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作者:开且落 “大嫂,明儿個你得空嗎?”這天晌午過后,小唐氏来找唐氏說话。 唐氏笑问,“怎么了,找我有事儿?” 小唐氏神秘兮兮地拉了唐氏进屋,“大嫂,我有事儿和你商量。” “康三婶婶,你要和我娘商量什么?”周亭景冲到小唐氏跟前好奇问。 小唐氏伸手轻拍他脑袋,“我要和你母亲說大人說的事儿,你和福儿到外面去玩儿吧!” “又是大人的事儿啊,你们大人事儿可真多!”周亭景觉得大人就是麻烦,老是把他们支开說话。 “福儿,你和亭景去小姑姑家找妍妍玩儿吧,上午那会儿你小姑姑說要把梅铃带過来玩儿呢!”唐氏看小唐氏要和自己說正事儿的样子,找了借口把孩子们支开。 果然周福儿听到杨梅铃要過来很高兴,拉了周亭景的手,“我們去小姑姑家玩儿吧!” “我不想去,志弘表哥上学堂去了,過去了也沒人和我一起玩儿。”因为魏志弘入学,周亭景的生活少了许多色彩。 “我們就過去瞧瞧呗,說不定志弘表哥快下学了呢。”周福儿极力說服他,“你不是還要和他比功夫嗎,我們過去等着他回来。” 周亭景闻言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对周福儿道:“你先等着,我去把我的木剑拿上,我去那边等志弘表哥下学回来。” 等龙凤胎去了魏家,小唐氏才和唐氏說起自己今天来的目的,“大嫂,有人给我們亭楠說了门亲事,明儿個我想過去相看相看那闺女,你陪我去呗?” “亭楠终于說媳fù了?”唐氏闻言很高兴,“是那家的闺女,多大了?” “那姑娘是邻村的,姓李,今年十六岁了。”小唐氏說着叹口气,“唉……本来我觉得這闺女年纪大了些,還想再寻寻有沒有更合适的。我当家的說我們亭楠年纪也不小了,十六岁正好比亭楠小两岁,让我先去瞧瞧。” “你也是,平日裡多机敏的人,怎么偏偏把亭楠的亲事给耽误了。”說到這裡唐氏忍不住說小唐氏,“我們庄户人家哪個小子不是十五六岁說亲,十七八岁成家的。那福气好的說不定连孩子都有了。” “我這不也是盼着他考個功名嗎,要是娶了亲怕他分了心。”小唐氏和唐氏說起心裡话,“现在我是想通了,我們亭楠是個踏实老实的孩子,念书什么的很是认真,却少了些天分。罢了罢了,我现在也不求其他,就希望我這三個孩子以后都顺顺当当的。” “你能這么想也好。”唐氏哪裡不知道小唐氏的心思,“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那功名哪裡有那么好考的。亭楠上了几年书,是個知礼的孩子,又识字,以后日子差不了。” “我也只能這么想了。”小唐氏感叹完望子成龙后,說起其他事儿来,“好在我們家境况還可以,爹也說了,等忙完春耕就让亭楠到铺子裡帮忙,做個账房先生什么的也是好的。我就是怕他做不好,反倒让大哥二哥說闲话。” “亭楠是個懂事的,又有他爷爷照看着,你就放心吧!”唐氏安慰她,又转移话题,“刚才你說那姑娘家裡情况怎么样,和亭楠相配嗎?”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家也是庄户人家,家裡有二十几亩地。姑娘排行第三,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下头還有個弟弟。”小唐氏仔细說了,“家裡有男有女,地也不少,只要那闺女人才好,我也不想多挑了。” “听你說我觉着還不错,你還操着颗心干嘛?”唐氏不明白小唐氏脸上明显的担忧为何。 小唐氏拉低了声音对唐氏道:“大嫂,我也知道這闺女听起来不错。可你想想啊,這么好的條件怎的十六岁了還沒定個人家,会不会那闺女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缺陷啊?明儿個我們過去可得瞧仔细了,要是有什么不妥当的,也好把事儿推了。” “是你多想了吧?”唐氏觉得小唐氏有些胡思乱想了。 小唐氏愁眉不展,“我想希望是我多想了,所以才叫上你一起去。所谓旁观者清,你也帮着我把把关。” “行,明儿個我陪着你一起過去。”唐氏明白小唐氏的慈母之心,很爽快地答应了。 自己的事儿說完了,小唐氏暂时放下了担忧,和唐氏說起闲话来,“唉,办完亭楠的事儿,我就得抓紧時間给我們芫儿找婆家了,儿女都是债,操不完的心!” “芫儿這才十三岁,哪裡用得着這么急的?”唐氏觉得小唐氏有点太着急了。 小唐氏却道:“女娃子不比男娃,這找婆家可得瞧仔细了,况且這合适的人家也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要是不顺当,找上一年半载也是有的。对了,大嫂,你们家筝儿比我們芫儿還大上一岁呢,你就不着急?” 