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十三歲 第178節 作者:未知 * “吶,錢都給你。”羅克狄掏了3個厚厚的紅包出來。 康妙玟拿過紅包,“今天你表現很好,奶奶和爸媽都很高興。”哈!原來他們心裏還是希望她早一點結婚的。也不能說他們想的不對,或是不好,他們不過是普通人的普通想法。再說了,結婚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時機到了、感覺到了,結婚也沒什麼可怕。 “是你的親人,我一定會表現的很好。我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敬愛他們。”他取下領帶,脫了西裝。轉身抱住她,親親她臉頰,“honey,你今天也很高興嗎?” “還行,挺高興的。” “那就好。哎呀!我們訂婚啦!”他一把抱起她,惹得她尖叫了一聲,接着,便被他放到牀上。 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你現在是我的未婚妻啦。”他滿臉笑容,興高采烈,“我們會結婚嗎?你想結婚嗎?” “我不知道。你想結婚嗎?” “我百分百尊重你的選擇和決定。人不一定需要結婚,但如果我們結婚了,那麼,如果我有什麼不測,你就會是我的法定繼承人,瞧,這樣多好!” 她又笑,“沒人像你這麼——傻!好好的活着不行嗎?” “結婚只是一個形式,只要我們相愛,沒有那份結婚證書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我很有信心我們會一直相愛,如果有哪一天你不再愛我,一定是我不夠好。” 這份覺悟也是沒誰了,很得她的歡心。 她烏黑的髮絲落在牀單上,她的面龐粉紅。 “你會一直愛我嗎?” “我會,一直愛你,直到我生命的終結。海可枯,石可爛,我的愛永不變。” 逗笑她:俗死了!可,說的真好!會有永遠嗎?我能得到“永遠的愛”嗎?又……爲什麼不能呢? “我很認真。”他沒笑,認認真真的看着她。 她不笑了。 過了一會兒,也許只有幾秒鐘。 “我也是。” “愛我?” “愛你。” “我也愛你,很愛很愛的那種愛。一定比你愛我還要愛你,只有這樣才能配得上你。你說呢?” 他深情凝望她的眼眸,她的眼眸仿似盈着一泓湖水,幽靜而水波漣漣。 “我覺得你說的很對。” * 一個吻,落在她脣上。 繼而,細細密密,連綿不絕。 柔情蜜意。 愛如潮水。 * 這真是幸福的一天! 第217章 千年大獎問題 ,百萬美元襲來! 2000年, 千禧年。 “千禧年millennium”的概念源自天主教,意思是“一千年”,“千禧”是中文意譯, 中文本來沒有這個詞。 這一年的開端便很有意思, 先是去年熱熱鬧鬧說了一年的“千年蟲”問題並沒有大範圍爆發, 可以說平穩度過。 到了5月, “千禧年數學會議”在法國巴黎的法蘭西學院舉行。會議上,由克雷數學研究所提出了7個“千年大獎問題”, 分別爲:1,np完全問題;2,霍奇猜想;3, 龐加萊猜想;4, 黎曼假設;5, 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6, 納衛爾-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7,bsd猜想, 即貝赫和斯維納通-戴爾猜想。 克雷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簡稱cmi)是一家新興的私人數學研究機構, 1998年由美國富商蘭頓·克雷出資建立,研究所地點就在波士頓劍橋市,跟哈佛和mit是鄰居。cmi不愧有個金主爸爸,財大氣粗, 同時還宣佈每個難題的解答者都將得到100萬美元的獎金。 這可是2000年的100萬美元! 這下立即將克雷數學研究所的名氣打開了,數學界都在打聽這個數學研究所是何方神聖,如此財大氣粗——如果真的有人解開了以上難題, 他們可是真的要掏出100萬美元的! 康妙玟覺得很妙。 cmi此舉是仿效百年前的大佬希爾伯特在1900年第2屆icm上提出的“23個數學難題”,希爾伯特23難題是沒有什麼懸賞的, 但一樣不妨礙歷代數學家們前赴後繼勇闖難關;如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提出了7大難題,那可是實實在在開出了懸賞,100萬! 別說別人了,康妙玟都很爲這100萬心動! 