注意時間,提前報名並提供‘親供’、‘互結’和‘具結’……
孔兄你也是過來人了,想必知道此事該如何做好的,我就不多說了……”
聞言,孔昭燁也是眼神一亮,一臉感激地看向了李師爺,並向李師爺拱了拱手,“多謝李兄提醒……”
李師爺所言的“親供”、“互結”和“具結”是縣試報名的必要材料,少了一樣都無法參加縣試。
親供相當於今天的考生基本信息表,包含祖上三代信息,包含本人姓名、年齡、籍貫、體格、容貌特徵和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姓名履歷,以確保你家是良民世家。所謂互結,是指考生要找一同參考的五位考生寫一份承諾書,承諾如一人作弊則五人連坐,這是古代科舉防止作弊的無奈手段。而所謂具結,則是請本縣廩生(優等秀才)提供的“認保”材料,證明考生不冒籍、不匿喪、不替身、不假名,而且出身清白,不是娼優或皁吏的子孫,本人也未從事過戲子之類的“賤業”。這一環節類似今天的政審。
而這些材料,孔昭燁也早已幫孔昭易準備妥當……
孔昭燁將往管家招至身邊耳語幾句,王管家便轉身離開了客堂。
孔昭燁則是和李師爺憶苦思甜地談論起了過往科舉的辛酸歲月,兩位都是資深的秀才,對於科舉有很多的共同話題……
沒一會,王管家便抱着一沓文書走了進來。
“李兄……此乃吾家五位小兒的‘親供’、‘互結’和‘具結’……有勞你幫忙看看有沒有什麼疏漏的地方……”
孔昭燁雙手抱着文書向李師爺遞了過去。
“這……”
李師爺看着手中的文書有些猶豫了,不過,他見第一份是孔昭易的文書,他還是勉爲其難地接了過去,翻開第一頁看了起來,結果沒想到裏面居然藏着一張不一樣的紙。
看着紙張上的印章和數字,李師爺默默將其收入袖中,喜笑顏開地點頭說道:“好好好……讓我好好瞧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