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未知
仁宗沉默不語,總不能派這麼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菜鳥上陣吧!

  龐太師見狀,又道:“臣倒有一個辦法。狄青驍勇善戰,精通兵法,可命他統兵出征。另選一個實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擔任先鋒,輔助狄青,屆時一定可以成功破敵。”

  “何人可以擔任先鋒?”

  “楊宗保乃楊老令公的嫡孫,現正當壯年,而且當年他跟隨其父出征,大破天門陣,實戰經驗豐富。此二人配合,定能旗開得勝。”

  仁宗滿意地點了點頭,忽然又想到:這些年沒有戰事,朝廷對於楊家有些怠慢。如今要打仗了,又重新啓用楊宗保,楊家人會不會心懷怨恨,找藉口推脫呢?想到這,仁宗問道:“這倒是個好主意,只是如今這楊宗保並不在朝廷當值,那麼誰代朕去楊家,傳召楊宗保呢?”

  龐太師搶先道:“臣以爲,包大人和楊家關係一向親厚,如果由包大人前往,楊家佘老太君必定會慨然應允。”

  仁宗道:“龐太師所言極是,那麼就由包拯代朕前去楊家傳旨,擢升楊宗保爲護國大將軍,協同大元帥狄青前往延州救援。包愛卿意下如何?”

  包拯在心裏暗暗地將龐太師罵了個狗血淋頭:“這隻老狐狸,當初就是他把楊家排擠下去的,如今要打仗又想起人家來,這等‘好事’竟然推給我。”雖然心裏罵個痛快,但是皇上問自己“意下如何”,並不代表自己能說“意下不行”,所以只得接了這個差事。

  龐太師和楊家是死對頭,又爲何這麼好心地推薦楊宗保呢?他打的是如意算盤:自己掌握着天下的兵權,學生狄青雖然是個少年英雄,但是畢竟年輕氣盛,萬一打了個敗仗,豈不是讓自己很沒面子,還要被連累。要是把這楊宗保捎帶上,一來確實可以出很多力,二來說到底他也只是個先鋒,打了勝仗是狄青的功勞;打了敗仗讓他兜着,把責任往楊家身上推。

  包拯來到楊家,把皇帝的意思向佘太君等人講了一遍。雖然佘太君是個老革命,覺悟高,沒有爲難包拯就應承了這差事,當事人楊宗保也沒有說什麼,但是妻子穆桂英心裏卻有些憤憤不平,說道:“我楊家滿門忠烈,可是到頭來卻落了個什麼下場呢?如今要打仗了,就又想到我楊家了?難道我楊家人是皮球,任你踢來踢去嗎?”

  聽到穆桂英這麼說,包拯面子上雖然有點掛不住,但是心裏想想也能理解,況且自己早就做好了足夠的思想準備,言道:“穆元帥所言甚是,但這都是奸佞作祟,並非皇上的本意。朝廷上下無不同情楊家的遭遇。現在國難當頭,希望楊家能夠以社稷和黎民爲重,不計前嫌,那便是天下蒼生的幸事了。我包拯代天下蒼生感謝楊家。”

  其實穆桂英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皇上已經下了聖旨,難道楊家能抗旨不成?而且在楊家這麼些年,她已經不是當年穆柯寨那個叛逆的野丫頭了。見堂堂開封府尹包大人如此低聲下氣、言辭懇切,穆桂英便不做聲了。

  做完楊家人的思想工作之後,包拯也顧不得回家,直接到皇宮向仁宗皇帝交差去了。聽到包拯說楊家人很痛快地答應了,仁宗心情大好,也對自己慢待楊家的做法有些懊悔,當即下旨,重重地賞賜了楊家。

  初生牛犢不怕虎

  經過十幾天的準備,五萬宋軍集結完畢,糧草輜重也全部到位。出師的日子到了,宋仁宗帶領文武大臣前來爲將士們送行。佘太君也帶着八個兒媳(楊大娘周氏,楊二孃耿金花、鄒蘭英,楊三娘董月娥,楊四娘孟金榜,楊五娘馬賽英,楊六娘柴郡主,楊七娘杜金娥)、兩個女兒(八妹楊琪、九妹楊瑛)、孫媳穆桂英,兩個重孫——楊宗保和穆桂英的一雙兒女楊文廣、楊文君以及已經成爲楊家一分子的燒火丫頭楊排風,舉家爲楊宗保送行。

  楊宗保先向佘太君和幾位長輩辭行,年邁的佘太君身體依舊硬朗,精神矍鑠,面帶慈祥的微笑向孫子頻頻點頭。此情此景讓她回想起當年送丈夫和兒子們出征的情景,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不讓自己流露出任何傷感和不安,以免孫子宗保擔憂。

  辭別了長輩,楊宗保走到妻子穆桂英和一雙兒女面前,楊文廣和楊文君都已經十多歲了,在當時可以說已長大成人,現在正用殷切的眼神望着自己的父親。楊宗保握住妻子的手,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穆桂英會心地一笑,她和丈夫一起出生入死,馳騁疆場,戰爭對她來說並不陌生。此時此刻,言語是多餘的,只有默默地祝福自己的親人能夠平安歸來。楊文廣和楊文君都靠攏來,“父親,小心啊!”“祝父親早日凱旋!”楊宗保欣慰地點點頭,不再說什麼,掉頭走向自己的戰馬。站在高臺上的宋仁宗將一碗壯行酒一飲而盡,大軍隨即開拔!

