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触目惊心 2
慢慢地走在平原林荫密布的街道上,齐天翔有一种仿佛又回到了小城的感觉,顿觉心情放松许多,不禁感叹地对走在身边的李政說:“其实我觉得平原挺不错的,一個安静优雅的小县城,有不错的经济基础,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這样的城市不是很好嗎,为什么要刻意去改变呢?是老百姓的需求,還是政府的发展冲动?”
“說的是啊!一個清新宁静的小县城,不多的人口,不大的规模,宁静安详,生活方便自然,這不是很好嗎?非要都搞得跟大城市一样豪华繁荣,车水马龙的,好像那才体现出城市的品味和档次,其实都是盲目的贪大求洋的心理在作祟,不敢說别有用心,起码是弱视的表现。”李政想想說:“其实城市的发展說到底還是从城市定位开始,過去封建社会以人口来规定城市规模,州、道、府、县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甚至城墙范围和大小都有着具体的规制,說到底還是考虑到人口对城市的供养能力和再生能力,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今好像谁家的楼高,谁家的楼多就体现了谁家的经济实力旺盛,发展势头良好,這都是虚火上升的表现。”說着话感叹地說:“其实我還是很喜歡一些小乡村、小县城的宁静和舒适的,关键是方便和便利,县城不大,规划的井然有序,临街的店铺朴素雅致,功能区分布明确,信步走在林荫道上,悠闲淡雅,坐在街边喝一碗茶水,与有年纪的老人们聊聊天,听一听地方乡音俚语,品一品不同的文化风韵和风俗,养心怡情,岂不美哉,强似在城市摩肩擦踵的人群裡拥挤,也好過城市中冷漠的对视啊。”
“有点意思啊,看上去到有点看破红尘,飘然世外的意思啊!”齐天翔扭過脸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政,似乎要从他脸上的表情裡读出些什么来。
“你也别挖苦我,难得你的内心就沒有一丝被城市的喧嚣压抑的苦闷,难道你不也喜歡和享受這不宽的道路两边高大的树木,以及遮天蔽日的绿荫,還有這淡淡的、惬意的散步和闲适的浏览?”李政不无揶揄地讽刺着齐天翔,“生活在大城市,心中却在希冀着小城的宁静和安详,這似乎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矛盾所在,离不开都市的繁华和方便的生活方式,却又梦想着安宁的小城市,要不为什么豪华的高档小区都刻意要营造一种安静和祥和来。”說着话不无遗憾地摇着头,“有时候還真想逃离這一切喧闹,放松身心,来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你也有這样的想法嗎?”齐天翔不由停下了脚步,牢牢地盯着李政,“很多时候我在梦裡醒来,也会有這样的冲动,尤其是累了或烦躁的时候,常常一個人不用自主地想,一個人出门看风景,這么想着一次又一次,有时候甚至是痴痴的着魔。”齐天翔說着慢慢又走了起来,边走边說着,“在一個春日和暖的午后,或者秋高气爽的傍晚,慵懒的站在某一個公交站牌前,漫无目的地乘上一辆去往任何地方都可以的公交车,舒服地坐在窗口,隔着明亮的玻璃窗,静静地浏览沿途的风景。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可以任意的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定定地看或不看。走過繁华闹市时,可以静静地看车来车往,看高楼大厦独特的造型和华丽的装饰,看琳琅满目的招牌和林林总总的商店,看街头摩肩擦踵攒动的或匆忙或悠闲的行人,读他们脸上的欢欣或无奈,从他们的衣着举止判断身份学识,从他们的脚步猜测心情。走在陋巷蔽街时,可以定定地看街巷的残破,看房子的古老和建筑特点,看小店的简陋,看街头巷尾路人的日常生活,看生活的艰难和坚持,从人们脸上读岁月的艰辛,从這裡读城市的過去,品今日的衰败和昔日的辉煌,看新花吐蕊观老树沧桑。