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作者:盘古斧
明月镇位于玉都县的西南位置,已经邻县天武县的位置交界,下辖一共有十七個村委会,和一個居委会,因为地理位置,多年来一直都是玉都治下最的贫穷的镇子之一。 而丰盛村对于明月镇来說,若有若无,虽然是一個村委会的建制,但是人口比人家一個生产小队都不如。 最重要的是丰盛村的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周围都是大山,重重叠叠的山峦,不见天日,而且在這西北之地,大多都是黄土高原,唯這丰盛村可是少有的青山绿水。 丰盛村的地方也很大,就好像大山之中的一块盆地,周围都是属于丰盛村了,包括周围一些山林也是丰盛村的,耕地足足可以媲美五六個村子。 可就是交通不便。 前面有一座大山死死的挡死了路,丰盛村想要出去,要么走炎水河,可炎水河激流不稳,普通竹排木筏有些难走,除非是轮船,但轮船也不走這裡啊。 要么只能走山路。 但是想要从山路绕路出去,起码要走三裡的山地,走出去都一個小时了。 這就是丰盛村最难地方。 丰盛村始建于明朝末年,明末清军入关,有些汉人不甘剃头,一家丰的大户带着亲朋好友,长工佃户,上百人,迁徒至此,在這裡开垦建祠,安身立命。 宋家是外来户,是清朝中期之后,因为犯案,被刑部下了灭族之令,宋家当家才带着一家逃难,迁徒而来,得丰家接应,便再次安了家,建了宗祠。 两族人一直都是丰盛村的主流,后来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又有不少人迁徒而来,形成了今时今日的丰盛村人口。 丰盛村在战乱的时候算是一個世外桃源,可在盛世的时候,就是化外蛮夷。 一座山,隔绝了丰盛村对外的发展。 丰盛村又沒有愚公移山的想法和坚持,所以這么多年,一直都是自给自足,新华国成立之后,才有政府注意到了丰盛村,把丰盛村划入明月镇的管治之中。 但是這么多年,丰盛村的路太难走了,哪怕是政府视察一次都艰难的很,所以一直属于沒人管的后娘养,好的政策落实不到,在這九七年,家家户户年均收入不到六百块钱,可想而知的穷。 正因为穷,前世的宋山才想要奋力的读书,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丰盛村的命运。 但是最后他做不到。 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不去读大学,宋山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广阔,不知道潮流的发展,读完大学之后,他還是记得自己的使命。 是从什么时候,他忘记了曾经的誓言,或许是在他考上的公务员之后,无依无靠的被仍在办公区裡面坐的两年冷板凳,然后为了仕途,又被迫娶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 从他的心中只剩下仕途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很多东西。 丰盛村的夕阳是很美的,斜阳从西边的山坡映照而下,映在了炎水河裡面,有一种让人陶醉的美感。 這美轮美奂的景色,让宋山有些陶醉。 所以一直到天黑了之后,他才从河岸离开,沿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村田小路回到了村裡面,期间還滑脚好几次,摔下去了田埂裡面,摔的他一头包,让他有些无语。 這些路,要是他小时候,闭着眼睛都不会摔跤。 說到底還是他太久太久沒有回来了,這裡的一切,对他来說,除了朦朦胧胧的熟悉感,只剩下陌生。 刚回到家就被唠叨了。 “你這孩子去哪裡了,也不說一声,让我你和爸到处找……” 陈如惠担心了一晚上,正想骂几句,一看到他鼻青脸肿的,又有些心疼起来了:“這是咋了,你和人家打架了?” “沒有!”宋山苦笑的道:“就在田裡面摔的!” “你這娃,在田裡面走都能摔,還能不能好好走路了!”