有了周秀儿的前车之鉴,小唐氏觉得给女儿找人家還是趁早的好。 唐氏平日裡和小唐氏本就关系好,儿女亲事也沒想瞒着她,“前儿倒是有几家来打听了,可我和你平大哥觉得都不大合适。” “什么样的人家?”小唐氏很感兴趣,“你說說,我帮着你瞧瞧。” “一個是邻村姓郑的秀才,人长的倒是不错,可就是年纪大了些,今年都二十二了,比我們筝儿大了八岁。”唐氏细细說起来提亲的人,“還有一個是和我大哥一起做买卖的,年纪家世都合适,就是远了些,他们家在州府那边,一個来回得走上七八天。” “這两個都不大合适。”小唐氏皱眉否定了,“這良配良配還得年纪相当,那秀才今年都二十二了,等筝儿嫁過去可不得二十三四岁,就算他等得,還不定闹過什么花花肠子呢。” 她這么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现在镇上很多秀才举人的,自诩风流倜傥,花街柳巷沒少去。 “至于做买卖那家,我們两個都算是嫁的远的,回趟娘家一天的路程就觉着麻烦,何况這三四天地走。要是有個什么事儿,你就算想帮忙都插不上手。”第二個人也被否定了。 唐氏却像是看到知音似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本来筝儿爹還說去瞧瞧那秀才,可有荷香那门子事儿,我瞧着這读书人也不是個個都是好的。况且我听人家說,郑秀才可是個白脸书生,就怕遇上個肚裡蔫坏的,命苦的把闺女都赔进去了。” “是啊是啊!”小唐氏很是赞同。 “哎呀,两位舅母在聊什么呢,說得這么高兴?”谢巧玲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唐氏往门外望去,不甚热情道:“是巧玲啊,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言语一声?” “我也才刚到,不是看你们說得正高兴,沒好意思打扰嗎。”谢巧玲现在脸皮越发厚了,明知道周家人都不爱搭理自己,還是仗着亲戚关系常来串门子。 她自动自发地进了屋,找了個凳子坐了,“唉,我一個人在家怪无趣的,過来找舅母說說话。” 见唐氏和小唐氏都沒答话,又自己說起来,“刚才我听到两位舅母在說筝儿的亲事,哎呀,筝儿现在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大舅母是要好好为她打算打算。” “我們也是随便說說,筝儿现在也還沒满十四岁,我們不急。”唐氏轻描淡写道。 谢巧玲却一副热络的样子,“十四岁也不小了,是该好好打算了。只是大舅母,你别怪我說话不好听。筝儿现在也不小了,還整日裡抛头露面的,那好些的人家知道了心裡是会不舒服的。刚才我在路上還碰到她了,說是去陈夫子家,陈家现在可是有個半大小子的,這要是出個什么事儿,你们再想管可就晚了。” 她這话裡话外像是說周筝儿和陈谨瑜会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来似的,把唐氏的脸都气黑了。 “大舅母,要我說与其把筝儿嫁远了,還不如就在村裡给她找一個。”谢巧玲自顾自地說着,“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那小叔子也是读過几年书的,又是一表人才,可筝儿還真真是相配的。” “巧玲,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說的。”小唐氏皮笑肉不笑地打断她的话,“村裡人谁不知道,我們筝儿和陈夫子家的桂妈妈关系好,两人常来常往也是有的。至于墩子嘛,你婆婆都沒說要给他找個什么样的,我們在這裡瞎說可不好。” “是啊,墩子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为人是很憨厚,可我們两家比邻而居几十年了,再說亲家别扭得很,以后這话還是别說了。”唐氏可不想让谢巧玲胡言乱语坏了自己女儿名声。 她把话說到這個份上,谢巧玲也不好再說什么,几個人又不咸不淡聊了一阵子就散了。小唐氏临走前小声和唐氏商量了明天出发的时辰,還好意嘱咐唐氏,“大嫂,我看筝儿的事儿你也抓紧時間办吧,沒得让不安好心的闹出什么幺蛾子来。”RS!。(去读读www.qududu.cm) 這篇小說不错推薦 先看到這裡书签 TXT全文下载 如果您认为不错,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的連載更新 請进入《》发表您对该作品的建议或者感想。 字母索引: 去读读、、、、、等类型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