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九章 弘文迷案

作者:满碧乔
李乾佑与高敏离开后,薛讷也沒多耽搁,匆匆出了东宫。李弘站在正殿高台上,看着薛讷渐行渐远的背影,对身侧的张顺道:“怎的忽然起风了,萧萧肃肃的,让人很是不安,不知天气何时才能晴好起来……”

  李弘所說的话虽无一字关乎薛讷,却又似字字事关薛讷,张顺在旁恭敬道:“殿下放心,薛郎虽看起来像個纨绔子弟,却很有本事,一定能逢凶化吉。”

  “你们私底下都這么评价慎言嗎?”李弘觉得十足有趣,侧身问张顺道。

  张顺自觉失言了,忙拱手請罪:“只是私下有时說着玩,請殿下责罚……”

  “哎,這有什么可责罚的”,李弘拍拍张顺的肩,示意无妨,“本宫也挺想听听,尔等对慎言究竟是什么看法,他是個沒嘴的葫芦,只怕沒有他那個弟弟人缘好罢?”

  “薛家小郎君是不与我等人相交的,即便迎头见了面,也是我等抱拳立在旁侧,他爱答不理的。不似薛大郎君,待人和气。不過薛大郎君长得太俊秀了,方来的许多小侍卫都以为他是那种花天酒地的性子,到了知道他這般老实,反而都觉得意外。”

  “慎言的好,不经接触哪裡懂得”,李弘对薛讷最为了解,听了這话感慨自然更多,远远的视线牵绊着东宫道路尽头那只剩個黑点的人影,低喃道,“希望他一切顺遂,早日了却此事罢。”

  薛讷出东宫后,找了個背街无人处,吹响骨哨,不過一炷香的功夫,风影便跃墙而来,冲薛讷一抱拳:“薛郎寻我?”

  “你家郡主如何了?”薛讷记挂李媛嫒半夜来报信,恐怕她因自己再受李敬业夫妇责罚。

  “沒什么大事,将军只数落了郡主两句,便让她回去守灵了。”

  “那便好”,薛讷松了口气,“今日有要紧事劳烦你,别院的案子被限期三日内侦破,极其紧急,劳烦你帮我传唤几個证人来。”

  风影一听,這样大的案子竟限期三日之内侦破,简直是刁难,但见薛讷乃是方从东宫出来,想来已是太子从中周旋過的结果,便不好多說什么,重重一抱拳,一阵旋风似的顷时不见了踪影。

  薛讷去拴马处领了坐骑,边策马回蓝田边忖度着案子,天黑时终于回到了蓝田县衙。

  众多差役皆已放衙了,那县丞与主簿却沒敢走,一直等到薛讷回来,一唱一和道:“薛县令辛苦了”,“我等皆不敢擅离职守,下午一直在看卷宗来着”。

  “是嗎?两位可有什么斩获?”薛讷正理着思路,寄希望于他们果真有所发现。

  這两人立刻面露尴尬之色,打马虎眼道:“啊对了,下午时京兆尹府派了一位刑官来,帮着薛县令查案的,正等在官厅裡呢!”

  薛讷猜想此人应是李弘命京兆尹府派来,特意襄助他的,忙道:“好,本官這就去见,时候不早,两位家中各有老小,不妨先回罢。”

  這两人明显松了一口气,脚底抹油很快开溜,再也不见身影。

  薛讷无暇理会他们,阔步走进官厅,只见一個身量不高,但看起来很精明的年轻刑官站在堂中,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圆领袍,身挎牛皮小袋,裡面装着查案的铁挫、小镊等物。

  薛讷行了個微礼:“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那年轻刑官忙插手揖道:“下官陶沐,請薛县令差遣。”

  “你這名字甚好,自带辟邪,适合做刑官”,薛讷为拉近关系,打趣了一句,而后便引入了正题,“你可看過案卷了沒有?有什么疑问嗎?”

