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穷得只剩下钱
政策开明人丁旺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经济继续发展,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是高于英国就是跟英国持平,反正绝不比它差。
乾隆五十年时(178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2%,欧洲占22%,中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欧洲11個主要国家的总和還高10個百分点。那时全世界人口超過五十万的城市,只有十個,六個在中国:北京、南京、扬州、广州、苏州、杭州;亚洲還有日本东京,当时叫江户,印度的马德拉斯;欧洲就是伦敦、巴黎。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還是世界之最,农民富裕程度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形成這种情况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條,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两税法按人丁征税征的是個人所得税,是你的财产,這個征的是役银。就是說,你本来应该去服徭役,现在你不去,按规定你可以纳银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现在這個役银也分摊在田亩上了,這表示人丁在税收当中的作用就越来越下降,资产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上升。役银按照人丁和田亩来分担,這叫一條鞭法。它的作用是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地裡长不出银子来,你得把农产品卖了,有了铜钱,到银庄兑换成白银。這样一来,把农民推向市场,你必须跟市场发生联系。纳银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時間,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這個跟两税法的意思是一样的。
到康熙帝时,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的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問題。农民失去土地是因为土地兼并,在明朝,藩王们最能兼并土地。朱元璋本人就弄出了25個儿子,這25個儿子,每個人再来上七八個儿子,這七八個儿子再弄上七八個儿子,你算算多少個?到了明朝末年,朱氏皇族有好几十万人。明朝基本上只要皇子就封王,那得有多少個王爷?赶上“太平天国”了,王都封滥了。
清朝吸取了明朝滥封的教训,除了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之外,后来只有雍正爷封怡亲王是铁帽子王,清末封恭王、醇王、庆王仨铁帽子王,一共就十二家王爷是不降爵的,世袭罔替。别的王爷都是逐级下降,你是亲王,你的儿子就是郡王,你孙子就是贝勒,曾孙就是贝子。亲王降到镇国公,郡王降到辅国公,到辅国公就不再往下降了,往下世袭就是世袭辅国公,辅国公跟王爷的级别可就差得太远了。你是王爷住在王府,等你不是王爷的时候,你得从王府搬出来,自己找地儿住去,四居室改筒子楼了。
一般来讲,清朝一個皇帝在位的时候,王爷沒多少,十几個了不起了。清朝王爷待在北京城裡不许出去,圈死在北京,所以清朝的王府全在北京,像什么郑王府、豫王府之类。明朝王府全在外地,朱氏子孙在外地待着置产业,兼并农民的土地。比如明神宗万历皇帝本身就贪财,在皇宫裡挖了一個大坑埋银子。他把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封到洛阳,一次就赐给他四百万亩土地。朱常洵跟他爸爸一样,最后变成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李自成打洛阳的时候,洛阳的守将跟朱常洵說,现在闯贼围攻洛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有那么多钱,估计上亿两银子的财产,能不能拿出点儿钱来犒赏将士?将士们好跟闯贼玩命。朱常洵說,我們家沒钱,穷着呢!就有点儿旧家具,我卖了犒赏将士吧!气得守将說你拉倒吧!开门投降李自成了。李自成一进来,你朱常洵不是贪财嗎?行!這回让你贪個够,把金子烧化了,顺嗓子眼往裡倒,把他烫死了,然后把朱常洵剁巴剁巴,和着鹿肉一块儿分给大家吃,叫福禄(鹿)宴。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你弄得我們大家都沒活路了。
到了清朝,表面上对明朝皇室很优待,给崇祯皇帝建個陵啥的,实际上逮着明朝王爷就得给弄死,朱氏子孙差不多都杀光了。這些王爷占的地现在都在老百姓手裡,所以康熙爷宣布更名田。原来這個田是福王的名,现在谁种是谁的,解决农民土地問題。为什么农民不反清复明?同一個民族让我們沒法活,還是异族让我們活得不错,那我們为什么不拥护异族?中国老百姓是谁让我活下去,我就拥护谁。外国也一样,美国打萨达姆,伊拉克人为什么不抵抗?我为了保卫萨达姆拼命,我脑袋让美国电梯夹了!我的命那么不值钱?萨达姆给我什么了?让他变吊死鬼去吧!老百姓是非常实际的。利比亚人不保卫卡扎菲也是一样道理,平时拿老百姓当孙子,有人打你的时候,想让老百姓把你当爷爷,呸!
