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縣試
李師爺將手上的文書看完點了點頭,把文書放在茶案上輕輕拍了拍,看着孔昭燁笑着說道。
“這……勞煩李兄了,多謝多謝!”孔昭燁聞言,笑着向李師爺拱了拱手。
“哈哈哈……只是舉手之勞罷了……”
李師爺擺了擺手,湊近孔昭燁,不着痕跡地從他手中接過折成細條的銀票塞入袖中,向南面拱了拱手,小聲地說道:
“我來此還有一件私事,就是劉大人比較關心孔昭易的學習情況,故而讓我前來看看……他因爲朝廷效忠在上海一地上費了不少時間,比其他考生少了許多備考時間,不知他回來後準備得怎麼樣,制藝能力如何?”
“唉……劉大人真是愛民如子,連這種小事都牽掛在心,當真是讓我慚愧……”
聞言,孔昭燁一臉慚愧地感慨道,而後他又轉頭看向了李師爺,眼神堅定地說道,“有勞劉大人掛念了……勞煩李兄轉告劉大人,多謝劉大人的厚愛……如今小民十一弟昭易的制藝之力已不在我之下……”
“咦~~!”
李師爺聞言,一臉驚訝地盯着孔昭燁,驚疑不定地問道:“孔兄,這是否有些過譽了?”
畢竟孔昭燁可是廩生,若是其所言不虛,那就意味着孔昭易這個剛剛年滿十八歲的少年在科舉一路上有着不一般的天賦。
當然,李師爺聞言後心中的第一個想法還是孔昭燁爲了給孔昭易揚名在吹噓,這種事他老人家可是見多了……但他奉命來此可不是爲了聽這些虛名,而是想看看孔昭易的真材實料,因此纔再次出言相問。
“哈哈哈……怎麼會呢?!只是確實如此罷了!”
孔昭燁笑着搖了搖頭,看着李師爺眼中那絲不喜神色,他也明白了李師爺的顧慮,又開口說道:“世人皆言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空口無憑不足爲信……我這有兩篇文章,李兄看了就知我所言非虛了……”
而後,孔昭易便轉頭看向孔昭易說道:“十一弟,你去書房把你剛寫好的那兩篇文章拿來……”
“這……好的,大哥……”
一旁的孔昭易聞言點頭答道,站起身來朝着書房而去。
看着孔昭易離開的背影,孔昭燁回身看向李師爺解釋道:“李兄,就在剛剛,我就在書房中考校他的制藝能力,他寫了兩篇文章,每篇文章他都只用了三刻鐘的時間,但兩篇文章行雲流水,皆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你看看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這樣啊……我到是非常好奇了,什麼樣的文章讓你如此讚不絕口……”
“李兄,你放心,這文章絕對能讓伱滿意……來,我們喝茶,喝茶……”
沒一會,孔昭易就將兩篇文章拿到了兩人面前。
李師爺笑着點頭了點頭,從孔昭易手中接過文稿,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
第一篇題目——國人皆以夫子。
“中規中矩……”李師爺默默地評價道,繼續往下面看……
李師爺越看越心驚,尤其是看完第二篇文章後,他更是時不時擡起眼看看孔昭易,又低頭看着手上的文稿。
難以置信。
若不是李師爺是個積年老文書,看出了文稿上的字墨痕剛乾,筆跡尚顯稚嫩,確定這些都是孔昭易親手寫下的文章,他都不敢相信。
“大人還擔憂他過不了第一場……如今看來是多慮了……不過,這樣也好,我也好向大人交代……”
李師爺看着一旁的孔昭易默默想道,他點了點頭,不住地稱讚道:“好好好!!非常好!孔昭易,你這兩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希望你再接再勵,在縣試中再創輝煌……不要令大老爺失望啊……”
孔昭易恭敬地拱手回答道:“多謝李師爺誇讚!小民定當發憤圖強,在縣試中拼搏奮進、勇爭上游……”
“嗯!好!好男兒自當勇往直前……”
李師爺笑着點了點頭。
而後幾人又談論了片刻,李師爺見天色已晚便向孔昭燁告辭,孔昭燁多次挽留無果後便帶着孔昭易和王管家親自將三人送至碼頭,順便給三人送了一些土特產。