  “已熟读過了,就等薛县令回来,一道查驗證物。”

  “好,辛苦了,事不宜迟,我們现下就往库房去罢”,薛讷做了個請的手势,与那陶沐一道向库房走去。

  陶沐果然是個利索勤谨之人,已将证物分门别类码在了三张柳木长桌上,并附上了标识。薛讷见其中有十数块大大小小的熔融锡块,上前拿起细细翻看:“這些是哪裡来的?”

  “在藏宝阁的废墟下面发现的,许是珍藏的锡器。”

  陶沐此话不假,藏宝阁中的确有不少锡器,而锡遇火则会融为液体,故而這些火场中的锡块都早已融成摊状,丝毫看不出其原本的样子。但薛讷仍觉得有些蹊跷,问道:“可有弘文馆别院的宝册?”

  “主管稍等”,陶沐說着,从一旁自己整理好的卷宗中抽出一册,捧到薛讷面前摊开。

  “再拿纸笔来。”

  两人边看边找,宝册翻完后,薛讷将其中所记载的全部锡器记录下来。陶沐见薛讷所记并非锡器的名称,而是重量,不由恍然大悟道:“薛御史果然好手段”,随即立刻去库房裡找杆秤去了。

  昨晚薛讷与樊宁說起自己有所收获,便是因为想通了此计,若他所料想的不错,這些锡块会成为他這番猜想的关键证明。锡器熔融后即便形状改变,重量却不会变,若能将现场搜集的所有锡块逐個称重,数量相加,再与宝册所载全部锡器的重量之和做一個对比,便可知道其中是否存在蹊跷。

  两人挨個将锡器全部称重后记录在纸上,陶沐转身欲走,被薛讷叫住道:“陶刑官做什么去?”

  “去取算盘啊?”

  “不必了”,方才薛讷边记边心算,早已算出了结果,“你帮我写上,宝册所载锡器共八十五斤十三两二铢,而所有锡块之和重八十七斤九两三铢。”

  陶沐见薛讷竟有如此本领,大为惊喜,连连拍手叫好道:“薛御史果真名不虚传,下官佩服!”

  薛讷不习惯被夸,赧然挠头,却也难掩内心的一丝欣喜。方才他称重时一直在担心,倘若仵作在现场未能收集齐所有的锡块,导致锡块的总重少于记载,他的推论便可能无法佐证,现下虽然只重了一斤多,却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所在。

  然而仅有這一個证据,還远远不够,還不等陶沐喝完一盏茶,薛讷便又问道:“现场可有留下类似绳索的物件?”

  “沒有,但有一块残存的木头上有两條印子,像是绳子的勒痕。主官,請看”,陶沐凑上前,手中拿着一块残破的木條,虽然已過去两月之余,薛讷依旧可以闻到一股焦胡味,他提起手中的油灯,照亮那木條,只见陶沐所指的方位有两條明显由绳索摩擦遗留下的勒痕,木皮皆被磨得刨花而起。

  薛讷眸中闪過一道利光,问道:“此物归属何处?”

  “根据工部设计别院藏宝阁的工匠所述,是三楼门楼的栏杆”,陶沐回道,“此外,下官還发现,二楼与一楼的天花板似有蹊跷,請薛县令跟我来看……”

  牢狱裡,樊宁窝在硬邦邦的床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方才听门口的守卫說,刑部施压,限期薛讷三日内侦破此案,如若不然,便会将她移交至刑部。

  到了這一步,樊宁已经不畏惧生死了,但想到這三日,薛讷定会殚精竭虑,为她拼死,她就忍不住地心疼难受。

  从前当真是她太傻,他已如此待她,她竟完全不知他的心意,以后……若還能有以后,她定会加倍好好对他。但退一万步說,如果真的沒有以后,她這短暂的一生也算是值得了,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却有师父的疼爱抚育,也有薛讷的多年相伴,若一定說有什么遗憾,便是不知父母亲族,亦不知当年他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将自己遗弃,如若能与他们相见,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也是好的。

  皎洁的月光透過牢房上方的窗栅照在樊宁的脸上,更显她的神情寂寥落寞。但也不過须臾的功夫,她便调整好了心绪,抬起明媚的双眸,浅浅笑着,对月低喃道:“薛郎,我相信你……”

