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陈友谅:我只觉得恶心
所有人都感同身受。
很沉重。
华夏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极易发生,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存。因此,關於灾害的记载和研究有悠久的歷史。在几千年歷史上,不但灾害的种类繁多,而且发生频率极高。
据记载,从公元前1776年到公元1937年的3700余年间,這片地区总共发生各类灾害5258次,平均约半年一次。
這么多灾害,有大有小,在科技极不发达的封建时期,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有的朝代甚至因为自然灾害而灭亡。
“這道题,考到了朕呐。”
汉武帝刘彻揉了揉太阳穴,看到這一题,他头疼。
因为,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5年的時間,一共发生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蝗灾11次,水灾6次,地震3次等等……
此时,汉武帝在位40年。
经历的灾害,现在想来,他都记不清了。
但是每一次灾难,给百姓造成的苦难,他知道。
因为,灾难并沒有消弭他打匈奴的热情,能够在灾难时,還对外发动战争,并且治下并沒有农民起义,這归咎于他及时处理好灾难。
他有一套较为完毕的应急救灾体系。
预防政策。
救灾政策。
灾后重建工作。
可以說,在制度上在他這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救灾动员体系。
只是,這题目问的不是這個。
而是出现灾难的时候,整個国家在他的治理之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渡過难关。
這個场面,做不到啊。
看到這個选项,汉武帝眼中露出羡慕和迟疑,他清醒的知道,整個国家做不到,因为他记得他都处理過好多救灾不力的,趁机中饱私囊的贪官。
官员尚且如此。
百姓也不能做到万众一心。
因为百姓并沒有能力啊。
到這种救灾程度,那该是什么样的国家啊。
汉武帝清楚,這個选项看着就几個字,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官员上下一心,百姓万众一心、国家有充足的救灾物资,不计代价的拯救。
這能做到嗎?
做不到。
那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這個,勉强能做到。
灾难多了,汉武帝已经能够做到根据灾难级别和伤亡程度治理灾难,经常向沒有受灾的地区,大批调集资源粮食农具等。
這体现了国家的调动能力,他能做到。
至于剩下三個选项。
乱臣贼子趁机改朝换代!杀!
真当朕老了,提不动刀了,敢!
汉武帝能够保证,這情况在他的治下,不可能发生。
文武百官中饱私囊大发劫难财。
有。
但是在他治理之下,那些家伙還不敢做的那么嚣张。
最后一個。
听之任之消极等待劫难過去。
啧!
朕又不是昏君,怕是這天下不想要了啊!
稍微斟酌,汉武帝沒有丝毫犹豫的選擇了第二個选项,一方有难,周边的有财力的地区帮助。
全国一盘棋!
汉武帝自信满满的選擇完毕。
对此,大汉的百姓看到,也根本沒有任何异议,因为皇帝陛下是這么选的,也是這么做的。
甚至若是发生了大灾大难,汉武帝還免費将打下来的匈奴和西域地区的土地免費送给他们。
“這還用考虑么,当然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齐渡难关了。”
同自信的汉武帝一样,元顺帝几乎不加思考,笑着就選擇了第一個选项。
“呸!”
“呸!”
“恶心!”
“這個皇帝怎么有脸這么选啊!”
刹那间,当元顺帝恬不知耻的选出了這個答案的时候,整個大元境内,包括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以及被蒙古人看不上的下九流们,纷纷忍不住吐口水。
這家伙,也配選擇這個选项嗎?
陈友谅他们只觉得恶心。
因为,他有证据。
就在前几年,黄河决堤,中原大地发生了水灾。可整個元朝廷怎么做的。
第一元朝廷高层扯皮,一部分人主张救灾,一部分人主张顺其自然,這样前前后后扯了6年,黄河泛滥了6年。
第二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治理吧,各级官员对救灾专款各种克扣最后這些治河的钱粮所剩无几了。官府把沿岸百姓能用的能吃的都搜刮一空,所有人无论老幼,全部上工地,最后不出意外,引起了各地的农民起义。
现在,看到這家伙還得意洋洋选這种答案。
除元贵族之外。
所有人都觉得恶心。
“父王,陛下他怎么敢這么选啊?”
赵敏也是目瞪口呆的看到了元顺帝的選擇,当场,她就觉得有些离谱的问汝阳王,也看向她哥。
“敏儿,不要妄议陛下,我大元在救灾方面,就是這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齐渡难关!”
“你不记得了,黄河决堤,父王也参与了救灾,你也去了啊。”
“這還不叫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嗎?”汝阳王反问。
赵敏:“……”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