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离开京城
礼部的胡尚书請旨为太上皇過千秋,本想的是让大家有机会见到回来的太上皇,只不過這個奏章让景泰帝驳回了。
“你帮我去南宫看看镇儿。”孙太后說道,她向朱骥求了這件事。朱骥沒有直接去,而是往万真這裡而来。
“你上回說太子有物件要带给南宫的那位,我特地来取。”
“取?朱大人,那种小孩的玩意取它何用,徒生伤悲,你說给太子宫裡烧饭的几個奴才都不了了之了,就连皇后都曾說過不轻饶的,你们都饶了,這太子写的字就更不用给太上皇看了,免得被人抓了你的尾巴,影响大人的仕途。”
贞儿心裡早就不满了,這锦衣卫办案本就是有選擇的。
“這件事有难言之隐,何况如今皇后已经让忠诚可信之人去料理东宫饮食了,你就不该耿耿于怀了,皇上的意思是让你去趟南边,說是瑶民這边不放心。”
“调得好,省得孙太后耳朵裡再有风雨。”万真說道,“這回又是什么?”
“督军,其实沒有什么难度,你与袁彬一起去。让你监视他。”朱骥說道。
“真有意思,這袁百户也要有人看着?”
“阿真,皇上认为他是太上皇的人,怕他留在京城闹事……”朱骥說道。
“大人您是皇上的人……皇上是看着大人的面子才相信我的吧,你不怕我不站在你這边?”
“别闹了,這见差事派你去不是皇上的主意是兵部的。兵部要在广西用兵,想多個人手去帮忙,你一直负责那一带的案子,应熟悉点。”朱骥說道。這個真是好借口,朱骥這样知道自己内情的人本就不多,锦衣卫是为皇上服务的,只不過皇上不是每個人都一般对待的,就像满朝文武,同情太上皇的官员多了,皇上心裡一定不舒服。
孙太后自从不管事以后,有时会在西山礼佛,自己要离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理应去打招呼,只是時間方面颇为紧张,毕竟他是以陪同去讨伐叛党的督军的公公的由头离境的,在明宫裡的太监地位似乎一直高高在上,要不为什么有人会自己放弃了做男人去宫裡呢,那些近身宦官都是阉人,他们很容易受到皇帝的信任。去做监军的公公是昔日郕王府的旧人,說白了出一趟差,那就可以建一份功。那太监对如今的皇上可是有恩的,這位皇上昔日在這位陈符公公的宅子裡降生的,得罪不得。
贞儿沒有换装,她直接去了西山,西山那么大,只說是去拈香的,只是见太后恐怕会惊动他人,幸好這朱骥陪同会少些怀疑。
孙太后在這裡已经礼佛一月了,這也是還愿,当初向佛祖许了愿的,只要儿子平安回来,這次儿子能回来,自己是出了不少力,拜托老臣杨善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连哄带吓骗得瓦剌人放了朱祁镇,总之一條命捡回来了,至于景泰帝给他的待遇,她实在就管不了。本来那钱皇后也应该来,只是景泰帝不许,借口让兄嫂夫妻团聚,扣下了她。
朱骥是景泰帝的人,他来看自己并不稀奇,无非想知道自己是否安分。自己年纪大了,也不想再挑什么事,其实只要能安享晚年,也就够了,儿子朱祁镇那边只要安分不惹事,這吴氏母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坏心的,他们毕竟是自己帮過的。
“锦衣卫统领万真拜见太后。”贞儿說道。
孙太后抬起了头,来见自己的還有個年轻人,万真……這不是贞儿嗎?她怎么這個打扮?
“小的要奉命去广西平叛,什么时候能回来未知,所以特向太后告辞。”贞儿說道。
“也好,离开這是是非非,我這都是命。”孙太后說道,“贞……真……万大人,记得够了就收手,别太贪心,我這就是太贪了……对了,哀家有什么可以帮的?”
什么要求?沒有什么要求,她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小太子,過了半分钟,她說道:“在下也沒什么,只是放心不下亲人……太后,别打哑谜了,我只說了,太子有危险,望太后保护……”
孙太后闭上了眼睛:“那是他自己的命……你不属于這裡,你应该做你想做的事,你不是說過要重振万家嗎?我当初就喜歡你這個性,這裡的事你别管了,也管不了。”
陈符是個很有意思的太监,他是吴太妃的人,江南历来就是美女多,吴氏就是這样一個美女,而陈太监又叫王瑾,他是安南人,年岁已大,吴太妃无非借此让人送其返乡。這沿途人马先去广西平了乱,然后送他回乡。他在宣宗朝還是正统年间都是很受重要的。
他的威望权势足以让人害怕,都說他一直很受重用,不過他的确是有本事的。
袁彬见他也不是旧人,他与袁彬也谈得来,贞儿倒是第一次跟随大队人马出行。湖广总兵梁王缶一直在西南一带,這也许表面上根本算不得大事。
“风光過了……”這老太监看上去实在沒有人们传說中的那么可怕,如今当朝的兵部尚书于谦竟然也来送行。
“我這就可以回去了,”陈太监說道,“這回可以回乡了,也是拖大人的福,离开這裡也觉得额外轻松,這一辈子磕磕碰碰也就過来了,倒是大人珍重!”
于大人正气凌然,微笑道:“死又有何惧,一個人的名声很是重要。”
“话虽如此,但是名声那件事不是想要就要的,我這辈子也不畏死,大大小小仗也参与了不少,却因为娶妻這件事惹得大家笑话,其实我們人人都有弱点会做错事,我們做内监的无非就是让皇上高兴,想当年……”
于谦嘴角微笑:“您想当年的日子应该過去了……好好回家吧……”
家……一個太监本就不该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