  忙活了一夜后,薛讷顾不上合眼,先去官厅处理了积攒多日的公务,而后见风影将那几個远途的人证带回来,便开始问案。每人的证词基本如旧,薛讷道了一声有劳,便让陶沐带他们去用餐,自己则开始走马探访其他几位住得近的人证。

  冯二家和王五都住在蓝田县东的一個单进小院裡,是同一個院裡的邻居,家中各有一两亩良田,算是不穷不富的寻常人家。是日听說薛讷要来,他两人皆携家带口,门前迎接。寒暄客套后,两人将薛讷迎至冯二家的厅堂,其他家眷则都聚在王五家,不打扰他们问案。

  落座后,薛讷直奔主题,重复了一遍那日在刑部牢内的发问,過了這样长一段時間,两人显然不再似当初那般紧张,互相之间也多了许多细节佐证。

  “案发前那一天不是因为田老汉染了风寒嘛,所以才未拿出那《推背图》的抄本来。当时那小娘子动了气,剑一横,怒目一瞪,守卫长便不敢乱說话了”,冯二道。

  “我們都觉得可解气了,平日裡对我們倒是颐指气使,遇见那七品官的女徒弟却畏首畏尾,真是笑死個人了”,王五嗤笑回道。

  薛讷听出了几分别样意味,问道:“守卫长平日对你们可是比较苛待?”

  “何止是苛待,简直是拿我們当牲口使唤,你看他死了,根本就无人去他府上吊唁”,冯二回道。

  薛讷心想,主官严厉些多是有的,但這般招人怨恨,甚至死后仍耿耿于怀的实在不多,便又问道:“有何事迹可以印证嗎?”

  “就拿去岁七月的时候說罢,有一次守卫长因为犯事被官府抓去做了几天牢,等他出来的时候,他养的狗因为沒人喂死了,他就把我們都吊成一排,挨個拿鞭子抽了一遍。”

  “是啊,当时我记得那個沈七被打的最狠,因为狗是养在后院的。但是那狗凶得很,谁喂它它便咬谁,我們也尝试過扔东西给它吃,可它根本不理会,自寻死,我們有什么办法。”

  原来還有這么一番故事,薛讷寻思片刻,又问起旁的事来:“对了,案发前一段時間,你们守卫长是否见過什么人?比如朝中官员,或者是西域商贾,或是其他身份来路不明之人。”

  “我想想啊……”冯二和王五在残存的记忆中搜寻着,片刻后都摇了摇头:“当着我們的面,应当沒有见過什么官员或商贾,不過若是放衙之后,我等便不清楚了。”

  薛讷微微颔首,又问:“那么,關於法门寺来的那几位僧人,你们可感觉有何奇怪之处嗎,无论大事小事,皆可告诉我。”

  回到县衙后,薛讷又一头扎进官厅裡,将今日所有人证的口供誊写收录。

  时至今日,這個混沌不清的案子终于有了眉目,他现下要做的便是尽一切努力,将它夯实夯死,再也不给刑部任何翻案的机会。

  把口供理清后,亦是第三日清晨,陶沐来官厅寻薛讷,见他仍穿着前日的衣衫,不由惊诧:“薛县令昨晚還是沒回府嗎?又是不眠不休,身子怎受得住……”

  “无妨,现下顾不得梳洗打扮”,薛讷阔步走来,一拍陶沐的大臂,“快跟我去骊山,再不走怕是来不及!”

