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县试入场 作者:随轻风去 前文介绍過,读书人一级有一级的神通,秀才肩负教化地方责任,神通就是清心圣音。而举人作为地方士绅领袖,称得上镇守地方,最著名的的神通就是呼风唤雨,调节地方雨水。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個地方的元气是有限的,举人老爷也不可能制的召唤雨水。本县這两年旱情较为严重,所以雨水调节問題尤为重要。 周知县倾向于将有限的雨水集中在几個地处平原的产粮大乡,其他土地贫瘠的放任不管,這样有利于提高全县粮食总产,数字上会很好看,对政绩非常有利。 而周知县這個想法,遭到了欧阳举人为首的一批地方实力派的反对,他们要求全县平均分配雨水,不能集中在几個乡裡。 道理很简单,那些从贫瘠山村出来的读书人,怎么可能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老家干旱,而将雨水调配给别的乡村?宁可平均分配,求得一個公平,也不能忍受厚此薄彼。 到這裡叶行远便听明白了,這位周知县不仅仅是一位酷吏,更是一位追求政绩或者表面政绩的酷吏。 读书人做官,不见得为发财,却肯定是为了继续上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德或者政绩到位,考评卓异,朝廷嘉许,自然会提升官员的位格。 每升一品,天命都会有所嘉奖,新的神通也会出现,对读书人来說有巨大的好处。所以這世界裡,贪官昏官或许不少,但說懒政怠政的庸官倒是少见。 只還是那句话,大道之下,无穷变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各有各的思路。 对于周知县来說,他要的政绩,是地方表面平静,积存案件压到最少,還要做到粮税充足甚至大幅度增长,便能达到朝廷的卓异标准。然后再弄一两個体面的政绩工程,就可以捞足资本,升迁而去。 至于地方百姓的感受,只要在任之时不闹出大乱子,升迁离开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但以欧阳举人为代表的地方士绅是本地人,出发点自然与急于积攒政绩的知县有所不同。知县更重视效率,他们更在乎公平,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觉悟比知县高,无非是双方的根本利益不同而已。 其实這就是地方士绅与外来流官的天然矛盾,叶行远熟读,這种情况屡见不鲜。只是在這奇异的轩辕世界之中,各自神通在手,矛盾更为突出,也更加尖锐罢了。 周知县手段過分,更是激化了這种矛盾,所以县裡当然也有结党成社反抗的,看似平静,其实却是暗流汹涌。 而周知县想要与欧阳举人這种本土势力对抗,又不得不利用黄典吏這样的胥吏爪牙,本来就与欧阳举人有宿怨的黄典吏自然一拍即合。 叶行远从欧阳举人家中告辞出来,不得不承认情况還是比较紧迫,心中暗自思忖,“如此一来,更要想办法拿到县试案首,欧阳举人也說童生案首基本能确保秀才,這才是自己在漩涡之中的护身符。” 考试之前,叶行远干脆在家中闭门读书,低调得悄无声息。直到考试前一晚,又悄悄的入县城,在欧阳举人家落脚。 第二日一早,欧阳举人亲自将叶行远送到县试考场大门,并督促巡考小吏当场搜查,正式確認叶行远身上并无夹带,這才让叶行远进去。 此时黄典吏正在场内布置,他负责在每一座考棚贴上封禁舞弊神通法门的咒符。作用就是阻拦考生用神通作弊,确保考试的公平。 這咒符得自于信仰阴神而来的神术,话說回来,神恩体系的神通,往往都是靠咒符实现的。 黄典吏一面催促属下,一面悄悄地从袖中取出一枚咒符。色泽与其他考场符咒一般无二,只是图案略有些不同。 黄典吏觑得四边无人注意,暗暗将东首甲二考棚上的禁神符扯下,另换了手中這一枚无名咒符贴上去。贴紧之后,又看到周围无人注意,這才松了口气,脸上微微露出几丝得意。 叶行远跟黄典吏擦肩而過,提着欧阳举人为他准备的考篮,施施然跟随着队伍。考生点名叫号,分配到不同的考棚之中。 叶行远的考棚,乃是东首第二的甲二;无巧无不成书,他旁边甲一的位置是盛本其。不過盛本其瞧见叶行远后,却一头钻进了甲一考棚,再不探头出来。 這种安排是何用意?想要乱我心智?叶行远嗤然一笑,类似這样低级的法子对他可不会有效,如果黄典吏的手段仅止于此,也就难怪欧阳举人看不起此人。 不過想想科举秩序如此森严,区区一個小吏,最多也就能小小干擾一下思绪罢了。叶行远心中笃定,但每個细节還是极为谨慎,他从篮子中取出文房四宝,试了试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足了准备。 欧阳举人为他筹备自然办得妥贴,所有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瑕,就连准备的食物也是温热新鲜干净,挑不出一丝错处。 