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遭遇 作者:未知 四月二十五,位于中军大营的朱棣接见了柳升送来的消息,当知道阿鲁台几乎不打折扣地就答应了大明的條件,也是兴奋无比。 天气渐暖,他的旧疾也好了许多,最近一段時間,他也不坐车了,而是重新骑在了马背上。 将柳升传来的情报递给了朱瞻基,他忍不住又考起了朱瞻基。“基儿是如何判断出阿鲁台会答应我們的條件?他们真的不会在战场上反叛嗎?” 朱瞻基摇了摇头說道:“我們在防备着他,他也在防备着我們。我們双方都不会给对方反叛的机会。在有所准备之下,皇爷爷觉得他的一万人,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而且,武力永远不是征服的最佳手段,全方位的经济和文化控制,才是真正的征服。当北元人以說汉话,穿汉服为荣,当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大明来供应,那個时候,即使让他们反叛,他们也不会反叛。” “但是這只会助长他们恢复的時間啊!怀柔政策在過去可沒有少用。” “皇爷爷,儒家的那一套怀柔政策,只能针对有道德良知的人,而不能对付狼一样的北元人。我讲的控制,并不是怀柔,而是利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来更好的控制他们。” “所以你让锦衣卫调查九边军卫跟北元人的贸易?水至清则无鱼啊!” 朱瞻基嘿嘿笑道:“皇爷爷放心,我暂时不会在這個方面动手,我只是想要更好地了解,如今的北元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而已。他们需要铁器,我們就要控制好铁器。他们需要工匠,一個工匠我們都不能给他们。让他们打也打不過我們,只能向我們低头的时候,才是控制他们的第一步。” 朱棣也呵呵笑了起来,欣慰地說道:“基儿能有如此见识,不枉我对你的期望。” 朱瞻基心裡其实也在庆幸,他穿越在大明势力最强的时代,同时也是草原势力最弱的时代。 十几年前的草原上,還沒有這么弱,朱元璋虽然把蒙元赶到了岭北,占据了漠南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北元的军事实力仍然在。 這十几年来,北元已经换了好几個皇帝,几個民族之间也一直打的不可开交。 朱棣在他们之间一直左右摇摆,谁要被打垮的时候,大明就立即送上武器,让他们有能力继续打。 就是因为這样的削弱,所以四年前他才能干净利落地把本雅失裡赶到北海那边,最后只剩下了七個人跟着本雅失裡,被瓦剌人干掉。 而原本猖狂地叫嚣要重新攻占北平的阿鲁台,现在只能向朱棣低头。 可以說,原本的歷史上,朱棣末期时候的北元,几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反抗的能力。 還是朱瞻基上台以后,为了保护北平這個首都,把边军几乎全部收拢到了北平四周,主动放弃了漠南的大部分区域,這才给了北元死灰复燃的机会。 又经過了三十年的休养生息,瓦剌人恢复了元气,但是跟大明的力量对比仍然很悬殊。 哪怕土木堡之变之后,北元也只有骚扰的能力,根本沒有进军大明的能力。 现在是大明蒸蒸日上,北元逐渐衰落的关键时期。在蒙元帝国时代,他们继承了汉人几乎所有的工业技术,但是却沒有给這些工匠发展的空间。 那些被虏获到草原的工匠们已经几乎死完了,现在的他们连铁刀都打造不出来,如何能够跟大明作对! 只要不给他们重新崛起的机会,一步步勒紧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现在就是解决草原大患最好的机会。 可以說,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现在,草原势力从来沒有這么虚弱過。 只要解决了草原問題,大明就沒有了心腹大患,而朱瞻基也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攻略其他地区上了。 而且他還拥有最佳的條件,那就是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替他挡风遮雨的朱棣。 虽然不能直接掌权,不能肆无忌惮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同样,他也不需要直接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 不過,想要永久解决草原問題,這件事可急不来,欲速则不达,越急越要缓着来。 能够用十年左右完全统一草原,五十年的時間彻底解决民族問題,他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在现代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代枭雄,但是当皇帝,毕竟還是第一次啊! 