  骊山矗立在长安城与蓝田县之中,扼守着长安通往关内的要道,属于军事重地,故而薛讷来探访此地,還提前派人到兵部开了公验,方得通過驻山士卒的岗亭。

  约莫過了一個多时辰,两人终于爬到了山顶的道观。陶沐本以为薛讷是来這山顶之地寻访什么高人,可薛讷沒有停驻脚步,反而向来时反方向的南麓山下走去。

  “主官,主官你這是去哪呀?”陶沐一头雾水和着汗水,跟在薛讷后面,心想自家主官真不愧是名将之子啊,莫看瘦瘦高高的,两夜不眠三日不休,身子竟能吃得消。

  南麓比北麓更陡峭,到处是碎石断崖,一不留神便会跌下山去,沦为崖下白骨。陶沐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步也不敢踏错,却见薛讷不紧不慢地走在前面,如履平地。

  终于,不知道過了多久,两人来到半腰上的山窝处,环顾四周,满眼怪石嶙峋,還飘着一股呛人口鼻的气味。陶沐不由得以袖遮面,问身旁的薛讷道:“主官,咱们来這荒郊野外,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是查什么呀……”

  话音未落,一旁的薛讷猛然回身,将陶沐扑倒在地。陶沐顾不上肩背,屁股等处传来的剧痛,心中大骇,想着难不成他们家主官有什么不得了的癖好?可這念头還未发散,就见自己方才所站之地近旁的怪石罅隙喷出一股滚烫的水流,四下裡立刻被浓浓的雾气萦绕,那呛人的气味也变得更加浓烈了。

  待那怪石罅隙不再喷水后,两人方拍拍尘土,站起身来。薛讷此时方解释道:“此乃热泉,每隔一段時間便会喷出滚烫的水流和蒸汽,今日跋山涉水,便是为了来找它的。方才若不是我将你推开,那热泉的水汽足以将你的脑袋烧穿,你便是戴着金盔银甲,也活不成的。”

  听闻薛讷此言,陶沐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连向薛讷致谢。薛讷向前一步,视线穿過稀疏丛林,望向南山脚下,但见那已烧作焦墟的弘文馆别院堪堪坐落在山脚之下,他偏头一笑,俊俏的面庞上写满难得一见的自信飞扬。

  两人回到县衙时,已至夜半。今日便是三日之期,薛讷即将与刑部官员展开论辩,還未坐下喝口水,京兆尹府便派了属官,带着刑牢车前来蓝田。

  看到樊宁身戴枷锁,被牢役推搡带出,薛讷只觉浑身上下每一寸骨,每一滴血都是疼的,但他不敢表现出分毫,甚至连眼睫都不敢颤一下,木然地随着陶沐走至车马棚处,牵出了自己的坐骑。

  只消今日能够洗清她的冤屈,她便不必再受這些罪了,薛讷如是想着,翻身上了马,双手握紧了缰绳。

  “主官,你這三日不眠不休的,骑马怕是有危险,不妨与我一起坐车罢”,陶沐不会骑马,便坐上了马车,招呼薛讷道。

  “啊,不必了,路上我且想一想案子”,薛讷如是說着,心裡想的却是如是能离她近一点,待樊宁上了囚车,车队便即刻开拔,越過骊山,向长安城进发。

  天光尚早,初春的夜幕還未完全褪去,朱雀大街上已站满了夹道围观的百姓,甚至還有火场中遇害守卫的亲属,亦站在道两旁,满脸恨意,只恨不能亲手将樊宁手刃。

  樊宁坐在囚车中,闭目冥神,将外面這些嘈杂之声悉数屏蔽。還记得小时候李淳风常說她性情急躁,动辄让她打坐清修,现下方知其中深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单靠用强无用,需得忍一时之难,方能有“今后”二字可图。更何况,有他一直陪伴,即便今日這车是开赴刑场,她亦无所畏惧。

  终于,车队行至京兆府衙门正前,樊宁被推去**等待受审,薛讷与陶沐则进了衙门正堂。

  李乾佑带着高敏与肥主事先到一步,面对薛讷的行礼,李乾佑与肥主事皆不予理会,以示气势,唯有高敏客客气气地回了個礼。

  未几,李弘的车驾停在了衙门外,众人忙出门相迎,跪倒一片。李弘身着太子弁服,头配进德冠,亲近中带着威仪,笑对众人道:“查案拿贼這种事,本宫是外行,今日是来看各位大显神通的,诸卿定要秉公办案,切不可结冤案错案,更不可放過任何一個贼人,尔等可明白嗎?”

