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使上殿
等到將趙讓送出府邸之後,太子魏申折返回頭,來到了後院的一座亭旁。
在這裏兩個中年人正迎面而坐,兩人中間擺放的棋盤之上已然是黑白密佈。
如果趙國使者此刻在這裏,一定能夠認出來,面前的這兩人正是他求見而不得的魏王魏罃與魏相公孫頎。
緩步走到了這兩人身旁,太子魏申只是自顧自地坐了下來,默默地關注着棋盤上的變化。
“啪……”
將一枚白子落在棋盤上後,魏罃一邊觀察着面前的棋局,一邊開始了發問。
“趙使走了?”
“正是。”對着魏罃微微躬身,太子魏申緩緩道:“啓稟父王,剛剛趙使……”
接下來,魏申將自己與趙使的談話,以及對方臉上的神情變化一五一十地全都了出來。
魏罃聽完了這一番話語之後,輕輕地點零頭,“相國,趙國這是快要支撐不住了?”
“東方是齊國、燕國,腹心之地有中山國,背後還有我魏國。”
“以一國之力,對四國之強,趙國何以能夠取勝?”
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果,魏相公孫頎並沒有任何的意外。
單單一箇中山國都不是此刻的趙國可以覆滅的,更何況又有齊國、燕國的出兵,再加上魏國的暗中推動呢?
這一場一開始實力就並不對等的戰爭,趙國就從來沒有獲勝的可能。
“啪……”
同樣拾起一枚黑子落在了棋盤上,公孫頎帶着睿智的目光看向了對面的魏罃。
“眼下正是我魏國出面的最好機會,是幫助趙國收攬其心?還是削弱趙國減弱威脅?”
“一切還請王上定奪。”
定奪?
心中暗暗唸了一句之後,魏罃卻是笑着輕輕搖了搖頭。
此時的魏國已然是大勢將成,趙國又在此次大戰之中遭遇了重挫,究竟是盟友還是對手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更何況這一次魏國暗中幫助中山國的消息,雖然短時間之內可以隱瞞,但是長久下去必然爲趙國所知曉。
可以想見的是,趙國與魏國之間的關係,必然會因爲這場戰爭而發生重大轉折。
具體如何應對野心膨脹又剛剛遭遇重挫的趙國,魏罃卻不準備親自去處理。
目光微微一掃,看到身旁的兒子魏申,魏罃臉上分明露出了幾分笑意。
“太子,趙國這件事情就交由太子全權處置了。”
“父王,兒臣……”
看着臉上明顯有些錯愕的魏申,魏罃臉上隨即浮現出了幾分溫和。
“太子,不要擔心,你的背後有寡人以及整個魏國。”
“此次調停三國戰事只需要記住一件事,莫要失了我魏國作爲霸主的威嚴。”
魏罃擲地有聲的話語,一下子就讓魏申心中充滿磷氣。
這些年來他跟隨在魏罃的身旁,也接觸了不少魏國的政務。
如今魏罃將如此大事交給他全權處理,魏申心中有些惶恐之餘,也不禁生出了幾分自豪。
這就是魏國,當今下最爲強大的諸侯,這就是他這個魏國太子最大的底氣。
緩緩從坐席之上站起身來,魏申直接向着魏罃躬身一拜,“兒臣,定不負父王期盼。”
“好,先下去吧。”
等到魏申的腳步離開這座亭,魏罃笑着將目光收回,看向了對面的公孫頎。
“相國,如何?”
“可。”
公孫頎只是吐出了一個可字,但是其中卻彷彿蘊含了無數深意。
視線之中的魏申漸漸消失,這一對君臣的目光也從北方移向了南方。
“相國,寡人聽楚國使者到了安邑?”
“正是。”
聽到魏罃提起,公孫頎將手中棋子落在棋盤上,然後緩緩道:“楚國左徒屈伯庸昨日已經抵達安邑。”
“臣以爲楚國左徒此次前來,乃是爲了向我魏國求和。”
“當然是求和。”
魏罃當即擺出了一副理所應當的架勢,“如今龐涓大軍已經攻破了合伯,楚國的兩萬申息之師已然全軍覆沒。”
“公孫鞅的大軍出武關後,一路也是攻城拔寨,不久之前穰城也被我軍拿下。”
“再加上剛剛取下了酈城的五萬韓軍,我魏韓聯軍二十萬大軍即將把宛城牢牢圍困。”
看了一眼面前優勢盡在掌握的棋局,魏罃充滿自信地對着公孫頎笑道:“寡人就不信宛郡危在旦夕,下一個就是楚國郢都,他楚王就真的能夠無動於衷?”
“求和,是寡人、是我魏國給他楚國的唯一選擇。”
身爲霸主的威嚴在此刻的魏罃身上展露無遺,令對面相國公孫頎臉上的笑意更加燦爛了幾分。
君擇臣,臣亦擇君。
眼前的魏王魏罃正是他公孫頎甘願效忠的目標
“那王上可要見一見這楚國左徒?”
“見,當然要見。”
……
“王上有命,宣楚國使者覲見。”
伴隨着大殿之上的魏國禮官的一聲高喊,伴隨着臺階之上魏宮甲士的接連傳遞,這一道宣召聲在楚國左徒屈伯庸耳畔響了起來。
身爲自春秋時期就能夠和晉國爭鋒的強國,楚國對於魏國從晉國分裂出來的新興強國是帶有然的優越感的。
雖然這種優越感因爲魏國一場場戰爭的勝利而越來越淡,但是當看到眼前這座不如楚宮壯麗的宮殿,楚國左徒屈伯庸心中還是不禁生出了一種莫名的自豪福
擡頭挺胸,如同一隻雄雞一般走入了魏國大殿,屈伯庸緩緩向着上方的魏罃微微躬身一禮。
“楚國使者,拜見魏王。”
“不必多禮,左徒千里迢迢自郢都來我安邑所爲何事?”
看着上方明明心知肚明,卻仍然擺出了一副一無所知的魏罃,屈伯庸當即緩緩道:“啓稟魏王,外臣是爲了休兵止戰而來。”
“休兵止戰?那左徒你來錯地方了。”遙遙指了指東方,魏罃理所當然地道:“此次大戰乃是楚國先行攻打越國,我魏國、韓國不忍越國受到欺凌,這纔出兵攻打楚國的。”
“若是楚國想要休兵止戰,那來的不應該是我安邑,而是越國的王都會稽。”
有理走遍下,無理寸步難行,當然這個理是需要強大的實力做保障的。
很明顯此時的魏國既是有理,也有實力,面對楚國自然遊刃有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