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温柔的国际二奶 动人的美丽传說
中国商人不但为乌兰乌德人带来了生活所用,還解决了许多青年的就业問題。那些为中国人扛包的小伙子们,为中国人做“帮忙干”的姑娘们和他们的雇主已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是城裡的待业青年,如果沒有中国市场,他们就无业可从。有了中国商人,他们就有赚钱的地方,从而衣食无忧。
傍大款,包二奶的社会现象,在乌兰乌德也是大有人在的。能傍個中国男人作靠山,是一些年轻姑娘求之不得的事情。有些跑单帮的中国男人租着民房包养俄罗斯姑娘,两個人的日子過得满潇洒的。最好当的老板是包养着“帮忙干”的男人,這样的“帮忙干”不必偷钱偷货,因为买卖不仅是主人的,也是她的。夫妻同跑乌兰乌德的男人,有的会趁媳妇儿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地摸摸“帮忙干”的手。因而市场上流传着這样一套嗑:摸着媳妇儿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摸着“帮忙干”的手,浑身热血往上流。虽然我們不会提倡中国“倒爷”包养国际二奶,但在他们的爱情浪花裡,却有着许多闪亮的感人故事。
已经30来岁未成家的小伙子春生,爱上了他的“帮忙干”——漂亮的玛丽娜姑娘。玛丽娜知道春生在中国沒有妻子,就真心实意地和他好,总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他的夫人,和他并肩步入婚礼的殿堂。沒想到春生的父母坚决反对儿子找個外国媳妇儿,并且给他找了一個條件不错的中国姑娘,几次打电话来催他快点回家相亲。春生是個孝子,不敢违抗父母之意,他决定回家看看,也好利用這個机会征得老人同意他和玛丽娜的婚事。
在临走的前一天,春生不得已和她說了实情。玛丽娜以为,春生的老人肯定为他找了個比自己更好的姑娘,春生会和她结婚生子,他再也不会来乌兰乌德了。随之而来的是自己一個人孤苦的日子,沒完沒了的思念,无休止的期盼。她越想越可怕,绝望感占据了她的心灵。她想,与其那样痛苦地活着,不如幸福地死在他的面前,去阴间做鬼也潇洒。于是就在当天晚上,玛丽娜喊着春生的名字說:“春生,春生——我爱你!”并紧紧地抱着春生,久久不肯松手,反复地說着那3個字:我爱你。春生以为玛丽娜在撒娇,并沒多說什么,只是轻轻地拍抚着她。突然,玛丽娜猛一转身越過窗台,纵身跳下楼去,她自杀了。那悲惨的一幕,让春生后悔不及痛哭不止。为了表达自己对马丽娜真诚的爱,他遵照当地的风俗为玛丽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碑文上给了玛丽娜是自己妻子的名份。从此,春生再不想和别的女人来往。
8年的时光悄然而過。8年来,不管谁给春生介绍对象,他都婉言谢绝,多么漂亮的姑娘都打动不了他的心。有人叫他老小伙,還有人逗他說,你再不结婚就成小老头了,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已有一女的张男,刚接到家裡从中国打来的电话說,回家猫月子的媳妇儿给他生了個儿子。啊,我有儿子了,太好了!他高兴得捧着啤酒瓶自饮自乐起来。放下酒瓶酒兴未尽时,他的“帮忙干”阿拉兴冲冲地来了,告诉他自己已经怀孕了。
张男当然知道,阿拉怀的是自己的孩子,他心裡高兴,又想大笑。哈……還沒等笑出声来,忽然想起媳妇儿以后還是要来的,心裡可犯愁了。他知道,自己媳妇儿是個厉害的女人,這事如果让她知道,准打得自己头破血流。于是他告诉阿拉,說自己的媳妇儿要来了,为了少生事非,让她把孩子做掉。阿拉一听急了,一屁股坐在张男怀裡,从饭桌上拿起一块肉叨在嘴上,另一头送进张男嘴裡,两個人都想咬可谁也咬不断。她只好把肉让给了张男,张男把肉咽了,他觉得這是一块最香的肉。這时,阿拉說,這孩子是我們两個人的心头肉,你不要我要,我還要靠他养老呢。如果你媳妇儿来了,我就回家,自己领孩子過。有他在就好比你在我身边,看到孩子就好像看到了你,我爱你等你,那裡是我們3個人的家,随时希望你回去。张男很感动,想不到她這么情深意长,他向阿拉表示,不管媳妇儿是什么态度,我都要养着你和咱们的孩子。