  众人连连称是,京兆府尹恭迎李弘进了衙门正堂,李弘坐在了正中席位上,一拍惊堂木,示意众人可以开始了。

  樊宁去了枷锁,被捆住双手带至前堂,跪在李弘面前。李弘佯做第一次见樊宁,问道:“堂下可是弘文馆别院案凶嫌樊宁?你可知罪嗎?”

  樊宁抬起小脸儿,望着李弘,一字一句道:“民女樊宁,弘文馆别院案与我并无瓜葛,請殿下明辨是非,還民女一個公道……”

  “去岁九月初,你去弘文馆别院取《推背图》,而后别院烧毁,《推背图》不翼而飞,经過刑部现场考证,在场并无旁人,故认定你为凶嫌,对此你有什么可說的嗎?”

  “民女亲眼所见,弘文馆别院侍卫长乃此案凶嫌,是他放火烧了别院,盗取《推背图》,民女曾试图阻止,可惜未果,贼人武功高强,跳窗跳走了……”

  话音未落,堂内外便是一片哄笑申斥之声,围观的百姓们皆很愤然,口口相传着守卫长不過是三脚猫的功夫,哪裡打得過红衣夜叉。

  李弘低头忖了一瞬,问薛讷道:“薛卿,你是本宫亲封的监察御史,一直在主理這個案子,三日前,也曾与李卿立下约定,今日必破案,否则便将此案交由刑部审理,今日你可有何话說嗎?”

  “回禀殿下,臣已查明,樊宁所言句句属实……”

  薛讷這话掷地有声,眨眼的沉默后,人群中迸发出一阵更威猛烈的质疑之声。李乾佑与肥主事相视一眼,皆发出了两声嗤笑。

  薛讷不做理会,继续說道:“起初臣初接手此案时,颇感疑虑:此案丢失物品唯有《推背图》,此书预测我大唐国祚,甚为紧要,可樊宁身为密局阁丞李淳风之徒,本就是奉师命前往别院取书,可谓唾手可得,为何還要背负着杀头的风险,犯下十恶不赦之罪呢?臣百思不得其解,案情也搁置良久,直至有农人在辋川的枫林间发现了法门寺那些和尚们的遗骸。陶沐,带人证上来。”

  不消片刻,陶沐便带了法门寺住持与守卫王五前来。薛讷继续說道:“法门寺乃国寺,各位僧众的衣袍为尊贵的玄黑之色,但为表出家人谦逊之心,根据辈分,每一位在身上不同位置略作撕毁,臣已請住持大师与别院大门守卫王五在京兆尹府对過口供,结论便是那日在樊宁之前,赶到别院取书的一伙僧众为假冒,是贼人假扮的。”

  “大师,王五,薛卿所言属实嗎?”李弘问道。

  “是,出家人不打妄语,請殿下放心”,法门寺住持回道,那王五亦是点头如捣蒜。

  李弘這便挥挥手,示意将他二人請下,又做了個手势,示意薛讷继续。

  薛讷继续說道:“事实便是,贼人打听出法门寺的和尚们即将前往别院取经书,便在半路截杀,抢夺马车,并使贼首扮作守卫长模样,钻入车厢之中,被顺利运入了别院……”

  “一派胡言”,李乾佑忍不住骂道,“薛县令是在写话本嗎?胡言乱语毫无证据,已经過去這些时日,住持大师被尔等牵着鼻子走,记错了也未可知,只此一條根本无法证明什么。”

  “若无证据,薛某今日便不敢在殿下面前說這些话。那日去辋川验尸,肥主事亦在场,法曹与仵作也记录得详细清楚,现场很乱,血迹密布,但這皆是贼人的障眼法,想要掩盖他们曾经将马车驾走,擦去法门寺大师们遇害时留下的血迹,事后再用鸡血泼上,意图以假乱真。可马车轮上,马车辙印上的血印,皆可证明這马车确实曾被驾离,放火焚尸则是为了掩盖這几位和尚真正的死亡時間。肥主事,薛某說得可对嗎?”