而且在现代,他以商业聚势,自由自在。但是现在,他感觉一张網套在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为所欲为了。 哪怕是以后做了皇帝。 因为现代的时候,他手下的人都是为了一個明确的目标聚在了他的手下。 那就是——钱。 可是现在呢?许多人根本不是为了钱环绕在他的身边。而他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只为了协调各方的利益。 朱瞻基摇了摇头,抛开了那些烦心的空想,向朱棣邀战。“皇爷爷,要不要与孙儿比试一场?” 朱棣哈哈一笑,双腿一夹马腹。“想跟我比,你還要多练几年!驾……” 五月十六日,中路军七十万大军与柳升的二十万东路军在斡难河中游的一处窄堤处汇合。 斡难河也就是后世的克鲁伦河,這裡是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河流,但是因为地质的原因,這條河虽然不会断流,却也小的可怜。 大军的人马可以直接過河,辅军用了两天的時間,就在十几米宽的河面上,搭建了五座木桥,方便运载辎重的军车,大炮過河。 這处窄堤东距蒙元宗教圣地克鲁伦四百裡,西距蒙元第一座首都大翰耳朵两百裡。 两百年前,成吉思汗就是在這裡出生,又在這裡建立起来最初的蒙元政权。 而现在,那裡被改名叫作忽兰忽失温,马哈木率领三万瓦剌骑兵正在那裡以逸待劳,虎视眈眈。 正月十六从应天府出发,今日已经是五月十六,为了這场战争,大明的百万大军已经在路上走了整整四個月。 大战终于要开幕了。 只有三万精锐骑兵的马哈木也不想与大明军队硬碰硬,即使他把瓦剌所有能打仗的人拉出来,也不到二十万人,跟大明的兵力差距悬殊。 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再退,因为再退,一百多万瓦剌人失去了牧场,将会实力大损。 而且,在游击战方面,他相信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能够让大明军队损失惨重。 获知马哈木不再逃避,大明一方的上下都兴奋无比。半年的准备,四個月的行军,现在终于会有一個结果了。 朱瞻基也见到了给大明造成数十年伤害的阿鲁台,這個人朱瞻基在现代的时候从来沒有听說過,但在這個时代,他却是草原数得上的枭雄。 朱瞻基对這個时期的草原,唯一知道一点的就是瓦剌统一了草原,有個叫也先的瓦剌首领赢得了土木堡之变。 但是這几十年裡面,草原上的权力变化他一点不知,就连這個也先是谁,朱瞻基也不知道。 来到這個时代以后,他也查了一下也先這個人,却沒有在瓦剌当权者中,找到這個人。 朱瞻基猜测,如果不是他還沒有崛起的话,那就是他恐怕還沒有出生。 毕竟现在距离土木堡之变,還有三十多年。 阿鲁台相貌粗豪,身体强壮。虽然年纪看起来比朱棣還要大,但是這只是饱经风霜而已,论年纪,他比朱棣要小十岁。 中军大营将领数百,阿鲁台虽然给朱瞻基還送了礼物。但是在這关乎到鞑靼人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并沒有太在意朱瞻基這個皇孙。 這次战争如果仅仅是大明获胜,对鞑靼来說也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达到削弱瓦剌人的目的,大明军队一撤,鞑靼人就要面对瓦剌人的怒火和兀良哈部落的趁火打劫。 所以,鞑靼人比大明更加重视這次战争的结果。 十六日抵达翰难河,第一日骑兵和步兵就越過了小河,开始在河两岸安营扎寨,然后大军休整。 十九日,火炮和粮草运過了翰难河,前锋军队就开始向忽兰忽失温方向进军,进行初步的试探。 五月二十二日,都督刘江、朱荣率领的前锋营抵达忽兰忽失温,但是马哈木却放弃了忽兰忽失温這個祖宗之地,率领大军躲进了北部的特勒吉山区。 刘江占领了忽兰忽失温,并且以忽兰忽失温的土城为基地,建立了大本营。 随后,在朱棣率领中军驻扎完結以后,一万鞑靼骑兵在神机营的监督下,沿着翰难河继续向西挺进。 六月初三,刘江的前锋营在挺进到康哈裡孩的时候,才第一次遇到了瓦剌人的试探军队,斩首数十,自己的伤亡也超過了两百。 忽兰忽失温就是后世的温都尔汗首府成吉思市,而三河口位于后世的乌兰巴托东南方。此时的乌兰巴托還沒有建立,三河口就是北元中部的交通枢纽,這裡是两條河的交叉口,距离忽兰忽失温四百裡。 随后,前锋大营并沒有贸然前行,而是沿着河边扎下了大营,与大本营前后呼应。 瓦剌人见大明军队稳步推进,他们无计可施,又不能让大明军队肆无忌惮占据草场。 在初五這一天,他们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北郊的山岗上。 (母亲做手术,在医院陪床,祝天下母亲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