媳妇儿回来后,口裡口外听說一些關於张男包养二奶的事,她并沒往心裡去。直到阿拉领着两岁的孩子来市场找活干的时候,她才相信了事情的真相,因为這孩子太像他丈夫了,父子俩简直是一個模样。于是,她让阿拉来她家卖货,有人說她傻,她却說這個阿拉才傻呢,送上门来让我管着她。
其实阿拉也不傻,给丈夫家卖货是她的愿望。這回她又能每天看到张男,有了和张男說话的机会。张男也常趁妻子上厕所的工夫,偷偷地塞给她点钱,两個人搞点小甜蜜。這时张男才感到,阿拉是自己放不下的女人,沒有她在身边,自己总像丢了什么东西,欲寻寻不到,欲揽揽不着。有她在身边,自己的心裡特踏实,干啥都有劲。他還偷偷地告诉旁边那個大哥說:“俄罗斯姑娘真好,有女人味。”
一天,马云乐呵呵地来到我摊前,几分天真地說:“郑姐,你看我把谁给你领来了?”我這才发现她身边還站着一個姑娘。我們互相打量着,我并沒认出她来。那姑娘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她叫一声我的名字:“列娜,”瞬间,两眼流出了热泪。马云见状解释說:“這不是和二木子在一起生活過的‘帮忙干’嗎?”噢,经她一提醒,我也忽然想起来了。1995年那咱,有一個和我們一起拼缝的男人,大家都叫他二木子。這是他的女朋友娜佳,娜佳和二木子吃住在一起,帮二木子卖货。娜佳是個很好的姑娘,对二木子体贴又温柔,她心裡除了想着卖货的事,就只有二木子了,二木子是她的唯一。其实我們都知道,二木子在中国有妻有子,他和娜佳在一起那段短暂岁月,不過是他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戏剧小品。娜佳每天都在希望中生活,她期待着和二木子结婚,期待着二木子把她领回中国上海,期待着二木子的承诺能早日实现。二木子对她是好,和二木子在一起是她生活中最幸福的時間。二木子给了她生活上的满足,可是要把她领回中国上海的话却是他信口說說而已,目的是哄娜佳高兴。
后来二木子回国了,不知为什么再沒有去乌兰乌德。娜佳一直在等二木子,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一個又一個男人在她眼前走過,她都不去理睬,在她的心裡只装着二木子。有人劝她說:“你快嫁人吧,二木子不会回来了。”她却坚定地說:“不,他会回来的,他走的时候告诉我他一定回来,让我等着他。我相信他,永远记着他的话。我要等,永远等下去,哪怕是等到老等到死。只要他在我心中,我就不孤独,只要我心裡有他,我就是幸福的。”
面对着這可怜、可疼、可爱的痴情姑娘,我真不知道和她說什么好。她說她很想念二木子,问我见沒见過他。我說:“中国太大,人口太多,我未曾见過他。”她又嘱咐我說:“列娜,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能看见二木子就一定要告诉他,說我在等他,我很想他,我永远爱他,让他早日归来。”這裡我想顺便說一句:“二木子,如果你能看到這個真实的故事,就算我把信捎给了你。不知道你现在到底怎么样?究竟在做什么?不但娜佳在想你,你当年的朋友——我們也都惦记着你。你是否可以想办法捎個信去乌兰乌德,找個理由让她断了這個念想,了结她的心愿,不要让她为了你再一味地单相思。一個人的生命很短暂,希望你要为她对你付出的爱负责,不要误了她的终身,請你理智地斟酌。”
這时,娜佳从兜裡掏出了她和二木子的合影照给我看,她還夸奖二木子漂亮、勤快,反复說自己只爱二木子一人。她說话时流露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羡慕二木子曾经有這么好的女朋友,也遗憾他们的缘分太浅,沒能相伴到永远。娜佳告诉我說:“不管走到哪裡,我都带着這张照片,想他就拿出来看看,這时我会感到我就在二木子身边,二木子永远和我在一起。”
唉,人生为什么要有爱?爱是什么?爱是幸福,爱更是痛苦。