车上的时光静静的流逝,能把握的只是司机,所以无法把握也就用不着期待,快与慢、疾与缓都与行程无关,当然也与窗外的风景无关,下车与否全看当时的心情,匆匆的只是過客,只是浏览风景的看客,风景的好坏都留不住车轮的转动,也就无所谓欣喜或感伤了。因为只是简单的看,因为沒有情感的付出和投入,看到的想到的可以记忆,也可以完全忘记,甚至坐過的车、到過的站也可以忘却,原因只是一個過程的点滴而已。下一次的行程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因为都沒有什么关系,重复的只是過程,看到的风景和点缀风景的人或物都不尽相同,也就沒有必要担心重复的单调,更不用抱怨行程的漫长和苦闷,因为可以去或不去,沒有了压力也就沒有了负担,只是慢慢的走,静静的看。”
“其实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种心境,给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间和方式罢了。”李政附和着,慢慢地說:“有时候回家,又难得遇到女儿沒有功课或补课的时候,就喜歡带着女儿出门疯玩。不做准备,甚至手机也不带,就這样放纵地玩。带着女儿划船,划上几下以后,基本上就是看着女儿随便地划。湖面静静的,微微晃动的小船裡,以及不时吹過脸颊的细腻的和风中,心也趋于平和。阳光也不再热烈,也许是湖面的阔大使太阳也觉无力,只是照在湖面的反光流溢中依然眩目。或者,刻意离开大路,在沒路的沟壑间攀爬,在草丛间找路,在女儿兴奋不已的笑声中恍惚又回到了从前,荒芜了的旧城每一堆瓦砾、每一孔破窑裡都有快乐和惊奇,鸟窝、蝎子、瓦片,每一個意外的发现都能使几天后還在津津乐道。当然這些女儿是看不到了,陕洲老城已经变成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正在往规整過度,正在走向繁荣,荒芜的老城遗迹正慢慢消失。风景区裡,除了多得数不清、叫不出、认不全的树木外,是蜿蜒的母亲河,是拦水坝,是人工湖,是已经渐渐多起来的房子和摊贩,唯一還有些野趣的是沟壑间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银杏树,只是這些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树是属于私人财产,可以想见若干年后這裡是不是也会围墙高耸,那到时候风景区還会有什么,也不知今后再到哪裡去发思古幽情。女儿可不管這些,以往难得有這样的撒野,儿童的天性顿时暴露无遗,也在我的怂恿下尝试着更多的刺激和冒险,变换着不同的方式和花样,直到太阳西沉還毫无厌烦,只是在我不停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的回程。当与女儿灰头土脸的走进家门,媳妇的惊呼和埋怨是肯定的,但内心的快乐也是肯定的。与其說是让女儿高兴,其实不如說是自己内心的放纵。”
“你女儿多大了?”齐天翔兴致不减地问着:“有女是福啊!”
“今年十岁了,明年就要读四年级了,正是不省心的年龄,一会一個主意,一会一個变化”,李政似乎不满地抱怨着,但眼中却是甜蜜和幸福的笑意,“前几天回去,女儿郑重其事的宣布:要练乒乓球了。乍听之下,我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女儿终究不必似我等迂腐文人,起五更、爬半夜、点灯熬油地做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天瞪大着眼睛‘挖掘素材’,神经兮兮的苦思祢想‘寻找灵感’,意欲‘语不惊人誓不休’,成为中国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或‘曹雪芹第二’;也不必天天被苦大仇深的父母逼着,无奈地背着画夹或抱着琴匣,顶寒风、冒酷暑,把有限的童年快乐时光都抛洒在教室与画室或琴室之间的奔波上,按父母的意愿成长为中国的‘达芬奇、梵高、莫扎特、贝多芬’或‘小徐悲鸿、齐白石、盛中国、马思聪’;女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效仿‘邱仲惠、邓亚萍’等不让须眉的巾帼女杰,扬国威、振国球,驰骋国际赛场为国争光,這志向让我怎一個‘喜’字了得。