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制作的‘美’
陈陌用鳑鲏刀将敲击好之后形状呈椭圆形的泥片上下划开,切成了一個长方形的泥片,在上下的切口处,泥料的颗粒细腻紧实,中间沒有看到有任何细小的气泡,這就意味着這泥片可以用了。
陈陌上下打量了一番后,随即将其放在了一边,它将是未来的壶身,而陈陌现在要开始用剩余的泥料制作其他的部分了。
泥片在陈陌的手中被用木搭子一個一個敲击出圆形,這些都是为了制作壶的底片和盖片,当然,人手上的技巧再熟练還是需要依靠工具才能取出完美的圆形。
這一切,陈陌做得都很慢,但是很细致,他从小就听過一句话并将其信奉至今,小时候他跟着爷爷学习国画,爷爷总是在他的耳边念叨:“慢慢来,有些事儿啊,慢慢来会比较快。”
那时候的他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熊孩子,总是爱围着爷爷的书桌转,对那一根根毛笔情有独钟,看到爷爷在作画的时候,陈陌总是想自己也上手涂鸦一番
于是乎,站在板凳上才能够到桌面上的宣纸的陈陌就這样被爷爷握住了那双抓着毛笔的手,這一握就是断断续续的八年時間。
在爷爷那裡,陈陌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到了一個字‘美’。
国画的美讲究写意,古往今来意境一词总是玄之又玄,但却有着一個共同点,那就是总将急功近利者拒之门外。這是陈陌在很小的时候,爷爷教会他的第一個道理,所以陈陌在做任何事儿的时候,虽然慢,但是踏实、细致。
那一下又一下的敲击声,就像是入定老僧在敲击的木鱼一般,慢,但是踏实,慢,但是久远。
画,一笔一笔地画。泥,一下一下地敲。事情总有做完的一天,不必急那一时半刻。
“呼~”
陈陌手中那微微扬起的木搭子在长达一個多小时的敲击之后,终于是停了下来,而他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壶身泥片、围片、盖片,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做壶了。
陈陌抬头朝着玻璃外的店门看了過去,店门外依旧是熙熙攘攘的,几息之后陈陌收回了视线,缓解了一下眼睛的疲劳感,随后继续开始制作。
陈陌用滋泥筷将一些紫砂泥加水调稀做成滋泥,直到滋泥挑起时有黏着感的时候,陈陌才将手中的滋泥筷放下,這滋泥便是各個部件连接点上的粘着剂。
這些经验全都已经牢牢地记在了陈陌的脑海裡,陈陌也已经是用的得心应手了,就像有位制壶的宗师在自己的耳边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一般。
现在陈陌需要抓紧時間了,陈腐的紫砂泥虽然湿滑温润,但是随着在空气中暴露的時間,它也会逐渐缺水变得硬实。
虽然有喷壶的帮助使得泥片可以始终保持湿润,但是水的每次浸润都会带走泥片上最为细腻的紫砂,時間一长烧制出来的紫砂手感就会偏糙。
陈陌将手中的围片放置在转盘上,用紫砂泥片将其严丝合缝地围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畅读更新加載慢,有广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畅读后閱讀!】
住,多余的部分切除随后再用滋泥填充黏合,很快一個紫砂的身筒就在转盘上出现了。
這便是紫砂壶的雏形了,接下来就是塑形了,陈陌挑选了一個最小的木拍子,用来拍打身筒塑形,這是因为陈陌到现在为止還沒给紫砂身泥用喷壶润湿過,所以泥料细密紧实不易变形。
随着拍子如雨点般细细密密的落下,轻柔的声音也是在整個操作室内回荡,那声音就像是手掌轻柔地拍打女子细嫩如水的肌肤一样柔美,那是任何乐器都沒办法演奏出来的绝美音符。
陈陌三根手指伸入内壁,感受着紫砂泥的细腻和湿润,木拍子在外面一边拍打,手指在内部一边旋转,左右手协调运转,将紫砂壶的壶身不断塑形。
這是一個漫长的過程,但是陈陌却沒有丝毫的心急,只是专注地将眼前的事儿一点儿一点儿地做到最好,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急躁,只有悠闲自得的闲散,還有欣赏着一样物件儿在自己手上缓缓诞生的满足。
随着壶身的缓缓成型,陈陌用???开始修整壶身,让壶身的整体更加流畅圆润。
在一直以来的工作中、在一直以来的学习中,陈陌還是第一次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儿,他仿佛突然找到了一直以来自己最喜歡的事儿。
不是繁忙地工作,不是每天累得像狗一样、不是在這個运转的社会机器中当一個头破血流的螺丝。
他想做的就是专注地、满足地、悠闲地创造‘美’。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在他心中的土壤裡埋下了這一颗种子,只不過在時間的埋葬下這颗种子一直沒能破土而出,那段欢乐的记忆也只留在了风与欢笑的夹缝中,让在工作中的陈陌不能发现。
但是记忆啊,就像是一坛老酒,時間越长越是有滋味,喝起来的时候也越是历久弥新,你可能会遗忘,但是他一直都在那儿。
而现在,陈陌有時間思考了,他才想起原来自己早就在小时候期盼的路上走得南辕北辙了,不過好在绕的虽然有些远,但是终究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竹篦只是修整壶身的工具,在操作台上有着大大小小的几种不同的竹篦只,系统将制作紫砂壶所能用到的所有工具都给陈陌准备得一個不差。
陈陌将手中封闭的椭圆泥胚缓缓放下,围片和盖片已经全部粘合在了壶身上,像是一個压圆的圆柱体。
他将壶身上下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那用竹篦只修整過的壶身圆润优美,浑然天成,显而易见陈陌是准备制作一把圆器。
在紫砂壶的器形设计方面,有方器、圆器、花货、筋纹四种,其中的方器、圆器被称为光素器,为紫砂壶的主要器形。而方器比圆器难做很多,在紫砂壶界又有“一方顶十圆”的說法。
不過陈陌這把壶是他第一次制作,虽然他的脑海裡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但是实际上手的次数却沒有過,第一次上手实践主要還是要将脑子裡的经验融会贯通才好,所以圆器才是正选。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