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47章 备战

作者:未知
六月初六一大早,三米高的土城城墙之上,朱棣手撑着精心打造的望远镜,向北望去。 良久,他才放下了望远镜,问道:“基儿对此情此景可有体会?” 全副武装的朱瞻基大声說道:“孙儿以为此战大明必胜!” 同样穿着戎装的朱棣挥了一下手說道:“我不是要你說這些好听的话来哄我,我只问你,瓦剌明知我大明军队士气正盛,为何不逃了,只能跟我军对阵?” “大势所迫而已!忽兰忽失温一直到和林,這裡位于斡难河及鄂嫩河之间,水草茂盛,是瓦剌人最重视的牧场。如果他们一直逃窜,不顾牧民死活,那么刚投靠他们的鞑靼牧民就会转而投向阿鲁台。他们必须要跟我們打一场,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朱棣点了点头說道:“真正的战争,从去冬瓦剌侵占鞑靼人的牧场就已经开始,我大明军队虽然只与对方一场遭遇战,伤亡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实,瓦剌人已经受到了最严重的伤害。我們占据了他们的牧场,他们的牧民不能在水草茂盛时放牧,到了秋冬,他们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所以,我們此次北征,不在于杀死他们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无路可走。” 朱瞻基看了看四周,低声說道:“可是孙儿认为,這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如果不能给对方致命的打击,我們的战略目的就达不到,得不偿失。” 朱棣摇了摇头說道:“吾何尝不知。不過元人逐水草而生,人人都善骑善射,如果他们真的转身就跑,我大明军队根本追不上。” “孙儿以为,可以做出攻击和林的架势,逼着瓦剌人跟我們决斗。” “大军粮草不济啊!” 近百万军队的数千裡挺进,在這個靠马拉人推,用木板车运输的年代,后勤供应的确捉襟见肘。 大明军队不敢分兵,那就追不上瓦剌人,分兵,就有可能被各個击破。 這一刻,朱瞻基恨不得大明军队人人手裡抱着一杆火枪,那個时候,瓦剌人的骑术再厉害,弯刀再锋利,也不足为惧。 他不知道,這场战争将会是大明军队与北元各族之间,少有的一场阵地战战。也不知道,這是大明针对北元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因为這场战争,北元各族再也不敢跟大明正面对阵,朱棣后几次的北征,不管是鞑靼,還是瓦剌,都是一直跟大明玩游击战了。 朱瞻基单膝跪拜道:“孙儿不才,也愿意为皇爷爷分忧解难,望皇爷爷准许孙儿出战!” 朱棣哈哈笑道:“不怯于战是好事,但是此时大军数百将领,哪裡用得着你亲自出战!” 朱瞻基又說:“若皇爷爷亲自上阵,孙儿愿为皇爷爷左膀右臂。” 他记得在哪裡看到過,說朱棣這個战争狂最喜歡的就是亲自上阵,北征的时候亲自上阵砍杀。 上一次北征他沒有亲自上阵就赢了,把本雅失裡追到了北海,也沒有抓住对方。 這一次,說不定朱棣就会亲自上阵,所以他要先請战。要不然,他這個皇孙根本不可能有上战场的机会。 朱棣哈哈笑道:“准了!” 虽然担心朱瞻基的安全,但是他也不认为处于中军,被数百卫兵保护着的的朱瞻基会受到伤害。 而自己的孙子跟自己一样喜歡上战场,這让他非常开心。 他不需要朱瞻基成为一员勇将,更想要朱瞻基具有充足的智慧,能够看清楚战争背后的根源。 而這一点,朱瞻基做的比他想的還要好。 几十万大军驻扎在十余裡宽的河滩边,举目望去,一眼望不到边,视野裡全部都是大军支起的帐篷。 天气已经热了起来,瓦剌人两骑一组,用破布兜着一具具尸体,丢弃在大营的外围。 這些尸体都是瓦剌人患天花死去的孩子,他们利用這些尸体,然后再将老弱病残染上天花,专门用来对付明朝大军。 天花在這個时代,是极为普遍又致命的病源,无药可救。這也是這個时代最残酷的生化战。 不過,這些尸体对汉人的威胁并沒有瓦剌人那么危险,在人体基因和医疗措施上,汉人都要强于瓦剌人。 但是也沒有人敢疏忽大意,往往瓦剌人丢下了尸体,大明的士兵就会派出辅军,就地挖坑将尸体埋下去。 外围的军卫严阵以待,但是在河边的内环裡面,伙头军仍然一如既往,支起了数以万计的大锅,开始做饭。 如今两军已经接触,大战一触即发,伙食也好了许多,最起码人人管饱,不让人当一個饿死鬼。 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大明军队的早饭也做好了。 看到大明军队以逸待劳,瓦剌人右军就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双方各丢下了几十具尸体。 大明军队死去的士兵被抢救了回来,而瓦剌人的尸体则被大明给剥光了衣服,高高挂在了专门支起的木杆上。 