可喜之過后,也不由忧上心头。女儿所从事的毕竟是竞技体育运动,不是全民健身,训练艰苦、运动量大自不待言,而且是沒有平局、动辄以输赢评判的运动,這裡沒有‘不错’、‘差不多’等模糊的标准,只有‘最好’、‘更好’,只有不断的超越,不断的被超越,竞争之残酷非常人难以承受。而且乒乓球是‘国球’,水平之高,习之者之众,为之奋斗者之广,其势犹如珠穆朗玛攀登,真正登顶的能有几人?但看着幼小女儿稚嫩的脸庞和庄重的神情,又不忍扫她的性,只有忙不迭的做准备。還别說,训练了一段時間還真有效果,参加了全省小学乒乓球赛,在牵肠挂肚的了几天后,终于在带队老师的率领下风尘扑扑地凯旋。初见之下,情绪有些低落,可待到接风洗尘后,问到成绩,回答为‘一上去沒几下,沏裡喀嚓、稀裡哗啦就让人家给打回来了’,眉飞色舞的仿佛是在說别人的事。沒心沒肺的劲,心态還行。另一個效果,是看着电视上的乒乓球比赛,开始喋喋不休的分析、评价,什么上弧圈、下弧圈、直板近台高手位快攻,而且是在动画片和乒乓球同时存在的選擇上,毫不犹豫的弃前而选后。再一個变化是,渐渐的多出了些‘蝴蝶’、‘银河’之类的名称和‘碳素板’、‘胶皮’等专业术语,让我此类小时候‘一张石台中间摆排砖头’、‘块把钱买個球拍’就练上的人,哪听說過‘五层、七层碳素球板’、‘快攻型、防守型、全攻全守型胶皮’?不過烦心的還不是這些表象,看着女儿每日训练后疲惫地熬眼应付作业,也着实心疼,又想着女儿的未来,真是一筹莫展。”
“别担心,随它去,上了中学以后心就慢慢淡了。”齐天翔颇有些過来人的口吻說:“我那個儿子,也和你女儿差不多,篮球、长跑都练過,可功课一忙就全放下了,孩子适当的锻炼一下還是可以的,不說为成绩,为成名成家,练一些這些竞技体育,心态会平和一些,更重要的是锻炼使孩子的身体好了,硬朗了,用我跟你嫂子說的话,就是把看病吃药的钱交了训练费了,呵呵。”
“你到挺想得开。”李政撇了齐天翔一眼,佩服地說:“不過跟孩子在一起,看看孩子一颦一笑的表情,听听孩子不着边际的萌语,疲惫和烦躁都沒有了”,李政接着說着:“女儿翻看我和妻子结婚时的照片,问她: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你在哪儿?女儿脱口而出:上托儿所了呗。你们一有事就让我去托儿所,烦人死了!還有女儿给我照相,退了两步,认真地比划了半天,感慨的說:爸爸,你太高了,照不全。放风筝,女儿看着天上高高的风筝,建议:爸爸,让风筝自己玩一会吧,咱们回家的时候再来叫它。与女儿通电话,那头突然說:爸爸,你先說着,我上個卫生间。這都是女儿在托儿所前后的语言。如今,书包沉了,天真率性少了。”
“是啊!是该学学孩子们,率性地哭,开心地笑,活的真实自然,是时候让身心放松一下了。”齐天翔赞许地說着:“经济发展這么多年,我們始终像是在快速地奔跑,赶超世界,赶超别人,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几十年跑下来,渐渐地迷失了当初奔跑的本意了,跑是为了超越,可超越了以后呢?是不是应该补充一些营养,恢复一下体能,别說是全面奔跑,即使是身强体健的专业运动员,這么跑下来也不是個事,可就是停不住,或者被裹挟着难以停步,這就可以解释为狂热了。政府在跑、成功人士在跑、学生在跑、甚至普通人、老头老太太都在跑,究竟跑到何时,又跑往何处呢?政府想過嗎?我們的芸芸众生想過嗎?慢下来,或者停下来,想一想奔跑的目的,思考一下奔跑的意义,哪怕总结一下奔跑的得失,以及下来奔跑的目标,然后再奔跑起来,是不是可以更快捷,更轻松?”齐天翔看着李政不住地点头,又接着說:“农耕文明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束缚了人的智慧了,阻滞了社会的发展了,但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條件下形成的闲适和悠闲,却是现代生活所不具备的。