  那日那几具和尚的遗体吓人得很,肥主事根本沒敢细看,此时无法反驳,又怕說不记得会被李弘认为是不尽责,只能說道:“是了,但這也不能說明……”

  “好”,薛讷不理会他的狡辩,继续說道,“方才樊宁說起那守卫长武功高强,在场诸位,堂外的百姓无不嗤笑。确实,守卫长究竟是何时死的,是本案的另一关键。薛某亲眼所见,仵作也记录在册,守卫长的尸体咽喉处并沒有烟熏的痕迹,這便說明他死在纵火前,而非着火后,根据樊宁的描述,直至进入藏书阁,守卫长皆无异常,甚至還与她闲话家常,這又是为何?方才薛某已经說過,贼首躲在木箱中,被运进了藏书阁,而后這些假和尚便开始在二楼抛洒布置昆仑黄与芒硝,但此时出了一個意外,便是那名为龙四的侍卫,冲入了阁楼找侍卫长,看见了這些假和尚的勾当,但他還未来得及出声相问,便被人从身后一剑捅死,尸体拖到了一楼木梯之后隐藏,故而他的尸身,嗓中亦沒有烟熏的痕迹。”

  說到這裡,方才那些嗤之以鼻之人都安静了下来,似是随着薛讷的讲述又回到了那一日的别院。一直默不作声的高敏终于按捺不住了,先向李弘一礼,继而问樊宁道:“敢问你与那侍卫长进入阁楼,大约相差多久?”

  樊宁望了薛讷一眼,照实回道:“我与他只见约莫相差十余步,那会子我闻到了一股胡饼香,便顿了一瞬。”

  高敏点点头,复望向薛讷:“敢问薛县令,這么短的時間内,那不知是否存在的贼首真的能杀了守卫长,并在二楼放火嗎?”

  “守卫长身上虽有一处剑伤,但薛某已請仵作验過,那并非是他的致命伤,他的致命伤只在于颈后一個极小的针眼。各位估摸都猜到了,侍卫长是被毒针所杀,而后那贼首便将他拖拽至楼梯后,与龙四藏在了一起。贼首为了确保樊宁能比守卫长晚這么一步,乃是利用了她一個小小的爱好。莫看此女身形瘦削,却爱吃胡饼如命,观星观生员后补与附近百姓都知道。便是用這功夫,贼首蹿上了二楼,用燧石点燃了内阁间,造成了藏书阁二层的熊熊大火……”

  樊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想什么“爱吃胡饼如命”這种平日裡揶揄她的话,薛讷竟也放在台面上說。果然,李弘望了她一眼,神情似笑非笑的,似是想不明白竟有人因为馋差点丢了脑袋。

  肥主事见众人的思绪皆被薛讷带跑,不免焦急,发问道:“可烧起来的并非只是二楼,根据冯二供述,整栋楼皆是在此时起的火,敢问那些假僧众难道還敢将粉末抛洒在外,难道别院的守卫皆是废人嗎?”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话用在這裡,既恰当也不恰当,烦請殿下与各位移步,来此处看看便知了。”

  众人不明白薛讷葫芦裡卖的什么药,随他出了大堂,只见陶沐不知何时在京兆府衙门外的空地上扎了個稻草丛,约一丈开外又摆了個炭盆。得到薛讷的首肯后,他用燧石点燃了火盆,不過一眨眼的功夫,那稻草丛訇然起火,火苗蹿出一人多高来,惹得围观百姓惊叹不已。

  薛讷不再卖关子,解释道:“别院位居骊山脚下,顶头位置,山脊断崖下有两眼间歇温泉,偶时会散出昆仑黄等物,积年累月,便在這木质的藏书阁外涂了厚厚的一层,只消裡面起火,外面必燃。薛某所言无一字虚假,待此案完結,可以請刑部与京兆府各派官员随薛某前往取证。”

  见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李弘摆手示意仍回到厅堂之中。待李弘坐定,李乾佑迫不及待发难道:“此女既不呆也不傻,又說与侍卫长相熟,为何会认不出他来?被旁人假扮了仍不知?”