瓦剌人眼见占不到便宜,他们又绕到了大军军队的上游,在河裡丢下了几十具病死的尸体,想要破坏大明的水源。 不過大明军队也早有准备,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已经在河滩上挖了数百了蓄水池。這個时候,军队做饭和饮用水都不是直接从河中取水,而是靠蓄水池過滤出来的水。 初六下午时分,已经杀到三河口的都督刘江得到了大本营的情报,知道了瓦剌人的大军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就开始向东回军。 這個时候,瓦剌人就必须要行动了,因为如果让大明军队两面夹击,他们這总共才三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够大明军队包饺子的。 而在大明這边,通過斥候只查到了马哈木率领自己的十几個儿子和下属,率领了大约三万到五万之间的骑兵,军马十五万匹应战。 因为一人三马甚至是四马,所以瓦剌人具体的人数很难确定,不過可以肯定是不少于三万人,却也不会超過五万人。 就這么一点人数,若是在一個封闭的环境裡硬碰硬,只够给大明军队塞牙缝的。 但是他们的机动性更强,草原广阔,他们占了天时地利。大明军队想要大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瓦剌不能不战,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何况如今的瓦剌对大明并沒有畏惧感,崇尚個人武力的他们,一致认为汉人只能靠人多势众来欺负他们。 中军营帐中,十几只火把将近百平米的大帐照的灯火通明。 数十位将领围着一個简略的沙盘,各抒己见,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完善着各种计划。 這個时候,朱瞻基才真正明白,能在古代当上一個将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裡的所有人无不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每個人都還拥有着一套個性化的管理经验。 沒有一点真材实料,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时代冒出头来。 而且,這种各抒己见可不是一個人一個意见,而是围绕着对战的计划,每個人来完善。 這很有一点后世的总参谋部的作用。 這個时候,即使是朱棣也不会一言独断,因为這一场大战,出动的士兵都是几万几十万,想要发挥出每個战斗团体的最大战斗力,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完全操控的。 這次大明出动了上百個军卫,每一個军卫出动的時間,担负的任务,在战场上出现任何意外的时候该如何协调,這都需要各個军卫共同协调好。 要不然,等到战争一起,士兵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就是笑话了。 虽然现在的战争模式很落后,但是也有一套属于這個时代的完整规则。 朱瞻基拥有的未来战斗经验在這個时代根本不适用,他对這個时代的战争模式又不熟悉。所以他并沒有任何的自满自得,而是一直细心观察,从他们的安排之中来学习這個时代的战术要领。 “报,幼军,羽林左卫斥候营传回消息。” 中军统帅郑亨抬起头来,看了看朱棣,又看了看朱瞻基。“念!” “瓦剌大军后备队约三万人在杭爱山南麓和林集结,分成了两军,一南一北向东进军。同时大批瓦剌牧民转移地也被查明,如今约二十万牧民隐藏在杭爱山中,约八十万牧民转移到了北海南侧岭北行省的色楞河流域放牧。另有约四十万牧民分散在了北海西部,其余人等则向西逃窜到了亦力把裡等地区。瓦剌南部只剩下不到十万老弱病残,在這裡等死。和林也只剩下了不到一万骑兵,驻扎在鄂尔浑峡谷一带。” 幼军和羽林左卫的斥候营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摸清楚瓦剌国内的人员分布情况,如果想要追击,也要有明确的方向。 所以他们进入草原以后,就一路向北,向西进发,中间也只是通過大军的通讯網络传回来了两次信息。 大帐裡的人都有些惊讶地看向了朱瞻基,斥候营能够传回信息不难,但是想要摸清楚這些情况,等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這次大军的势力范围。 朱棣他们都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会把人派那么远! (谢谢各位书友的祝福,也祝大家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