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辨仙源何處尋 ()
幾個人稍稍緩了口氣,驚魂未定地打量着四周的景物。
前面一個大大的水潭,潭水清澈,但越往中間,顏色就越深,最後逐漸變成墨綠色,估計是深不見底了。水面飄着各種植物的落葉和花瓣,還有着山石與藍天白雲的倒影,像一面鏡子又像繡着山水畫的扇面。
幾人滑下來的山洞,離水面並不高,一股清泉從洞口緩緩流下,無聲無息,直入水潭,只聽得潺潺水聲,和洞的另一端那轟鳴的瀑布簡直是一動一靜的絕佳對比,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奇妙之作啊!
幾人再環顧四周,發現四周羣山環繞,大家的位置,應該是四面環山的一處谷底,只是這谷底很寬闊。從水潭這邊遠望去,遠處更低的地方似乎還有個小小的平灘,一塊塊土地,整齊地種着莊稼,阡陌縱橫,水渠網布,溢出的潭水順着一條小溪流下去,分流到田間小渠。
“好美的田園美景,我不是在做夢吧!”雨瀟喃喃自語。
這時剛纔被老者呼作“善非”的男子走到雨瀟身旁,將肩上扛的一把竹製躺椅輕輕放下。
“這女娃傷得重些,我們擡她回去,纔好醫治!”老者手指着雨瀟說。
這時那年輕男子已經將雨瀟扶到躺椅上躺下,自己站在了躺椅一端,看樣子還需一人才可擡起躺椅。劉斌見狀,急忙過去,準備幫忙。
“我來我來!”雲飛好不容易緩過氣,此刻卻要爭着過來擡雨瀟,結果走得急了,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
“雲飛,你小心點!”這一跤讓躺在椅子的雨瀟着實緊張一下,不由得坐了起來。
“還是我來擡吧,我是幹力氣活的,在工地擡砂石是我老本行!”劉斌一邊說,一邊和青年男子擡了雨瀟起來。
一行人跟着老者的步伐,沿着小溪旁的小路,向着與潭水相對的方向而去。
不多一會,來到一處地勢平坦的地方,小溪在這裏迴旋了一番,才又向遠處流去。溪水盤旋之處,形成一片河灘溼地,各種野花長得鬱鬱蔥蔥,還未站定,衆人已經感到好幾種花的香味撲面而來。
老者向上一指,說道“到了,大家小心上臺階!”
大夥往上一看,見大山腳下,頭頂上方,在比山腳高又比山腰低的一處地方,竟然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巨石平臺,平臺的下面,就是大家站立的小溪溼地,而平臺上面,則是一座巍峨大山,山腰處白雲繚繞,仰頭也不見山頂。
這天然平臺上,建有一幢兩層竹木結構的民居,二樓幾乎全由竹子建造,頂上是棕皮和茅草做的斜坡狀屋頂,窗戶全是用竹條隔成的圖案,在微風中,素色的窗簾輕輕拂動,讓人見了,感覺這房子有說不出的雅緻。
房子背後,是一叢高大茂盛的竹林,高高的綠竹冒過屋頂,卻又垂下頭來,輕輕地撫觸着這屋子,像是慈愛的母親在溫柔地注視着自己的孩子。
屋子前方兩側,則是幾排高大粗壯的松柏,直聳入雲,像是幾名威武的武士,在守護此地。松柏樹應該是在房屋建造前就長在這裏,遒勁的樹根深深地扎入石縫,不少樹根還暴露在外,從遠處看,像是巨龍的爪子有力地握住巨石一般。
劉斌幾人見到這一切,能想到的,也是唯一想到的四個字就是:世外桃源!
竹樓距離溪地還是有好幾十級臺階的高度,劉斌和青年男子擡着雨瀟一鼓作氣上了巨石平臺,來到屋子門前。輕輕放下躺椅,劉斌滿頭大汗,喘着粗氣,找了塊石頭,坐着歇氣。
這時雲飛和何萍也上到平臺,站在屋前,仔細一看,木門上方用一塊木板刻着三個大字“松竹居”,門的兩側也刻有字,左邊是“松竹爲友”,右邊是“臨風聽雨”。
“非兒,你們回來啦!”木門吱呀一聲開了,一位看起來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婦女走了出來,手中端着一盆不知名的花木。
這中年婦女着一身淺色、寬鬆的棉麻衣衫,身段勻稱,挺拔端莊,頭髮盤在腦後,耳邊插着朵粉色的小花,柳葉眉瓜子臉加上修長的面頰,完全就是書上那種古典美女的樣板形象,雖然看得出年紀稍大,但氣質風韻卻絲毫不差。
突然見門外多了這好幾個人,中年婦女一下愣住了,看得出喫驚不小。
“師孃,有人受傷,我們把她擡回來了!”