幾人只是在碼頭上待了沒一會,孔昭易聖旨留名受到皇帝封賞的消息就席捲了整個天一村並迅速向大盈鄉擴散而去……
回孔宅的路上,行人都對孔昭易暗暗地裏小心指指點點,眼中滿是羨慕與敬畏之情,甚至還有一些人在向過往旅人談論此事時臉上常常是一幅與有榮焉的神情。
就當孔昭易回到自家小院之時,張全福和張王氏看見院門口的孔昭易皆是一幅恭敬的神情,相比以往多了幾分敬畏,少了幾分親切。
“少爺……聽說當今聖上下旨封賞您了……”
張微一臉激動和好奇地盯着孔昭易問道。
“哈哈哈……是,也不是,只是聖上封賞功臣的聖旨上有我的名字,可不是專門給我下的聖旨,你們切不可以訛傳訛……”
孔昭易笑了笑看着院中的幾人解釋道,而後拉開了托盤上的紅布,“看看這就是封賞所得的銀子,你們看看……”
聞言,張全福和張王氏看着托盤上銀子遲疑地問道:“這……這……真的可以嗎……”
孔昭易點了點頭,j將托盤向前遞出,平靜地說道“當然,可以,不光可以看,以後可以拿來用……”
“嘿嘿嘿……我看看這聖上封賞的銀子有什麼不同……”說着,張微接過一枚銀元寶拿在手中把玩。
“哈哈哈……和我們用的銀子沒什麼不一樣,不會碰壞的,放心拿……以後的封賞還多着呢……不光是銀子……聖旨也會有……”
……
無數人的在期盼和等待中,二月初八,大清咸豐五年青浦縣縣試之日終於到了。寅時四刻,孔昭易就從沉睡中醒來了,此時外面的天色還一團漆黑,長夜未盡,天上的啓明星正一閃一閃。
此時許多準備參加科考的諸生猶在睡夢中,可是孔昭易已然精神十足。
今天的縣試,將爲他打下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他造反大業的關鍵一步。
世間大多數人苦苦追求的出人頭地,甚至是獨立自由,到這一步,算是可以實現了。
同樣,對大部分人來說,縣試可能是他們這輩子接受命運審判的重要時刻,前途未卜莫測。
雖然這次考試,關乎孔昭易的“大業”,可他心裏異常平靜。
在確立造反基本路線之後,他除了練武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經典八股文章早就被拆解得七七八八並與腦海裏海量的信息重新印證了下,在答題技巧的加持下,他早就對各類題型滾瓜爛熟。
他又不是要考舉人,只是求取一個小小的縣案首名次,讓他能夠直起腰來,獨立且自由地生活在這個殘酷的封建社會。
經過小半年的準備,若無意外,縣案首必是他的囊中之物,這次縣試其實就是紮紮實實地過程序、走過場
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要是孔昭易連這小小的縣案首都拿不到,那他這小半年不就白活了嗎?
科舉取士要求的天賦、勤奮、人和、地利他都有了,而唯一的意外,就是天時,只要這天不變,一切都是板上釘釘……
孔昭易起牀後,來到了在院子裏,打起了套五禽戲。
這時,黑暗中亮起一盞燈,孔昭燁舉着燈來到院子,看着打拳打得虎虎生威的孔昭易笑着說道:“十一弟,看來你的心已然定下了,此次縣試必定如願,爲兄提前祝賀你。”
孔昭易打完一套拳,收起架勢,長舒一口氣,“一切多謝大哥費心了,家族厚愛我必銘記在心……”
孔昭燁笑着點了點頭,去廂房之中將其他四位族人都叫了起來。
幾人洗漱一番後,檢查了一下提前準備的文房四寶和食物等考試用品,確定一切無誤後,孔昭燁便令僕從駕着馬車帶着六人從孔家的米鋪後院往縣試考棚而去。
此次青浦縣縣試的考試地點還是按照老規矩設在了縣試考棚,青浦縣縣試考棚座北朝南,最南有東西轅門,圈以木柵,有一大院,院北爲正門,叫龍門,龍門後爲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再北有三間大廳,中間爲過道,考官坐西間,面東點名,再北就是多排小隔間組成的考棚,供考生寫作。