更名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問題。康熙五十一年又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固定人丁税,康熙五十年,你们家有十口人,从康熙五十一年开始,你们家就交十口人的人丁税。到康熙六十年,你们家十八口人了,還交十口人的税。那我們家就剩七口人了怎么办?再交十口人的不就亏了嗎?
所以,世宗雍正皇帝一上台,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就废除了。這個钱也沒多少,一年335万两,朝廷当时岁收入4000万两,占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咱就不要了。就跟现在农业税不要了一個意思,一共2000個亿,還沒有公款吃喝的钱多呢!自由市场的管理费也不收了,一年才150個亿,开场奥运会多少钱?何必跟這些穷苦人收?這個钱不要了,以后大街上摆摊的就少了,犯不着在大街上栉风沐雨了,我进大棚了。
人丁税不要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现象减少了。原来藏着掖着不就是怕朝廷收税嗎?隋朝4600万人,到唐朝一下变成1200万,相当多的人是藏起来了;汉朝也是如此,5300万人,到曹操的时候,剩700万,我的天!原子弹也沒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好多是隐匿起来了。
现在不收税了,生吧!康熙即位的时候,全国的丁额是2100万,算上老弱病残,估计有個4000万,康熙驾崩的时候已经過亿了;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就两亿了;到乾隆驾崩的时候,已经3亿了;到道光那会儿4.1亿,占世界人口的40%多。全世界10亿人,中国4.1亿,那個时候的中国人更自豪,现在占20%,那时候40%。所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从那时候就开始形成了。
救国的玉米、甘薯
有了好的政策,生产才能发展。
在明代,棉花的种植由江南向江北,推向全国。南北朝时,印度佛教禅宗第28代祖师达摩东来,建立少林寺,他就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东来的时候带了一件木棉袈裟,作为禅宗的圣物,代代相传。木棉就是棉布,特值钱,中国人沒见過。中国有钱人穿绸,穷人穿麻,沒见過木棉袈裟。北宋的时候,棉花开始在福建种植;南宋的时候,南方普遍种植,但是北方還沒有。南方可以普遍使用棉布了,北方還是得通過互市买,北方给马,南方给棉。到了明朝,全国都能种了,中国的棉花应该是从印度引进的,经過两條路线,一條是从新疆過来,一條是从海南岛過来。
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地推广。崇祯年间,玉米、甘薯开始在中国种植。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沒准儿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沒得吃,你吃我儿子,我吃你儿子,易子相食,换儿子吃。要不就吃观音土,吃土胀肚子,全胀死,老百姓只能造反。要是玉米、甘薯来了,就沒事儿了。這东西原产于拉丁美洲,那裡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還在亚洲的菲律宾有殖民地,而菲律宾有大量华侨。西班牙人把它带到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把它带回到中国,最早开始在福建种植,然后逐渐向全国推广。福建地方多山,地狭人稠,耕地面积很少,就种這個。它的特点就是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水稻一亩地四五百斤,小麦二三百斤,玉米怎么着也得六七百斤,甘薯是万儿八千斤。就算不下雨,你也不用施肥,八千多斤;如果风调雨顺,再一施肥,一万多斤高高的。大粗白薯,你吃去吧!降血糖、降血脂,健康食品。甭管什么样的土地都可以种,不挑地方,产量還那么高,太适合咱们中国了。大清两百多年少有农民起义,玉米、甘薯居功至伟。
老百姓能够吃饱,中国人口也就翻着来了。清朝的时候,人地矛盾就已经很突出了。康熙登基之初,人均耕地面积是25亩,乾隆的时候就变成6亩了,道光的时候就变成3亩了,今天连1亩都沒了。
康熙就說過:“本朝统一以来,六七十年,百姓俱享太平,户口日益殷繁,分一家之产,供数家之用,岂能家给人足?”但是当时沒有办法,也不懂计划生育,人口增加给中国造成的压力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社会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长不成比例。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北京、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欧洲都低,负增长,但是北京人口却年年增加。中国這块土地,顶多养活六亿七千万人,這是最合适的,现在已经是两倍了。
当时毕竟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能够养活众多人口,就可以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性的生产区域。比如北京丰台花乡,就产花,蜜蜂才吃花呢,我這個花种出来,肯定是买卖、交换的。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候,手工业进步很快。生产工具上出现了纱绸机。生产技术有了双色套印,以前印刷品都是黑白的,這個时候彩色印刷品开始出现。還有地区间的分工,比如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松江的布织得最好;布要去浆染,芜湖最好。松江就管织布,织完了布卖出去,芜湖那儿管染,這就是商品经济。规模、产量也很大,比如广东佛山的冶铁业发达。佛山是黄飞鸿的家乡,中国南北两個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广东佛山。沧州原来也是冶铁中心,北宋大铁狮子天下闻名。這两個地方据說家家习武,冶完铁,就练练刀。