悠闲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无论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還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仙境,抑或是李白‘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的放浪形骸,表现的都是在生活重压下的挣扎,以及对心灵家园与悠闲状态的向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不管是以文求仕的,還是以文怡情、以文遣志的,都有意无意之中回避不了性、情、志、意、力、养的标准和目标,在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和要求之下,入世的心灵挣扎和为人的雅致高节,拷问着进取和修养的良知。在此基础上,悠闲的心境和状态心仪中就成为仕子文人生存状态的标准,也成为社会形态的兴衰与和美之间衡量优劣的参照,而由此也升华出悠闲的几种意境和观照。首先,悠闲是一种境界。无论是唯物史观的物质决定精神,還是唯心史观的精神主导,都不可否认生存必须的物质存在意义,也就是明确渔夫和仕子的临溪垂钓,目的相同而要求迥异,也就是陶翁的种菊不同于花农的种菊,怡情遣志和生存必须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李白的饮酒和孔乙己先生的饮酒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酒抒情,而后者是身体的需要,所以李白可以酒后‘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放,而孔乙己只能去‘窃’与‘偷’之间挣扎狡辩。同样是知书达理的文人,生存状态的表现及现实凸显的却是不一样的表象,也就有了世事之间的表现,這就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无外世事的境界,一种仕子文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所推动的心理表现。其次,悠闲是一种从容。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赤壁怀古》,還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乃至朱志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不论大家们心境如何,为文立意,其状态是一致的,都有着一丝从容,都无衣食之忧,而都有着经历中的平和享受悠闲。他们或薄有身家,或薪俸不菲,而相同时代的杜甫、郁达夫、老舍就沒有這样的状态,当然也是风华后世,只是少了些许美文的幽静,多了些浮躁和不平。因此世静、物静,少了些许世俗的干擾,也就多了一份从容。另外,悠闲是一种必须。读《子夜》与读《白杨礼赞》,虽然都可以近距离接触矛盾先生的风采,《茶馆》和《龙须沟》都出自老舍笔下,读来的感触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观照于大师们的心身丝毫不亚于普通大众,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相同的是心情的急切使悠闲成为社会冷暖的镜子。因此社会形态的变化,以至于表象,反映于人文中的形式,产业工人以往下班后的聚会、打牌、聊闲天,文艺作品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体现着社会心理的幸福观,也使得悠闲与生存意义有了一致的高度。最后,悠闲是一种升华。无论是《论语》,還是《史记》,无论是《红楼梦》,還是《金瓶梅》,都产生于人文的诉求和意念表现,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尽管社会需求变化直接作用于表现,但供给却需要一种环境,也是提炼现象的時間和心境,悠闲也就表现出来超越现实的影响力,也就有了净化和丰富的作用及手钱,這就是艺术和文化发展进步的本源。悠闲之于现实,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表现,但悠闲群体的多寡、状态、表现,却是社会形态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幸福的基本驗證,尽管有时并不容易,但却是一种真实。”