叶行远還不放心,又上下检查考棚,看看是否有人事先藏了东西,杜绝一切被陷害的可能。 当当当!随着一阵急促的锣响,考生已经全部入场完毕,考官带领着差役,开始巡场进入各個考棚放下考题。 县试考整整一天,上午便是背诵默写圣贤文章,這是基本功,如果這一关都過不了,那也就不必考下去了。 叶行远粗粗看了看考题,好在题目都在自己熟记的范围之内,只要略略回忆,大体便可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 约莫五千言左右的默写,也就是工作量比较大。叶行远沒见到什么生僻考题,松了口气,一边回忆一边执笔书写,也不用打草稿,字迹如行云流水。 远处的巡场考官见了,微微颔首表示满意,凑到主考官周知县面前,低声报了一句,“县尊,那位便是叶行远了。” 這几日叶行远的名头如山响,城中官吏也都听說香君显灵的盛事,“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一句,更是让各位闺阁小姐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巡场考官知道叶行远今日要来考童生,特别注意了一下,忍不住到周知县面前提了一句。 周知县身材瘦小,双目却是精光慑人,他不满地抬起头来,扫了巡场考官一眼,“叶行远是什么人?本官需要知道么?难道此人是你亲友,你要来本官面前說项?” 巡场考官吓了一跳,想起這位顶头上司脾气古怪,自诩清廉,赶紧闭上了嘴。 叶行远不知道這小插曲,他倒是越写越顺遂,前世今生的记忆和能力完全结合在一起,让這些圣人经典在他脑中变得清晰无比。 更不用說在考试之前,他還用科学方法分類,重新加深记忆了一遍,如今這些不算生僻的经典,他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绝不会有一字之差。 默写不需要运用灵力引动天机,因为本身是圣人之言,自然蕴含天机,录下的文字虽无灵光,却有圣痕。 字若生光,即使是在黑暗之中也能看清,那表示考生对圣人之言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光线如果黯淡不明,那就表示只是单纯死记硬背;而如果有错漏,则圣人之言也不会发光,那就是等而下之。 叶行远字字生光,不過一個时辰,就将五千言默写完毕,摊在桌上,灿烂如夜明珠,驱散了考棚之中的阴影。 周知县這时候终于忍不住抬起了眼皮,瞧向那光芒四溢之处。 有個副主考满面喜色,“此子不简单,只這份经义理解与背诵的功夫就可以取個童生。本县這几年来,還未曾有過如此深厚的考生。” 這世界很公平,下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与天机共鸣,或者需要人的天资禀赋,但這种背诵功夫,却是要看谁下的苦功更多。 副主考沒想到,灵力厚重到能抗衡俞秀才、才华横溢到能被香君认可的小子,還有這等下苦功的志气,果然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一個基础、才学和灵力三强的家伙,還有什么人能够与他相争? “稳重些!”周知县呵斥了一声,“上午的默写尚未结束,此子不過是占了些先机,怎能让你们如此失态?” 经典默写,不過只是基础考试,最重要的還是下午的文章,那才是决定案首归属的关键。 黄典吏躬身站在周知县的身后,在這裡沒有他一介小吏插口的余地,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在影响着考试的进程。目光飘向黄色的咒符,在风中招展,并发出嗡嗡的响声。 午饭之前,叶行远就将默写的卷子交了,這本可以拖到下午与文章卷一起交,還可补充修改。不過叶行远已经细细看過一遍并无错漏,为避免污损卷面之类的意外,他干脆交卷,下午专心致志地对付那一篇童生文章。 這是全场第一個交卷的,按规矩,卷子可以当场呈到周知县面前。周知县面色如冰山,他是最不屑這种自诩才华的轻狂之人,当下一双鹰眼盯紧卷面,就想找個错处来斥骂一番。 但是......并沒有。周知县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看着每個字如烛火跃动的纸面,手中的朱笔举在空中,竟是点不下去。 這份考卷光华满纸,即使是在黑暗之中也可以不需要借用灯光閱讀,這說明天机共鸣的很和谐,沒有任何错漏之处。 字体丰赡华美,笔意柔中带刚,如此书法,已经有了大家风范,无论如何周知县也不能硬挑毛病,否则只能是自取其辱。 不得已落笔,在试卷的上端画了個红圈,潦草地批了一個“甲”字。甲是最佳,但周知县实在沒有心情再落什么其它的评语。 重要聲明: 小說《》由網友上传,如侵犯到你的权利,請发送邮件(44pq#outlook)或登陆留言,本站会立即处理。 《》請到各大书店或網店购买閱讀。 沒有弹窗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