當然,難題之所以成爲難題,是因爲確實很難,其中黎曼假設1859年提出,已經141年;其次是龐加萊猜想,1904年提出,迄今96年。 法國的瑪麗蓮已經數學博士畢業,在巴黎第九大學找了份工作,目前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去參加了這次的“千年數學會議”,會議剛結束便激動的給康妙玟打電話,親愛的康,你還記得大明湖畔哦不塞納河畔的龐加萊猜想嗎? 她們一直保持聯繫,康妙玟畢竟還身負北極星科學基金會的研究資金,課題小組一直存在,不過地點從巴黎高師的辦公室搬到巴黎第九大學的一處辦公室。康妙玟不在巴黎的時候,瑪麗蓮負責主持課題小組的日常研究工作。 課題小組目前算上康妙玟,成員4人,平時有薪水,另外用公開發表的論文計算獎金,計算獎金的公式十分複雜,以期刊影響因子等來計算。4人每年都有論文發表,因此收入還都挺不錯。辦公室另有職員3人,處理瑣事,薪資水平也比同行稍高。 康妙玟當時的助理安柏如今是辦公室行政主任,她很高興能一直留在課題小組工作,工作穩定,老闆和研究員們都是女性,完全杜絕了辦公室性騷擾之類的問題,工作環境非常舒適。 老闆一年來3、4次巴黎,也十分忙碌,要去北極星基金會跟經理交流一下感情,要跟研究員們碰頭開會,要出席宴會,要拜會歐洲這邊的數學大師。有時候是來歐洲參加數學會議,匆匆路過巴黎。 老闆和研究員都不坐班,依靠電子郵件、電話保持聯絡,越洋話費高昂,不過因爲研究資金充裕,這點話費倒也不算什麼。 她倆在電話裏熱烈討論了一番龐加萊猜想,康妙玟之後又去了一趟巴黎,跟瑪麗蓮面談了一番。 北極星基金會的資金很充裕,但100萬美元也很香,沒有道理不爲此努力一番。 * “你要知道,許多人都想拿下這100萬美元呢。”瑪麗蓮笑着說。 “是因爲龐加萊猜想是最有可能被解出的數學難題嗎?” “對。很多人都想成爲那個‘先邁出一小步’的人。mit那邊怎麼樣?” “都很興奮。”康妙玟也笑了,大家都被100萬美元的獎金刺激得不行。“但他們也很理智,不可能立即就有人解出這些難題,沒準過100年也解不出呢。” 希爾伯特23難題至今也沒有全部解出,所以對克雷7難題最好也放平心態。 瑪麗蓮點頭,“是啊。” 說完了工作,要說說生活,瑪麗蓮送了她禮物,慶祝她訂婚。 “克勞斯是個很好的男人,我真高興你們訂婚了。”瑪麗蓮欣慰的說。 “謝謝。你也覺得他很好嗎?” “當然!你都跟他訂婚了,想必他一定讓你感到了幸福。” “幸福……是啊。”康妙玟溫柔的微笑。 “他還很浪漫呢,我還記得有一次下着大雪,機場都停止起降了,本來你說他出差去了挪威,沒想到他趕在機場停飛之前回來,卻被滯留在機場沒法離開。” 是啊,真的是個傻瓜!一想到那次就覺得很好笑,本來他可以舒舒服服的待在挪威的酒店裏,結果他說想早一點回到她身邊,拼死拼活趕上飛機,結果還是滯留在機場。雪太大了,路面積雪晚上不會清掃,大巴都開不上路,只能留在機場。 他委屈兮兮的從機場酒店打電話給她,說晚上沒法見她了,他好想她,想得不得了的那種想念。 像一隻被拋棄的狗狗一樣,都能看到他委屈的搖擺的尾巴了呢。 學習和研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另一部分是甜蜜的愛情,這樣真的很不錯! * 康妙玟最終還是簽了普林斯頓,留校當了一名副教授,開設一門數學一門物理,教授本科學生。9月,她第一次正式站上普林斯頓的講臺。 座位上的學生們看上去並沒有比她小多少,學生們也很驚訝她居然如此年輕,說是一名大學新生也不爲過。普林斯頓的黃皮膚教授非常少,因此康妙玟副教授在學校裏成了一個特別的存在,學生們在學校的網站上瀏覽她的介紹:1990年、1991年連續兩屆imo滿分金牌得主;1991年ipho接近滿分的特別獎得主;14歲本科生、17歲本科畢業;20歲數學博士、23歲物理博士,已在頂級專業期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若干……獲獎若干…… 學生們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好傢伙! 給美國學生上課挺考驗一名老師的教學水平,她開的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比較難,她儘量掰碎了講,自覺還算不錯。不過學生們反應還是“太難了”,主要是因爲課程本身就比較難。 選她的課的學生不少,她秋季學期開的小班,只收20名學生;春季學期,學校方面便讓她開了大班,學生名額調整到60人。