“你的境界太高了,這简直就是一篇论文的意蕴了。”李政钦佩地望着齐天翔,由衷地赞扬着。知道齐天翔学问很好,思维很敏捷,有学院才子之名,但想来不過是专业领域的建树,沒想到在人文领域也這么文思泉涌,出口成章,而且思虑的這么深、這么透,不由内心就有了些亲近,“說到悠闲的意蕴,也必须說到等待的意义,现代社会不管是社会风尚,還是舆论导向,都在强调竞争的意义和重要性,似乎人生就是一场竞赛,就是一场搏击,战胜了别人就战胜了自己,就是永远的王者,有這么简单嗎?這种思潮說简单的是无知,說严重的是不顾客观规律,是忽悠。春天种下的种子,不经過春雨的滋润,夏日的灼烤,能有秋日的硕果累累嗎?因此,成长必须等待,必须积蓄足够的力量,就像你說的奔跑,要持续也要有体力和营养的支撑,這些都沒有,读几本励志的书,看看成功人士的传纪,就能去竞争、取胜,成为王者,這成功是不是也太简单了。”李政迎着齐天翔怪异的目光,坦诚地說:“這是我自己经历的故事,也是我突然之间悟到的。”
“奥,說来听听。”齐天翔饶有兴致地鼓励着李政,他知道這小子喜歡琢磨,也有一定的积累和思考。
“刚毕业那年,我被分到报社的通联部,說好听的是通联,实际就是收发一下群众来信、来稿,然后归类送给相关的編輯或新闻部门,那时候的群众热情是现在沒法比的,报纸的閱讀率很高,而且读报热情很高,报纸上的每一個错别字或标点符号,時間、地名、人名应用的谬误,很快就会有读者来信反饋回来,每天的工作量相当大,而且是辛苦不见功的工作,看到同时分来的同学们干记者、做編輯那份神气,心裡别提多别扭了,每日裡无精打采的,而且牢骚满腹。直到有一次自己独自去回访一個读者时,才恍然明白了等待的意义。”李政仿佛沉浸在回忆之中,脸上泛着些微幸福的微笑,“去的时候一切都顺利,但回来时出了点小状况,也许是太過着急,办完事的下午我执意踏上了离开的长途车,来到這個山区的小县城,尽管知道這样离清河還有很远,尽管知道這样的决定沒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明天能坐的车還是很多,到這裡和在那裡住一夜沒有什么区别,但急切和执拗,還有就是回访对象的热情让我觉得有压力,還是让我义无返顾的選擇了前行,選擇了前行中的等待。年轻的心中总有一种反叛的冲动,似乎凭借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而奇迹就在不远处等待着有准备的人。当时想着万一到了县城,突然就有了一辆到清河的车,不是就可以提前回去了嗎?奇迹并沒有发生,黄河仍然是横亘在县城和清河间的一道屏障,而跨越屏障的仍然是明天的汽车,而且是唯一的汽车。为了明天旅程的顺利和方便,我特意選擇了长途汽车站内的旅馆。這是一個很有地域特色的旅馆,前面是一座三层小楼,是售票、候车的地方,也就是所谓长途车站的门面,后面就是一個很大的场院,是停车、发车的地方,這应该是任何一個长途车站都相似的格局。包围场院的不是围墙或低矮的平房,而是规规矩矩围起的一孔孔窑洞。平地起窑洞可說是陕北高原的一种特色了,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這裡也這么做,却是我沒有想到的。陕北的窑洞我有印象,也觉得亲切,因为大学时自己去過陕北。陕北厚重的黄土高原经過多年的雨水冲刷,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沟壑和峁梁遍布在高原各处,而依山而居的窑洞就成为依山而生的陕北人智慧的生存方式,沟沟梁梁的所在就有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窑洞,就有炊烟和生命的印记。久而久之,冬暖夏凉的窑洞不但成了陕北人遮风避雨的所在,也成了生活的最爱。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窑洞不但有了些许的意味,也成了陕北独有的象征。渐渐地人们离开了沟壑,离开了山梁,但却离不开窑洞,离不开那浓浓的烟熏火燎的感觉。于是,智慧的陕北人把窑洞搬到了平原,搬到了平地。