你拿出一把刀,给顾客表演一下,一耍把自己手指头切了,那谁买你的刀?所以,得习武,自己先耍会了,干什么吆喝什么。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出现了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机房就是工厂,机工就是工人。有人认为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明代苏州机工的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特点的是“计日受值”,拿日薪。“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地上摆一块小牌,写上“装修”,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如果机房的工作停了,這帮人就失业了。這跟今天工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认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当然很多学者对這种看法嗤之以鼻。《史??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就“与人佣耕”,人家出钱,让陈涉帮他种地。能說秦朝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嗎?有雇佣就是资本主义?宋朝普遍都是雇佣关系。
明朝的“资本主义”发展就是在丝织业,主要是江南地区。到了清代,手工工场规模大了,分工细了,部门和地区多了,北京门头沟采煤都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色彩了。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规模是很大的。即便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世界歷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是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生产這么一個過程。而中国的整個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是专制制度的阻挠。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中国今天也一样,你抵制日货、抵制美货,人家不害怕,人家的货主要靠本国人买。沃尔玛85%的营业额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日、美的产品主要是本国人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外国人买。所以人家也可以抵制中国货,不买咱的鞋了,衬衫、袜子、裤衩都不要了,东南沿海的经济肯定受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就看得很明白了。人家买孟加拉、突尼斯的更便宜,那裡的劳动力更不值钱。越南等很多国家都跟咱们构成竞争了。为什么背心、裤子、袜子這些东西不能让中国人买?因为物价跟世界接轨了,甚至超過了发达国家水平,唯一沒接轨的是工资。必须让国民富起来,才能有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今天的中国农民還是缺乏购买力,29寸彩电已经跌破1000元了,照样卖不出去。
那时,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买房置地,严重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挣完了钱,买房置地,就造成了资金短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末是商业,本是农业,经商发财了干什么?买房买地,房地产多保值啊!投资首选!今天中国前100個富豪裡面,51個是搞房地产的,剩下十几個是卖脑白金、鳖精之类的,缺少像比??盖茨這种干高科技的。你买房子的时候只花了三千,卖的时候一万五,赚多少啊?中国的房价达到了20年以后、人均GDP两万美元才应该达到的水平。现在北京市一個月挣两万是高薪了,四环之内,你只能买一個马桶,连一個澡盆都买不起。房价就是炒的,土财主们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有了钱就干這個。为什么出矿难啊?土财主们拿钱买房、买车、买表了,他不会說想着去改进煤矿的安全,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要不样板戏裡說“贼矿主心比炭黑”嘛。
朝廷還设立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政府不支持你发展手工业,沒有政策;实行闭关,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对外无交流。
本国发展不行的话,往外国发展也行啊,赚洋人的钱多好啊!不行,朝廷不允许民间私自跟外国人交往,只能在广州一地通過13個官办性质的洋行,跟洋人做买卖。洋人要跟中国人做买卖也必须通過13個官办洋行,不能跟中国的商人私下进行交易。中英《南京條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這2100万银元是什么钱?商欠600万、鸦片烟600万、军费900万。鸦片烟這600万不应该给,军费那900万也不应该给,商欠那600万就应该给人家,是历年来13间洋行欠人家的钱。我收洋人的货不给钱,你告我?我是谁啊,正五品!现在人家老大来了,你乖乖地给人家钱。所以這個條约是不平等條约,但不平等條约裡面的规定并不一定都是不平等的。還有如外国公使进北京,他应该进北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你不让人家使节进北京哪儿行?不能說咱们跟法国建交了,递国书找省长,這個不合适。清朝时,外国人有事找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是地方官,凭什么管国家的外交啊?