也沒什麼啦,感覺20人跟60人的差距也不是很大。 工作強度不算大,從學生身份轉換到老師身份也很順利,除了很多時候會被人當成學生之外,沒什麼不適應的。 教學之外便是自由支配的研究時間,也不是每天都有課,因此仍然是每週去兩次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她在ias的身份換成了訪問學者,不再是兼職研究員。訪問學者有補貼,有時候也會開個講座跟教授、訪問學者、博士後研究員等交流。 生活忙碌又愉快。 羅克狄仍然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工作,每天火車通勤上下班,在火車上要待4個小時,其實很累人。他偶爾要是加班會在聯合國附近的酒店住上一晚,還會打電話跟她報備。 對男人呢,管的太多不好,但也不能一點不管,要掌握好這個度,康妙玟覺得自己做的還是不錯的。 第218章 到達龐加萊猜想的最後一步 很難得遇到能跟你三觀基本同步的男人, 他沒有什麼壞習慣,性格很好,願意做家務, 自信又可愛, 還懂得討好你、逗你開心。能做到“工資全交、家務全包、剩飯全喫”的新三好男人不可多得, 而恰好你也喜歡他, 那就最好了。 兩個人相處需要磨合,而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他做出改變、遷就她、適應她的生活習慣, 沒有比這樣更令她感到舒適的了。 生活上兩個人相處的很融洽,有錢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矛盾。事業上各自奮鬥,進展都十分可喜。 羅克狄有聯合國工作經驗, 專業是國際關係和政治學, 又有一年教科文組織工作經驗, 最近的消息是中國駐聯合國有關部門約他談了兩次, 他即將入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治組,也就是說, 他將成爲外交部的人了。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的辦公樓不在聯合國總部,而在距離幾條街區之外的地方, 他上下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還是很多時間都會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內。 康妙玟現在有點理解爲什麼有時候看到一對明星情侶訂婚多年都不會走進婚姻了,實在是訂婚後的狀態很妙,既不用面對可能的追求、過於熱情的鄰居或是上司或是同事對你私生活的窺探、很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拉郎配也就是相親局, 並且還相對保持了個人自由,還不會被人催問“你們何時要個孩子”的問題,沒結婚就不生孩子這可不是最正常不過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不社會交際, 不是說外國人就不八卦了,八卦乃是人類共性, 不以種族膚色爲區別。 保持現狀就挺好。 * 瑪麗蓮今年來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做訪問學者,爲期1年,她們常去一個叫“銀河系漫遊指南”的網上科學論壇灌水,許多青年數學家在此“聯絡感情”,很多人將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難點發帖公開詢問同行,總會有人熱心回帖;有些人還會將自己的論文直接發佈在論壇上。 這也是新世紀新的時代特色,互聯網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們的距離,信息爆炸的時代,及時獲得各國同行的最新研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想想看,如果陸家羲生活在21世紀,國內專業期刊不鳥他,他完全可以直接將論文發佈在哪個網站或是論壇上,根本不存在明珠蒙塵的事情嘛! 互聯網也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一點科學界的“門閥”傳統,只要你是真的牛逼,基本上不存在被埋沒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