“哦,難怪剛纔見你風風火火跑回來一趟,我在樓上叫你,你都沒聽見呢..哎呀,那大家快進屋吧,這好久沒客人來,瞧我這禮數都忘了。”中年婦女連忙轉身,將木門大開。
大家進屋坐下,見屋裏幾乎全是竹木製作的傢俱和用品。劉斌等人很是新奇,四處打量。那年輕男子也上下打量着這幾個不速之客,似乎也是好久未見陌生人了。
“宛竹,幫我去裏屋取下接骨膏,善非,你去屋後找兩塊竹片來,這麼寬這麼長就好”老者向年輕人用手比劃着大小。
接下來,老者蹲在雨瀟腳邊,細看傷勢。這時雨瀟的右腳腳踝已經腫得像饅頭一樣,一點也動彈不得。
“看樣子是腳踝錯位了,韌帶也有拉傷,我先給你復位,你可要忍着點疼”老者慈祥地看着雨瀟。
“好的,我忍着”李雨瀟心裏打鼓,嘴上還是答應着。
這時中年婦女從裏屋取出一個紅色的陶罐,放在老者旁邊,裏面是黑乎乎的膏狀物,藥味很大,剛一拿過來,每個人都聞到一股清涼薄荷加藥酒的氣味。
只見老者左手用三根指頭托住雨瀟的小腿,右手呈空心狀輕握腳後跟,身子微微一抖,右肩一晃,只聽得“咔”的一聲,在場的人都清晰地聽到關節復位的聲音。
“啊!”老者手法太快,關節復位後好一會,雨瀟才叫出聲來。
“快上藥吧,是不是很疼啊?”中年婦女關切疼愛地望着雨瀟,這種慈母般的目光,驀地觸動到雨瀟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兩行淚水撲簌簌地從大眼睛中滾落下來。
“很快就好!”老者將陶罐中的黑色藥膏取出一點,敷在幾片巴掌大的綠葉上,然後再貼到雨瀟的腳踝處,最後用一截麻布纏繞幾圈固定。
“這葉子在哪兒見過?”雲飛一直關注着老者的動作,看到這葉子,感覺似曾相識,再細看老者摘取綠葉的植株,見到好幾個綠色的小刺球。
“這就是我路上說的曼陀羅嘛!”雲飛脫口而出。
“確是曼陀羅,現在能認得這個的年輕人可不多啊!”老者轉身有些驚訝地看着雲飛。
“我們是學中醫的學生,不過這也是猜的,學到畢業,其實真正的藥材也沒見幾種。”雲飛在老者讚許的目光下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這時下水救雨瀟的男子手拿兩塊竹片走過來,竹片是按照老者比劃的大小,剛用刀砍削而成,還能隱隱聞到新鮮竹片的清香。
老者用竹片做了個簡易的夾板,爲雨瀟固定受傷的腳踝。
“姑娘你要靜養幾天才能走路了”聽老者這麼一說,雨瀟心中涌起說不出的溫暖與感激,只是連說“謝謝,謝謝您爲我治傷!”
“對了,還要感謝..你救我”,雨瀟把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救命恩人,但一時卻不知該怎麼稱呼纔好。
那年輕人本來專心地看着雨瀟,突然一下四目相對,臉一下子漲得通紅,趕緊把目光移開。
“哦,對對對,我們大家相互認識一下吧!”中年婦女從剛纔的驚訝轉而變得有些興奮。
“這位是我們徒兒,大名易善非,我叫葉宛竹,這位呢叫陳亦鬆,我們的名字都是我們師父取得啦,非兒他叫我師孃,稱亦鬆師父。”中年婦女口齒伶俐地將自家人介紹得清清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