娜佳和二木子的那段情,是娜佳生命中的一阵春风,送给她人面桃花相映红。时光荏苒,而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有桃花恋春风。
在浩瀚无垠的俄罗斯大地,到处都有寻求发展,自主创业的中国人。哪裡有中国人,哪裡就有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国际情侣为俄罗斯、更为自己孕育着未来的花朵,养育着可爱的混血孩儿。
一個卖松籽的农村姑娘维耶拉,偶然间结识了中国内蒙的一個小伙子。他们一见钟情,就租了房子過起日子来。共同生活一年后,维耶拉生了個胖儿子。拣個俄罗斯儿子,小伙子十分高兴,做起生意来劲头更足了。他让媳妇儿在家专职伺候儿子,料理家务,小日子過得很舒心。
一次,小两口抱着孩子来越南楼做客,我在朋友家看见了他们。胖胖的小儿子像他妈妈一样漂亮。他躺在妈妈的怀裡,正在听妈妈和他逗话呢,维耶拉对独生儿子說:“宝宝乖,宝宝记着,妈妈有個中国朋友,你是他的儿子。”我问她道:“你为什么不說他是你的中国丈夫?”她回答我說:“因为我們還沒有结婚。”我說:“那你为什么为他生儿子?”她笑了,并且神秘地告诉我說:“我上次去医院孕检,发现那天7個去孕检的姑娘当中,有5個怀的是中国人的孩子。”“她们都结婚了嗎?”“沒有,和我一样。”啊?這么高的比例,简直令人吃惊。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在等候過海关的汽车上听到的一段对话。几個男人沒事侃侃而谈,要過关等得不耐烦了,就骂起了俄罗斯海关的工作人员。一個說:“我要是說了算,就都让他们下岗,而让那些在俄罗斯定居的中国人来干。”另一個人說:“俄罗斯地大物博,就是人少,所以俄罗斯欢迎我們。我們中国人好比种子,俄罗斯好比土地。我們不管走到哪裡,别忘了给土地撒种,给他们多种点,让我們中国人的后代遍布俄罗斯。将来也许我的子孙出息了,当個总统什么的,到那时,我是总统他爹,他爷爷。我走到哪都得前呼后拥的,身边有一帮保镖的,谁還敢小瞧咱。”当时我以为他们在說狂话,在发神经,现在才知道他们不過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說得太夸张了而已。
我对這种不明不白的爱情生活有很多不解之处,就问她丈夫說:“你想過嗎,你们将来怎么办呢?你不能总在這边吧,万一你回国了,她和孩子怎么生活?”他轻松地回答我說:“沒关系的。如果我真的走了,会给她留下一笔钱,她领着孩子照样過日子。她们国家特别关心妇女和儿童,她们娘俩的生活是沒問題的。”
在俄罗斯,单身女人领着孩子過日子的非常多。在我看来,好像他们的生活压力并不大,這可能源于政府对妇女儿童的优惠政策。
乌兰乌德的女人生孩子时,国家一次性补助6000卢布。以后,每個月都发给250卢布,直到孩子18岁为止。医院对生病的孩子进行免費治疗。孩子念书也不会给家长带来多大负担,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国家都不收学费。如果孩子的爸妈沒有工作,书费和杂费也可免交。沒有父母的孩子,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生活学习都在学校,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国家的好政策,也给那些在乌兰乌德有子女的中国男人吃了定心丸,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以上所說是2001年的情况,听說现在更好了。
爱是永恒的,让世界充满爱也是永恒的。祖国与人民之爱、父母与儿女之爱、师生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丽的大自然养育着智慧善良的人民,他们在生活和劳动中演义着动人的传說般的故事,编织着优美动听的歌曲。在社会发展的步伐中,被人们传颂,被人们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