  “守卫长是胡人,贼首亦是胡人,只要体型相近,留着一样的须发,戴上头盔,在那样的熊熊烈火中,只怕他亲娘老子都认不出,怎能怪得了旁人?”薛讷不再客气,直言反驳道,“贼人奸猾,布下瞒天之局,理当怪罪于他,不当怨怪旁人罢。”

  “本宫有一疑问,先前看口供,有個叫沈七的孩子,是后院巡视的守卫,他說只看到樊宁一人跳窗而逃,這与樊宁所說自己乃是先看到守卫长跳窗,才跟着跳窗出入极大,薛县令可解出其中关窍了嗎?”

  “是”,薛讷冲李弘一抱拳,“臣下起初百思不得其解,直至前几日在蓝田县衙的库房中,看到了那巨鼎与现场遗留的一些证物。在别院三楼的阑槛上,留有绳索摩擦的痕迹,看起来很新,加之别院每半年皆会重新粉刷补漆,应当正是事发当日所留下的。一楼与二楼天花板断裂的痕迹大体相同,皆是被重物所砸,而非我們认为的,三楼烧塌导致巨鼎陷落。起初臣以为,是那些贼人欲砸死樊宁,所以吊起了大鼎,后来发现,那三足鼎下有许多破碎瓷片,還散落着许多熔融的锡块。臣觉得蹊跷,于是便将现场收集的锡块挨個称重后相加,发现其总重量比宝册所载的别院所有锡器的总和還要多上一斤。樊宁,你且說,彼时是如何看到那守卫长跳窗的?”

  樊宁回想片刻,答道:“彼时我与他交手三两轮,他忽然砍断了一旁的書架,渐起了一阵烟尘,朦胧间我看到他攀在窗口上,回头看了我一眼,又挥剑砍了旁侧的栏杆,而后跃下了二楼。我才要去追,鼎就落下来了,把二楼砸穿了,我拼命越過去才跳窗逃了命……”

  “关窍便在此处”,薛讷轻轻一笑,扫视众人道,“昨日薛某与陶沐将那锡块与其下的陶片仔细拼看,发觉原来這锡块竟是一面一人多高的锡镜,方才臣所說的多出的一斤锡,便是锡镜表面附着的锡的重量。沈七之所以沒有看到除樊宁以外的人,是因为那贼首乃是从对称的另一侧窗户跃下的,临跃下时挥剑,则是为了砍断三楼吊起巨鼎的绳索,他们已经過了周密筹谋,便是要通過那巨鼎砸碎锡镜,毁灭证据,让樊宁无法发现自己其实看到的是镜中像,以为那贼首也是从此处跳了下来,奋力去追却无果。想要此案能够实现,需得在别院内有内应,据薛某查证,应当便是那武库看守张三。是他告知了贼人,法门寺大师们取经书的日期与樊宁前来拿《推背图》的日子,并将一套侍卫长的服饰给那贼首,事后又收回,才促成了這惊天之案。”

  薛讷這话,引得众人遐思,這般想来,似乎并无破绽了,李弘脸上终于有了真切的笑意,說道:“不曾想,此案竟是這般细致,薛卿真是辛苦了……”

  孰料那高敏忽然出声打断:“且慢,高某有一疑问:敢问薛县令這些說辞,可有人证物证嗎?张三认罪了嗎?那所谓贼首可已落網了嗎?”

  薛讷一怔,回道:“物证……方才不是已经据实罗列清楚了嗎?”

  高敏哑然一笑,回道:“這些物件,只能說此案有可能這般发生,而非一定会這般发生。高某只觉得,薛县令這些推论,皆是基于此女无罪的基础上,只是为此女脱罪的诡辩,若无人证,根本无法堵泱泱之口。若是高某說,根本不存在什么贼众,那些证据皆是巧合,便是此女因为平日裡的口角,嫉恨那守卫长,刻意放火,并烧塌了别院,你又有什么话好說?”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