這是集合官方與士紳之力針對青浦縣縣試專門建造的考場,桌椅馬桶之類的東西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有考棚,不用露天或在沒有門牆的地方考試。
而在許多貧苦的縣或文化不興的散州因爲各種原因就沒有修建縣試考場,到縣試之時就往往藉助官署縣衙、城隍廟、寺廟等地方舉行考試,這就需要考生自行攜帶考試用的條凳,條件異常艱苦……
沒過多久,孔昭易幾人就來到了人潮涌動的縣試考棚,人羣裏面既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活力四射的兒童,有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也有衣衫破舊的農家子弟……
不管老少貧富,這一羣人都在朝陽未升、星月未落的黎明前夕來到這裏,在清冷的晨風中等候命運改變的時機……
孔昭易五人順着人流在考場北面的龍門等候排隊入場,而孔昭燁則是走到另一邊與一羣養尊處優的老爺們談得風生水起。
一會後,卯時一刻到,龍門開,孔昭燁等一羣人慢慢悠悠地在衙役的護衛下走進考場中,而考生則是在衙役地推搡下慢騰騰地走入龍門。
入場場前,有搜子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懷挾抄寫等紙張入場。縣試關防比鄉試、會試鬆的多,搜檢入場速度也快得多。
很快便輪到了孔昭易,他也按照程序接受了搜檢,打開考籃,雙臂張開。而在此負責搜檢的都是縣衙差役,他們大多也都參加了上海一役,對孔昭易也算是面熟,見了孔昭易也是草草搜查了一次便讓他過關了,最起碼是沒用手把他的大餅給掰成碎了。
進入大院,孔昭易也沒做什麼,依舊是站在院子裏在排隊,每排五十人,院中立有糊紙燈牌,容易看清,依次漸行。他也不敢和其他人說話,只是傻呆呆地站在原地,無聊地時候就掃視一下大院。
院子裏除了牛馬一般的考生外就是一羣看熱鬧的秀才,孔昭燁亦在其中,他們看着呆若木雞的考生們和熟人談笑風生,而在大院北方則是一個木製高臺,現在只有幾盆篝火在劇烈燃燒。
就這麼無聊地站了將近兩刻鐘,一千多名考生終於全部進入大院之中。
“鐺~~!”
隨着一聲震耳的鑼響,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看向了院子北部的高臺,此時劉郇膏已經站在了高臺上靜靜地看着衆人。
“諸生入場,縣試開始,驗明正身!”
在劉郇膏宣佈縣試開始後,首先學署教官就從大堂裏魚貫而出站在高臺前向考官劉郇膏一揖致敬,而後走上高臺立考官劉郇膏背後,而後孔昭燁這些做保廩生集合在高臺前,次第向考官一揖致敬,而後立考官劉郇膏旁監視。
見天色還不亮,劉郇膏就站在臨時搭建的考臺上,威風凜凜的開始點名。
“於篤!”
“葉振元廩生保!”
“廩生葉振元保!”
考生點名入中廳大堂接卷,其間考生需高聲唱某廩生保,廩生確認後應聲唱廩生某保,此爲“唱保”。如做保廩生對考生有疑時,縣官立即查察或扣考考生,大堂上有大刑伺候,而獲得廩生確認後,考生纔可拿到試卷進入座位。
一個個考生被劉郇膏點到,唱保之聲此起彼伏,倒是沒人被扣考,隊伍中的人也慢慢減少……
“孔昭易!”
“孔昭燁廩生保!”
聽見自己的名字,孔昭易踏出隊伍高喊一聲,衙役的火把瞬間就照了過來。
很快,一道熟悉的喊叫聲響起,“廩生孔昭燁保!”
孔昭易和考臺上的劉郇膏對視一眼,按着衙役指引入中廳大堂接卷,而後他便拿着試卷轉身離去,按照捲上座號,入座“甲字玖號”,沒多久所有考生就全部落座了。
“卷有紅線橫直道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發素紙兩張以起草之用,唯題目及擡頭字,草稿中亦需填楷書,考生不得將答案寫於密封線外,違者作作廢處理。”
天亮了後,縣試正式開考,考場開始封閉,又有衙役在過道之中一邊大喊,一邊舉着題目牌子巡迴展示,確保每個考生都能看到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