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京师来信,流程
一群人玩得很是欢乐。
拿着望远镜,出门或是登高望远,或是品尝美食。
又或者是在河边垂钓。
而正往大同行去的朱载圳,真的如同朱载坖猜测的那样,从莲神太子庙回来之后,每天的功课就沒有缺席過。
就连一直陪着的徐杲,都感到心酸。
“景王殿下,不行给陛下认個错,不然還得每天的抄写兵法。”
朱载圳倔强的不为所动。
“偏不,出去体查一下民情還错了?”
徐杲无奈。
错倒是沒有,可以为父亲关心自己儿子的安全,也沒有错啊。
只能是做皇帝的,对子女的安全看得太重了一点,不允许有任何地方,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
徐杲觉得,自己也是糊涂了,怎么就会跟着景王殿下一起悄悄地出门?
建昌府的情况,当时并不乐观。
上下的官吏,都在接受都察院邀請,满城的风声鹤唳。
谁知道那個地方藏着不要命的疯子。
若是一個大意······
徐杲都不敢想下去。
也就他进献的马车,让皇上觉得還有点功劳,不然现在也不会站在這裡了。
“殿下,体察民情沒错,错的是咱们去的时候不对。”
徐杲试图解释着。
朱载圳手上一用劲,又写废了一张纸,撒气的团成一团扔在了地上。
“哼!天下官吏這么多,若是查一個,就出门有危险,是不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去了?”
想了想,還不解气,上去又踩了几脚。
到了最后,還得建起来,重新展开铺好。
已经写了一大半,只有一個错处,修改一下還是能用的。
都是心血呀!
徐杲瞧得眼皮子直跳。
暴躁的脾气有时候和皇上一個样子。
“再說了,咱们出行不是都带着侍卫的嗎?难道也保护不周全?”
重新拿起笔,朱载圳已经沒兴趣继续抄写下去了。
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问道。
“哎!”
叹息一声,徐杲也沒法子继续劝說下去。
后路不安稳。
嘉靖也沒法继续往大同行去。
破败的县衙,根本就无法住人。
由于从大明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就严厉的打击为了修建衙门破费的情况,所以挨着京师最近的官府衙门,大多都不太行。
嘉靖能住的地方,也就只有原来知县的府邸。
一句按照流程走,想要给一個官员判刑,抄家,流放,需要的時間就很长了。
“报!”
一名护卫在门外大声喊道。
“进!”
接到嘉靖的示意,寸步不离的陆柄,快步出门,带领护卫进来。
“陛下京师来信。”
护卫进门就单膝跪地,双手呈送一封密信。
黄锦上前接過,查看了一下火漆,见毫无問題,才递给嘉靖。
非常时期,任何一点谨慎都不为過。
嘉靖拆开信封,只看了几眼就眉头微皱。
脸上的表情,也渐渐地古怪了起来。
似笑非笑,最后還要装作很生气的样子。
“這混账玩意,上朝是這么来的?”
口中骂的声音很大,可眼中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
似乎自家儿子干出来的好事,一直是他想做,却沒有做的。
同时心中還很奇怪,都是和谁学的。
脑海中突然闪過了二儿子,也只有這個不省心的,才会做出离谱的事情。
只要太子不会被人轻易地拿捏。
就是一种成功。
回去之后,看来要好好的整顿一下朝堂了。
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动歪心思。
嘉靖洞若观火的目光,一下就看穿了某些人的想法。
“下去领赏。”
心情不错的嘉靖,对来报的人也多了点恩宠。
“去把伴驾的大臣们都招来。”
已经逗留四天時間了,明摆着的事情,却一点进展都沒有。
都不想得罪人?
還是說,這些大臣们之中有人收了好处,不肯继续办下去?
皇帝出行的阵仗很大,并不是一辆马车就行的,身边必须要有大臣伴驾,能够随时的处理一些朝中大事。
一般情况下,都由六部的侍郎们担任。
也有特殊的情况,会让皇帝点名陪在身边。
不大一会,一群官员们看起来焦头烂额的样子,仿佛事务繁忙,边走边整理仪表地走了进来。
嘉靖看都懒得看這些人在他面前作秀。
“事情办得如何了?”
“禀皇上,都察院已经整理好了,传给了大理寺。”
最先說话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乔佑。
“禀皇上,大理寺已经按照大明律,理清罪责,并整理成书册,送往刑部。”
大理寺少卿也毫不含糊。
走了魏有本,又升迁来了一位沈良才。
上次运气好,刘源清下狱的时候,苏祐躲過了一劫,此次也有机会前来伴驾。
“禀皇上,刑部已经按律收监,之后将送往京师,关押大牢,這裡是所有卷宗,請皇上過目。”
破天荒地,皇帝不独断专行。
反而让他们按照大明律来。
许久沒用,谁知道大明律上都写了些什么?
临时抱佛脚,埋头攻读,总算拿下了這次的案子。
不知为何参与的人,都有种特殊的感觉,和平时那种一言独断区别很大,說不上来,却莫名地有种向心力。
似乎這一刻的朝廷百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廷百官。
“官员的缺口,诸位爱卿有何推薦?”
嘉靖翻开通過黄锦传上来的卷宗,看了起来。
其中的內容一共十二人,所罗列的罪名大都相同,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私刑,一样都沒有少。
从知府到低层的典吏。
做過的违反大明律的事情,也都被一一标明了出来。
“臣,恭听圣喻。”
齐刷刷的一群大臣们,仿佛商量好的一样,說着同样的话。
嘉靖的目光闪动了几下。
也是毫不客气的道:“喻希礼和石金两人,现在应该還在宣州戍边吧?”
到了此时,经過了一段時間思考,嘉靖总算是记起了這两人的名字。
說话太直。
不太耳顺。
被他一下地赶出了朝堂。
如今他气也消了,回头看看,朝中還是很需要這样的人。
毕竟是和王守仁一起带過兵,打過仗的,人品和能力也是上上之选。
“禀皇上,還在戍边。”
御史苏祐言道。
“起草诏书,让两人前来治理建昌府,一应官员启用今年科举還未曾外放的进士。”
嘉靖觉得,自己還是很念旧的。
“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