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会见宋应星,粮食是一切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裡,建奴一時間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說到這個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凡穿越過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還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是歷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還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這样被建奴给毁了。
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凡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這可是魏忠贤从来沒有见到過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這位宋应星,一沒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還年轻,看起来也不過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這個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問題。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問題,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說,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過崇祯也不在乎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进关系,還管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過了乡试,一個举人而已。
后面還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個举人,当接到进京陛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這是很多首辅都沒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這么說,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說!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裡,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沒有饭吃,朕這心裡,便痛如刀绞。”
說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個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裡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說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個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說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個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等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請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裡掏出了一個小小土豆和一個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過自己的方式,去给這個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過,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過,他万万沒想到,這個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沒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還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個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這裡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大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沒有得到提升。
但是歷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過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裡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這個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過业务,搞過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裡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裡去种一段時間,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還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說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過温室大棚,只不過沒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過去一趟。
种粮食這种事,還是要抓紧的,時間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