  宋軍日夜兼程,終於趕到了距離延州不足兩百里的好水關。這一路上倒是頗爲平靜,並未遭到夏軍的襲擾。抵達好水關的時候,天色已晚,楊宗保見將士都已疲憊不堪,便向狄青建議先在好水關休整一下,讓將士們養足精神,再啓程去延州城救援。狄青採納了楊宗保的建議,大軍便在好水關外安營紮寨。好水關的守將出來迎接狄青和楊宗保等高級將領,在城中設宴款待。

  就在衆人暢飲之時,危險也在悄悄地逼近。

  正在延州城外圍攻掠的李元昊遭到宋軍的激烈抵抗,正爲一直未能拔除這些拱衛延州城的外圍據點而頭痛。獲悉宋軍援兵逼近後,他馬上派自己的弟弟李元罩帶領一支騎兵趕赴好水關,準備以奇襲的戰術挫傷宋軍,延緩他們對延州城的增援,爲自己攻城爭取時間。

  在李元罩的帶領下,這支騎兵趁着夜色悄悄逼近了宋軍的營壘,人銜枚,馬勒口,全軍悄無聲息,就像死神投射下來的一片陰影。在距離宋軍營壘只有六七百步的地方,一個埋伏在樹上的宋軍斥候終於發現了這支從天而降的人馬,他勇敢地向天空中射出了一支報警的鳴鏑,尖銳的哨聲響徹夜空。宋軍的營壘立刻沸騰起來,人喊馬嘶,燈火通明,軍官和士兵紛紛奔向自己的崗位,弓箭手、長矛手在拒馬和鹿角後面嚴陣以待。

  報警的宋軍斥候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處,幾十支夏軍的利箭飛向他,他身中數箭,從樹上跌落下來,來不及發出一聲呻吟,就當場殞命。他的犧牲挽救了無數宋軍的生命。

  宋軍被驚動後,李元罩稍一猶豫,就錯過了進攻的最佳時機,待他下定決心,帶領着手下的將士發起衝鋒時,宋軍已經部署完畢,進入了高度戰備的狀態。夏軍的騎士進入弓弩的射程後,迎接他們的是密集的箭雨。夏軍騎士用盾牌保護着自己,但很多人和馬還是中箭倒下了。這一輪衝鋒並未能靠近宋軍的營壘。無奈,李元罩只好傳令後撤,將隊伍帶到一個山坡上集結、編隊,準備再次進攻。

  城中的狄青和楊宗保聞訊,一路狂奔,趕回軍營。楊宗保覺得敵情不明,應該堅壁自守,以防不測;狄青則年輕氣盛,堅持出營破敵。楊宗保勸阻不住,只好留下來守營,狄青帶領着精銳的騎兵呼嘯着衝出了營門,撲向夏軍集結的山坡。

  李元罩見狀,也不示弱,率領着手下的騎士從山坡上俯衝下來,兩軍在山坡下絞在了一起,一場混戰。狄青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手下的將士士氣高昂,殺得夏軍有些招架不住,漸漸有了潰退的跡象。狄青遠遠地望見了李元罩,看架勢應該是夏軍的主將,於是催馬直奔李元罩,想上演一出傳說中的“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好戲。

  衝到李元罩近前,狄青立馬橫刀,大聲喝道:“叛賊還不束手就擒,要是現在繳械投降,本帥尚可饒你不死。”

  李元罩見他不過二十來歲,便沒放在眼裏,立馬還以口舌:“黃口小兒竟敢口出狂言,要是現在跪地求饒,爺爺我尚可放你一條生路。”

  狄青驅馬向前,李元罩的兩名貼身衛士迎了上來,狄青揮舞手中大刀,以雷霆萬鈞之勢劈了下去,頃刻間兩名西夏武士便被斬落馬下。李元罩心頭一凜,知道來者不善,調轉馬頭,打馬狂奔,夏軍見主將逃走了,也一鬨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狄青得意洋洋地回到了軍營,用不屑的眼神看着前來迎接自己的楊宗保,“楊先鋒,這些叛軍似乎很不經打,才一交戰,就落荒而逃了!我看你是過於謹慎小心了,楊家將昔日的威風哪裏去了?”

  楊宗保比狄青年長十多歲,對他話中的揶揄諷刺之意並沒有放在心上,“年輕氣盛,自己當年何嘗不是如此?”所以,他低頭不語。狄青見楊宗保不說話,以爲他是羞愧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