所以,中国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是萌芽状态,就因为政府的重重阻挠。說穿了,就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的时候,重农抑商有积极意义,到這個时候,明显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了。雍正皇帝明确讲:“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元中少一耕稼之人”,“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所以你不能做工,不能去经商,都给我老老实实种地,一辈子不出村,這多好管啊。朝廷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根本就甭想发展起来,无市场,无资金,无政策,无交流。
明清时期,商业還是比较繁荣的,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中国有两大商帮组织:晋商、徽商,他们把货物贩向全国。晋商一直到恰克图,跟俄罗斯做买卖。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最大的商贸城市。這說明中国的商业還是跟政治靠得近,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当时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原来就是一個小村,因为工商业发达,慢慢变成了市镇,這种趋势明清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這些都是中国对内经济的特点。对外,清政府实行闭关。
其实中国古代一直是非常开放的。明朝因为倭寇猖獗,开始闭关锁国。中国闭关也就是四百多年,以前都是对外开放的。宋朝最喜歡外国商人来,宋高宗說:“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皇上說外商一来,咱动不动就挣個百八十万,减轻百姓负担。所以,广南的海关关长要用好了,让他干的時間长一些,给咱多挣银子。北宋那么点儿疆土,收入是明朝的十倍,南宋還是明朝的六倍,钱哪儿来的啊?有人說,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個时代产生的。
闭关锁国的意思是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中国人绝对不允许出海,出海就是汉奸。你家亲戚从海外给你寄封信来,完了,你有特务嫌疑。放在今天,特别高兴,拿着到处显摆去。中国人出海了就是刁民,不许還乡,還乡就处死。外商来华之后只能去广州。洋人来中国最需要的产品就是茶叶,茶叶主要产在福建,要是从福建直接装船出海多省事啊。不行,人挑马驮,翻過五岭,来到广州,再从广州出海,那茶叶就烂了,成本一下子就高上去了。后来洋人在五口通商的时候弄了一個福州,就是想在那地方赶紧把茶叶运走,那多便宜啊。
這样一来,造成了中国跟世界的隔绝。越强大的时代,对外就越开放;越落后的时候就越封闭。越强大的国家越对外开放,因为充满了自信,让洋人来看中国,天朝上国,就是有钱!
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朝的时候,支持者裡面相当大一部分是华侨。要說华侨在海外,跟清朝应该沒有那么深的仇。可是人在海外,才知道背后有一個强大的祖国罩着你,有多给力!华侨在国外谋生,本国政府太不拿他们当回事了,不但不拿他们当回事,還拿他们当叛徒、汉奸。
西班牙人占了菲律宾,菲律宾华人起义了。西班牙的总督下令屠杀,前后杀了两万多华人。西班牙总督吓坏了,他就派人渡海去见明朝两广的地方官通报這件事,对不起啊,我們杀错了,這件事咱们能不能商量商量?我們赔钱。结果這件事报過去之后,一年多沒回信,西班牙总督惴惴不安。一年多之后,中国朝廷圣旨到,赏赐西班牙总督两万两白银!你不是杀了两万多中国人嗎?赏你两万两白银!他们都是天朝的叛徒,都是汉奸。不是汉奸你跑出去干嗎?你杀他们,乃为天朝除残去秽也,干得好,杀一個奖一两白银。
人在海外,祖国不但不保护他们,還助纣为虐,這朝廷我效忠個啥劲儿?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墓园——三宝山墓园,有很多墓碑上刻着皇明万历××年,皇清嘉庆××年,都是用中国纪元,還是以中国为祖国。我是大明、大清的臣民,只不過我們那個地方不好活,只能到這裡来谋生,這边地广人稀,气候温和,好养活人。但是,我的祖国是中国,可是我的祖国這么对待我,我能不想推翻這個朝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