陈如惠有些心痛,赶紧去翻箱倒柜找些药来给他揉,揉了一些药之后,這淤血才渐渐散去。 晚饭吃馍馍,馍馍夹菜,素的荤的都可以,這是村裡面一贯的吃法,多半人喜歡面食,但是也有人喜歡大米,村裡面倒是不缺粮食,缺钱而已。 “妈,明天不吃馍馍了,煮大米饭吃吧!”宋山在外多年,已经养成了吃饭的习惯了,面食对他来說,只是辅食,饭菜他才合胃口,有时候来上几碗臊子面他也喜歡。 “你想要吃大米饭啊,好啊!” 陈如惠点头,道:“咱家那米你爸挑出去卖掉了,但是你六婶家应该還有些!” 宋家以面食为主,种的稻谷每年都会挑出去卖掉的。 “爸,哥现在還在镇裡面嗎?” “嗯!” 宋父向来是沉默寡言的,吃完馍馍,直接担着烟枪,坐在槐树下,抽了几口,听到宋山问,才說道:“你哥這手艺学的不错,前几天我去看他,那老师傅說,再给两年,他就能出师了!” “哥在镇子哪裡啊?” “你问這個干嗎?” “我准备去一趟镇子,找哥有点事情!” 想要发家致富,他不是沒有办法,九十年代遍地黄金,机会還是有的,但是他需要第一桶金,這第一桶金他可是想的很久很久,刚才在河岸上就在寻思。 现在已经想好怎么赚了,但是需要帮手,大哥宋江,绝对是他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 “在家裡面闷了這么多年,出去走走也好!” 宋父想了想,从裤袋裡面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天蓝色钞票,都是一百元钞,可是对于宋山来說,這钞票可是属于老古董了。 二十一世纪用了都是第五套人民币,一百元币俗称红牛。 而现在用的還是第四套的人民币,一百元币是蓝色的,上面是四個领袖的人头像。 “這钱拿着!”宋父把钱递给了宋山。 宋山也沒客气,接了過来,揣入了裤兜裡面,他正需要這钱。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宋山洗涮了之后,喝了一碗粥,然后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山子,去哪裡?” “去镇子上,這几天我在哥哪裡,不用给我煮饭了!” 宋山留下一句话,一溜烟就跑了。 他并沒有立刻沿着村口的路走,而是背向而行。 去哪裡。 去宗祠。 宋氏宗祠,這是清朝留下来的建筑,而且都是用石头彻起来了,红墙金瓦,雕龙刻凤,好不气派。 宋家当年是逃难北上,好像来自江南,所以這宗祠的布局有很重的江南的风俗,正门进去是天井,四方门楼,正位入内乃是供祖先灵牌,红烛燃四方,长命灯不灭。 现在是清晨,早上起来的人都在地裡面干活,這宗祠沒什么人,门也沒有锁,宗祠不锁门,谁也不敢造次的。 宋山好像一個小老鼠一般溜进去了。 他可沒有去打扰祖先们。 而是去的偏厢,這是平时放一些碗碟的地方,宋家哪家有什么喜事,都喜歡在宗祠外面摆宴,宗祠外面是打谷场,地方大,而且迎着宗祠迎着祖先。 他在這些碗碗碟碟之中翻了很久,才翻出了一個大碗。 “果然在這裡?” 宋山两眼发亮。 碗呈莲花瓣。 表面上暗灰色,看似都是泥巴,其实是放久了,尘土覆盖,明珠蒙尘而已,只要洗干净了,就发现与众不同了。 這是一個汝窑莲花温碗。 一個古董。 上一世,這温碗一直被埋沒,一直到了二零零八年,丰家在外面做生意的一個族人,带回来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是一個古董商,恰逢宋家一户人做酒席,請来喝酒,他发现了這温碗,而且悄然无声的带走了。 后来在西京一個汝窑莲花温碗现世。 宋山也是后来才从文物局的一個同事那裡才听闻這事情,這温碗虽然色泽光彩皆不如在故宫裡面的珍品,算不上国宝,但是也是宝物之一,卖出了三千万的高价。 他那时候也对古董有了一点兴趣,就去打听了一下,打听了之后,還通過文物局的朋友,结识了這古董商,這古董商喝醉了,才說漏嘴了,他才知道,這碗居然還是从丰盛村拿走了。 這事情他多多少少有些耿耿于怀。 所以当他想起了第一桶金的时候,他就想到了這温碗。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