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进城暗探 作者:独舞娃娃 田地裡先后种下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都已收完,自都得了丰收。 山上的果树,几個月時間裡并不会长得多高大,所以除了甘蔗林依然茂盛外,大片大片的空地,就显得有些空旷荒凉了。 我家买下的山梁之外,每天上山采柿的人不少,让我只得四下打量觉得安全后,這是骑着马儿进了一大片的甘蔗林。 带着马儿进入空间后,马上就驾驭起空间,辩明方向,往叙州府速度移起来。 只不過,這一次我再沒犯前次的错误,所以速度一直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直线也许有600多裡的路程,我自不会开了外视功能让自己眼晕。而是坐在空间中,边耗费着精神力往前速移,边使劲的啃着各种水果。 因是第二次驾驭空间远行,并无太多经验,所以在半個多小时后,我就停下了移动,开启外视功能察看。 以俯视的方式低头看去,入眼所及的,是连绵却低矮了些的青山,但却并无人烟。 沒敢再乱移,开着外视功能以大概60裡的时速往前移去。 得找到人问问路才成。边想着,我边就在空间内,换上了一套汉人小公子的服饰,然后還拿了几颗葡萄,把一边小脸染上了紫红色的“胎记”。 变完了装,又一阵的移动折腾,终于发现了一個小镇。我从一個长满很多野竹的山林中出现,进了這個名叫长宁镇的繁华小镇。 三百多年的时光差,让我不敢去確認,這叫长宁镇的地方,是不是后世时的长宁县。 牵马走在石板铺成的繁华小镇上,一阵的打听,才知道我這次运气還成,并沒跑太偏。 只要再沿着西北方的官道,跑上四五十裡,就能到了叙州府的城内。 沒再使用空间,我直接骑上马,沿着官道一路的快跑,不到一小时的时候,经過一個個古村古镇后,终于看到了叙州城的东城门。 這座城市正是现代时,宜宾三江口的边上,西南与中原地带来往的货物水、陆都必经之地。虽也是個山城,可却是异常的繁华。 我虽早前听過陈学义家布庄的大概位置,也熟记于心。可到了這陌生的府城裡,我依然有些找不着北。 人都长着一张嘴,這也倒并不是难事。 我光找路上明显是当地的普通百姓打听,边走边问,终于来到了五间铺面的“陈记布庄”外。 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而這陈记对面,刚好有着一家叫“雅韵阁”的茶楼,上边還不时的传来谈唱之声。 心思一转,我直接牵马往茶楼走去。 “小公子,您這是要喝茶吃点心?”离着店门口還有些远,一個十四五的机灵小伙计,已经迎了上来。 “嗯。”我抬脸笑应了一声。 见他看清我脸上的“胎记”一愣后,大眼中闪過惋惜之色,我心中暗笑但并沒在意。 “你们這有好的点心嗎?我饿了。”我也用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却是带着浓浓的成都口音。 “有的,有的。”小伙计应着接了我的缰绳时,店内又迎出了個小伙计,招呼道:“小公子,您 快裡边請,您的马李小三会给你照应好的。” 今天我身穿一身绛紫色锦缎长衫,同色长裤;外套一件带着兔皮毛边的小褂,脚上穿了麂皮短靴,头上還戴了镶玉褐色小帽。 這一身穿戴,再牵上匹马,虽沒多么的气派,但也是富人家小公子装扮了。在這繁华的城中,小二们自是有些见识的。 二楼人并不多,除了一对唱南曲的父女在二楼厅中央,厅中入目可见的,只有三桌客人。 都不用我交待,小二直接带着我到了二楼靠窗户一张小桌前。 這,自是我想要的。 “都有什么好吃的,你给說說吧。”我心情很好,准备大吃一顿此地的美味小食。 小二高兴的报了一串的名字,有我听過的,也有沒听過的。 “就要鸡丝豆腐脑、叶儿粑、龙须酥,再给我来壶花茶。”选了自己想吃的,我直接往腰间的钱袋裡,掏出一钱小碎银给了他。 小二连声谢了走后,我才观察着楼对面布庄的情况。 這條街道,算得是府裡最繁华的四條街之一。而且对面布庄裡的生意明显的很好,這陈家又是几代的经营,应是并不缺欠我家那点小钱的。 此时我非常肯定,這陈家就是想打我家的秋风了。让我更是不耻那陈学义起来。 一时,东西就被小二端了上来。 “小公子,您慢慢用,有什么需要的,你叫小的一声就行。”這自称王小顺的小二,边给我倒茶,边嘴甜的說着。 “嗯,我会的。”我笑应后,一脸好奇的问他道:“王小顺,对面那家布庄,怎么会用5间的铺面开店呢?” 我知道那布庄不光是卖布,還卖得有成衣,但依然用了這话头。 王小顺一副万事通的样子,高兴的笑道:“那陈记是我們镇上以贩布起家,住在城南的陈老爷家的,這是他家最大的布庄了。而且裡边,不光卖各种布,還卖了” 笑听着他一阵讲后,我更是好奇的问道:“是你们這最大的布商之一?哇,那一定是挣上了不少的钱了。”自是一脸的羡慕。 “呵呵。”小二轻笑着,打量了我一眼,才是笑着轻声道:“小公子定是从成都府過来的。虽是我們這最大的三家布商之一,但我們這裡毕竟是小城,跟成都那大府城是不能比的。而且他家算得是三家之一,但如今已经不比从前,算是三家中最小的了。” 不等我问,他又轻声道:“陈家如今当家的陈老爷,早年娶的那周姨娘家发达了,听說她娘家就是出产现在市面上最好的柿饼、碗糖、粉條子等物。這陈老爷在今年就做起了山货、杂货的生意,倒真是惹得不少人眼红” 我听着他一阵的细讲,在听到陈家庶出却聪明的大少爷,竟早两年前就再沒进学时,让我心中怒气突起。 早几年,這小伙计应该還小,但他如今都這么清楚陈家的情况,可想而知,這陈学义家的实情有多混知,应该已是众人皆知。而小姨母子過来有多不如意,也一目了然了。 听他讲到那陈家正妻和平妻时,言语中仿佛带着不屑,让我心中有了些底。 這個小二刚才打量我那一眼时,让我觉得他很是精明。等他讲停下后,我還是忍不住问道:“那陈家周姨娘的娘家如此能帮上忙,這陈大老爷也应该不傻,怎么会对他亲儿不好呢,就是那周姨娘,在陈家也应该是有些地位才是。” 面上带着不解,我好奇的盯着小二。 他一愣后,轻声道:“這小的就不知道了。反正大家都說如今陈家裡,当家的就是陈老爷的正房太太。”說完,却是不想再多說的样子,只看着我笑道:“小公子您就請慢用,小的先去忙活,有什么吩咐,您再招呼小的吧。” 這精明的小二,许是看出了我不寻常的打听。這两家铺子也离得近,我却也真不合适再多问了。 笑着又从钱袋裡,给了這小二两钱碎银后,我才是瓢吃着桌上的鸡丝豆花,边打量着对面的布庄。 表哥陈韦志,今年应该才十岁而已,竟然两年前就沒上学了。那时,他不過才八岁多的孩子呢。 想到小姨母子可能在那陈家受的苛待,让我心中气极。 虽然我至今都沒见過小姨,也沒见過表哥陈韦志,但因那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和常年以后跟着外婆老娘一起的担心,我对他们绝对是有感情的。 多年来,通過外婆和老娘的描述,小姨秀气温婉的形象已经深植在了我的心底。 到陈家一探,是必然的了。 我心中正谋划时,耳中听到动静,转头看时,就见那一直在楼上唱曲的小姑娘,正向我走過来。 她十一二岁左右,穿着一身灰蓝色粗布衣服,虽干净却被洗得有些发白了。 我的打量,让她显得有些急促不安。走到桌前时,微微一福后,轻声问道:“小公子,您要点一曲嗎?” 我看了看窗外阳光的位置,估算着时辰应是三点来钟。 “嗯,你喜歡唱什么,就唱上一曲吧。”我轻点着头应下,才有些尴尬的问道:“一曲多少钱?”我還沒点過曲,自是不知道這市场的价格。 许是看出我的尴尬,她反而放松了些的轻笑道:“三文钱。” 换成现代,就是3块左右人民币一首歌。听到這价格,一時間让我想起了,在2000年前后,大小的烧烤城裡,那些被不良份子组织卖唱的儿童队伍,那时 “小公子,您就点一曲吧。您给一两文都行的。” 听到她有些失望和着急的声音,我才忙是回了神。 “嘿嘿。”我有些尴尬的掏出一块碎银,轻笑道:“拿去吧,唱一曲你最爱唱的。” 看她愣神,我拉過她的手,把银子塞到她的手中。 她回神一愣,白皙的小脸突然一红,连声道谢着,一溜烟的跑开了。 不一时,她与那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了我這桌前,红着小脸唱起了一支我沒听過的西北小曲。 给了一锭半两的银子,就要激动得脸红這么久?我很是疑惑不解。 边听着曲,边回想着刚才的事。低头打量了自己衣服一眼后,我瞬间尴尬了。 难不成,刚才她以为我拉她的手,是调戏她了? 心中越想,越觉得有這可能,一时让我脸红了起来。尼玛呀,這古代的小女生,真是...真是太早熟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