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辨仙源何處尋 ()
劉斌等人也紛紛做了自我介紹,並簡要說了從山洞中掉下深潭的經過。
不知什麼原因,雨瀟對兩位長者有着莫名的親切,她提議道:“我們和易善非年齡相仿,如果兩位長輩同意,我們也跟着善非叫您們師父、師孃吧!”
老者聽了,沒有言語,似乎在考慮什麼問題。倒是師孃爽快“好好好,就這麼稱呼吧,不過我們不敢真的做各位的師父師孃哦!”
師孃頓了頓,接着說“這真是有緣才相聚啊,讓我回想起當年和亦鬆相遇的情景啦!是不是啊,亦鬆?”
老者微笑着,默默地點了點頭。
“對了,大家一定都餓了吧,我這剛熬了些粥,先將就着用點吧!”師孃轉身,去了廚房,那個叫易善非的小夥也跟了去。
不一會,木桌上擺上了一鍋熱騰騰的青菜粥。劉斌等人從爬山到落水,折騰了大半天,肚子早就空了。這下在屋中坐定,幾個人從之前的驚嚇中慢慢回過神來,聞着青菜粥飄來的菜香與米香,肚子就開始咕咕咕唱起了空城計。
師孃擺上碗筷,翠綠的筷子是用新鮮竹子所造,還有淡淡竹香,碗就更新鮮了,利用大竹節做成,盛滿青菜粥後,菜香米香再加上竹子的清香,聞着就讓人胃口大開。
“大家別客氣啊,用完不夠自己添哦!”師孃熱情的招呼着。
劉斌等人端起竹碗,也顧不得燙,呼呼地把粥往嘴裏倒,一眨眼一碗粥就下了肚,粥到了肚子裏才覺着燙。幾個人大汗淋漓,一邊喝粥一邊抹汗。
師孃看了,笑着說“天熱,小心燙,慢慢喝,沒想到有客人來,粥可能不夠,我讓非兒再多煮些紅薯來!”
“我從來沒喝過這麼好喝的稀飯,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給我熬得菜葉稀飯了!”劉斌感慨道。
“這是我剛摘的冬寒菜熬的粥,大家如果喜歡,我下次再多熬些”,師孃見大家喜歡,心裏也高興。
“紅薯來了!”一個清亮的男聲帶着點靦腆。
大家扭頭看去,是易善非捧着個盆子走過來。這小夥雖說長得精壯,皮膚黝黑,但面容還帶着娃娃臉,應該比這幾個年輕人的歲數還小一些,要在城裏,估計頂多算是個高中生吧。
易善非將一盆煮好的紅薯、土豆放在桌上,一時香氣四溢。
“竈上柴火裏,還有些烤的,要等會纔好”,他補充了一句。
剛纔一碗青菜粥下肚,只是墊了個底兒,大家感覺飢餓感反而更強烈了,這下見了紅薯土豆,也不再客氣,伸手拿了,等不及把皮剝乾淨了,就急着往嘴裏送。
“哎呀,這紅薯太好吃了,又香又甜又糯,真沒喫過這麼好喫的紅薯!”何萍發出驚歎。
“這土豆也好香呢,沒想到白水煮也能這麼美味!”雨瀟接着說。
“哈哈,都是自家種的粗糧,沒想到大家這麼喜歡,看來幾位與農家有緣啊!”一直沒說話的師父哈哈一樂。
大家一邊喫,一邊聊。劉斌代表幾人把如何進山、如何落水的經過又細說一番。
師父聽了,笑着說:“全靠機緣巧合,我們才得以相遇。說來可能你們都不相信,我們已經十幾年沒有見過外面的人了!”
師父捋了捋鬍鬚,開始給大家講這裏的情況。
原來這裏叫“龍門村”,座落在及其隱祕的山坳裏,四周都是大山環繞,只有中間這麼一塊大約方圓幾裏的平地。北面兩座大山間有條縫隙,叫“一線天”,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這龍門村裏只住着十幾戶人家,村民的祖輩多年前躲避戰亂,偶然找到這裏,定居下來。剛開始靠打獵爲生,後來受師父的祖師爺教化,慢慢改打獵爲耕種,延續至今。
“沒想到這世上還真有‘世外桃源’!”雨瀟感慨道。
“這裏確實可稱桃源之地。人生苦短,唯有身心融入自然,纔可享修行之妙啊!”師父說。
“那看來我們要出去只有通過‘一線天’了?”劉斌聽完介紹問道。
“這裏那麼好,我都不想走了,你卻慌着出去!剛纔師父說了,只有一個出口得嘛,難道你想再‘原路返回’?”何萍是個心直口快的人。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那這裏應該是沒有‘農家樂’了?”劉斌見師父師孃都有些詫異,繼續解釋“就是接待外面來的遊客,那種飯店、旅館什麼的?”
話一出口,劉斌突然覺得自己這個問題有些愚蠢。幾人出發之前,他原本計劃要在銀廠溝裏邊找個“農家樂”住上一晚的,因爲之前聽劉三說過,山裏有山民經營農家樂,可以提供食宿。
“遊客?我們這裏幾乎全封閉。‘一線天’那裏是羊腸小道,不通車的。只聽說過村裏偶爾有個別年輕人出去,還沒聽過有自己找來的。剛纔亦鬆說,我們有十幾年沒見生人了,確實如此哦。”師孃解釋道。
“哦,是的,我是想現在天有些晚了,得找個落腳的地方,不能一直這麼打擾你們。”劉斌有些尷尬,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說了出來。
“原來是這樣,我看啊,你們就不用找了。我們這棟屋子,是村裏最大的,我們都住在樓上,二樓呢,還有幾個房間,稍微收拾下可以住人的,你們將就住一下吧!”師孃明白了劉斌的意思,熱情地留客。
“再說,我們也想和你們聊聊。我們在這裏住了幾十年,都不知道那‘悟琴潭’上面居然有個和外界相通的山洞。你們就像是從天而降一般,這自然造化,真是妙不可言啊。”
幾個人聽師孃這麼說,心裏暖暖的,再次道謝,也就不再客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