一座座、一排排土堆围就的窑洞诞生在平原,诞生在城市。我曾经好奇地问過当地的人们,在平地箍好窑洞的轮廓,然后拉来黄土掩埋,盖好的窑洞依然沒有出气换气的通道,比之平地裡盖房子,费工费时不說,還不经济,這些到底是为什么?問題很多,问的也很具体,但面对我這個稚气未脱的娃娃,大多的都是含笑不语,即使回答的也都是‘习俗’、‘习惯’,很少有‘守望传统’這样的答案,而這些也是多年后现实思考告诉我。我們失去的已经很多很多,科技和进步也使我們遗弃了很多很多,工业革命使得很多的传统变得简单,也使得坚持和守望变得艰难,变得可贵,而很多是我們难以言說的,起码是简单的语言所难以解說的,只有很多年之后,我們也许才能发现,进步使我們失去了什么。
在一個公路交通为主要方式的偏远小县,长途车站也应该是個很知名、很重要的场所了,因此场院建的很大,三面相连的窑洞很多,除了办公和司机休息之外,其余的就成了接待住宿的旅馆,而且价格便宜的令人难以置信。其实也不奇怪,偏远的县城,不多的人口,更为稀少的流动人员,旅馆本就是相对多余的所在。一個沒有太大流动人口的县城,一個沒有多少特色或特产的地方,又有多少外来人员,而又有多少人需要住宿?何况是国营的汽车站旅馆,何况又不是以经营旅馆为主业的部门,便宜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這說的是十年前的中国内陆小县城的情景,现在却是大为不同了。
晚饭后就准备休息了,县城单调的生活给了夜晚难得的安静,也可以說是寂静,或者是静寂,沒有人還在這夜色浓重的时刻忙着什么,或者为什么忙。大大的窑洞有十几米深,四米多宽,并排顺长各摆了两张床铺,另外就是一個放置脸盆的洗脸架,其他就什么都沒有了。简单的陈设,简单的布置,表明了這裡只是一個睡觉休息的地方。大而空旷的窑洞裡只有我一個人,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寂。不但是窑洞内,大大的一個场院,也只有我一個人,黑漆漆的一片静寂。先前還有的服务员,還有她所在的窑洞,灯已经灭了,想必是已经回家了。尽管她已经告知過我,晚上要回家,要照顾幼小的孩子,但真看到那灭了灯光的黑漆漆的窑洞,還是觉得冷寂,甚至有着些许的凄凉。后半夜,下起了小雨,先是淅淅沥沥的飘落,后来随着场院低洼处积水的增多,雨声夹杂着砸落的噼啪声,像是落叶,又像是有人蹑手蹑脚地走动,时而飘来,时而飘去,时而又是长久的静寂。听着时隐时现的各种微小的声音,迷迷糊糊地醒来又睡去,一夜的惴惴不安之后,终于等来了天亮,等来了可能的曙光。等来了天亮,也等来了服务员,可等来的却是不确定的消息-----因为下雨,车可能来,也可能不来,要看那边下雨的情况。就像這雨下到了心裡,消息使得心裡上下翻滚,走不了的担忧更加剧了心裡的不安,而寂寞和无聊更使得担忧像野草样疯狂地生长。回到窑洞,变得焦躁和坐立不安,因为服务员還有嘱咐,要经常出来看看,因为晚了的班车,時間不好控制,可能进来只停一下就走,是不等人的。来来回回地看,来来回回地走,既看天色,是否有停雨的可能,又看场院,是不是有来自前站的车进来,濛濛细雨中眼神在不停地巡视,生怕漏過了什么,生怕错過了机会。六点半从前站发车,按照正常的時間,二個半小时就可以到达。不停地计算着時間,不停地看着场院。九点钟到了,车沒有来。九点半過了,還是沒有车的影子。十点很快就到了,還是沒有车。场院裡车来车往,一会一辆车到来,很快坐满了乘客,又很快的驶离。一会又来了一辆车,還是一样的程序,上人、查票、清点人数,发车、驶离。场院也像一個大大的舞台,一会车来车往、人头攒动,一会清静异常,只有点点滴滴的雨水打在空旷的土地上,时而是坚硬的土地上溅起水花,时而在积水的泥洼处荡出涟漪,时而又是滚动的车轮无情地碾過,迸溅起大片的泥汤。望眼欲穿地等待,一次次地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无数的车辆到来,拉走了无数的人,只有我還在一遍遍地进出窑洞,一遍遍地问着服务员,一次次期待着幸运的发生。
