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怀裡有钱心裡不慌(求月票)
风吹衣裳发丝,满山竹林沙沙声。
此时心最静。
修行片刻,歇息会儿,又吃了两個菜团子,便躲在竹林中遮阴。
林觉倒是意外发现,古书中竟又多了一篇:
寄梦,即托梦,入梦造梦之法。
梦者,幻世也。
世间入梦造梦之法多有七八种,大抵可分两类:一类可叫降梦,除道人借助梦神之力降梦以外,只有神灵与少许妖怪掌握;一类可叫寄梦,乃是以法术将自己或自己造出的幻寄于别人梦中,可以修习。
此为寄梦之法。
“嗯?”
林觉意外之下,仔细想着。
不知這是何时出现的……
应该是昨晚睡着了,所以沒有感觉。
此时虽在山林独处,林觉也摆出了平常看书的姿势,很自然的将手放到书页上,沒有任何异常。
心中顿有话语响起,讲解寄梦之法。
然而這门“寄梦”可就要比“吐气”与“厌火术”复杂高深多了。
虽說话语的讲解仍然完整详细,可這种完整详细也建立在一定的前期基础上。
一来這门法术并不是刚刚修习最简单原始的养气法的林觉可以使用的,二来這门法术在古书中是凭空出现的,若是一個有师承的人,应当在掌握许多關於修行与法术的知识,并且学会一些与“寄梦”相关但更简单的法术之后,师父才会让他学习“寄梦”。林觉此时听着,只能感觉到這话语仍旧将這门法术的方方面面都讲了個干净,可自己仍有许多听不懂的地方。
若非访仙求道成功,自己便要先靠此书学到更多相关的却更简单基础的法术才行。
“……”
林觉只好暂时将书放下。
至于为什么第一次在横村汪家祠堂也被托梦,却沒有引起古书反应,林觉想来应是那位用的法术乃是不可学的“降梦”的缘故。
慢慢便過了中午。
這时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
寺院的僧侣食物以谷粮为主,每天又沒有多少事做,饭后自然犯困,会睡午觉,這时候也沒人来住宿,寺庙一片静悄悄。
不光是寺庙。
這個時間点大多数从上一個路程节点走来的商旅行人都還沒抵达這裡,偶有行人,也都要避开此时炽热的阳光,找個阴凉处歇息睡個午觉,因此就连下方的山路上也见不到一個人。明亮的阳光下只有青翠的竹林随风摇晃,山路被照得很亮,整個世界除了虫鸣,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林觉已经下山,回到寺院背后。
竹林中沒多少竹叶,大概是被這些僧侣拿去烧了,不過中间却有人的粪便,须得小心绕過。
找到小山包,找到小坑,林觉便开始往下挖。
即使直到此时,他对昨夜之事仍有几分迷幻感,对于“自己能挖到东西”這件事仍然不能完全肯定,万分之中总差一两分。
直到挖出湿泥,碰到硬物。
林觉刨出两個陶罐。
打开陶罐,两边各有一些官银、铜钱、珠宝玉器,還有一些名牌之类的自身物品。
看起来双方财物是平分的。
“果然……”
昨夜之事果然非梦。
二鬼之言果然非假。
林觉内心凛然,一时有种轻松感。
這二位鬼魂,尤其是那位苏姓鬼,果然是情深义重的。
犹豫片刻,他从两個罐子中各取了五两银子,是罐中最小的银块了,凑齐十两,差不多也知足了。這是二位赠的盘缠,实在沒有必要推辞。
将银子揣到怀裡,便打算将两個罐子埋回去。
可稍一思索,又觉得不对。
此处距离寺院太近,以前這两個罐子一直埋在這裡自然无人发现,如今自己一挖,出来许多新土,痕迹难以遮掩,不說寺院的僧侣,若是被哪個商旅行人无意间過来解手发现了,怕是要发一笔意外之财。
而且他们恐怕是不太能信得過這些僧人的。
“我把别的珠宝财物也都带走,交于你们的家人,若找不到家人,再過来埋在這裡。横竖也就两三百裡,来回加上寻找,最多不過十来天。”
林觉在林中說道。
他的内心坦然,也不管他们听沒听见,說完便将两個罐子的东西都用布包上,离开了此地。
……
多了十两盘缠,路上倒是好過多了。
内心对此的忧愁少了许多,行走起来自然轻松,怀裡有了底气,有时实在不想吃干粮,遇见茶摊小铺也能买两個蒸饼吃一碗馄饨了。
不知不觉,路途上的竹林已被树林替代。
丹熏与求如县是挨着的,确实都不远,两三百裡的路程,林觉走得慢一点也才花了四五天,倒是寻找他们的村落费了些時間。
這個年头对于人口流动虽然看管得不是很死,却也相对封闭,十几年的時間好似对乡间村落带不来多少改变,林觉相继找到苏村与老村,也成功打听到莫来风与苏晓金的家人,他们日子過得不好,却也尚在。
林觉自是毫不犹豫,将两個包裹分别交给了他们的家人。
独吞的想法是沒有的。
盖因再世为人实在是件难得的机会,沒有人比林觉更清楚這一点,人生短暂几十秋,這一生過得坦然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苏兄的尸骨被寺院僧侣埋在了阁楼的正后方,和他的好友埋在一起,不知寺院众多僧侣的品行如何,因此也不知還有沒有陪葬之物。”林觉对后找到的苏晓金的家人如是說,“苏兄落叶不得归根,魂魄也不安息,托梦让我来找,請求务必去接回他的尸骨。”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