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辨仙源何處尋 ()
“年輕人能有學習易學的心意,殊爲不易,理當竭力相助。只是習易不同於其他,更多地依靠機緣與領悟,且易學浩瀚,一兩日之功,難得皮毛。算起來從我跟着師父習易開始,至今已有三十年左右,感覺也是剛入門一般,這要說到教授於你們,還真不知從何而起。這樣,如你們有什麼疑問,我看看能否以自己的認知給予一些意見做參考吧。”師父說。
“好啊,多謝師父,那我們真的拜您爲師了!”劉斌興奮地說。
“師徒之稱,全憑機緣!”師父微笑着說:“一切隨緣吧!”
夜幕降臨,山林裏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劉斌、雲飛和師父坐在一樓的屋檐下,善非則坐在一個陶製的爐子旁邊煮水泡茶。
爐子用的炭火,沒有一點菸薰的味道,紅彤彤的火苗從陶爐裏鑽出來,舔着上面那把黑漆漆的鐵壺,不一會,水就開了。茶杯也是竹節做的,開水一衝下去,茶的清香一下子散開來。這竹杯泡茶的好處,在於竹子的保溫性能不如陶瓷,所以開水下去,熱氣散的快,避免溫度過高將茶葉燙熟。
劉斌和雲飛坐在竹躺椅裏,面朝山野,小雨剛起時,嗅到溼潤的山林氣息,撲面而來,很是享受。在這樣的環境裏,嗅覺變得格外靈敏,茶香飄過來,更覺驚豔。端起茶杯,輕呷一口,茶香和着竹香,清冽甘甜,直達心田,微微閉眼,一簇簇帶着清晨露珠的嫩綠茶尖,浮現在腦海裏。
劉斌忍不住讚道“好茶!”
“這茶是我們自家制的野茶,今早我和善非就是在山上潭邊準備採些茶葉,剛好碰上你們。煮茶是用的山澗泉水,茶杯是就地取材的竹筒,所以這個特別的茶味對你們而言,覺得新鮮有趣。更重要的是,你們此時的心境無雜,可以調動全身去體味這自然的美好。”師父也端起杯子喝了口茶。
“是呀,沒了那些煩心事,我這幾天覺得舒心了許多。”劉斌答道。
二樓的琴房,掛着兩盞紅紅的燈籠,把房間照得明亮。師孃、雨瀟和何萍在說着話。
“師孃,你看,好像下雨了,林子裏滴滴答答的,像小鼓點一樣,真好聽。師孃你給我們彈一曲吧,我從下午就一直惦記着呢!”雨瀟說。
“好吧,這雨下得不大不小,去了暑氣,帶來生機,我就應景彈一曲《聽雨》吧。”
“好好好!”雨瀟和何萍高興地鼓掌。
只見師孃去到屋角,打開一個竹櫃,拿出一支小巧精緻的竹筒和一塊竹片。
“我這人啊,粗茶淡飯、麻衣簡居都沒有關係,但就是喜歡這個香,彈琴時總要點一支。冬天大雪,呆在屋裏無趣,也喜歡熏熏香”,師孃指了指竹櫃說。
雨瀟看過去,見裏面還放着一個木製的托盤,盤中放了各式形狀的瓷器與金屬的用具,想必就是師孃所說的薰香器具了。
師孃將竹筒一端擰開,取出一支線香,點燃了,再斜插在竹片末端的一個孔上。
白色的煙嫋嫋升起,在紅燈籠的光照下,特別顯眼。這煙悠閒地騰起,忽左忽右,卻聚而不散,在空中轉着彎,打着圈,憑空望去,像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空中寫着草書一般。
線香的煙剛一起來,雨瀟就聞到一股甜甜的香味,一種似曾相識的味道。天然醇厚的香氣,一絲絲往鼻裏鑽,往心裏鑽。這種帶着花香、果香與不知名甜香的味道,直透心底,讓人莫名地心生愉悅之感,整個人、整個心都一下子靜下來,就像正躺在充滿自然芬芳的花果堆裏,美美地睡着了一般。
何萍剛開始見師孃點香,以爲就是平日裏那些廟裏的香或者藏香之類,直到這香味傳到她心裏,她突然有了砰然醒悟的感覺,想想自己那些五花八門的所謂進口名牌香水,怎麼能和這香相比呢?
“這是什麼香啊,我從沒聞過,雖然一下子形容不出,但是好舒服好安心的感覺!”何萍激動地說。
“我自小喜歡玩香,也喜歡自己調香與制香。這線香是我前年開春制的,放了兩年有餘。主料是越南芽莊的沉香,配料嘛,有少許山中醇化的香楠根,製作也不復雜,自己喜好胡亂配的罷了。你們喜歡這味道,我也高興。櫃中還有一些歷年所制、不同用料的線香,有時間我們再品品。”師孃高興地說。
“師孃,這個調香我也想學。”雨瀟實在是喜歡這味道,深深地吸了口氣。
“好啊,那你就別走了,留在這裏陪我!”師孃半開玩笑地說,接着又說:“就怕你孃親找我要人呢!”
提到孃親,雨瀟似乎一下從夢中回到現實,突然思念起父母來,眼睛有些溼潤。
師孃一見,忙說:“沒關係,你這腳過幾日就好,這幾日我們還可以好好聊聊,然後你就可以回家了!”
“嗯,我回去了一定還來看您!我這幾天得畫張地圖,免得到時找不着路!”雨瀟答道。
不一會,琴房裏就香氣四溢,窗外的山林氣息不時地飄進來一些,不僅沒有沖淡屋內的香味,反而增添了別樣的清新。
師孃在琴凳上坐定,雙手撫琴,開始彈奏。
雨瀟因爲多年彈奏古箏,所以一開始就注意到師孃的指法與普通古箏指法有所不同,顯得隨意許多。而這首《聽雨》的曲子,應該是流傳的古曲,節奏緩慢,多用上下滑音與顫音點音,使得箏曲多了些古琴的音色。如果用心去聽,會發現這樣的曲子特別容易讓人入神,而且在聽曲的過程中,畫面感特別強。
此時窗外細雨滴答,聽得見雨點打在樹葉與草叢的聲音,或輕或重,時疏時密。這雨聲在琴聲的背景下,顯得毫不凌亂,反而讓人聽出些調子來。琴聲如山泉般流淌開,充盈在這房間裏,節奏逐漸由舒緩至緊密,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雨瀟彷彿站在西湖邊,剛開始是密雲小雨,湖面點點漣漪,隨着這雨由小到大,雨聲漸密,一聞似雨打芭蕉葉,清脆悅耳,二聞似雨濺湖面,煙雨濛濛。外面的雨聲是山野夜雨,屋內則是雨濺西湖,加之線香發出的奇香不時鑽些到頭裏,整個人似乎一下子鬆了下來,心靜如水,有些昏昏欲睡。
樓下四人正在品茶聊天,忽然聽得樓上傳來琴聲,在寧靜無比的夜裏,合着山林夜雨,是那麼的協調與安詳。
師父聽了琴聲,自語道:“這曲子此時彈最合適不過了,品茶聽雨,最是自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