当那低矮陈旧的客车摇摇晃晃地远远驶来,那溅满了泥浆的汽车显得那么亲切,那低沉沉闷的发动机轰鸣也不再令人诅咒,也变得那么动听,像是大型交响乐多彩的和声,那么美妙,那么给人遐想。坐在摇摇晃晃的客车内,晃动中想想刚才的焦虑,突然悟到,其实等待才是生活的主宰,其实等待也是旅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尤为重要的部分。当所有的准备都完毕的时候,需要的就是等待了,等待出生,等待成长,等待成熟,等待长大,等待爱情,等待机会,等待飞翔,等待一切需要等待的。哪怕只是一次旅行,哪怕只是一次约会,都需要等待。不是你等待别人,就是别人在等待你。所谓的成功,只是在合适的時間,等待到了合适的机会,而恰恰那一刻你准备好了,而恰恰那一刻你在等待。”李政坚定地看着齐天翔,声音同样坚定地說:“那一刻的等待,我悟到了這些。”
齐天翔不知该說些什么,甚至不知是该夸奖還是鼓励,想想都沒有必要,毕竟這是他自己的经历,也是他独特的人生财富,别人是沒有资格去品评的,因此只是轻轻地拍拍李政的肩头,表示着赞赏。
說着走着,几裡的路程,十几分钟的時間,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齐天翔和李政停下来了脚步,慢慢观赏着眼前的曙光机械厂。
高大气派的厂门依旧高高的耸立,一边一個立柱上高高的火炬塑像還依然透露出很多年前的时尚和气象。除了宽大的大门之外,以前的围墙都建成了一间间的门面房,各种色彩的门面布置像给厂子周围打上的补丁。
說是厂门和围墙,其实也只是摆设,根本沒有人值守,齐天翔和李政很顺利地就走了进去。
這是一家传统形式的企业,也留有哪個时代实用为主的规划模式,迎着厂门是四层高的办公楼,看上去很厚重,很扎实的样子,明显有苏式建筑的痕迹,砖混结构,红砖到顶,不大的木质窗框油漆斑驳,很多窗户都缺少了玻璃,远远望去陈旧中显得落寞。办公楼前一條宽大的路向两边延伸,串起了一個個阔大的厂房。
“這個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是承接转移的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由于六十年代开始于苏联交恶,企业整体从东北迁到了這裡,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個企业的重要地位。企业的主导产品是汽轮机,船舶和大型装载设备使用的重要部件,以及汽车发动机,具有很高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最早都是配套军工生产,說白了就是军舰和坦克所用的发动机,东部地区只有這一家企业,很少与地方发生联系,他们的物资供应和生产、生活都是自己解决,国家调拨或自己在外面采购,繁盛时光干部职工就有一万多人,家属就更多了。企业自身功能很全,医院、学校、体育设施、食品加工、服装生产应有尽有,可以說自身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城市中心,不但不给地方增加负担,還利用医院、加工厂为平原县提供帮助。不說别的,每年平原的全县运动会都在企业的体育馆举行,而且平原当时的就业困难企业也尽力给解决,安排了不少待业青年进企业。”李政带着齐天翔走着介绍着机械厂的情况,似乎对這裡很熟悉,“后来军工改制,企业转为民品生产,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但再不好過毕竟企业体量庞大,对付着過日子還是比很多企业强的,但灾难不是来自企业经营,而是来自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思路的改变。曙光厂原来是军工企业,归属于国家兵工局,后来划归省国防科工委,又调整到重工业厅,沒几年又下放到清河市国资委,好像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恨不得赶紧推出去。一番折腾下来,企业不但沒有了娘家,连亲戚都沒有了。剥离企业社会化功能的同时,企业自办的与主业不相关的附属企业也给剥离了,职责权限归清河市轻工局和工业局分别管理,使得企业遭遇了一次不小的硬伤。但企业的衰败却是一合资,二合作、三民营,一步步把企业彻底搞垮了。”李政說着停下来脚步,看着齐天翔笑着,“咱得有個目标啊,這样走可是不行啊!沒听說過企业裡面跑火车嗎?机械厂太大了,走着一天也不一定能转得過来。”
“咱也不用转那么大一圈,就看看你說的三步走的典型就可以了。”齐天翔也在考虑李政說的問題,能看的不多,除了時間,還有体力,就对李政說:“你接着說吧,咱们走到哪說哪。”
“早些年不是流行中外合资嗎?清河市国资委就要求企业搞中外合资,企业不是十分情愿,因为企业的重型发动机這一部分在国内有着很强的技术力量和研发生产能力,但强龙压不過地头蛇,何况企业的地位已今非昔比。红火的时候企业规格达到副部级,企业领导人都是直接从北京接受指示、领受任务,军工色彩淡化后,转民品生产過程中,企业规格也在不断下降,最后只是一個相当于处级的单位了,自然不能過分与清河的主管部门抗衡了。在国资委的压力下,特别是国资委直接运作,强迫企业进行了中外合资,而且集合的正是机械厂核心的发动机资源。這也不是仅机械厂的命运,而是那個年代的大趋势。好像国有企业的困境一合资合作就都好了,這种经济上的依赖病蔓延开来,使得很多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和资源被大量侵吞。几年合资下来,突然发现优质的资产沒有了,多年创立的品牌沒有了,甚至连必要的利润也沒有了,剩下的就是大量剥离的不良资产和裁减员工,這才突然明白资本家不是慈善家,引来的外资和技术不是援助,而是掠夺,這种政治上的幼稚病和经济上的依赖症,使得很多重工业陷入困境,很多国内能生产的设备也要国外采购进口,直接割断了重工企业关键的生产和销售命脉,而更多关乎民生的轻工企业换了东家,民族品牌纷纷被国际品牌侵吞和改造,不但失去了市场,也失去了踪影。同时失去了国内商品的决策权和定价权,国际大牌联手操纵市场,操纵定价,露出了狼的本性和吃人的獠牙。到市场上和超市就不难看到,从食用油,到牙膏再到洗化用品,還有几個国产品牌。国有退出的同时,国家保障市场地位的作用也不存在了。”李政感慨着接着說:“合资企业的外方是日本的一家知名重工企业,技术和研发能力确实有曙光机械厂所沒有的优势,但合资之后沒有见到他過多的技术人员,也沒见什么关键的技术设备,只是将曙光厂的设备和生产线稍加改造,重型机械发动机就变成了轿车发动机,与他在琴岛的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实施配套,直接的利润就变成了间接的隐形利润,清河国资委沒有得到任何好处,税收也沒见起色,曙光厂的核心生产能力和优良设备就被合资沒有了,企业已经不是以前的企业,工人還是以前的技术工人,但身份和地位却变了。”
說着话齐天翔和李政二人已经走到了合资厂门外,只见很大的一片厂区连同厂房都被围墙围了起来,大理石的厂门两边是不锈钢伸缩门,高大洁净的大理石上镌刻着大小错落的“中外合资日曙机械公司”的名称,高大的厂门建起了门房,出入车辆和人员都由门卫驗證检查。
“看来咱们是进不去了。”李政调侃着說:“人家這是中外合资企业,采取的是日本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层除中方监事会之外,中高层全是日方人员,中方只有少量几個人员,生产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中方人员担任,曾经在管理和生产過程中出现過很多矛盾,甚至发生過日方管理人员打骂和体罚工人的情况,至于扣罚工资,或开除更是不稀奇,中方也抗议但一点用都沒有,好像他们是救世主,是他们拯救了曙光厂,而且不接受清河和平原的检查和监督,俨然就是**王国。前些年曾经出现過一名女工不堪日方管理人员打骂和凌辱而自杀的事件,在老厂新厂都引起了轰动,一度闹到罢工的地步,清河来人协调,人家盛气凌人的根本不跟你谈,只强迫你做工人的工作复工,而且威胁要将厂子整体搬迁到东南亚某些国家,那边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结果還是清河方面低头,拿钱安排了女工的后事,也平息了這场风波。”李政看着齐天翔脸色开始变得阴沉,咬紧的牙关使下巴上一條條棱肉凸显,仿佛随时都要爆发似的,赶忙拉了他一把說:“别在這儿生气了,咱们走吧。”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